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二十五章 万里行路难之六:尾声(上)

奚怒皆最终选择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道路。

他接受了大唐的敕封,然后又装模作样在敕勒川一带与碎叶军“大战”一场,然后目送碎叶军带着薛延陀部以及赫连部、拓跋部部分丁口远去,对外则宣称“大破孙秀荣,斩俘过半”云云。

由于战事发生在“一天晚上”,没有谁见到,谁也不能确信。

越过阴山与大青山之间狭长的谷道后,孙秀荣又让薛延陀部作为诱饵,吸引附近的奚人五部之一的辱纥主前来攻击,薛延陀人以长枪阵护卫幼弱,坚持了半日之后终于等到了碎叶军主力的赶到。

结局是显然的,碎叶军大破辱纥主部,真正地“斩俘过半”,让该部至少在五年内不敢北上挑衅。

过了奚部后还不算完,奚部之北,还有大约百里的地方属于契丹,不过同所有的草原故事一样,奚与契丹虽然风俗相同,语言类似,在外敌面前也能同仇敌忾,不过在寻常时期,双方之间也是暗斗不断。

为了避免由于内斗造成的部族损失,双方便在后世达里诺尔湖附近百里范围达成了双方都不进入游牧的约定,当然了,北面的霫部同样如此。

故此,越过奚部后,碎叶军并没有遇到契丹人。

虽然一路上遭到明里暗里的磨难,孙秀荣还是遵循了李隆基“四月前赶到霫部”的旨意,于四月份最后一日赶到了霫部王帐所在,也就是后世锡林郭勒所在。

此时,独孤修终于出现了,有独孤修的引荐,孙秀荣终于当上了霫部大都督。

春天来了。

郁雨陵河(后世锡林河)开始解冻了,解冻的场景与尼布楚河仿佛,牲畜的粪便夹杂着开始复苏的蚊蝇被融化的雪水冲的到处都是,场景十分渗人,不过牧民们却欢呼着,雀跃着,大小萨满也在祭祀台上开始了舞蹈,欢庆着春天的到来。

霫部都督的大帐位于郁雨陵河北岸,由于最后一任女都督早就香消玉殒,大帐一直空着,当孙秀荣来到大帐前面时,霫部三位长老,也就是霫部现有的三个主要部落:独孤、宇文、娄室的长老前来拜见新任大都督。

独孤部的长老是一位叫做屈突于的,霫部最后一位男性都督厥都贴身护卫的后裔。

宇文部的长老是霫部的副都督,叫宇文钦德,钦德,就是契丹,此时的意思是镔铁,用在名字上是取其坚固之意。

所谓娄室部,实际上就是刘秀儿子、中山王刘辅后裔及其部属的后代,原本独孤部是刘氏所创,不过刘氏本为汉人,为了笼络人心,刘氏让大量匈奴人得到独孤的姓氏,后来厥都这一支掌握了部落大权,真正的刘氏却变成了娄室。

沧海桑田,说能说的清。

估计是大唐知晓这一切,眼下霫部都督府由于都督缺位,便任命这位娄室撒剌担任都督府司马,并赐姓刘(人家本就姓刘),汉名刘孝忠。

与其他两位长老相比,刘孝忠倒是一位中年汉子,非但如此,刘孝忠身上浑没有半点汉人后裔的形象,两个大辫子放在胸前,一脸横肉,倒是一位妥妥的草原壮汉。

这三人见到孙秀荣时倒没有任何不满或者轻视之意,估计是听到了他这一路上既与突厥人两汗之一的阿史那施结拜,以及大败契芘、思结、浑、阿跌四部,灭亡赫连部以及拓跋部北部之事。

但真实年龄已经一百多岁的孙秀荣还是从刘孝忠的脸上见到了一丝稍纵即逝的遗憾之意。

兴许是他见到孙秀荣人高马大,又一脸剽悍之态,加之碎叶军又是兵强马壮,侧面印证了他这一路上的“传闻”之故。

当然了,不光是他,连宇文部的宇文钦德也有些遗憾,自然是他竟然将一个完整的薛延陀部落以及几乎同样数目的赫连、拓跋妇孺带了过来。

白孝德没有辜负孙秀荣的期望,由于赫连隗、拓跋朝光将部族青壮几乎全部带到了黄河岸边,准备大捞一票,没想到却是大败亏输,赫连部举族灭亡,赫连隗大帐附近的部落都被强迫跟着碎叶军走。

留在后世鄂尔多斯一带的拓跋朝光部落也相差仿佛,彼等没了青壮护卫,当白孝德带着轻兵营以及薛延陀骑兵南下后,彼等只得跟着他们走。

这一幕,千百年来在大草原上反复上演,拓跋朝光的拓跋部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强大的,也是通过不断兼并其它羌部落、鲜卑部落形成的。

当部落的青壮损失殆尽后,残余妇孺身上的基因决定了他们只能跟着取胜的敌人走,当然了,今后他们已经不是敌人了,而是一家人。

这就是大草原的真实,绝佳的一体两面。

虽然这三人接受了孙秀荣,不过,按照霫部的传统,虽然被大唐任命了,他又是厥都之后,仍然需要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

这倒是孙秀荣所向往的。

利用朝廷的钦封成为霫部大都督自然是好,不过却不知晓部落内部对此事的看法,利用祭天的机会正好来观察。

以前霫部都督的大帐非常大,占地几乎有一亩地,虽然家世凄凉,大帐空缺已有一年,不过其手下依然将其打理的干净整洁,孙秀荣看了屈突于一眼,暗忖:“多半是此人的功劳了”。

在接见诸人之前,独孤修与孙秀荣两人在大帐里进行了详谈。

“秀荣”

此前,在路上,独孤修已经将家谱拿出来与孙秀荣厘清了辈分,按照辈分,独孤修应该是孙秀荣的“舅舅”,眼下孙秀荣虽然贵为大都督,不过他这样称呼他的名字也无不妥。

“舅舅请讲”,虽然有些别扭,孙秀荣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为了迎接你的到来,我让刘孝忠将部落的丁口再查了一遍,由于部落都督空缺依旧,自然免不了周围强部的觊觎,原本霫部占地最广,远胜契丹、奚,不过这些年领地已经大大缩小”

“北面是乌落候河,河北便是靺鞨大部乌落候部,霫部便是以此河与乌落候部为界”

(乌落候河,后世乌珠穆沁草原乌拉盖河)

“东边以红山为界与契丹相邻,就在一年前,霫部的领土还跨越红山两侧,眼下却萎缩到山西一带”

“南面隔着饶乐水与契丹相邻,在饶乐水的最上游约莫百里的地方,奚、霫、契丹约好同时放弃驻牧,否则我等也不可能轻易通过”

“西边隔着荒漠与拔野古部相对,你来了正好,拔野古部在新都督上任后这几年励精图治,眼下颇有一番景象,原本是隔着荒漠的,眼下该部的牧户已经游牧到霫部边上了”

“哦?该部首领是谁?”

“呵呵,说来话长,原本彼等自有传承,前突厥大汗默啜败亡时被该部一名溃兵,叫颉质略的杀死,获其头颅后来到大唐邀功,恰好此时拔野古大酋病故,朝廷便让颉质略担任拔野古的司马,这厮也是厉害,没几年便将原来的汗王一族斩尽杀绝,朝廷最后只得封他为都督,拔野古可汗”

“霫部三部中,独孤部你自然要信赖,宇文部一直与独孤部不大对付,并暗中与契丹人往来,要小心提防”

“娄室部一向与朝廷交好,不过自从独孤氏凋零后,娄室一脉也有些蠢蠢欲动,朝廷为何三番五次试探你,若你是孤身上任,恐怕完全不行……”

“各部丁口几何?”

“嗯,独孤部最多,约莫五千,宇文部次之,有四千上下,娄室部最少,在三千左右,不过你也知道,就算该部周围强敌环伺,朝廷也是要在其内部左右平衡的,娄室部虽然人数最少,不过却能得到都护府的一些武器,实际实力最强”

“在大帐附近,有独孤部的一千青壮护卫,大帐附近百里的牧场也是独孤氏嫡系牧场,这些人你完全放心”

“娄室部在北面,与乌落候部相对,宇文部在东边,与契丹相对,只有南部……”

说到这里,独孤修看了孙秀荣一眼,孙秀荣会意,说道:“自然安排薛延陀部进驻”

“那你劫掠过来的丁口?”

话说孙秀荣凭借一己之力将赫连部、拓跋部大为削弱后,朝廷倒是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暗自庆幸,他们将细封部从银州迁到了以前赫连部的驻地,将一部分内附的奚人部落迁到了拓跋朝光的牧地。

“呵呵”,一想到这些丁口,孙秀荣的面上不禁泛出了光彩,这一幕让独孤修见了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厮本是汉人,为何要像那诸胡一样以劫掠人口为荣,何况,他劫来这些胡人妇孺又有何用?还不是平白便宜了薛延陀部?”

“舅…舅”,孙秀荣说道,“我准备让这三千户牧户妇孺全部与我的碎叶军结成对子,并拱卫在大帐附近,今后霫部就要多出一个部落”

“哦?”,这一节独孤修绝对不会想到,“何部?”

“我碎叶军万里迢迢才赶到这里,途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并不是各部攻打,而是缺乏水源,在西域、在居延海附近,都有大量的骆驼,最为耐寒耐旱,又能负重远行,在草原诸部中,多半以狮子为尊,公驼次之,在突厥语里,狮子为阿尔斯楞,公驼为博格拉”

“我准备我这个部落称为博格拉部,取其吃苦耐劳,忍辱负重之意,这些牧户安定下来后,由于牧场就在左近,妇孺也能完成喂养,等新的孩儿诞生,这个部落就是真正我的部落了……”

“秀荣?!”

独孤修有些目瞪口呆,不过孙秀荣并没有理会他,而是继续说道:“我的碎叶军大多数本就是牧户出身,彼等不同汉人,有一个部落羁绊好过官职,有了博格拉部彼等就能安稳下来,并在此地落叶生根”

“若还是按照大唐府兵那一套行事,就不大妥当了,就算强制施行了,也不会长久,在郁雨陵河两侧,多少能众一些耐寒、耐旱的黑麦,我会让这两千多碎叶军同时开荒种地,也算是与诸部不同的地方了”

“加上三千户薛延陀,我一到霫部就有了六千户部落,就算有对在下不满之人,就需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了,加上独孤部,以及我在这一路上勉强闯下的名头,相信在短时间里没有什么部落回来骚扰我部”

“给我两年时间,我会在这里复制一个碎叶川都督府……”

说到这里,孙秀荣将脸凑近了独孤修,“舅…舅,咳咳,不瞒你,来之前,我也仔细打听过过这里的情形,除了契丹、奚,附近的乌落候、拔野古丁口还不如霫部,也就是突厥、回鹘诸部值得关注,不过我实在想不出他们为何要来攻打我…….”

说着他又顿了一下,“不瞒你,在进入阴山南麓之前,为了顺利通过黑城附近,我派人去联络了乌苏米施可汗,并与他达成了盟友关系,等我安顿下来就可以正式祭拜天地完成盟约……”

“孙秀荣!”

孙秀荣不为所动,面上带着寒色,“朝廷既然对我不义,我也没甚好说的,这也是我的自保之道,对了,舅舅,这些话你回去之后千万不要对朝廷诸公说,否则对你也不利”

独孤修盯着他看了许久,半晌才说道:“也罢,秀荣,你这番话,以及来路上的所作所为,我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少年郎所为,英雄出少年,我总算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孙秀荣却摇摇头,“孙策、周瑜十五六岁时便能带着一千五百步军南下江东,并创立三国鼎立之局面,与之相比,我还是差得远了”

独孤修一听这话,先是若有所思,接着又说道:“秀荣,别的话我已经没有了,就一宗”

“哦?”

“我的女儿若云,从小养在宫里,前不久那里传来消息,说是要将她嫁到松漠都督、契丹王李怀秀,我虽然不舍,也只得遵从皇命,沿着饶乐水往东,越过南北纵横的红山后的北岸就是其王帐所在,今后就拜托你多加照拂了……”

孙秀荣心理一凛,“那是自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