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二章 三座寺庙(上)

真桃花石帝国 第二章 三座寺庙(上)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5:36 来源:笔趣阁

长安,龙兴观。

先天观位于皇宫太庙以南的务本坊内,不受鸿胪寺管辖,而是直接隶属于打理皇族事务的宗正寺管辖。

深秋的长安城,天高云淡,秋风习习,草木金黄,雁咽寒声,正是骚人墨客探幽索胜,吟诗作赋之时,城内的曲江池、放生池、大小雁塔、大慈恩寺游人如织,东西市八街九陌,车马如龙。

夜幕降临后,除了钟鼓报时的声响,更夫的梆子,巡城士卒的脚步声,坊区内动静不大的声响,整座城池顿时静了下来。

但今日不同,城里的所有道观、佛寺、祆祠等中外寺庙都是灯火通明,不过也只是寺内僧人在主持灯会。

一场盛大的灯会,祈福的盛会。

这日,是当今圣天子七十大寿生辰。

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天子?更何况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唐明皇?

于是各种寺庙的僧人用不同的仪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灯饰,全部聚在一起为天子进行祈福仪式,仪式将一直进行到子夜时分。

作为皇家道观的龙兴观,乃距离皇宫最近的道观,自然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咻......”

子夜时分到了,一簇灿烂的烟花从龙兴观上空腾起。

“轰......”

“轰......”

“轰......”

“轰......”

“轰......”

“轰......”

“轰......”

烟花之后,观内突然响起了令人不安的轰鸣声,一共七声,这是长安城里从未有过的景象。

不过当夜的靖安司衙役、金吾卫士卒、巡城御史似乎一早就收到了消息,并没有前往务本坊探查,只不过在烟花升起,轰鸣声响起时停下了步伐,都不约而同向北方跪下了。

而在兴庆宫,七十岁的圣天子在大殿里的音乐、歌舞暂时停歇后,骤然听到这声响,一开始也是吓了一跳,不过随即却龙颜大悦。

“成了,终于成了!”

一旁的贵妃不明所以,不过随侍在左右的高力士却明白他的心意,他迈着小碎步来到皇帝面前跪下了。

“天意啊,天意!奴才恭祝圣人圣体康泰,万寿无疆!”

高力士说话的时候,老泪纵横。

皇帝点点头,“李岘他们也不容易,你就辛苦一趟,将御厨新出的肴羞提几盒,金饼十枚,上品瑟瑟石十枚,上品罗绡一百匹一同带上,奖赏李岘等人”

......

龙兴观,得到皇帝奖赏的诸人自然异常高兴。

那为首的竟然是重新回到京兆尹职位上的皇族子弟吴王恪之后李岘,也就是独孤修的大女婿,说起来他与孙秀荣还是连襟。

道观的主持非常有名,道号玄机子,俗家却是袁天罡之后,年约六十,也就是鹤发童颜模样。

除了李岘,还有一位竟然是原威远守捉虺其虬,不过他眼下一身从四品文官打扮,身份早就成了宗正寺少卿,他是专门管辖天下寺院和道观的。

虺其虬眼下已经被李隆基恢复其原名李守业了,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位千牛卫打扮之人,黄脸,鼻梁高挺,一看就是混血人种,正是以前威远手捉城李守业的手下,侯君集的庶支后裔侯静泽。

当高力士赏赐完毕后,并没有马上离去,道观主持玄机子见状,赶紧将几位请进了自己的房间,然后轻轻关上了房门。

李蚬是吴王恪之后,李守业是郯王李恽后裔,都是宗亲,不过两人却将高力士让在首位,高力士一番谦逊之后便也没有客气,虽然他只是皇帝的奴才,不过眼下并不是代表自己来的,而是代表皇帝来了。

四人围坐在一张矮几附近,上面铺满了高力士从宫中带过来的各式糕点,几人边吃边说。

李岘说道:“制作震天雷的事情,说起来皇帝将此任委派于我,我哪里懂得这些,后来便想到龙兴观的道士们时常在为宫里炼制丹药,与那鞭炮一样,用到了大量的硫磺、硝石,便委托他试制”

“眼下硫磺、硝石,对了,硝石还是少卿从威远守捉城附近弄过来的,至于硫磺,主要靠从各地收集硫磺块熬制,不过产量不多,还有,碎叶军的震天雷里的东西,除了硫磺、硝石,应该还有木炭,不过具体用的是何木炭,具体比例多少,目前还是一个谜”

“我等是在鞭炮的基础上炼制的,适当增加了硝石的比例,不过爆炸的威力依旧不如碎叶军的,饶是如此,眼下用到震天雷上还是可以的”

“那火炮?”,高力士问道。

“还不行,主要是这火药点燃后威力惊人,炮管细了、薄了根本挡不住,我等武库司的工匠按照碎叶军的模样铸造好铁炮后,从前年开始,已经伤亡了不下百人,光是抚恤金就花了不少”

“那就用钢料!”,李守业说道。

李蚬摇摇头,“我等自然也想过,无非是用上好的铁料,乃至钢料罢了,不过人家碎叶军可是大批使用的,钢料来之不易,一炉铁料侥幸百中有一就不错了,碎叶军必定是掌握了大批炼制钢料的不传之技”

“我等倒是想从彼等处弄一二炉匠过来,不过碎叶军显然对炉匠看管的很紧,直到眼下并无下手的机会”

高力士点点头,“慢慢摸索罢了,此事急不得,我大唐物产富饶,匠人众多,无非是时候长短罢了”

高力士看向侯静泽,“听说你去了一趟河中,有什么情形可以说来听听?”

侯静泽赶紧坐直了上身。

“回禀公公,职部是跟着库特巴的商队去的,并在河中盘桓了半年......”

高力士眼睛一亮,“速速说来,咱家首先想知道的是,那河中据说有几十个小国,几十个城池,一两百万丁口,还都是信仰拜火教的,碎叶军就这么容易将其拿下了?还有,眼下那里只有库特巴一个西曹国,他的境内又如何?”

“公公,是这样的,职部去之后,其实根本不需要去西曹国以外的地方,但凡一个寻常商人都对碎叶军的规制了解得一清二楚”

“这些地方确实都是王国,不过碎叶军的头目孙秀荣十分狡猾,当时他带兵南下时,趁着大食人将各国的王公大臣屠杀干净后才下手,于是,当他接手河中后,面对也就是众多信仰拜火教的农户,这些人实际上都是佃户,租种王公大臣们的田地”

“碎叶军一到,除了仿照我大唐留下有品级官员的职田,剩余的全部分给了这些租户,人家岂不会感恩戴德?”

“其二,以前每座城池都有祆祠,对了,与长安西市附近的祆祠差不多,而关于祆教,经职部细细了解,终于发现了些许端倪”

“此教并无,或者不许成文教义传世,彼等用羊皮写就的教义只能由萨宝以上的僧人使用,而在河中以前,会用粟特文字写字、读书的便是这些人,连王公大臣也是目不识丁,王公大臣的子弟在加入祆教后,也只有少数子弟能够进入祆寺跟着祆寺主持修习粟特文字”

“于是主持们的地位在河中几乎与国王相当,更在诸大臣贵姓之上,按说依着碎叶军的能耐,是不能与主持们抗衡的,不过由于拜火教的总坛在波斯,或者更远的泰西封,这些地方都成了大食人的天下,于是大食人、大食教就成了拜火教的大敌”

“按照彼等教义,除了祆寺职位不等的僧众,还需要在人家寻找能够对抗大食人的甚光明使者,碎叶军的头目孙秀荣便被其教主瞧上了,多半授予其羊皮教义,孙秀荣占据河中后,立即将将其翻译成汉语”

“碎叶军的大部分人员均来自河中胡人子弟,其中的一些人因为伤残退伍后便被安置在河中各处,有做衙门小吏的,有做衙役的,大量的却在乡下,他们以两百户为一村,五村左右为一乡,三五乡为一县”

“村长、乡长都是由这些人担任,他们手里自然有碎叶军颁发的祆教教义,对了,以职部打探到的消息,碎叶军似乎发明了一种新式印刷的方法,出版书籍等极快,最后好不容易从某个接近碎叶军的胡商那里探听到了一个消息”

“彼等似乎不是用雕版印刷的,而是使用了活字,至于这活字到底是什么物件儿,目前尚未探听清楚,反正有了这活字,但凡印刷书籍等就无须先刻雕版了”

“孙秀荣在其都城,一个叫阿利施的地方设置了藏书阁,对了,彼等叫图书馆,将从大唐、大食、罗马搜罗到的书籍全部翻译成汉文,然后用那活字之术大肆印刷”

“还有,彼等造纸之术似乎比大唐也快得多,质量却相差无几,多半也是掌握了一些秘技”

“那些村长们手里有印刷的书籍,自然可以与租户祆教徒进行讨论、解释,一去二来,这些原本需要隔三差五去城里听主持们教诲的租户们便不再去了,或者去的没有以前勤了”

“这还不算,分了田地,手握祆教教义,碎叶军还从中拣拔少年进入碎叶军、学堂,于是,彼等至少将一半的租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于进入碎叶军的无须纳税,进入学堂更是无上荣光,对于剩下一半人也是一个激励”

“于是,碎叶军就牢牢地控制了乡下,至于城里,他们也控制住了匠户,不过商户并没有完全控制住,但城里多半有驻军,大权还是在碎叶军手里”

“我大唐有租庸调,但碎叶军只有租,粮获三成需要上缴,布匹、徭役,彼等都是花钱购买,或者从农户手里以平价购买原料自己制作,河中无麻,不过棉花大量出产,彼等设有专门放置棉花的作坊,这样的话,普通民户岂有不欢心拥戴的.......”

“好了”,高仙芝赶紧摆摆手,“咱家想知道的是,碎叶军哪里来的钱财能够支付如此众多的军卒、匠人、官吏的薪饷?”

侯静泽说道:“彼等在境内有多处矿山,大的有两处,有银矿、铜矿,彼等冶炼矿物的技能显然在大唐之上,按照胡商的说法,彼等发行的银币、铜币成本只有面值的八成,也就是说单单这一宗利润就是两成!”

高仙芝心里一凛,暗忖:“杨国忠目前做的最大的事就是将铸造铜钱的成本降下来,以往为何发行如此少的铜钱?那是因为每铸造一枚就有亏损许多,自然不愿意多铸造,于是便只能大量使用布帛......”

侯静泽继续说道:“还有,碎叶军攻占突骑施人、昭武诸国的城堡后,获得了大量的钱财,据说能够一次性支付好几年的各色人等薪饷!”

“再者,彼等同周边的大食人、罗马人、科萨人大做生意,这其中的利润也不少,饶是如此,按照胡商们的说法,彼等也只是堪堪满足这些人薪饷之需”

高力士点点头,叹道:“我大唐号称每年收上来的租庸折合铜钱几千万贯,不过钱财却很少,虽然布帛也能当钱使,但布帛都掌握在豪强大户手里,朝廷看似强大,却处处受制,若是有足够的钱财就能扭转这一局面了”

“圣人用杨相取代李相,看中就是他的理财之能,但发行的大钱却让物价腾贵,导致收效甚微,按照你刚才的说法,碎叶军区区几百万人口一年就有几百万贯的进项,就凭这一点就超过大唐了!”

一听此话,李岘、李守业也都沉默了。

半晌,高力士才摆摆手,“算了,少卿,你掌管着内靖安司,赶紧说说安胖子回到幽州的动静吧,杨相一直在说此人必反,他那里到底有何动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