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八十章 阿提拉二世(4)尼德霍格(上)

不过,碎叶军虞侯军能够俘获条顿人套取情报,奥丁自然也可以,他的名字自然不彰,但他的后裔却鼎鼎有名——遍布整个欧洲的霍亨索伦家族!

当然了,奥丁无法抓到碎叶军,但还是可以抓到安特人的,原始日耳曼人与原始斯拉夫人实际上出自一个祖先(俄罗斯南部),语言也相近,而碎叶军虽然军纪严明,但也不能将近万的安特人全部纳入到有效的管辖中来。

于是,奥丁顺利地俘获了几个安特人,不过,与奥丁不同,碎叶军准备去哪里,干什么,最终的目的地是哪里,安特人根本不知道,就算已经招募到安特营的安特人也不知道。

他们只能机械地跟在碎叶军后面行走,然后以各自的小部族大致聚在一起,自然避免不了被有心的条顿人掳走。

但有一宗事情高鞠仁却让几乎所有的安特人都知道了。

“洗劫克拉科夫!”

奥丁没有怀疑这一点,连碎叶军离开塔尔努夫之后为何行动迟缓也很是理解——踏入塔尔努夫地界开始就是维斯瓦人的地盘了,这里就不是黑白森林了,而是幽暗森林,当然不像眼下俄罗斯腹地那样的幽暗森林,不过也是森林占据大部分地方的森林地带,这样的地方,就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一切都很正常。

得知这个讯息后,奥丁立即带着一万大军快速南下,此时的条顿人除了没有甲胄,长矛、短剑、盾牌、标枪、战马应有尽有,当然了,战马远没有游牧部族那么多。

一个似乎要下雨的夜晚。

博赫尼亚,位于维斯瓦河拉巴河的南岸,紧贴着南面的塔特拉山,也就是在拉巴河沿岸从密林中露出来一条宽约五里的平地,然后北面通往凯尔采,南面通往塔特拉山腹地的地方更是狭窄,通道只有约莫三里宽,维斯瓦人就是在这这些通道上居住、耕种、打猎。

而在通道周围都是看起来似乎无边无际的密林,到了这里,松树、栎树(橡树)就多了起来,而白桦林就少了许多,这样的森林看起来如同俄罗斯腹地那样幽暗无比。

晚上,碎叶军就驻扎在以前的博赫尼亚小堡周围,在此时的东中欧地带就莫想带着偏厢车了,但是携带大量的驮马还是做得到的,因为在这里就算是冬季,也有干草和树叶吃。

彤云密布,完全将东西、南北两条通道隐隐约约的光线遮住了,让以博赫尼亚小堡为中心的地方也是漆黑一片。

由于带着大量的安特人,碎叶军就算想要利用“空营”吸引条顿人进攻,然后自己再从密林里钻出来反杀也不可能(三国演义中的“一声炮响,四周有敌人杀出”那样),于是,高鞠仁干脆大大方方用草袋子在四周布置了矮墙,然后在大营里扎下大量的帐篷。

作为主要的装备,碎叶军的帐篷是驮马驼载的体积最大的物件儿之一,那是因为这些帐篷的表层涂上了一层防水的涂料,十个人、一个什居住的大帐篷,这体积自然小不到哪里去。

而在大营正中,自然也设置了用木材临时制成的望楼,四周也燃起了火把,并有部分士兵值守。

此时的欧洲,就连文明程度最高的罗马人既没有帐篷,也没有雨披,在坏天气里只能迅速找地方躲避,就别说那些蛮族了,于是,在碎叶军的四周,安特人杂乱无章地随地和衣而卧。

漆黑的夜里,碎叶军大营的火光就好像一个灯塔,在方圆几十里的而对方都能瞧见。

半夜时分,高鞠仁在一阵喧闹里醒来了。

作为都尉,他可以一个人独享一个大帐篷(与一个什的十人帐篷一样大),与大多数碎叶军将领恪守军纪不同,他自从来到幽暗森林后,先后在彼尔姆部、维亚吉奇部、瓦良格部、安特部挑选了好几名长相漂亮的少女作为他的侍妾。

就算去特兰西瓦尼亚,他也没放下女人,眼下就有一个安特女人正在他的帐篷里。

而那位被孙秀荣钦点的都虞侯苏肯却严格遵守着碎叶军的操典,对于高鞠仁的放纵,他也容忍了——他显然知道,高鞠仁的所作所为是大王认可的。

有时候他也会想:“为何大王对自己的儿子如此严格,而对将领却如此宽容?”

不过高鞠仁虽然放纵,但一旦有事,也能很快进入状态,当苏肯被灯光映照得通红的脸膛出现在帐帘时,他已经穿戴整齐了。

对于苏肯此人,高鞠仁自然了解的清清楚楚——大秦王起家的部族是南弓部,而南弓部却出自弓月部,显然弓月部就是大秦国最亲贵的部族,而弓月部的将士几乎遍及五十五个碎叶营就显示了这一点,这种情形若是偶然出现的高鞠仁打死也不会相信。

而苏肯是弓月部大酋萨哈连的儿子,如此重要的部落,却只有他一个人在碎叶军中身居要职,反而是南弓部的大将、高官众多,这显然说不通,但高鞠仁在幽暗森林盘桓时曾与号称“年轻文官双杰”的岑佐公(另一人就是粟特人居内什)讨论过,此时的岑佐公还是翩翩少年一名,自然没有那么多城府。

于是,高鞠仁从岑佐公的分析中大致了解到了苏肯的定位——这是留给大秦国第二任国王的人,还是可能的重臣之一,故此先要进行一番磨炼才是。

若是派过来一位普通的从军校毕业的人与他搭档,高鞠仁多半不会将他放在眼里,但苏肯就不同了。

故此,他见到苏肯后也没有喝骂,而是赶紧来到帐外。

苏肯脸色如常,他朝着高鞠仁点了点头,高鞠仁顿时就明白了。

“来了?”

“来了”

“有多少人”

“不下万人,这个奥丁还是很有些头脑的,他的人提前布置在博赫尼亚小堡的森林里,大部分都在拉布河以南,但在拉布河以北也有少量布置,显然是打了一旦击败我们,便认为我们只能渡河向北逃窜一途”

“那为何不是向南?”

“都尉,向南是大山,情形不明,而从这里向北森林密布,但都是大平原,自然是在大平原上逃窜方便一些”

“他们现在从东、西、南三面围住了大营,我刚才在瞭望台上仔细观察过,在前面的都是拿着沉重大斧的壮汉,披头散发,后面则有刀盾兵、弓箭手,自然不像我等这样整肃,乱七八糟掺杂在一起”

“为何还不进攻?”

“正在向我等喊话呢,说甚若是投降了,可以封你一个城主的爵位,然后为他作战就可以了”

“你的意见呢?”

“这次我等携带的都是佛朗机炮,只要他们靠近便百炮齐发,趁其混乱时,再出动骑兵,一个冲锋之下就可以歼灭其大半,此地距离南面的森林还有三里,必须用骑兵抓紧攻击,否则一旦让其窜入密林再想找出来就不容易了”

高鞠仁却摇摇头,“火炮自然威武,不过这些蛮夷显然从未见过火炮,也未听过火炮声,还有,你刚才也说过,他们颇有章法,并没有自己的力量全部投进来,在森林里也藏了一些,就怕火炮一响,这些人全跑了就不妙了”

“都尉的意思是......”

“蛮族都是畏威而不怀德之人,必须要让他们真正心悦诚服方可,这样,除了炮兵,剩余的三千人全部出动,既然他们是步军在前,骑兵在远方游奕,我军干脆也如此办理”

“哪里的蛮夷最多?”

“自然是南面”

“这样,将一千五百步军一分为三,重步兵在前,强弩兵居中,轻步兵断后,不如各一百五十人就行了,我亲自带领四百五十人攻向南面,你带着另外一个营攻向东面,副尉带领最后一个营攻向西边”

“还剩下一百五十人就与炮兵一起镇守大营”

“步军全部打着火把向敌人逼近,等抵近敌人面前时,三个骑兵营再潜出大营,不要打火把,悄悄赶到远处,若是远方的敌人见到了就与其交战,最好缠住他们将其全部歼灭”

“都尉,敌人多半会发现这一点”

“无妨,就是要让其知晓,他们多半已经知道了我军的具体人数,他们虽然骑兵少,但千余骑还是有的,在他们眼里,我军全部聚在一起与其交战才是上策,若是临战时还分成了两部分,恐怕正合他们的意思,估计也不会做出太多的动作”

......

高鞠仁显然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人。

与欧洲的森林诸部打过两年交道后,他也明白了一件事——此时的诸部大酋多半是族里最勇猛之士,也会在关键的战场亲自统兵上场,如果苏肯说的不错,那南面就极有可能是奥丁的所在!

他们有一万人,假如在森林里暗藏四千,剩余六千全部压上来,每一面就是两千人,对上碎叶军四百五十人绝对有信心,自然不会轻易离开。

而若是能击破奥丁所在的大队,甚至生俘奥丁就能逼迫藏在森林里的出来投降。

......

一切都如高鞠仁所料,当高鞠仁带着四百五十步军从南门出来时,对面的三千条顿人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对于他们来说,眼前的大秦人既没有传说中匈人的凶狠,又没有罗马士兵的装备精良(棉甲对他们来说一个稀奇物件儿,还以为是一件普通的冬衣呢),无非是阵型齐整罢了。

而说到齐整,此时的东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都能做到这一点!

见到大秦人这么少的人竟然不投降,还要出来交战,条顿人也很佩服,不过佩服归佩服,将其击败然后全部收为奴军那也不能错过。

等高鞠仁的部队走到距离他们只有大约一百米远时,条顿人已经将其从四面围了起来!

不过他们依旧没有动手,而是等着碎叶军先动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