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砍翻三国 > 第一百三十章 乱世之由,唯利而已

砍翻三国 第一百三十章 乱世之由,唯利而已

作者:两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01:57:42 来源:笔趣阁

汉代鄙视商人,儒学更是以言利为耻。

但这世上,有个真理名为真相定律,不喜欢商人的人很多,可不喜欢钱的人,又有几个?

汉初时还能明令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作官为吏,但国家的大一统,人口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山泽禁令的废弛,无一不在为商业的繁荣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以至于后来的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异常活跃,甚至富比天子,交通王侯,形成有影响的势力。

世家与豪族,也纷纷乘势而起,经营产业,争权夺利。

到了东汉时期,连原本由朝廷垄断的盐铁买卖,各种官营作坊,也被彻底瓜分,官府只能从中收税,而不再独享利润。

由此可知,东汉时代的商业其实非常发达,哪怕是鄙夷商人的士族,或许他们本人不经商,可不代表他们的家属和奴仆不做生意,不经营产业。

如广阳徐氏这般的郡望名门,便十分热衷于赚钱。

徐家除了在幽州拥有大量的土地和田产之外,本身也在蓟城里拥有许多商铺,经营着粮食、茶叶、布匹等买卖。

自从那一夜,梁铮与刘虞公然叫板之后,徐家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了渔阳,一直暗中密切关注起了梁铮的一举一动。

因此在燕山之战结束后,本就有意在梁铮身上下注的徐家,却是意外得知了有关毛料的消息,当即派出徐邈这位嫡系子弟过来与梁铮接洽,试探口风。

徐家本来就有做布匹的生意,因此自然知道毛料的价值。

再过几个月,就要入秋。

而入秋之后,气温就会不断降低,而毛料这样的御寒之物,绝对能够因此而大卖。

想要大赚一笔,就得现在马上开始囤货。

甚至更进一步,徐家不仅想获得毛料的销售权,更想直接参与生产,这样能够赚得更多,也更有保障。

衣食住行,这可是刚需,其中蕴含的利润,连国家都要心动,更别说一个家族了。

徐邈便是为此而来,他犹然担心梁铮会拒绝,便先行开口说道:“此事若有什么难处,中郎大可直接回绝,广阳徐氏并不会因此而记恨,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可没想到,梁铮却是一口答应下来,让徐邈大喜过望,心中更是感激不已。

而在梁铮看来,用毛料的生意就能够拉拢到广阳徐氏这样的幽州豪门,甚至还能拐到徐邈这么个未来的内政能手,这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

之所以在毛料生意上不吃独食,正是因为梁铮深知拉帮结派的重要性。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关系,能比合则两利的结盟更为稳固。

梁铮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拉拢当地豪门,迅速推广毛料,推动毛纺织业的发展,从而在幽州深深扎根下来,建立起一个足以左右天下格局的强大势力。

这部分计划,需要许多人的力量共同去推动,因此梁铮将能说的部分,对徐邈和盘托出。

徐邈刚满十六岁,正是年少气盛之时,听完全盘的谋划之后,更是对梁铮的大手笔叹为观止,语气也愈发崇敬:“中郎谋略深远,有此国策,从今往后,草原胡人再难为祸中原,真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邈,拜服!”

说完徐邈长身而起,对着梁铮重重一拜。

梁铮连忙将他扶起,两人又聊了许多关于内政方面的话题,可谓是相谈甚欢。

徐邈虽是士族出身,但并不迂腐,反而是注重实效的人,加上又是个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

因此对于梁铮提出的许多观点,徐邈都能迅速理解并且接受。

两人年龄相差不过四岁,徐邈心中却已经将梁铮当成是了他的老师,又问出了一些他长久以来的疑问:“当今天下,流民遍地,烽烟四起,乱世之兆已现,以先生之见,可有破解之法?”

梁铮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认为呢?”

徐邈叹了口气:“邈曾遍览群书,所得者,却无非是修身养德,选贤任能,勤政爱民这十二个字罢了。”

梁铮笑着问:“有用吗?”

徐邈再度叹气:“不过老生常谈,并无大用。”

“那你可知道个中缘由?”

“不知,还请先生为邈解此疑惑。”

徐邈诚心讨教,梁铮自然也不藏私,命仆人取来一壶水,以及十个茶碗。

梁铮先是将茶壶中的水,倒入茶碗之中,壶大而碗小,倒满五碗,壶中之水仍有剩余:“最初之天下,人少地多,正如这茶碗与茶壶,碗已满,而水犹未尽,所以国势才能欣欣向荣,人人皆可奋发向上。”

随后,梁铮又加进来五个碗。

这一次,壶中之水已然不够,倒至第九个茶碗时,才刚过半,水已耗尽。

指着第十个空空如也的茶碗,梁铮说道:“待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国势便盛极而衰,茶碗愈增愈多,而壶中之水,却是始终未变。如此一来,后续新碗若想得水,便须有旧碗失水。然天下之大,人性自私,想要一碗水端平,又谈何容易?”

徐邈陷入深深的沉默,茶壶,茶碗,茶水,不过随处可见的寻常事物,此刻却寓意着深刻的道理。

梁铮以碗喻人,以水喻粮,而这茶壶,便是当今天下能够耕种生产的土地。

儒学所传的治世之道,并非没有道理,可修身养德,选贤任能,勤政爱民,这些都只能在国力上升时期才有作用。

因为那时人少地多,只要皇帝和官僚不瞎折腾,认真管理,百姓自然得以繁衍生息,社稷欣欣向荣。

可一旦国力开始衰退,人多地少,盛世不再,儒学提出的解决办法就基本上没没什么用了。

毕竟是人就有私心,得水者又岂会心甘情愿将自己碗里的水,匀给他人?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梁铮此时说道:“得水者活,无水者死,得水者不肯失水,无水者又岂肯赴死?所谓乱世,便是由此而来,纵有圣君贤臣,又能如何?至多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罢了,到最后仍是碗愈多而水不足,待碗愈多而水愈不足时,非得杀得十室九空,才可天下大定,治世再临。”

一句话,说得徐邈脊背发凉,冷汗直冒。

只因梁铮说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当下大汉之国情。

乱世已近在咫尺,到时全天下都兵荒马乱,战火燎原,身处幽州一隅之地的广阳徐氏,是否真能独善其身?

徐邈不敢去想这个答案,只因为在这样的滔天杀劫面前,谁又敢笃定自己能够安然无恙?

一脸后怕的徐邈,却看见梁铮泰然自若地品茗养神,顿时心思一动,开口问道:“先生如此镇定,可是心中已有解法?”

梁铮笑了,放下茶杯,缓缓吐气:“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