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权奸 > 183.帝都的暗流 求订阅)

盛唐权奸 183.帝都的暗流 求订阅)

作者:燕歌豪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01:07:27 来源:笔趣阁

大唐开元十五年,十月末。

秋风吹过渭水,落叶铺满了帝都长安的坊街院落,河西连番大胜的消息通过《两京逸闻》散播出来,顿时被炸开了,使得长安原本秋尽冬来的萧索也没有能影响到人们此刻的热乎劲,上至百官,下至贩夫走卒,人们奔走相告,小李将军如何全歼吐蕃大军的故事,就连酒肆妓家都带着一股喜庆味儿,如过新年般热闹。

胜业坊,霍国公王毛仲的府第。

今儿是王毛仲与左骁卫将军葛福顺,结为儿女亲家的日子,到王府贺喜的宾客从一大早便络绎不绝。

唐时婚俗,受北魏鲜卑风俗影响,黄昏才举行婚礼,且在女方家进行,王毛仲的府第就成了举办婚礼的地儿。

午宴过后,王府后院书房里,聚着一大帮人,当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侍中李适之,左骁卫将军葛福顺,太子党现在是兵强马壮,人才济济,就连御史大夫王鉷,也投身到这个阵营来了。

众人都未料到,就这么个吊儿郎当的纨绔子弟竟然在河西建功,捷报频传,在这个时候,中书令源乾曜,兵部侍郎裴光庭病重隐退,李岩的父亲,身兼两部侍郎的李林甫因为河西大捷在宰相中地位日渐稳固,专门负责募兵调粮。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这父子俩在朝中手揽大权,呼风喝雨的不成?

这书房内的气氛不对,干咳了一声,御史大夫王鉷率先打破僵局:“小儿王准从河西来信,详细讲述李岩如何用兵,信中说他人还在长安时,就开始着手布置河西的战局,可见此次战胜吐蕃大军并非侥幸,朝中大臣俱被他纨绔的假象所蒙蔽。如今河西大胜,让他在朝野的呼声很高,更有人说他堪比汉武之霍骠骑,在大唐军中崛起势不可挡!”

武惠妃,高力士,宇文融、李林甫、李岩渐渐成党,将在座的内臣外相,文官武将挤成一党,在座地听到河西大将李岩计深谋远,暗暗心惊,书房内一片沉默。

霍国公王毛仲摩挲着光滑的紫榆圈椅把儿,这家具也是李岩的产业,若有所思,河西大将李岩有了大马营草滩,有了青海湖这等产良马之地,我的内外闲厩使的职权被分,有了竞争,皇宠也将被分一杯羹,何况自己还在谋求兵部侍郎之职。

左骁卫将军葛福顺喝茶的声音很响,像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凭年功资历,葛福顺早该加官进爵,高力士不说了,右监门卫大将军,与霍国公王毛仲平起平坐,可现在被李岩这个毛头小伙子后来居上,真是让他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右威卫大将军,他人不在长安,北门四军就已经不大听自己的招呼。想想也是,二万多羽林骑河西军,战损不过数百,却能全歼了十一万吐蕃大军,几乎就是个神话。现在还挥师青藏,开疆扩土,看这态势,与陇右诸军配合,可一举解决大唐的西北边患,他们班师回朝时,羽林一系的悍将还不把自己挤到一边喝茶凉快去,决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

侍中李适之为大唐宗室,皇子李岩堪比大唐军神李靖,他心里也暗暗高兴,可李林甫因为河西大胜,水涨船高,便有了与自己竞争首席宰相的实力,不得不防啊!

太子李瑛回忆起李岩诈取卫公兵法的事,他事后没有将自己纂改卫公兵法的事泄露出去,看来李岩还有几分兄弟之情,可不可以让他保持中立?

书房里静得针落可闻,众人还在各怀心事,王鉷心里着急,一时嘴快,说出了众人所担心的事:“羽林骑,河西诸军源源不断开拔到青海湖,河西节帅李岩切断了大非川,黄河九曲十几万吐蕃军的后路,此战若大胜,吐蕃再无力东侵,恐怕陇右节度使都是他的,再加上他理政安民的手段,入朝拜相也等不了几年。”

“我们也不能这么傻,给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招呼一下,功劳不能让李岩一个人全占了,不然,他的官位也不保。”葛福顺武将的性子粗直,气愤地嚷道。

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霍国公王毛仲眼前一亮,抬起头来,正巧碰着太子李瑛的目光,李瑛再愚钝,有手下一帮文武帮衬,也明白了这利害关系,两人会心一笑。

三天后,丽日晴和,阳光给帝都的初冬带来一片暖意,大明宫,紫宸殿正进行着日朝。

大殿丹陛上,皇帝李隆基坐在屏风前的雕龙胡床上。周围放置着象征江山长存的仙鹤,香亭里的檀香袅袅散逸,将丹陛烘托出一种天命神授的神秘气氛。

大殿上全是朝廷的一干重臣,几位宰相,东宫太子,六部尚书、侍郎,天子十六卫中的将军,郎将,军器监丞等,凡与西北战事有关的都被皇帝召来,聚在一块儿议事。

大殿正中,放着大唐西北的巨大沙盘,青藏、陇右、河西、西域,每一座城池,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青藏高原兀立在大唐西北边陲,吐蕃居高临下,随时俯冲而下,就连帝都长安,也笼罩在吐蕃骑军的阴影之下。

现在大唐占据了青海之地,借助崇山峻岭,筑堡修城,与吐蕃共享地利之优。

如果将屯于黄河九曲的十几万吐蕃军包围起来,围歼!吐蕃还有多少军队?

恐怕吐蕃数十年都不敢牧马南下。

瞧着沙盘,朝中重臣响起一片惊讶赞叹声,皇帝李隆基心中得意,岩哥儿可是自己亲手调教出来的,不顾自身安危,亲自率军取了我心头大患的石堡城。龙生龙啊,李岩是自己的血脉,皇帝李隆基瞥了一眼东宫太子李瑛,他可与李岩一比,就差得不可以道里计。

兵贵神速,小李将军轻身犯险,一口气取了石堡城,哈城,将湟水谷地收入大唐的版图,战机拿捏得如此准确,已尽得大唐军神李卫公兵法的神髓,真是大快人心,皇帝李隆基得到战报后,恨不得自己也纵马扬鞭,到边塞去建功立业,。

岩哥儿有英雄气!

岩哥儿文武兼资,理政抚民的本事好像也不一般。皇帝李隆基又想到,他在长安、洛阳弄的农庄经济,在朱雀大街推行的商业夜市,已经初露头角,让大唐繁盛了许多。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少时有英雄气,就连好色风流都与自己并无二致,他还未成婚,家里已经是妻妾成群,这点真是,哈哈……

要不是他的出生不太光彩,百年之后,大唐的帝位传给他,将这开元盛世延续下去……皇帝李隆基的目光又扫过太子李瑛,郁郁地摇了摇头。

清了清嗓子,右监门卫大将军高力士朗声赞道:“小李将军在河西的布局,挥师青藏高原,一连串的大胜俱是圣人在帝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原来是这样,李岩多大年纪,能有这样谋算?原来是皇帝将我们蒙在鼓里,朝中重臣如梦初醒一般,夸张地“哦!”了一声,面露崇敬之色,眼神灼然炽热地望着丹陛上的皇帝,一时谀声如潮,响彻大殿。

待大殿上稍稍平静了一些,刚由朔方节度使任上回京述职的信安王李祎率先奏道:“恭喜圣人,羽林骑、河西军占据青海湖和湟水谷地,已成关门打狗之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应该抓住机会,率军强攻吐蕃军,不能让十几万吐蕃军趁着黄河封冻,从洪济城从容撤退到青藏高原。此仗若大胜,大唐西北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事,河西陇右将会修养生息,富庶天下!”

信安王李祎,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之孙,孝顺继母,让王爵于其弟,品行高尚,多历边事,晓畅军机,是大唐宗室的一员名将。

他的话提醒了皇帝,要想围歼十几万吐蕃军,河西陇右的兵力不够,皇帝李隆基,当即问道:“信安王李祎,你能调动多少朔方精骑?”

皇帝要我参战?李祎心中一阵狂喜,朗声奏道:“臣可率两万朔方精骑参战!”

“好,立即传旨,调朔方军参加会战,让朔方精骑倍道兼程,在陇右首府鄯州集结,信安王李祎,你立即动身,快骑赶往鄯州,尽早掌握前线军情,有什么事直接上奏”皇帝李隆基也深受李岩感染,决策明快果决。

太子李瑛身体微微一抖,幸好我们前日就给皇甫惟明去了信,安排了应对,李岩年少成名,得让他受点挫折。

身兼兵部,工部侍郎的李林甫出列激动地奏道:“启奏圣人,军需粮草一直在源源不断供应河西,微臣亲自盯着,不会出半点岔子。”

李林甫眼中只有河西,陇右还有数万大军,侍中李适之手持玉笏,盯着李林甫,大声道:“李侍郎,河西固然重要,但小李将军占了湟水谷地,大掠青海湖,还缺粮草吗?你断不可厚此薄彼,陇右诸军,还有朔方精骑,也得粮草军需的支持。”

你怎么知道我厚此薄彼?李适之的话毒啊,让李林甫猝不及防,噎得他说不出话来。

同一个阵营的户部侍郎宇文融连忙出面解围:“圣人,青海大战,可彻底扭转大唐吐蕃的攻守之势,移民充边,民族同化,才是长治久安之策,这事朝中重臣也可提出议议,小李将军曾道,众人拾柴火焰高。”

已经说到战后安抚大计了,左骁卫将军葛福顺听到这儿,瞧着眼热,出列急急奏道:“圣人,北门四军都是天子亲军,也该拉到青海战场练练,免得在富贵乡温柔窝中消磨了英雄气,北门四军中的劲军悍卒愿为国效死。”

太子李瑛,霍国公,左骁卫大将军王毛仲脸上都露出了高深莫测的微笑。

大唐与吐蕃的青海大战,变局多,小李节帅,仗要你打,能活下来,还得自求多福,嘿嘿,功劳却是我们太子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