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三十八章 疏勒镇风云(3)种子田事件(中)

“大郎”

侯琪看了看周围,小声说道:“这三地都是国家的贵地,呵呵,既然是贵地,贵人就很多,以前国家在这些地方都施行了府兵制,每家每户都分到了足够的土地,包括普通农户也是如此”

“国家成立已经一百多年了,三地的府兵制几乎不复存在了,权贵们侵占了府兵以及普通农户的土地……”

“是因为皇室、勋贵的后代越来越多的缘故?”

“不光是如此,毕竟中途有武周一朝,前面的勋贵杀了不少,关键还是官员,原本国家对官员的职田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过由于这三地堆积的官员、勋贵实在太多,公田早就不够分了,于是只能将手伸向府兵和农户,还有一些人为了巴结上官,将其职田搞得多多的,府兵和农户的田地便越来越少了”

“开元以来,天下太平,这三地都是风调雨顺,丁口也是繁衍得厉害,而口粮田却越来越少,这如何能养活越来越多的丁口?故此,得知在安西、北庭一带有大量的屯田机会后,不少田地少的农户便过来了”

“原来如此”

孙秀荣突然想到一事,“这么说,三地的情形已经蔓延到这里了?”

“谁说不是呢,刚才我同你说的一百亩那是以前,我是队正,一般人还不敢明抢,但一般府兵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在我等一百五十户府兵前往胡弩镇服役以前,大多数府兵的家里田亩数已经从一百亩减少到五十亩左右”

“此地晴天多,雨天少,但只要灌溉得当,实际上的收成还要多于内地,五十亩也够了,就算负担府兵的全套行当也够了,但这次我等服役三年后回来你猜发生了何事?”

孙秀荣心理一凛,“莫非趁着你等不在家的时候窃占了田地?”

侯琪的面上重新显出了怒意,“是的,没想到把这帮遭天杀的竟然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彼等将我等所有的种子田全部抢走了,而将水渠灌溉不到,靠近荒漠、完全靠天收的旱地置换给了我等”

“也包括你的?”

“是的,没想到这一次彼等连我也没放过,一百五十户,一千余亩种子田全部被彼等夺走了!”

“都是谁?”

“实际上也并不是什么大人物,镇守使府里的外行官康怀顺、牙兵头目荔非元礼”

“他俩?”

孙秀荣突然想起了一事,后世在看《高仙芝传》时,里面曾经提到,高仙芝担任奇袭节度副使以及四镇都知兵马使后,权利极大,自然受到了一干人等的妒忌,高仙芝为了搞好与节度使府的诸人关系,先后向彼等赠送了几千亩的种子田!

这件事说明了两点。

其一,四镇屯田本就没有多少,种子田就更少了,高仙芝一人竟然拿得出几千亩种子田,实在有些骇人听闻,可见其在贪腐方面丝毫不亚于任何人。

其二,高仙芝所贿赂的人就是夫蒙灵察的内外行官和牙兵,可见这些人虽然官职低微,但手中的权力一点也不小,反过来说,磧西节度使、安西、北庭副都护的权力实在太大了。

高仙芝就有几千亩,那节度使夫蒙灵察只怕有上万亩!

按此推理,镇守使、守捉使层层盘剥,在安西之地大唐虽然勉强维持住了府兵制,但实际落到府兵手里的田地少之又少。

当然了,彼等也不可能将府兵逼上梁山,还是有限度的,但对于胡人农户就不会这么客气了,一想到高仙芝在几年后为了宝石和女人对石国下手的事,可见在安西从上到下就没有不贪腐的。

他突然想到一事,“此事应该在田曹参军那里过手吧,难道封常清也与彼等掺和到一起了?”

“他?封参军倒是一个好人,不过为了这些种子田,屯田使早就打发他去钵和州巡查去了,等他回来木已成舟”

“于是你准备向镇守使喊冤?”

“……”

孙秀荣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暗道:“夫蒙灵察如此重视康怀顺、荔非元礼,以他的精明难道不知晓这些龌龊的勾当?估计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他安慰侯琪说道:“候兄,此事我看算了,那些旱地难道都是在高处吗?难道一点水也引不过去?”

“那倒不是,旁边也有河流,但地势高出河面约莫五丈,水势又小,根本无法引水,只能勉强在那里种植一些耐旱的作物,就算如此,也需要担水浇灌才行”

“有没有水深流急的地方?”

“有是有,不过离得有些远”

“有多远?”

“至少三里地”

“三里地也叫远?种子田估计你等拿不回来了,不过这些置换过来的旱地也不是完全无用,我给你两个建议,其一,将这些田地全部种上苜蓿或大麦,大麦无所谓收成,只要其秸秆在就好,将其收割后晾干,等到冬季,有的是人向你等购买”

“其二,在水深流急处安置水车,将水提上来,然后挖一条渠道通往田地,你等一百五十人的种子田置换过来的旱地至少有上千亩,若是有水浇灌,也能成为上田,最少也是中田”

“水车?没见过,听说南方有,但我等北方很少见到”

“这个不用急,你等若是愿意,等闲暇了,你等搜集一些木材,我会木匠活计,给你等打一部就是,一部不够就两部,若花费过甚,就按照我所说的,眼睛不要都盯在良田上,棉田、草料田不妨多种一些,特别是棉田,你等只管种,卖不出的都卖给我好了”

“你……”

“怎地,你不相信我?”

“相信,自然是相信的,要不先种一季棉田和苜蓿田再说?”

“我看行,午饭吃完后赶紧回去吧,记住,干草料和棉花不亚于粮食!”

“哼!”

这时一阵哼声突然从上面传了下来,这阵哼声孙秀荣十分熟悉,但一时又想不起是谁,在二人讲话的时候,杨守瑜大觉无趣,一个人对着胡饼和羊肉在那里埋头苦干,此时听到这哼声也抬起头来了。

半晌,杨守瑜轻声说道:“大郎,是边中丞!”

孙秀荣心理一凛,很快就想起来了,想到了在葱岭守捉城的那个晚上,边令诚看着自己十分鄙夷的目光,以及不断发出的哼声。

“他怎么会在这里?”

此时,侯琪也将脑袋凑近了孙秀荣,然后以极其轻微的声音说道。

“大郎,是他,二郎若是不提起,我还差点忘了”

“他怎么会在这里?”

“呵呵,都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放在我等身上十分应景,放在边中丞,不不不,他现在没有中丞的职衔了,就在你等前来几日,安西新来了一位大宦官”

“哦?”

“他叫李辅国,听说是忠王府的人,他带了几个消息,其一,忠王已经在年初被圣上册立为太子,而在以前寿王、忠王都是有机会的,边中丞是寿王的人,眼下寿王彻底失去了机会,连带着边中丞也受到了影响”

“李辅国接替边中丞为整个安西、北庭的监军大使,而边中丞,咳咳,边中丞已经由以前的御史中丞降为殿中丞,一下降了两级,这还不算,随着李辅国抵达龟兹,边令诚就成了监管疏勒镇、于阗镇两镇的监军,他到这里已经十日”

这倒是一个惊人的消息,孙秀荣暗忖:“边令诚多半躲在楼上借酒消愁,眼下寿王失势,边令诚还会将桃花石按时送回长安吗?如果不是的话,那自己就有机会了”

想到这一点,又看着眼前的侯琪,他心里隐隐有了一个计划。

自从他从胡弩镇离开后,对于那十枚金饼没有丝毫放松,抵达疏勒镇后,他也没有将这十枚金饼带回城里,而是在城外荒郊野地埋了起来,眼下他身上只剩下最后一贯铜钱,原本想趁着边令诚在龟兹的机会大大方方将其花出去,眼下就不行了,边令诚虽然失势了,但在明面上还是高于夫蒙灵察的监军大使,若是得罪了他,碾死自己这样一位小人物不要太容易。

但没了金饼,自己又向何处弄钱?

眼下他是镇将,按照大唐军制,胡弩镇新设之镇只能按照副镇将来发放薪饷以及相应的列明了职衔、勋位、散官称号的文牒。

在他的任命文牒上写着这样的话。

“……特任命孙氏秀荣为副镇将,暂摄胡弩城西镇之事,按从七品下翊麾副尉衔领饷”

而根据他的了解,他到了镇守使府,虽然是牙兵,但也得按照从七品下的职衔领饷,他之前向胡弩镇的录事张翰详细了解过,从七品下的薪饷内容是:

年俸二十贯;

年入七十石;

职田三百五十亩;

仆役钱:二十贯

其中的三百五十亩职田要从公中划拨,你自己找人家耕种,收取租子就是了,所谓仆役钱是指你可以养几个仆从,这些钱也都有官府拨给。

当然了,这只是明面上的,到了眼下这个光景,年俸、年入估计都有,但肯定会有一些折扣,职田就更不用说了,有没有还是两说,仆役钱就更没有影子了。

但无论如何,有这份安西大都护府颁发的文牒,他每年至少可以在镇守使府领到五十贯铜钱。

一想到这里,他不禁略略松了一口气,陡然从像葱岭、胡弩镇这样的苦寒之地来到大城疏勒,手里头没有几个闲钱无疑寸步难行。

“是孙郎吗?”

一阵阴沉、尖锐的声音从上面传了下来,孙秀荣赶紧站了起来。

“不知边中丞驾到,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少废话,赶紧滚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