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三十五章 牛刀小试

真桃花石帝国 第三十五章 牛刀小试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1 23:57:04 来源:笔趣阁

到了昭襄二年,由兵部下发的«碎叶军排兵布阵操作典要»第八版正式出台了,并下发各军遵照执行。

史泰染缅排出的是一个标准阵型。

五百重步兵突前,后面是五百强弩兵,再后面则是五百轻步兵,最后面是五百轻骑兵。

在强弩兵的两侧则是各五百骑兵,一侧是五百重骑兵,另外一侧则是轻骑兵。

这样的阵型从上空俯瞰时就好像一个大型十字架。

之所以有这样的阵型,则是有多重的考虑:

假如敌人全部是骑兵,甫一看见最前面的重步兵,冲动之下就会以重骑兵对其进行冲击,而碎叶军的重步兵发展到今日又有了新的进步:

最前面的还是两百陌刀兵,不过原本一丈长陌刀的末端已经由原来的浑为一体尖锥状改成了三道螺纹,在一般情形下,若是陌刀兵主动进攻,陌刀兵还是将一尺长的尖锥旋上去。

而在防守的情形下,则会选上三尺长的尖锥!

前面说过,碎叶军有六十五个正规营头,而一个正规营也只有两百陌刀兵,这样的话,全国的陌刀兵加起来也只有一万三千人,于是,就需要至少一万五千柄陌刀。

由于大秦国采取了淋钢法制作铁料,已经达到明末清初的水平,加上锰料的添加,实际上已经达到十八世纪的水平了,这样的铁料碳含量最为适中,不需要反复煅烧,只需要反复捶打就行了,于是,铸造法就成了可能,原本大唐制作一柄二十斤重、一丈长的陌刀,至少需要五十斤铁料才能制成。

但在大秦国这里,由于采用铸造法,通过提前制作模胚来进行浇铸,三十斤铁料进行了,然后再进行捶打、磨制即可。

这里的难点就是螺旋了,但有了模胚这一切都简单了,由于末端的尖锥并非主战的一端,大部分情形下主要用于辅助进攻或者插在地上当成防御重骑兵的长矛来用,于是,对初成形状的螺纹在大秦国第二代还是木铁结合的机床上稍稍磨制就行了。

见到敌人全部是骑兵,处在最前面的陌刀兵赶紧将陌刀末端全部换成了三尺长的尖锥!

于是,他们手中的陌刀就变成了一丈三尺长的陌刀!

这样的陌刀,显然是不合适进行战斗的,但用来防守则再是合适不过。

两百陌刀兵,分成两排站在最前面,这样的横向距离最少有一百米,一百米,看起来很短,实际上已经是很长的一溜了,一般学校的操场最长的那一面的长度也就百余米。

一杆加长的陌刀重二十斤,若是寻常用的短尾,则只有十五斤!

陌刀兵的后面则是三排拿着虎枪的重步兵,碎叶军的虎枪原本就是一丈二尺长,实际作战时勇气、气力、锐气也仅次于陌刀兵,不过他们的虎枪还是梣树杆(白蜡杆),也是西域一带产量最大的树木,寻常人家房前院后都有。

加上一尺长的枪刃、一尺长的枪套,一杆虎枪总重十斤,也就是比轻步兵使用的长矛重两斤而已。

陌刀由于是用精铁整体制成,则不存在更换的问题,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什么兵器能在短时间将陌刀损坏。

而虎枪兵就不同了,梣树杆再是坚韧,也能被砍断、刺断、砸断,于是虎枪兵就必须有备用的武器,一把四尺长的双手长刀就是必备的。

后面的强弩兵还是单体弩和强弓弩的配置,在工部的不断改造下,原本大唐的两石力单体弩在分量、拉力不变的情形下,其力数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两石半,同样的,强弓弩达到了三石半。

强弩兵除了强弩,身上还配有单手横刀。

最后面的轻步兵则是一丈一尺长的普通长矛,矛尖是大唐标准的尖锥状,这样的枪头极易铸造,特别是在掌握了淋钢法炼铁的情形下更是如此,矛杆还是梣树杆。

除此之外,轻步兵们还有单手横刀一把,七斗力左右的步弓一副,也就是大唐以前府兵的标准配置。

时间来到眼下后,碎叶军也渐渐舍弃了将重步兵、强弩兵、轻步兵都当成骑兵使用的方式,终究是术业有专攻,不过他们依旧有马,实际上是当成骑马步军来使用,强机动力依旧存在。

而作为重骑兵的五百人实际上与之前相差无几,由于是马上作战,虎枪的长度比重步兵的短一些,是一丈一尺长,除了虎枪,还配有短弩和骑刀。

同样到了此时,碎叶军完全舍弃了大唐惯用的什么铁锏、铁鞭等,重骑兵清一色的都是用虎枪,但在战马上自然选用了身高体大,耐力又强的品种。

由于大秦国麾下所占草原广阔,境内本就有焉耆马、阿哈马(粟特人对汗血宝马的称呼)、吐火罗马、突厥马等四大品种,几乎涵盖了这个世界上所有优秀的马种,在波悉山马场经过十几年的繁育后,终于让战马也走上了缓慢专业化的道路。

故此,至少在战马上,碎叶军并不比大量使用波斯马和大食马的敌人差。

再者,有了蹄铁的使用,对战马的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这一节又是让周围诸势力望尘莫及。

在夏季,重骑兵的战马也有马甲,与骑兵一样,同样是布面甲,对于此时任何一方势力来说,打制一块铁片的速度都远远超过锁子甲,将锁子甲大量装备在战马身上,也只有大量使用奴隶的势力才行。

轻骑兵则是一丈长的普通骑枪(200),以及骑刀 盾牌(300)的配置,战马没有甲胄。

但轻骑兵带有单体弩,取消了短弩,经过兵部认真讨论后,认为在有重骑兵的前提下,轻骑兵先用单体弩抛射扰乱敌人的阵型,然后杀入的效率最高。

当然了,若是轻骑兵单独作战就另当别论。

而主帅所在的部队往往都是处在轻步兵后面的那个轻骑兵营,不是主帅不能当做重骑兵来使用,而是因为重骑兵在很多情形下需要冲锋陷阵,于是主帅就只能统领作为机动兵力、处于最后的轻骑兵营了。

这种标准阵型果然将敌人吸引过来了。

大食军的一千轻骑兵跑了过来,当他们抵近碎叶军最前面的重步兵大约五十余步时,就准备发射弓箭了——五斗力的弓箭的有效射程实际上再抵近些最佳,但他们显然是用准备用抛射的。

此时,由于前面是重步兵,就只能待在原地被动挨打,就算你装甲再厉害,也不可能毫发无损,而轻骑兵则可以一波接一波飞过来进行抛射,如此周而复始,总有激怒你的时候。

如果此时重步兵两侧的骑兵冲过来对战,大食军的轻骑兵则会抽身就跑,由于大食马的耐力在这个世界上最厉害,没有任何马种能跑过它,于是,跑到一定程度后轻骑兵还有翻身杀回来的机会,那时,大食马还有余力,而追击的敌骑则是摇摇欲坠。

此时,大食军的重骑兵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这种作战模式,首先是在波斯帝国与罗马人作战时开创的,曾大破以重步兵为主的罗马军团,后来在蒙古人身上发扬光大,让欧洲人的重甲军团一筹莫展。

大秦国兵部为何有这种排兵布阵的操典出来?

那是因为有孙秀荣这个超级BUG存在。

你若是一股脑排成一个三千人的骑兵大阵,敌人就会煞费思量,“是用重骑兵直接冲阵好,还是......”

那样的战斗就是旷日持久了,双方不断试探,奇兵、正兵、截断粮道、夜袭、袭扰后方等手段层出不穷,当一方士气达到低点时再进攻则无往而不利,马璘显然是不想这样的。

于是,加赭瓦尔的一千轻骑兵毫不犹豫冲了上来,在其后面,另外两千轻骑兵也是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冲过来支援。

“咻......”

等轻骑兵的弓箭刚刚举起来,碎叶军大阵里的强弩兵率先发动了!

两石半、三石半的强弩可不是五斗力的单体弓可比,经过长时间训练后,若是仰角合适,从天而降的弩箭杀伤力惊人!

虽然对碎叶军的强弩有所耳闻,但在没有真正领教之前,特别是前面还隔着一个五百人的步军大阵前,任谁也会放松警惕。

于是,一刹那大食军的轻骑兵就损失颇多,损失的还多是处在后面的轻骑兵,这一幕让还在大营里观望的加赭瓦尔的眼神不禁有些凝重了。

但作为大食军轻骑兵,自然不会完全被动挨打,眼见得正面抛射不妥,很快就扭转马头围着史泰染缅的金刚营转了起来!

但他们注定要失望,由于他们的主战武器就是弓箭,而魏军大营正中的强弩兵单体弩的抛射射程都在三百米左右,强弓弩的抛射射程更是接近四百米,而大食军的轻骑兵所用的五斗力左右的骑弓抛射射程只有可怜的七十米,于是,他们无论如何走位都在碎叶军的打击之下!

当他们绕到后阵史泰染缅统领的五百轻兵营时,还受收到了骑弓、强弩的双重打击!

试探的轻骑兵在战场上丢下一百多人马的尸体灰溜溜地撤退了。

不过加赭瓦尔并没有显得太过沮丧,他的实力还有的是。

但随着马璘中营鼓号声响起,碎叶军不准备给他太多的思考时间了。

史泰染缅的三千人开始朝着菲达大军的方向缓慢逼了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