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满唐红 > 第0160章 烈马难驯

满唐红 第0160章 烈马难驯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45:00 来源:笔趣阁

陈叔达听出了萧瑀似乎有‘吐槽’李渊的意思,赶忙提醒道:“时文,圣人不是你我能指摘的,一定要慎言。”

萧瑀无奈的叹息道:“我知道轻重……”

陈叔达看出了萧瑀心里有无数的话想说,有点不吐不快的意思,忍不住又道:“刚刚齐王入关的时候,麾下的从众当中,有不少人穿戴的甲胄,似乎是幽州独有的样式。

我们一起去看看如何?”

陈叔达没办法让萧瑀将肚子里的话说出来,又怕萧瑀憋的难受,就想方设法的让萧瑀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地方。

希望能借此让萧瑀把肚子里的那些话给忘了。

萧瑀感受到了陈叔达的好意,脸上浮现出了一丝难看的笑意,感叹着道:“此事我也注意到了,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时间去关注他们,我们得尽快将齐王所说的一切,上奏给圣人,请圣人定夺。”

事有轻重缓急。

李元吉麾下的从众穿戴着幽州独有的甲胄,确实值得关注。但他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完成李渊交代的任务。

唯有完成了李渊交代的任务,他们才有闲暇去关注其他的。

“那我去向圣人上奏,你去看看他们为何穿戴着幽州独有的甲胄?”

陈叔达提议。

他们和李元吉交谈的过程并不长,所书的奏疏也不用太长,除了李元吉出言不逊的地方需要润色一二外,并没有其他费神的地方,还不需要他们两个人一起写奏疏。

萧瑀思量了一会儿,冲陈叔达拱手道:“那就有劳陈兄了。”

陈叔达笑着点了一下头,快步往他们的住处走去,萧瑀背负着双手赶往了关城上。

齐王府统军府的兵营,萧瑀不好擅闯,萧瑀要了解齐王府统军府的兵马,就只能站在关城上登高望远。

李元吉丝毫不知道,他麾下的兵马已经被陈叔达和萧瑀给盯上了。

不过,即便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薛氏兄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李艺给的一万多骁勇也不是什么小数目,藏是藏不住的,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放在人前。

藏来藏去的,反倒是引人误会。

李元吉在陈叔达和萧瑀走了以后,并没有急着休息,而是思考起了如何尽快的恢复河北道的人口,以及河北道的农桑。

他不用猜也知道,李渊多半是不会拒绝他的要求的。

毕竟,河东道和河北道皆处在陕东道一东,皆能达到制衡李世民的目的。

而且河北道现在比河东道更需要一个大行台,统管河北道的一切,恢复河北道的人口和农桑。

所以,赶在他回京之前,李渊应该会将他平迁为河北道大行台尚书令,统管河北道的一切。

河北道如今百废待兴,百姓需要重新安置,官员也需要重新任命,吏治也要重新恢复,农桑也得尽快操持起来。

尤其是农桑,必须马上操持起来。

不然到了冬天,河北得饿死不少人。

去年秋耕的时候,河北在闹兵灾,河北的百姓根本没办法耕种。

今年春耕的时候,河北才刚刚平定,一些地方在李世民的操持下,虽然恢复了吏治,也赶上了春耕,但仍然有大部分地方吏治还没有恢复,也没有赶上春耕。

若是不尽快恢复这些地方的吏治,恢复这些地方的农桑的话,那到了冬天,这些地方的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来人呐,召薛万述。”

李元吉在思量了一会儿后,对门口的侍卫们吩咐了一声。

没过多久以后,薛万述穿着一身甲胄,出现在了李元吉的营房内。

李元吉在薛万述见礼以后,开门见山的道:“你派一队信得过的人,去一趟河北道,巡视一下河北道诸州。”

要恢复河北道大部分地方的吏治以及农桑,那就必须派人去详细的了解一下现如今河北道的状况。

薛万述略微一愣,忍不住道:“殿下派人去河北道做什么?”

这个问题,薛万述必须要问清楚。

不然的话,他不好给手底下的人交代任务。

李元吉坦言道:“去看一看河北道诸州的吏治,以及诸州春耕的情况。”

薛万述眉头微微一扬。

李元吉这话里面的信息量就很大,但李元吉没有明说,他也不好多问。

“臣明白了,臣马上派人去巡视河北道诸州。”

薛万述躬身应允。

李元吉摆摆手,准备让薛万述离开,却听薛万述又道:“关城上有一位年近五旬的清叟,一直盯着兵营里看,臣派人查问了一下,说是宋国公萧瑀。

殿下有什么要交代的?”

李元吉愣了一下,若有所思的笑道:“他这是发现你们了,想看看你们为何跟我混迹在一起。他喜欢看,就让他去看好了。”

薛万述点了一下头,没有再多说什么,躬身一礼退出了营房。

李元吉在薛万述走了以后,失声一笑,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此事。

萧瑀身为李渊的心腹,发现了他军中多出了一群疑似幽州的兵马,多看几眼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幽州的兵马如今都在李艺的掌控之中。

李艺的兵马出现在他麾下,其中的深意,自然值得人深思。

李元吉在薛万述走后,略微思量了一下随后要派往河北道坐镇的人选以后,就卸下了。

……

次日。

李元吉并没有留在天井关等待李渊的回复,而是率领着一众兵马继续赶路。

过了天井关,再往南走,就到了洛阳地界的怀州境内。

李思行一人一马,就守在怀州的界碑处。

李思行人看着清瘦了不少,也苍老了不少。

见到了李元吉以后,立马跳下了马背,快步跑到李元吉的马前,匍匐在了李元吉马下。

“臣李思行参见殿下,求殿下饶臣一命。”

李思行言语有些哽咽。

似乎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又似乎是有无数的悲伤要控诉。

李思行被架在火上烤了数月,真的可以说是度日如年,人已经快被烤散架了,已经快要扛不住了。

李元吉跨坐在马背上,盯着跪在面前的李思行,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曾几何时,他以为他能驯服李思行这匹烈马,让李思行为己所用。

但到头来,李思行还是选择了李渊。

“我在苇泽关等了数月,一直等你向我求饶,可是你没有。”

李元吉盯着李思行,感慨着说。

李思行头垂的低低的,除了哽咽外,一句话也没说。

李元吉叹了一口气,“人各有志,你不愿意全心全意为我效力,我也不勉强。然后你就离开府上吧,去找我父亲,让他另外给你谋个差事。

以后遇到了我,尽量绕道走,我怕我会忍不住宰了你。”

“何必等以后,现在就宰了算了。”

宇文宝在李元吉背后嚷嚷。

在宇文宝眼里,这种背主的人就该立马杀掉,以儆效尤。

留他多活一刻钟,那都是仁慈。

李元吉瞪了宇文宝一眼。

李思行再怎么说也是李渊的太原元谋功臣,岂是说杀就能杀的?

李渊赐下的‘恕一死’的‘免死金牌’,还不是现在的他能够无视的。

宇文宝被瞪了缩了缩脖子,没敢再说话。

“走吧。”

李元吉没有再搭理李思行,策马往洛阳城的方向而去。

其他人纷纷跟上。

没过多久以后,怀州的界碑出,就剩下了李思行一个人孤零零的跪在哪儿,低声的哽咽。

李秀宁在走过了怀州的界碑以后没多久,就策马追上了李元吉,疑问道:“那个李思行到底犯了什么错?”

李元吉笑着道:“没犯错啊。”

李秀宁愕然的看向李元吉。

李元吉笑着解释道:“就是有点不近人情,所以我府上容不下他。”

李秀宁更加不解了,“仔细说说。”

李元吉也没有隐瞒,坦言道:“阿姊应该知道,我通过倒卖府上的官职,筹措到了不少粮食,囤放在洛阳城。

我离开洛阳城以后,很多人就盯上了这一批粮食。

李思行是我特地留下看管这一批粮食的人之一。

但是在魏徵等人谋取这一批粮食的时候,李思行得到了父亲的授意,一点儿口风也没有向我透露。

若不是我麾下的宇文宝还算忠诚,拼死也要守着这一批粮食,这批粮食恐怕早就被魏徵等人给谋划走了。”

李秀宁听到这些话,张了张嘴,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

良久以后,撇着嘴道:“我以为父亲只会欺负我这个做女儿的,没想到连你这个做儿子的,也欺负。”

在李秀宁看来,李渊背地里谋划着李元吉倒卖官职得来的粮食,那就是在欺负人。

李渊一个做父亲的,怎么能这么从儿子手里谋取东西呢?

你堂皇正大的下一份旨意,让儿子拿出一些粮食孝敬你,也比你暗中用各种手段谋划要强。

“谁说不是呢……”

李元吉乐呵呵的笑着说。

李秀宁哼哼着道:“那李思行再怎么说,也是你府上的属官,跟你也算是相交一场,一点儿风声也不给你透露,确实是一点儿人情味也没有。”

至于给李元吉透露的口风,会不会触怒李渊,那完全不是李思行该操心的。

李思行能顾着跟李元吉的人情,向李元吉透露口风,李元吉还能眼睁睁的看着李思行被李渊砍了不成。

再说了,李渊真的要因此责怪李思行的话,李思行只需要一句‘县官不如现管’,便足以让李渊收回所有的责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