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四十九章 巴库,希腊火之城(中)

第二日清晨,孙秀荣一大早就起来了——按照纳伦晓风的说法,巴库在早晨的风势最小,天气也最好。

在一座高达十丈的由以前的宣礼塔改成的望楼上,在马璘、岑参、纳伦晓风、席元敬等人的陪同下,他正在楼上的最高处四处眺望。

果如纳伦晓风所说,巴库城周围的环境,东面、北面、南面几十里外的蓝色的大海,西面逐渐升高的高加索东端余脉都一览无余。

“大王”

正在汇报的是岑参,按照大秦国最新的规制,巴库、巴统两处飞地的政务仍属于海南府管辖,而军务则隶属于海南总督府管辖。

这里有一个例外,由于巴统孤悬于黑海东岸,情形又不同,他接受海南府、中央的双重管辖,以前的海南总督元丰也调任巴统担任黑海水师总管兼巴统特别府总督。

“您看,在巴库城的北面、东北边有几处大型淡水湖泊,周围也有小型河流汇入,其周围原本就是当地农户的农地,该地被我国租赁后,这些农户也迁走了,下官从海南府迁来了三千农户,填补了他们的空缺”

“此地可种植小麦、苜蓿、黑麦、瓜果等”

“西边则是荒山,却是上好的草场,一年四季都有牧草,微臣实地测算过,最少有五百万亩以上,从高山草甸到山坡草场,一直到山下荒漠草场,可从容转场”

“虽然说的是一百里,实际上由于巴库城西部是高加索山的一部分,整个山脊以东接近两百里的地方都被我等拿下了”

孙秀荣问道:“这样的地方,牧户不可能全部跟着迁走吧”

“是的”,岑参点点头,“那是自然的,按照大王在户部操典里所描述的,大约一百口大小牲畜对应一户人家,这样的地方,远比漠北好,冬季也很少下雪,五亩地就能养活一头牲畜,一百口也就是五百亩,五百万亩,能养活一万户牧户”

“不过此地历来是高加索南北大部族往来争夺之地,加上最近大食人与科萨人在此频繁交战,导致这里的牧户很少,眼下只有一个被阿塞拜疆人称为切钦人的部落留在那里放牧,对了,他们自称纳赫乔人,约莫千户”

(纳赫乔人,就是车臣人,北高加索原始居民之一)

“据说在高加索山以北,还有大约万户的纳赫乔人,都以放牧为生”

“该部有一个小酋长,叫杜拉索,十分凶悍,我国的人前去联络他,他一直避而不见,显然是不想接受我国的管束,据说以前的大食人管辖时这里还有大约三千户,同样不服管束,大食人自然不会客气,在一场突袭中,大约六成的牧户被杀”

“那之后,杜拉索就带着剩余的牧户迁到了靠近山脊的地方,对于前来接洽的任何官府人员都不理会”

“有这么大的牧场,我国自然不会放弃,将新瀛州的牧户迁了一千户过来,都是跟着大王过来的霫人、吐谷浑人等,但据说也时常与那杜拉索的牧户起冲突,不过纳赫乔人凶悍,吐谷浑人也不遑多让,几场冲突之后,双方倒是守住了目前的疆界”

席元敬接着说道:“大王,这里的有大量的天然沥青和希腊火......”

“不”,孙秀荣打断了他,“什么希腊火,纯粹胡扯,就叫石油!”

“石油?”,席元敬仔细思索着这个词的意思,半晌也没明白,不过还是点点头,“是是,石油,我等除了提炼天然沥青用在修建道路、提炼粗胶、添补船缝上,还用同样的法子对这希......,咳咳,石油进行了提炼,还是大王传授的从硫铁矿里提炼提炼硫磺的老法子,蒸馏”

“眼下效果还不错,职部发现,用起来代替火油使用效果十分之好,职部也打听过罗马人用石油火攻击大食人船只的情形,如果用上我国提炼过的石油估计效果最佳,眼下首批一部分产品已经用在战舰上了”

“是这样的”,封策接过了话茬,“根据大王以前的描述,我等在船舱里专门设置一个希......这种提炼过的石油火柜,用粗胶管子与之相连,粗胶管子首部套上铁管,火柜与胶管之间用专门的装置相连”

“该装置由两个实习水兵操控即可,由于上了滑轮,两个人可使出四个人的气力,当两人用力按下装置时,可将火油向外喷出,职部测算过,最远可达四丈以上”

“若是由四个人按下装置,则可喷出七丈以上,然后用火箭射之,就可随时随地发动火攻,不过要看当时的风向”

孙秀荣点点头,这一幕,早就在上一世的大夏国出现了。

席元敬接着说道:“阿特劳的沥青场工匠已经抽调了一半到了这里,其中的一半又放在这石油上,眼下他只有三个用途,一是军事,除了用在战舰上,陆军也可以让轻步兵携带一些,生火、火攻都使得”

“二是作为机床的润滑油使用,以前我国所用的润滑油全部来自牲畜油脂,成本高不说,一到冬季就会凝固,将这火油经过第一次蒸馏后混合牲畜油脂使用效果最佳,用在车轮、弓弩上也很好使”

“三是炼胶用,眼下正在试验中,从初步出来的东西来看,效果并不比沥青差,不过尚需进一步摸索”

孙秀荣点点头,心里也是暗自欢喜,“通过对沥青的加工,大秦国的像席元敬这样毕业于天山大学的工程师加上工匠已经有了初步的技巧和经验,假以时日,大规模利用石油的时代就会来临”

席元敬接着说道,“既然有驻军,职部又将海南府的而部分冶炼、制作工匠调了小部分来到这里,将厄尔布尔士山的矿物运到这里十分方便,可以对武器、甲胄进行修理,也可以少量制作”

“先这样吧”,孙秀荣摆摆手,“燃料用的还是厄尔布尔士山的木柴?”

“是的”

“那暂时这样就行了,基地还是设在萨里”

纳伦晓风说道:“大王,北面远处那隐隐约约的白色建筑就是苏姆盖特城,原本是波斯人建造的军堡,高加索山延伸到这里时正好是一个大缓坡,经年累月,就在缓坡与大海之间形成了一条狭长的通道,最宽处也不过五里”

“苏姆盖特城就卡在缓坡与南部平原之间,易守难攻,其北面并无合适的港口,敌人想从海上来进攻也不可得,不过他们手中有大量的平底船,若是利用大型奴隶船携带平底船,抵达海岸线附近后,再放下平底船,然后划桨冲滩,还是有可能的”

“不过那样的话,就不可能上来太多的军力,他们的奴隶船用的划桨奴隶实在太多,几乎占去了装载人员的一半,加上船上的水手以及战斗人员,能够装载的机动兵力并不太多,这样的话对我军也不会造成太大威胁”

苏姆盖特距离巴库城还有大约五十里,不过之间都是低矮的平原,加上五倍望远镜的加持,倒是看得清楚,孙秀荣猛地想到一事。

“怎地这里都是白色的城堡?”

席元敬笑道:“这高加索东端,到处是白云石,尤以这巴库附近最多,这里的白云石还伴随大量优质黏土,这下倒好,我等修建高炉所用耐火砖就有材料了”

孙秀荣点点头,又问道,“苏姆盖特的是山地营吧,是哪个营头?”

纳伦晓风答道:“作为攻击科萨汗国的前进基地,自然是最精锐的山地营,就是康孝荣哪个营头,而跟着元丰大将军去巴统则是南弓熙”

席元敬接着说道:“由于大食人几乎将巴库城搬空了,眼下我等只有三千正规营加上少量官吏衙役,整个城堡几乎是空的,微臣来到这里后,立即按照两万大军能够用上一年的要求修建了新的粮仓,眼下从海南府的粮草已经将仓库填满了”

孙秀荣转头看向苏希杰,“我国占据此地后,科萨人的杰尔宾特港有何动静?”

苏希杰答道:“杰尔宾特港原本是布兰斯义子,乌古斯人沙迪克的封地,他也是兼任着杰尔宾特总督,从其首都白城开始,一直往南,直到苏姆盖特附近,长度约莫五百里,大海往西,则是高加索山,平均距离约莫两百里”

“这个地方大致是一个三角地带,东面是大海,西面则是大山,是高加索极为优质的牧场,眼下科萨汗国首席叶护、汗国实际掌权人布兰斯让最为凶悍的切钦人占据,约莫万户,其首领叫做都拉斯,正是巴库附近的切钦人杜拉索的兄弟”

“在杰尔宾特与苏姆盖特之间,距离大海约莫七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山城叫库巴,原本是科萨汗国用来对付大食人的军堡,后来被布兰斯赏赐给都拉斯作为封地,都拉斯自己有三千常备骑兵,充分动员时可以达到一万骑”

“切钦人的战马显然是本地马与突厥马的混血种,极耐山地作战,这里的部族除了切钦人,还有阿瓦尔人,据说是柔然人的后裔,还有阿兰人,就是汉代时康居王国西北的奄蔡人,号为白匈奴的便是”

“切钦人的突厥马显然是阿兰人、阿瓦尔人带来的,另外,还有一个叫做切尔克斯人的本地居民,也擅长山地骑兵作战”

(切尔克斯人,沙俄诺曼诺夫王朝王族之一,历代沙俄骑兵总监)

“阿兰人、阿瓦尔人都是半牧半农的部族,各有几万户,分布在从山地到平原的广袤地区”

“切钦人、切尔克斯人则在山地生活,也最为凶悍,据说切尔克斯人比切钦人还凶悍,极擅长骑兵作战,以往大食人进攻科萨人时,会在各部族之间挑拨离间,让其内乱,然后自己的主力再进入,切钦人在东边,而切尔克斯人则是在西边,靠近黑海的地方”

“中间的山坡草场自然是被阿兰人、阿瓦尔人占据了”

“所谓科萨人,也就是西迁的以葛萨部、图瓦人为主的蓝突厥、后突厥混合的部落,在这里历史上曾有一个强大的阿提拉帝国,该国覆亡之后,余部几乎被科萨人兼并了,于是就形成了新的科萨人,他们人数自然至少有十万户”

“杰尔宾特总督沙迪克手下有一万步骑,港口还有三十艘奴隶船,一百艘快船,水兵总数在一万五千上下,奴隶桨手也是此数,加上都拉斯的切钦人骑兵,军力总数在三万五千上下”

“原本沙迪克是住在白城的,不过在我军拿下苏姆盖特后,他立即回到杰尔宾特驻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