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七十九章 天宝五年·初(下)

真桃花石帝国 第七十九章 天宝五年·初(下)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5:36 来源:笔趣阁

孙秀荣又看向李继勋。

“你知晓此事的关窍在何处?”

李继勋说道:“难道是在那辖嘎斯?如果辖嘎斯真有那么厉害,有胜兵八万,彼等完全可与回鹘人一争高下啊,岂会与葛逻禄结盟?”

孙秀荣点点头,“差不多,彼等都是讲突厥语的部族,无非方言不同罢了,对于突厥汗国来说,回鹘、葛逻禄都是苍突厥,但辖嘎斯恐怕连苍突厥都算不上”

“我听胡商说过,辖嘎斯人能够冶炼,也能识别铁矿,但只能炼铜,却不能炼铁,彼等最盼望下雨,在其王帐,哦,也就是阿米部所在的地方,如同纳伦地,两边都是大山,中间是有河流冲刷出来的河谷地带”

“大雨过后,山上的铁矿石便露了出来,辖嘎斯人便将铁矿石卖给突厥人,加上貂鼠皮,是彼等用于交易的两大宗物品”

“那片河谷地带非常大,东西几有七八百里,南北也有五十里以上,由于以前是由都播人占据的,故叫都播盆地”

(作者按:就是后世的图瓦盆底,唐努乌梁海一带)

“与不事稼穑,不放牧牛羊的都播人不同,辖嘎斯人既能种地,又能放牧,还能冶炼铜矿,自然不可小觑,其地由于在最北,珍惜貂鼠众多,在乌布苏湖以北,是一座贪漫山,按说彼等占住贪漫山以北的盆地就是了,为何还要耗损大量丁口,与葛逻禄人、回鹘人争斗,保住乌布苏湖附近的地方?”

(贪漫山,后世唐努山)

“那是因为乌布苏湖是胡商能够抵达的最北地方,再往北,胡商就不愿意过去了,保住了乌布苏湖,辖嘎斯人就保住了交易场所,手中的铁矿石、貂鼠皮就不愁销路,对了,他们的铜器也颇有特色,也是胡商愿意收购的物品之一”

“阿米部的王室号称是前汉李陵之后,在都播盆地除了有帐篷、窝棚和地窝子,阿热氏还有王城,苏希杰刚才说到的剑河是由两条河流交汇而成之后才那样称呼的,就在交汇处,就是辖嘎斯王城所在”

“在乌布苏湖东北,有一处秘密通道可直抵剑河流域......”

“大都督,你的意思是......”

“是的,辖嘎斯人丁口众多,却不能称霸漠北,无非是规制简陋的缘故,就如同奚部、契丹一样,契丹人的规制不停地在变换着,而奚部却还是沿用几百年前的规制,假以时日,彼等必定被契丹吞并”

“由于后突厥动乱,辖嘎斯人来往大唐的道路就不通了,不过我等却不受影响,苏希杰去金山与萨彦岭之间的山谷探查,并交好葛逻禄人,李继勋,你就去辖嘎斯部吧,你等可以一同前往哈拉乌斯湖,然后从那里分手,一个继续西去,一个则北上”

“我,霫部大都督,此时应该有些名声了,况且檀石槐台一战,像葛逻禄、辖嘎斯这样的大部没有不知晓的,他们不知晓,胡商也会将消息带过去,你等抵达乌德鞬山南部时,在其东南部,必定会遇见拔悉密人,他们以前就在乌布苏湖与哈拉乌斯湖之间游牧”

“一开始还在萨彦岭游牧,对那里的地形必定熟悉,既然投靠了我,在里面挑选一二熟悉路径之人可能性极大,远交近攻,并非中原汉人特长,草原之人也会,葛逻禄人、辖嘎斯人没有理由拒绝我等”

“乌德鞬山南麓,自然被回鹘人占据了,你等就只能沿着金山北麓行走了,两地之间相隔不下两百里,回鹘人再厉害也不可能照顾全面,你等扮成商队模样,大大方方径直西行就是了”

“辖嘎斯的领地既在漠北,又与西域接壤,如果能与其结盟,今后就能一劳永逸,如果不是有辖嘎斯在,葛逻禄人早就全部迁到西域了,故此,对于辖嘎斯人,我等必须交好”

苏希杰、李继勋听了暗忖:“大都督为何对乌德鞬山附近的地形如此熟悉?莫非是胡商告诉他的,不过接见胡商的时候我等都在座,并没有听到这些啊?难道大都督另有秘密渠道?”

......

为了防备敌人侦知霫部即将迁徙的事情,孙秀荣并没有告诉其他人。

实际上,在此时的大唐,虽然他是三世为人,有两件事他依旧没有参透。

一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大唐的国力已经发展到一个极高的高度,但也并不是无懈可击。

最关键的是,在任何朝代,凡是养强兵,必定要有巨大的财政开支,大唐疆域广阔,四夷咸服,那是需要在边疆地区驻扎大量优质的兵力才能实现的。

据悉,眼下的大唐的正规军有六十五万,其中位于剑南、河西、陇右、安西、北庭、朔方、河东、范阳、平卢九边之地就有五十万!

如此一来,广袤的内地实际上只有十五万!

而对付突厥、契丹(奚)、渤海的河东、范阳、平卢加起来就有接近二十万!

这也是历史上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并频繁往来于长安-范阳两地,洞悉了内地的虚实后敢于造反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东突厥灭亡后,大量漠北、漠南的突厥人、奚人、契丹人、高句丽人迁到河东、河北平卢三地,安禄山所辖的三镇兵员极其优秀,战力非常强悍,幸亏战力同样强悍的朔方还在大唐手里,若是连朔方也失去了,大唐必定灭亡!

头重脚轻,这就是大唐眼下一个极大的漏洞。

其二,那就是到了天宝年间,府兵制彻底崩坏了,一来随着大唐疆域的扩展,内地的府兵往来边镇驻守的时间越来越长,成本越来越高,府兵早已经不堪重负,纷纷破产,地方豪强百年趁机兼并土地。

二来,李隆基、李林甫基于边镇能快速反应边事的考虑,以及从内地调发薪饷、粮草、衣甲武器耗费巨大的现实,又让节度使兼管当地财政,让各镇自行筹措这些钱财物资,实际上造成了藩镇割据的雏形。

当然了,在李隆基在位的时候,认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加上他与李林甫一致认为胡人没有根基,与当世世家豪强没有勾连,掌控起来也方便一些。

于是,以前的府兵虽然要自筹物资武器,不过却不用纳税,终究记得皇帝的恩德,但眼下一切都是节度使发的,在他们心中,估计节度使的恩德还更重一些。

故此,边镇的优质军力少一分便减一分,想要很快弥补并不容易,这几年,安禄山在渤海国损兵折将一万五千,乌氏兄弟在妫州折损一万,王忠嗣在漠北折损两万,在南诏国折损两万,在西海折损五千,想要尽快弥补起来谈何容易?

这也是朝廷到如今还容忍孙秀荣的存在,并极力唆使草原部族来削弱他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了,此时的人们普遍迷信,当孙秀荣“天雷地火”的名号逐渐响彻起来后,朝廷就算有心思一举歼灭只也心存疑窦,或者心存忐忑。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孙秀荣真是雷公、火神的化身呢?

不但大唐如此,在更为迷信的草原诸部,自然更是如此了。

于是,至少在短时间里,孙秀荣和他的霫部是安全的。

这不,当李继勋、孙孝恪两人率队出发后,以独孤部大酋屈突于为首,诸部酋长纷纷提议在孙秀荣的“博格达汗”前面加一个“阿桑”的前缀。

阿桑,此时的突厥语、契丹语都有“雷”的意思,后世满语则是“阿克扬”,多半也是从中衍化而来的。

阿桑.博格达,就是雷神!

雷神之汗,听起来有些不伦不类,还有“毁灭”、“破坏”的意味,孙秀荣自然不会接受,依旧保留博格达汗,但不知怎地,阿桑博格达汗的名号却不胫而走,让他也有些欲哭无泪。

阿桑,让他想到了“阿三”,“难道自己要做印度之主?”

有时候,他也会无不戏谑地想道。

虽是如此,他这个名号传到西域后,却在一众祆教徒中深受期待。

在古波斯语中,雷神叫“瓦尼亚”,又有权威、威慑之意,而在祆教里,作为一体两面之另一面的暗黑天神手下也有几员大将,类似于光明尊者麾下的众使者,其中的“破坏王”叫美洛古,实际上最开始的意思就是雷神!

于是,在祆教徒中,孙秀荣又有了“瓦尼亚.美洛古”的称号,得知他要迁徙回到西域后,祆教教主大喜过望,他让妙火使者史泰染缅混在商队里来到了霫部。

见到史泰染缅后孙秀荣也很高兴,忙向其问起河中的近况。

“大郎”

史泰染缅面上似乎也有些高兴。

“眼下大食人似乎正在面临内乱”

“哦?”

“在呼罗珊,出现了一个年轻人,叫艾布****,年纪只比大郎大两岁,但非常有号召力,他已经成为呼罗珊一带一众大食教徒的无上导师,据商人们传回来的消息,艾布所到之处,前来听他讲经的波斯人、大食人挤得水泄不通”

“不过听说此人对大食朝廷十分不满,他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对于大食朝廷来说自然太过危险,不过此人除了讲经厉害,对于军事、细作之事也颇为精通,朝廷几次暗地里对付他都让他逃脱了,何况,在明面上他除了讲经并无其它明显违反大食朝廷法度的事情,朝廷也不好在明里对付他,否则会激起民变”

“还听说,除了呼罗珊,像艾布这样的讲经人还有不少,在大食国各总督辖区都有,朝廷眼下是焦头烂额,哪里还顾得上河中”

“哦?那安西呢?”

“大郎”,史泰染缅长叹了一声,“与大食人相比,眼下我等更为惧怕安西”

“这是为何?”

“自从那高仙芝当上副节度使以及四镇都知兵马使后,对河中诸国的监视便加强了许多,索要的财报、女人也比夫蒙灵察时代多了起来......”

“不是还有程千里吗?”

“程千里几乎不管事,何况高仙芝这厮第一批索要的财宝、女人都献给了程千里,故此......”

“......”

“大郎,幸亏有怛逻斯都督府存在,据说安西对都督府十分忌惮,若是没有都督府我等的日子更不好过”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