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三十六章 疏勒镇风云(2)夫蒙灵察

疏勒镇,镇守使府,六月,天气一下炎热起来。

三十八岁的夫蒙灵察端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查看一份书信,看完之后他小心将信纸叠好又塞进了信封。

作为边镇有着“蛮夷”身份的镇守使,夫蒙灵察知道自己在眼下的大唐颇受重视,因为当今圣上起家时依靠的就是游侠儿和胡人,自己有可能继任副大都护、磧西节度使一事已经传了很久了,作为当事人,他一直严禁家里、属下私自讨论该事,若是被他遇见了,一顿乱棍是少不了的。

对于党项羌出身的他来说,深谙边镇大将之道——一种不能摆在明面上,但私底下都知晓的镇守之道。

边境,既要稳定,但又不能太过稳定。

稳定,是为了让府兵们安安稳稳种地,以保证兵马衣食所需,但如果太稳定,军将们就捞不到战功,捞不到战功,名字就不能上达天听,进而碌碌无为一生,比较好的做法是,在播种、收获季节前后一定是要寻求安稳的。

因为在边境之地,一旦断了粮草,任你有多少兵马都不中用,但抛开这两个时候就大不同了,特别是是收获之后。

与以前漠北、漠南的胡人一样,秋高马肥之时,正是南下劫掠之时,因为那时候的南方无论粮食、布匹都是满满的,劫掠才有最大的收获。

对于安西四镇也一样,此时盘踞在额尔齐斯河上游的葛逻禄还是一个不大的部族,只能依附于大唐而存在,但突骑施、大食、吐蕃却都是庞然大物,故此大唐此时对西域的经略重点在安西四镇,而不是北庭三镇。

在最近一些年头,磧西节度使兼任着安西副大都护、北庭副大都护,但衙门却一直设在龟兹,也显示了国家对四镇区域的重视。

作为即将接替盖嘉运的节度使人选,三十八岁的夫蒙灵察不可能在长安没有眼线,眼下这封信就是其安插在长安的眼线发给他的,里面隐晦地提到了他的差事,夫蒙灵察一看就知晓了。

加上边令诚自从在瓦罕谷地被马贼劫掠后一改往日嚣张跋扈的劲头,破天荒地也给他交了底,他夫蒙灵察继任磧西节度使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但在正式任命没有下达之前,一切都做不得数。

眼下就有一宗大事需要他小心应对才是。

那自然就是突骑施的事了,对于继承了西突厥的突骑施,大唐一直是抱有戒心的,眼下彼等内部出现了分化,无论是作为国家,还是边军大将都巴不得,但突骑施黑、黄两姓加起来有七八万精骑,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夫蒙灵察镇守的疏勒镇只有五千野战军,独自对付起来肯定是力有未逮。

他急急忙忙将两个虽然位居一年一度跳荡营前列的小子从千里之外的胡弩镇召了回来,是因为他在之前见到了李泌,或许是想最后帮一把孙秀荣,也或许是于阗镇南边的环境太过恶劣,没有北边一带好走,李泌回到于阗镇后并没有沿着昆仑山北麓一路向东,而是先来到了疏勒镇。

对于这位忠王殿下从小的玩伴和伴读,夫蒙灵察自然不敢怠慢,由于李泌也参与了山口之战,夫蒙灵察也想从他嘴里听到进一步的消息,以便与报告上的叙述进行应对。

听完李泌的讲述之后,夫蒙灵察此时才觉得孙秀荣、杨守瑜两人确实是可造之材,一想到自己身边稍微出挑的也就是荔非元礼一人,其他诸人比如副使赵崇玼、守捉使贾崇瓘都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之人,何况这两人名义上是自己的手下,但各有传承、背景,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于是,培养像荔非元礼、孙秀荣、杨守瑜这样的年轻一代便较为急迫了,在自己即将接任节度使大任的当口,便更加急迫了。

另外,提拔像高仙芝这样年岁与自己相近但郁郁不得志的人则是另外一种方式。

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才是永保之道。

听了李泌细细讲述了山口之战的经过后,久历战事的夫蒙灵察立即意识到这次战事几乎是孙秀荣、杨守瑜两人拿下来的,在唐军里,虽然也注重军纪、阵型,但个人武勇依旧是重要的存在,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者数不胜数,特别是在箭术上造诣甚深之人更是可以达到这一点。

“这两人都是一人当得上百人之人,有这两人在,本镇还需要那许多牙兵作甚?何况眼前正面临大战的情形之下?”

正想着,门子在外面轻声唤道:“主人,那两人到了”

夫蒙灵察想了想,原本他是准备在衙门大堂接见这两人的,最后还是觉得在书房接见为好,在大堂接见太过正式,显得不亲近,而在书房接见,显见得之间的关系又近了一步。

“传他二人到这里来见我!”

“是…!”

没多久,两人全身披挂来到了书房门前。

“胡弩城西镇镇将孙秀荣/强弩伙伙长杨守瑜拜见镇守使!”

“进来!”

来的正是孙秀荣、杨守瑜两位,他们一早就到了疏勒镇,并在城里的驿站住下了,但夫蒙灵察似乎要考察他们似的,一连晾了好几日,由于生怕夫蒙灵察会随时召见,二人也不敢随便出去闲逛,这几日可是将他们憋坏了。

孙秀荣、杨守瑜进到书房后,都单膝跪下给夫蒙灵察行了大礼,此时,夫蒙灵察才笑吟吟地将二人扶了起来。

两人在蒲团上跪坐下来后,夫蒙灵察仔细地大量了二人一下。

两人都是在葱岭守捉出生的,面色都有些微黑,经过在胡弩镇一年的历练,特别是在经过了山口之战后,孙秀荣愈发显得沉稳,连以前还有些唯唯诺诺的杨守瑜也比以前镇定了许多。

“这便是有没有经历战事的区别,彼等在山口之战中面对的虽然只是两三百吐蕃骑兵,但毕竟是一场遭遇战,还是在人手少于对方情形下的遭遇战,彼等以未及冠之年纪能够身先士卒,奋勇冲在前面,大败敌人,实属难得,至于之后的魏龙国之事,多半出于李泌的筹划,不是他二人的功劳”

接下来,作为上官,夫蒙灵察自然依着管惯例询问了他们这一年来过得如何,在操练、带兵、作战上有何心得,也再次询问了山口之战一些细节,作为安西四镇仅次于节度使盖嘉运的大将,他自然在各处都有耳目,桃花石的事情自然也知晓了。

而此事正是他最为关心的。

倒不是他也对桃花石上心了,他虽然出身党项羌,当他的部落融入唐人已经上百年了,早已经完全汉化了,按照他自己的意思,他已改名“马灵察”,但夫蒙之姓已经落入圣上的耳朵,不得已继续使用而已。

而是对桃花石身后的事情感兴趣。

在孙秀荣二人困在驿馆这几日里,夫蒙灵察已经将孙秀荣获得桃花石的经过完全弄清楚了。

他也是府兵出身,经历过战场后的缴获事宜,在他的眼里,很难想象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在一场有近百人参加的战斗里能够将上上下下全部隐瞒了,何况极为精明的边令诚还反复核查、搜索过?

他倒不是认为孙秀荣、杨守瑜私吞了边令诚的财物,而是认为既然作为自己的牙兵,还是准备大用的牙兵,品德一定要过得去,否则还不如不用。

他先后担任于阗镇、疏勒镇镇守使,在两镇镇守使的位置上至少干了十年,搜刮的钱财自然也不在少数,边令诚的所作所为在他看来也并没有什么,实际上当马贼洗劫了边令诚时,他自己恨不得将马贼尽快剿灭干净,因为他从边令诚身上深深地体会到了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对于手下的捞钱行为,只要在潜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捞饱了,手下却栖栖遑遑,这队伍也没法带,但这必须在潜规则里施行,任何有超出潜规则之外的事情都不为他所允许。

“说说桃花石的事”

孙秀荣心理一凛,心想:“看来这件事估计已经传遍四镇了,至少传遍于阗镇、疏勒镇了,当然了,只有中上层人士得知,下面的人想要得知恐怕还要费些时日”

赶紧说道:“回禀镇守使,马贼胆大妄为,洗劫朝廷大员之事职部也也有所耳闻,其中自然有边中丞携带的物件儿,我等赶到高台时战斗已经结束了,手下的人按照规定将敌人尸体搜索了一遍,我是现场职衔最高者,其中服饰最为华丽者便由我搜索,于是便发现了此物,除此之外,无非是一些小的金银玉器饰物,加上一些铜钱,全部上缴到胡弩镇录事那里”

“职部搜索此人时,身边还有其他人,搜出来的物件儿最耀眼的就是此物,事后所有的东西都是由职部统一上缴给录事的,当时,职部想到,此物如此耀眼,肯定是边中丞私人之物,若是入了公库,登记了账簿,再想取出了就不容易了,于是就没将此物放到公库,而是秘密呈递给了边中丞”

“你想巴结边中丞?”

孙秀荣心中暗骂,但面上还是镇定如常,“怎么会?他是整个磧西的监军大使,在下只是一个区区小伙长,天差地远,何况在下还是因为他才被发配到胡弩镇的,当时不过觉得既然边中丞、高副使亲自来到胡弩镇,若是全无收获的话与本镇实在不利,于是……”

夫蒙灵察却想着,“此子着实狡猾,巴结边令诚那是肯定的,但站在他的立场也无可厚非,若是私藏起来才是大事,算了,他能巴结边令诚,自然也能巴结我,难道我要收纳一个完全刚直不阿的牙兵?有私心的牙兵才是好的牙兵,完全无私的牙兵谁敢用?”

“哈哈哈”,夫蒙灵察大笑起来,“两位,不错,你等之事吾已细细考究过,非常不错,年纪轻轻,竟能在镇将面前斩杀违反军律的士卒,当得起一个威字,亲自下厨为士卒煮饭,并将自己的钱财交给录事以为士卒增加伙食,当得起一个义字”

“在得知违反军律之人可能有当朝宰相的背景时,仍义无反顾进行了斩杀,当得起一个忠字,以微弱之兵,在高寒之地跋涉千里,突然遭遇几百吐蕃骑兵,不退反进,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射杀敌人大将以及悍卒多名,彻底扭转战局,当得起一个勇字,当然了,这句话是送给你二人的”

“事后叙功时,面对高出自己好几级的上官,没有一味地逞能,而是体谅上官的难处做出退让,当得起一个智字,孙秀荣啊孙秀荣,你以十八岁的年纪,在短短一年里就做到了威、义、勇、智四字,实在了不起”

“从即日起,你等就在镇守使府住下吧,等会我的内行官王滔会为你等安排住处,先住下再说”

“是,多谢镇守使!”

孙秀荣原本还想询问一下他俩人将来具体做什么,但一想到这极有可能是夫蒙灵察对他们的进一步考察,便强自忍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