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二章 先军怛逻斯(2)新募兵制

真桃花石帝国 第二章 先军怛逻斯(2)新募兵制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1 23:57:04 来源:笔趣阁

“再就是那些少年兵了”

“职部正想说此事了,不如将彼等都纳入府兵吧”

“不妥,若是在内地,纳入府兵影响不大,但这是在异域,离大唐最近的直属镇守府疏勒镇超过千里,若是从拔焕城出发也要七八百里,更兼山川阻隔,就算八百里加急也要三日才能到”

“故此,必须让都督府时刻保持一支能够震慑诸部的常备军,不是新到四千户胡汉农户吗?从中同样挑选一千人十五岁到十八岁的少年加入少年兵”

“大郎,既是要压服诸部,不如挑选十八岁以上成丁之人”

“不行,封兄,你也见到了,大唐想要在此地屯田十分不易,天山南北各出一队府兵已经是使出了全部的力气,这也才一千人,而周围的胡人部落加起来肯定超过十万户,以千户对十万户,我不是班超,也不是陈汤,实在支应不过来”

“故此,利用在下在纳伦时建下的些许名声暂时将南弓部、哥舒部,对了,还是哥舒别部,正部还在怛逻斯河两岸呢,将两部暂时压服,短时间尚可,时间一长肯定会出问题,故此,就必须充分利用彼等人力”

“南弓部出自霫部,面目与我等相似,只是语言不同,若是不趁着彼等年少,教授其修习汉文汉语,遵守汉人规制,反而蹉跎于怛逻斯一事无成?合纵连横自然是好,不过眼下大唐在西域并非一枝独秀,尚有吐蕃、大食在一侧掣肘”

“徐徐教化,入华夏则华夏,何分胡汉?如此一来,彼等必定心向华夏,有了南弓部、哥舒别部,自然会有其他诸部渐次而来,比如上次我在雪山下面祭奠阵亡将士来的葛逻禄、阿利施部落,彼等人数不多,夹在突厥大部中瑟瑟发抖,我等既然已经在怛逻斯立下了旗号,岂能让这些部落都投靠了突厥大部?”

“少年是各部的未来,假以时日,这些少年都功成名就了,正好给各部做出榜样,然后会有更多的少年络绎而来,先是少年,若我大唐在怛逻斯立住了脚跟,青壮也会前赴后继,不是本督开口,我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将诚心归附于都督府的部落扩大到两万户,加上汉人府兵,稳固整个雪山北麓也不在话下!”

“整个雪山北麓?大郎莫非对碎叶城也有想法?”

“那是自然,眼下朝廷一来没有意识到整个雪山北麓的重要性,二来也是对莫贺达干有一个交待,而将整个北麓分成两半”

“但莫贺达干也只有两万户,其东北边是盘踞伊丽河流域的胡禄居大部,东边是两大哥舒部落,都不是好相与的,故此,彼等便只能向纳伦地、怛逻斯扩展,放心吧,以莫贺达干的心思,绝对是不会眼看着雪山北麓被大唐生生分出去一半的,本督所辖区域一定首当其冲”

“那干脆灭了莫贺达干,将都督府的疆域彻底与大唐连接起来?”

孙秀荣心理一凛,暗忖:“那可不是我愿意看到的,隔着处木昆部,大唐的人就不会频繁到都督府来巡视,若是处木昆部没有了,自己岂不是被夫蒙灵察手拿把掐?不行不行”

嘴里却说道:“谈何容易?西突厥灭亡后,突骑施兴起,尤以右翼为重,左翼现在只剩下三部,阿悉结的都摩度肯定也有一统哥舒、拔塞干两部的心思,右翼中除了突骑施,便是胡禄居、处木昆两部,另外两部都被突骑施兼并了”

“都摩度、莫贺达干号称突骑施汗国黑姓大将,东、西叶护,手里头肯定还是有两下子的,彼等不像我等,从牧户里抽调兵力时思前想后,一旦大的战事发生时,肯定是全数动员的,那最少也有一万五千精骑,若是联络上右翼其它部落,更是了不得,以都督府眼下的形势能占住怛逻斯,分隔阿悉结、哥舒就不错了,想要彻底消灭莫贺达干,并稳住热海南部的形势,至少要有一个军团才行”

“何况,一旦将莫贺达干消灭了,其它大部必定不安,人家会想,连被大唐册封为突骑施可汗的莫贺达干都被消灭了,遑论其他?反而会让步彼等汇聚在一起,若是其中有一位雄才大略人物,重建西突厥汗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封常清点点头,“确实如此,不过这常备军就达到了三千人,规制如何?是否效仿京师卫军?”

孙秀荣摇摇头,“自然不是,京师卫军实际上还是府兵,不过是抽调的府兵精锐罢了,轮值时间也长一些,在怛逻斯,我决定让这些少年兵成为职业兵……”

“职业兵?”

“咳咳,就是采取募兵的法子,在我大唐府兵序列里,只有管辖一百五十人的队正以上军官拥有职田,一万人里面最多百人拥有固定的俸禄,对于这些少年兵,只要彼等见到当兵的收益远大于放牧,自然会甘心在军营里待下去”

“就拿队正来举例,其一年俸禄是:奉钱十五贯,奉料五十石,职田两百亩,仆役钱一年五贯,不少了,养活一大家子完全不成问题,而队正以下者全部是自筹粮饷、武备的府兵,若还是用府兵的规制来打发彼等就不行了”

“西域职田有限,但奉钱、奉料还是不应该少了,否则彼等何必在此当兵?非但如此,我等给予的奉钱料钱应该高过彼等喂养牛马所得才行,先不说牛羊,就说这奉料”

“眼下汉人农户,一户人家耕种五十亩土地正好,再多就有些吃力了,再少又只能养活自己,不能贡献国家,一户往往有壮丁、壮妇三口,平均下来就是每人可耕种十五亩田地,这里的小麦若是拾掇得好的话,亩产一石还是做得到的”

“十五石,三成上缴的地方作为田赋,还剩十石,抛去种子、谷壳,还有八石,每人一年下来最多吃上四石,这就余下四石,这里粮食价格稍贵,约莫一贯一石,他就可以留下两石应急,卖出两石,这就是两贯钱”

“两贯钱,按照西域的物价,可置办棉布、麻布各一匹,加上一口横刀,就没有再多的余钱了,但若是八石全部卖出,则可以置办起全套武备,马匹另算”

“故此,我等给普通士兵的俸禄不能少于八石,彼等衣着、马匹、吃食都由官府度曹支应,每年还能落下八石粮或者八贯钱,这才有奔头”

“这样,没有品级者,每年十贯,年过二十五岁还可成家,成家后家属也可以调到军营附近,可就近照顾”

“我算过,在怛逻斯附近有二十万亩田地,我已经拿出五万亩作为公田,也就是各级官员的职田,十五万亩都是纳税田,三成就是四万多石,每年三千常备军每年需要消耗万余石,加上奉料的发放,刚刚好”

“打下怛逻斯时,我缴获了尔微特勒大约两万贯,每年再收购一万石作为储备就是了”

“大郎,若是这钱财用完了……”

“那是我接下里要同你说的。怛逻斯附近可开垦良田五十万亩,眼下只有二十万亩,不是土地不够,而是人手不够,八千户牧户抛去刚才所说的三千府兵,还剩五千户,里面能够在参与战事者最多三千户,眼下都安置在怛逻斯城附近方圆两百里的范围里放牧”

“没有谁是天生的农夫,这里的胡人,也就是粟特人就是大月氏的后代,以前也是游牧的,但眼下却以耕种为主,放牧为辅,更是有大量的人经商,从事各类匠户的也不少,故此,南弓部、哥舒部就不能种地?”

“我准备先让其中的一千户变成农户,每户分五十亩田地,这也才五万亩,这几年,随着大食人不断向北逼迫,想必会有更多的粟特农户会逃到这里,而在大唐腹地,封兄你不是外人,我就直话直说了,听说京畿、河南、太原三地的府兵制完全破坏殆尽,大量的无地农户孤苦无依,四处飘零,以作仆役、打短工或者租种过活”

“封兄作为长史,自然有责任向朝廷上书,向这里迁徙更多汉人农户,三年,若是每年能有一千户,整个西域的形势就完全稳定下来了!”

“对了,葛逻禄、阿利施都是农牧皆宜的部落,干脆与彼等结盟,让其农户到怛逻斯来种地,我问过葛逻禄大萨满…..”

“大萨满?那是何物?”

“咳咳,忘了告诉你了,这些小部落都是信仰山川日月的部落,部落里有一些人专门通过某种祭祀舞蹈仪式来与上苍沟通,或占卜,或治病,不一而足,上次我在雪山下祭奠阵亡士兵时曾经请他们来到怛逻斯一起观摩,彼等深为感动”

“我阿耶跟着一些被发配到葱岭的契丹人学过这些仪式,也传给我了,故此……”

“大郎!”,封常清脸色变了,“你教娃娃兵读书识字,学习汉话也就罢了,那是教化有方,但这……”

孙秀荣说道:“非也,这里的部落众多,信仰繁多,有些已经深入骨髓,想要旦夕纳入教化范畴谈何容易?暂时虚与委蛇,让彼等为我所用岂不更好?眼下我等四周险象环生,自然要有权宜之计!”

“唉”,封常清叹了一口气,“大郎说的在理,也罢,既然是权宜之计,那就管三年再说吧,对了,你老是在说三年,为何有这一说?”

孙秀荣笑道:“封兄,三年后,这些少年兵最小的也有十八岁,最大的二十一二岁了,经过三年的修习、操练、历练,早就成了一支精锐之师,若是铠甲等配合得上,就以这三千精锐,我都有信心与莫贺达干干上一仗!”

“原来如此!这么说在三年内你还是会与莫贺达干相安无事?”

“也只是一个大概的算法,一年之内自然不行,其实到了两年后也有了一战之力,到时候再说吧,若是莫贺达干老老实实臣服我大唐,我等岂不更好?”

封常清暗忖:“从你一路来的行径,就没有安分的时候,信你才有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