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三十五章 煌煌河中

真桃花石帝国 第三十五章 煌煌河中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5:36 来源:笔趣阁

万幸的是,由于双方都携带了充足的粮食,蔓延三个月的战事并没有大面积波及到乡下。

在短时间里解决了大食军,并与之达成了和议,一旁虎视眈眈的高仙芝自然只能黯然撤退。

这一次,孙秀荣不准备走了。

他决定将整个河中作为自己的根基之地牢牢打造一番。

议和之后,一连串政令从萨末鞬城发出了:

将整个那密水(泽拉夫尚河)、独莫水(卡什卡达里河)的昭武诸国设为昭武州,由孙秀荣亲自兼任州牧。

将康国(撒马尔罕)改成康郡,下辖诸县,由博格达营的都尉孙孝恪兼任太守;

将安国(布哈拉)改成安息郡,下辖毕县(毕国城,后世卡拉库尔)、东安县(东安国,后世吉日杜万),由马璘担任太守,饶乐营驻扎安息城(布哈拉),博格拉营驻扎毕城(毕国城,后世卡拉库尔),都尉高庭晖兼任县令。

敕勒营驻扎东安城(东安国,后世吉日杜万),都尉阿布思兼任县令。

将何国改为何郡(何国,后世卡塔库尔干),下辖诸县,由黑夫的府兵驻扎,并由黑夫担任太守。

将史国改为史郡(史国,后世沙赫里萨布兹),下辖大史县(乞史城,后世沙赫里萨布兹)、小史县(那色波)两县。

由侯琪担任太守,热海营驻扎大史城(沙赫里萨布兹),苏哈的天山营驻扎小史城(那色波),并兼任小史县县令。

李进才的夷播营、歌舒曜的歌舒营都在康郡附近驻扎,都尉都兼任附近县域的县令。

李思慕、萨哈连的府兵营全部迁到何郡到康郡之间的地区。

这样一来,原本来到河中的一共有博格达营等八个正规营头,黑夫等三个府兵营头,一共十一个营头,三万余人,想要依靠这十一个营头就能威慑周边诸势力是做不到的。

于是,另外几道命令也下达了。

“十一个营头的家属全部迁到河中,所需田地、牧场就近安排”

“以县为单位,每一个县从当地粟特人中抽调十五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少年入伍,按照怛逻斯营的规制进行编制”

“碎叶州、伊犁州减少的正规营头在当地就地重新拣拔、补充,依旧仿照怛逻斯营的规制,主要以少年兵为主”

“碎叶州州牧改由元丰担任,张翰改任昭武州别驾”

当然了,对于这次战事里立下大功的拔汗那国王子窦薛裕以及安国大商人库特巴,孙秀荣也没有忘记。

他将库特巴封为西曹国国王,让他占据一县之地,不过西曹国夹在何郡与康郡之间,库特巴仅凭一县之地也不会有什么能为。

由于拔汗那国四分五裂,窦薛裕也不准备回去了,熟奚人让他在河中将流落到这里的前吐火罗、象雄人大约一万户汇聚在后世撒马尔罕以东,靠近波悉山的地方,那里原本是米国之地,新设米县,以窦薛裕为县令,以原来的拔汗那军基础,掺杂少量碎叶军老兵,征募吐火罗人、象雄人设立波悉营。

做完这些后,孙秀荣让宇文邕奴全力办理将那十一个营头的家属迁徙到昭武州的事情,自己则带着张翰、岑参等人开始在昭武地区的种田大计。

在开始这一切之前,对河中诸国进行盘点是必须的。

秋初,在河中战事过去一个月后,张翰终于带着诸人回到了康城(撒马尔罕)。

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会议在康城召开了。

“大都护”

张翰开口了,当他说起这个称呼时,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他想不到能用何种其它称呼来代替,只得继续说下去。

“大致查明了,幸亏有库特巴以及史泰染缅的帮助,否则,若是挨家挨户查下去,就算查上一年也查不清楚,当然了......”

张翰有些犹豫,不知道当说不当说,河中战事结束后,史泰染缅的史国不复存在了,孙秀荣也没有让他继续在史国做国王的想法,便让他跟着自己在康城做事,眼下他兼着博格达营的副尉以及内务府副总管的差事。

孙秀荣知道他想说什么,便说道:“无妨,直说就是”

张翰点点头,继续说道:“还有祆教圣女的大力支持,眼下我等虽然不知晓圣女是谁,不过在史副尉的联络下圣女向河中诸地的祆教长老发出了命令,通过祆教职部大致弄清楚了河中诸国的人口、田亩、草场、矿物情形”

“大都护,大喜啊”

虽然隐隐有些期待,不过孙秀荣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一听到张翰如此说,他心里自然知道肯定是超过了他的预期。

“史国、康国、何国、安国等加起来接近四十万户,丁口接近一百八十万!已经超过了庭州、伊犁州、碎叶州的总和!”

孙秀荣也是暗自激动不已,在他心目中,整个河中有一百万人口就不错了,没想到经过历次战乱后竟然还有这么多!

不过一想到此地后世有几千万人口便释然了。

“这么说,从里面抽调十一个新营头没有丝毫压力?”

“完全没有,碎叶军的名头如今已经响彻整个河中,这里的人都以参加碎叶军为荣,何况还只是半大小子,人家巴不得呢”

“其实在战乱前,这里还有五十万户,两百万丁口的,一场战乱下来就少了二十万人!不说这些了,四十万户中从事农业者约莫三十万,有耕地累计近千万亩,从事商业者约莫一万户,匠户约莫五万户,剩余则是粟特牧户,在周围山上以放牧为主”

孙秀荣隐约地抓到关窍之处。

“这么说河中周围的大山还可以迁移不少牧户过来?”

“是的,这里的山体草原不像天山北坡附近那样茂盛,不过养活眼下这四万户牧户还是有些太过宽裕了,以职部的估计,至少还能迁移同样数目的牧户过来,特别是东边的波悉山,就能安置大约两万户”

孙秀荣想了想,他转头对宇文邕奴说道:“干脆将南弓部、弓月部全部迁过来算了,别的不说,从康城到大史城之间的波悉山约莫两百里,都是山顶终年覆盖积雪的大山”

“这样的大山不愁没有水源,听说以前的突骑施人为了让河中诸国减少马匹的拥有量,将波悉山的牧户全部迁到了碎叶川流域,眼下我等要反其道而行之,将弓月部、南弓部一万五千户全部迁到波悉山”

“既然有终年积雪,就不怕破坏草场,夏季到高山草甸放牧,冬季转到山坡、山下牧场,并在那里设置马场,让霫部的黄骠马、拔悉密部的拔悉密马、焉耆马、大宛马、吐火罗马在这里杂交、繁衍”

“不光是培育战马,还有吃苦耐劳的驮马、挽马,就是战马,也要对轻骑兵、重骑兵、侦骑所用的加以区分,对了,也可饲养部分骆驼,特别是双峰驼,以为将来之计”

“是,大都护”,张翰赶紧记下来,按照这位大都护一贯恨不得将一个人当成十个人用的风格,这马场第一任牧监多半要由他来兼任了。

“还有”,张翰继续说道,“所谓河中,或者昭武,当地人都是以前大月氏与当地农户的后裔,在核心区域那密水、独莫水流域,有四色物品出产最多”

“哦?”

“其一自然是棉花,这里的棉花单产远远高过碎叶川流域,棉花是白色的”

“其二是葡萄,这就不用多说了,从怛逻斯一直到这里,此物最多,葡萄是紫色的”

“其三则是金,在那密水上游,也就是从萨末鞬城,咳咳,应该是康城往东的河水南岸,盛产黄金,附近还有铜铁之类,更有大都护所说的黄铁矿,咳咳,也就是能够提炼硫磺的那种矿物”

“此地原本形成了一个小国,后来自然并入了康国,这里的开采据说从汉代时就有了,原本是康居国王所需黄金产地,在发现铜铁矿物后,在后来进入的汉人工匠指导下进行了小规模的开采,原来的小国叫甚彭吉肯特,前汉称其为彭国”

“后来黄金逐渐减少,铜铁之物反而多了起来,眼下那彭国城就是康郡最大的矿物所在,所处粗铜、粗铁可通过那密水直接运到康城”

“黄金为黄色,黄金没了后,还有大量铜矿在,继续以黄色著称”

“在康城东南约莫五十里,靠近波悉山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原本是乌国所在,当地名叫乌尔古特,出产大都护曾在怛逻斯、霫部都用上的黑煤,此地的人并没有完全掌握黑煤的用法,彭国城的冶炼还是用树木进行的”

“由于经年累月的采伐,彭国城附近的树木已经非常稀少了,故此此地的冶炼出产也不多,远不如北面的石国,若是将乌国的黑煤运到彭国......”

“咳咳,大都护,职部建议将此地称为彭县,出产黑煤的地方称为乌县,你看......”

“同意”

“是。黑煤黑色,不过当地人并未大量使用,做不得数”

“在大史城附近的波悉山上,则有不亚于热海附近的顿多银矿的大型银矿,银矿附近凡是有河流的地方,则盛产瑟瑟石,这是史国以前立国之本,银锭和瑟瑟石,这才让其能与康国、史国、安国并称为河中大国”

“矿产所在同样在大史城以东约莫五十里的河谷上,原本也是有一个小国,叫小米国,银矿、瑟瑟石同样在小米国粗炼之后运到大史城精炼”

“此地的瑟瑟石多为火红色,由于拜火教极为崇拜火焰,故此以前祆教将总坛设在史国,此乃又一色”

“白棉、黄铜、紫葡萄、红石,这就是康国、史国四大物资”

“至于安国、东安国、何国等,由于多处平地,周围山势不高,并无多少矿物出产,但灌溉渠道发达,粮食产量丰富”

“对了,此次从大食人手里将河中诸国夺下来,所获粮食至少能满足五万大军三年之需,缴获的金银瑟瑟石等财物折合铜钱起码超过五百万贯!”

“啪”,孙秀荣狠狠地拍了一下大腿,将众人吓了一跳,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还暗道:“河中,不愧是后世乌兹别克斯坦的核心区域,能够容纳三千万人口的地方,经过塞人、大月氏、粟特人的先后开发,已经能用煌煌之地来赞誉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