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三十一章 工欲善其事

真桃花石帝国 第三十一章 工欲善其事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1 23:57:04 来源:笔趣阁

郁雨陵河(锡林河)流出红山,穿过霫王大帐后又蜿蜒北去,最终汇入漠北有名的克鲁伦河。

后世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最主要的河流就是郁雨陵河,当该河从红山上留下来后,一路上都是低缓的丘陵和宽阔的谷地,千百年冲刷之下,形成了面积广阔的优质牧场。

而以霫王大帐(锡林郭勒盟)为中心的上下约莫五十里的地方,郁雨陵河两岸偶有山林,大多数地方都是宽达四五里的平坦谷地。

原本这里是独孤部的核心牧场,不过碎叶军到来后立即沿着两岸开垦了十万亩田地,并赶紧种上了黑麦、苜蓿和蔬菜。

而霫王大帐的所在则是在郁雨陵河北岸的高处,原来应该是一座临河的长满松树的丘陵,霫部祖先抵达此地后将山顶削平了,然后将大帐设在了上面。

整座小山方圆约莫三千亩,山顶则是三四百亩,山高约十五丈。

最初的霫王显然是没有意识到可以围绕这处山丘修建部落的防御工事,只是将其当成了避让洪水的高地。

山顶,霫王大帐位居正中,周围环绕着大约一百顶小一些的帐篷,那都是独孤部类似于百夫长的小贵族,山下则分布着大约一千顶以牧户为单位的帐篷,同样是来自独孤部世代向霫王效忠的牧户。

一千顶帐篷围绕着山丘分成了好几层,最近的在山脚下,最远的则临近了河边,从山脚下算起,呈扇形向外眼神约莫四五里路。

若不是大唐立国之初就灭亡了曾经强大无比的东突厥汗国,随后的薛延陀、后突厥又是昙花一现,像霫部这样深处漠南草原核心地带的部落是没有办法独活的。

同样的道理,若是没有武则天的周朝将大唐生生中断了一段时间,并因为担心得位不正对名臣勋将大肆杀戮(比如程务挺、黑齿常之等),像霫部、奚部、契丹这些靠近中原的部落多半都成了像碎叶川都督府那样的半羁縻部落。

种种原因,造成如今霫部眼下的局势。

在祭天仪式完成后,独孤部上下欢欣一片。

对于此时的草原部族来说,只要是厥都的青壮后裔担任部落大酋长就行,管他是来自父系还是母系,厥都之后已经有三任女性大酋长了,崇尚武力的部落自然知晓这不会长久。

屈突于也是这么想的。

历史上隋唐之际屈突通家族就出自霫部,屈突氏世代是霫王的亲卫,当然了,契丹的可突于家族也是世代为大贺氏的亲卫,最后还控制了大贺氏,但屈突于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霫部从未出过雄才大略的人物,就连孙万荣、可突于那样的人物也没出过,否也不会沦落到这般境地了。

而孙秀荣自从离开西域后,一路上的表现、抵达霫部后号召周围诸部的能力,以及他自己能“通神”的魅力,都让独孤部上下大大松了一口气。

屈突于将独孤部的大权完全交了出来。

“部落里男丁多的户口有多少?”

“回禀大汗,我独孤部总户口加起来在五千左右,若说男丁多的,我多少也听说一些大汗在西域的作为,若是按照十五岁……”

“不,这里就不能按照如此情形来规制了,东面、南面的契丹,西边的突厥人都太过强大,何况朝廷对我等的态度极为不明,若还是招收十五岁以上的肯定来不及…….”

“那…….”

“将部落里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家里不止一个男丁的户口全部聚集在大帐附近,若是这样的话能有多少?”

“这样的话至少有两千户”

“那眼下大帐周围的……”

“包括在内”

“也就是说,还能招募一千户?”

“是的”

“也罢,两千户全部招募起来,作为本汗的常备军,这次过来,我等带来了另外三千套军服,还有铠甲,刚好能够装备一个三千人的部队…….”

“那宇文部和娄室部?”

“先吩咐下去,让其将家里不止一个男丁的户口先报上来,若是有十五岁到十八岁的更好,我估摸着,这两部应该都不多,无妨,加起来有一千人就够了”

大帐里,孙秀荣正与屈突于说话。

“独孤部的人赶紧征集起来,这些人今后包括碎叶军在内都纳入博格拉部……”

“那独孤部……”

“你先吩咐下去,我看契丹人搞的那个夷离堇颇有些章法,过几个月,我会再次召集霫部大会,由本汗亲自任命各部夷离堇,今后霫部就只有一个汗,其余各部都是夷离堇,形同契丹,本汗兼任联盟夷离堇”

“本汗还兼任博格拉部夷离堇,独孤部的夷离堇我会推荐你担任……”

屈突于一听感激跪下了。

以前他只不过是最后一任霫王厥都亲卫的后代,虽有些威望,但想要一下担任整个部落的酋长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但眼下情形大不同了,大汗用契丹人的“夷离堇”掩盖了这一点,加上他的威望,就完全有可能让其独孤部夷离堇名正言顺了。

孙秀荣将其扶了起来。

“将我刚才所说的人召集起来后,我会分成两拨,对了,以往大帐附近的一千常备军粮饷是如何供应的?”

“回禀大汗,独孤部供应其中的一半,宇文部、娄室部加起来供应另外一半,实际上是每年年初将约定的牛羊马匹赶到大帐附近交由常备军家庭饲养,冬季时,还要用大车运来一些收割的干草”

孙秀荣微微皱起了眉头。

由于从万里之遥的异域来到此地,自然不大可能携带太多的粮食,而利用胡商运来粮食也不现实,粮食太重,对于胡商来说远没有布匹、食盐、铁器挣钱,何况,运送如此多的粮食,沿途又要跨越不少部落,想要平安运达也不容易。

“今年秋收之前,只能大量食用肉食和奶制品了,幸亏我还带了不少茶叶过来,否则长达半年的时间只能依靠肉食、奶食,终究不妥,何况,这肉食也不一定够用……”

便问道:“常备军周围的牛羊有多少?”

“以前是按照两千人常备军的数量的配置的,眼下虽然只有一千人,不过也是大致按照此数配置的……”

“可眼下又增加了三千碎叶军,以及两千常备军,增加了五千之数……”

“大汗,碎叶军眼下已经种上了粮食,若长生天保佑,到九十月份就妥当了,之后需要的牛羊就少了,大帐附近的牛羊是按照一年来配置的,实际上能满足四千人半年之需”

“趁着这次大汗新立,各部多少要恭贺一下吧,再不济也能让其提前将明年一年的牛羊送过来,这样的话,刚好能满足新增军力之需”

孙秀荣点点头,“也好,你赶紧去办此事”

……

约莫十日功夫,独孤部的人全部迁过来了,按照孙秀荣的规划,他们全部围绕大帐住下,以大帐为中心,前后左右大致延伸出去一百里。

这个圈子里,最核心的便是孙秀荣新成立的博格拉部,然后是独孤部,不过按照孙秀荣的想法,他们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互相掺杂,今后将全部成为博格拉部的一部分。

这就是大约三千平方公里的地方,大约四百五十万亩,实际上此地的牧场极为优异,五亩地就能养活一只羊,三千户若是按照十亩地一头羊来计算,也只需要三百万亩,养活新到的牧户完全足够的。

不过孙秀荣还有俘获的三千户赫连部、拓跋部失去了青壮男丁的牧户,并将其全部赔给了碎叶军,若是加上他们,勉强也够了。

饶是如此,随着薛延陀部、博格拉部的到来,霫部的牧场还是有些局促了,不过附近空闲的牧场还有的是。

南面,作为奚部、契丹缓冲地带的大洛泊(后世达里诺尔湖)附近的牧场至少还能满足一个三千户的部落需要,而在大帐西北面,后世大清设置的官营牧场达里冈爱牧场可养活牧户至少五千户。

那里原本是契芘部的牧场,契芘部南下后,由于连年征战,便只有少量拔野古、仆固部牧户游牧,若是拿下来就能将霫部牧场的范围大大扩展。

不过眼下拔野古部投靠了回鹘人,而仆固部是乌苏米施可汗的东叶护,这两部都不是眼下的孙秀荣可以抗衡的,只能静待来日。

至于红山以东,已经被契丹人牢牢占据了,也不是容易得到的。

当然了,还有南面的奚部。

与契丹人相比,奚部与霫部一样并没有对部落进行改制,还是原始的大汗、千夫长、百夫长为核心的草原奴隶制,虽然眼下其比契丹人的实力还大一些,不过霫人五部之间的联系却比契丹八部更松散一些。

这就给孙秀荣提供了机会,何况紧挨着迭大洛泊的辱纥主部落前不久已经受到了削弱。

不过,这些都不是眼下的孙秀荣所要考虑的是。

他手下要考虑的是——活下去!

牧户迁过来后,孙秀荣立即将其中的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壮,无论成婚与否,拣拔了三千人,其中的一半人全部投入到修建“大都督府”的工程中来,另外一半则马上投入训练。

碎叶军也同样如此安排,一半人马警戒,一半人马也投入到工程修建中来。

在与席元礼商议过后,他准备围绕大帐修建多道严密的工事。

山顶大帐周围设置由烧制的大砖垒成的简易城墙,在孙秀荣的规划中,自然不需要像怛逻斯,甚至内地那样有几丈高,他只需要修建一道高、宽都在六尺左右的矮墙就行了,上面可站人守卫即可。

在半山腰则挖掘一道壕沟,壕沟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向外排水的通道,壕沟设置檑木滚石,里面可站人射击,每隔一段距离还有通向山体深处的藏兵洞。

这样的地方,营垒是也。

这是第二道防线。

山脚下自然是第三道防线,同样一道宽、高都在六尺的矮墙,分为四座城门,城门与山腰位置的藏兵洞、山顶城门的位置错开,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按照孙秀荣的估计,整个工程可以在秋收之前完成,那之前,在此山的对面的另外一座山,已经一字排开了好几座大窑,正在日夜不停地烧制大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