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十一章 万里行路难之四:代号“渴水日”(3)

终于抵近呼延山了。

呼延山,后世乌力吉赛罕山,实际上是阴山西段狼山向西延展的余脉,位于丰州以西大约两百里,东西长约两百里,南北宽约四十里。

呼延山并不是一座连绵不绝完整的山体,而是断断续续出现在沙碛上的大山。

在荒漠里,特别是在蒙古高原上,只要是有山的地方,就算再荒芜,那也是有雨雪的地方,高原的高度加上山体的高度,必定能阻挡、汇合一些气流,然后形成雨雪,后世这里有两千多平方公里的草场,眼下却远不止如此,起码有上万平方公里。

当然了,是断断续续的荒漠草场。

但这也够了。

一路上,孙秀荣都是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度过的,虽然预料到敌人可能在途中埋伏,以及各个方向可能出现的敌人究竟来自何处,但万事没有绝对,如果敌人一旦在某个方向出现绝对的力量,碎叶军也是抵挡不住的。

不过当抵近呼延山五十里时,他已经笃定敌人就算有埋伏,就一定会在呼延山中的峡谷里了。

原因只有一个。

敌人并不知晓自己的行军速度有多快,于是就只能提前埋伏,但要在荒漠中埋伏,这食水就是一件无非满足的大事,极有可能造成没等来敌人反倒将自己饿死、渴死的事情。

于是,他们就只能依托有水源的地方埋伏。

有水源的地方就有干草,眼下,无论是漠北还是漠南,都以极能忍饥耐渴的突厥马(后世蒙古马)为主,它们就算在冬季也能自己扒开雪层吃下面的枯草,呼延山这种地方就算有雨雪也不会大,马匹可以轻易吃到干草。

故此,当不断接近此山时,孙秀荣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若是没有埋伏,自然就地补给,若是有埋伏,必须吃饱喝足才行!”

于是他让大队人马在距离呼延山十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将携带的饮用水让人、马喝掉了一半,又享用了干粮和草料。

如此一来,假若前面真有敌人,他们必须取胜,没有任何选择,若是败了,不但去不了霫部,窜入大漠后渴死也是极有可能的。

然后他又将队伍重新进行了编制。

考虑到北面的情形不明,他让马璘的中营带着整个耿思都强弩营走在最北面——北面,既有可能出现后突厥汗国的军力,也有可能出现被大唐留在丰州的铁勒诸胡,无论如何,估计战力仅次于贺兰山的浑部。

对于契芘部、思结部,他都有把握击败,不过对于北面却不敢保证,最后还是名将情结起了作用,马璘不但统兵能力强,个人武艺也十分高强,何况一路上一直由他统领虞候军,经验也极其丰富,由他带领千骑应付北面最为稳妥。

接下来就是后面,南弓熏的骑兵营也足以应付了。

至于南面可能的敌人思结部,纳伦晓风也足以应付。

孙秀荣能够这么安排自然是有原因的,敌人骤然聚到呼延山,虽然是好整以暇,终究要考虑失败之后该如何撤退,自然是各回各路最为便利,若是让东面贺兰山的浑部在西面埋伏,一旦败绩,他们如何冲破碎叶军的人马顺利回到贺兰山?

至于东面,孙秀荣亲自带着苏哈的重兵营和白孝德的轻兵营,时至今日,作为大都督的孙秀荣自然也有了自己的亲兵,不过也就是一百骑而已,由以前的旗手孙孝恪带领,白孝德的轻兵营兼着辎重营,都是一人双骑,一旦有战事发生,实际上能够出动的兵力只有四百,因为至少需要百骑留下来看护马匹。

但孙秀荣依旧信心满满,有他、白孝德这两位勇将,无论前面出现什么状况,都应付得了。

再者,像这样不够正大光明的埋伏,又在不利于掩藏大军的地方(干旱),就算有四路敌人也不可能太多,自己的碎叶军每一面至少有五百骑,完全够了!

“大都督,敌人若是有埋伏,只能是在山谷正中间,那里南北出口较多,谷面也很宽阔,若是在两端,就只能埋伏在山上,山上都是光秃秃的,想要埋伏骑兵完全没有可能”

这是之前马璘的判断,孙秀荣也相信了他的判断。

依托山谷埋伏,那是步军的专长,一旦敌人进入埋伏圈,先用弓箭、檑木滚石击杀,然后趁着敌人惊慌失措时再杀出则无往而不胜。

若是骑兵,这样做就行不通了,一来呼延山是一座光秃秃的土山,并没有多少石块和木头供他们做檑木滚石,何况正值隆冬,若是要掩藏骑兵,就必须在山上挖出很深的壕堑,在这种零下几十度的地方,想想都不可能。

于是,他们只能掩藏在山谷中间有着南北豁口的山体后面,得知敌人进入埋伏圈后实施掐头去尾中间截断的埋伏战术。

当然了,这种埋伏若是由一个名将来实施,虽然有些勉强,也是会打破常规的,但眼下参与埋伏的主将只能勉强称得上。

浑释之,正是此次围攻孙秀荣大军的主将,眼下的职位是大唐皋兰州都督,左领卫中郎将。

他的皋兰州就是后世的青铜峡市,紧挨着朔方节度使府所在的灵州,也就是后世吴忠市,一河之隔而已,大唐能将如此好的绿洲平原赐给浑部,显示了对他的信任。

浑释之的浑部实际上就是大唐自己的部落。

当然了,偌大的贺兰山以及山西广袤的草场,光是一个浑部自然装不满。

吐蕃人侵入青海后,大批的党项羌进入河西、陇右,最大的一支拓跋部迁到了陕北一带,剩下的也多半在陇右一带,不过依旧有少量进入到贺兰山游牧。

进入贺兰山的都是些小部落,最后这些部落都汇聚到一个颇超氏后裔,实际上是被党项大部颇超部驱逐出去的颇超野狐身边。

颇超野狐以前是贺兰山最大的马贼,在聚拢大约一千五百帐党项羌小部落后,自然接受了大唐的招安,成了依附于浑释之的部落。

能够长期在朔方节度使眼皮子底下当马贼,颇超野狐自然很有一手,其全盛时期,几乎垄断了贺兰山以西吉兰泰盐池的生意,手底下各部人马都有,在接受招安之前号称“贺兰百骑”,实力不可小觑。

颇超野狐的百骑都是清一色一石力以上的强弓,加上收割胜利的双弯刀,加之对贺兰山的熟悉,一时就连大唐第一名将王忠嗣也有些无可奈何。

碎叶军很快进入到了山谷正中间!

运气很差,就在全军上下都在忐忑不安时,又一阵风沙从北面刮了过来!

凡是能卷起砂砾的风绝对不是小风!

孙秀荣的眼神凝固了。

“隆隆隆……”

伴随着风沙的是四面八方隆隆的马蹄声,时至今日,若是处身事外,孙秀荣能够从马蹄声的大小大致判断有多少骑,不过由于四面八方都是马蹄声,又有风沙呼啸着,加上些许的忐忑,让他一下失去了判断!

不过风沙虽然让碎叶军陷入不利,对于敌人来说,也占不了太多便宜,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是以逸待劳,不过在天寒地冻的呼延山,埋伏多日后者这“逸”还剩下多少闲适很难说,但无论如何,他们终究是以逸待劳!

东面,碎叶军冲在最前面的不是苏哈,而是白孝德,他带着一百重兵营!

然后才是苏哈的四百重兵营士兵,接着是孙秀荣亲自带领的带着辎重的轻兵营,他的周围护卫着孙孝恪一百亲兵。

前面说过,为了这次顺利抵达霫部,孙秀荣让所有的人都携带了一具两石力(单弓弩)、三石力(角弓弩)不等的强弩,当白孝德见到那团滚滚而来的烟尘时,立即下达了施放弩箭的命令!

“咻……”

五百强弩在风势的影响下冲向正东烟尘的上空!

这就是强弩的好处了,由于战马速度极快,你若是想要在抵近敌人后施放弓箭,一来要冲出烟尘才能瞧得清,二来在快速奔驰中,要在马上完成弯弓搭箭冰冷准确射中殊为不易,能够做到那样的就称得上一个“擅骑射”了,进而就有“名将之资”了。

一大拨从天而降的弩箭当即冲在最前面的颇超野狐百骑损失惨重,要知道,颇超野狐控制着吉兰泰盐池,也是有财力装备甲胄的,但无论如何他担负不起一百匹战马的甲胄,他也不会想到要给马匹装备。

大部分弩箭射中了颇超野狐的战马!

这样一来,颇超野狐原本整整齐齐大致以十人为一排的紧密阵型立即变得凌乱起来!

此时,白孝德的一百骑也将强弩放了回去,纷纷将身上的长武器取了出来!

白孝德还是双铁枪的配置,其余重兵营骑兵则是虎枪,当双方都从烟尘里钻出来,并依稀瞧见对方的大致情形时,贴身肉搏战一触即发!

在那一拨弩箭里,颇超野狐的百骑至少有四十骑丧失了战斗力,不是被弩箭直接射杀的,多半是被战马颠下马的,颇超野狐纵横贺兰山以西至少八年,何时受过这种耻辱,见到对面的白孝德后,他大喊一声,挥舞着双刀就迎了上去!

白孝德一见,不禁淡淡一笑。

“双刀自然厉害,不过那是在击败敌人后收割胜利时用到的,那时,用双刀比用单刀、骑枪都强,收割性命效率更高,但眼下我军毫发无损,你急吼吼上来不是送死吗?”

正想着,颇超野狐的双刀已经递到了眼前!

“呀呵!”

白孝德发出了一声清啸,右手的长铁枪已经刺中了颇超野狐左手的弯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