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九章 虎踞城(上)

真桃花石帝国 第九章 虎踞城(上)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5:36 来源:笔趣阁

天道二年(764年)秋,第聂伯河下游两岸熟了。

扎波罗热,不不不,他现在叫虎踞城,或者叫西京城,刚刚落成不久,正以雄伟、盎然之姿横跨于第聂伯河上。

整个城池分为三个部分:

东岸的是东城,西岸的是西城,中间的河心岛,也就是后世的霍尔蒂恰岛,现在被改称为龙盘岛的岛上则是大秦帝国的皇宫,帝秦紫禁城是也。

东西两城都是方形的格局,设有四座城门,每座城门后面则是长约一百米,宽约二十米的内马面墙,可以一次性投入一千精锐骑兵,或者两千精锐步军,作为外出出击之用。

两城的周围都引入了第聂伯河的河水作为护城河,护城河与城门连接处设置有吊桥。

由于龙盘岛的存在,大秦帝国就能截断一处河流,然后在岛屿与大陆最窄处进行正式桥梁的建设,眼下两座分别连接东西两岸的大型石桥已经建好了,石桥采取了混凝土墩柱与中国传统石拱桥相结合的形制,桥面是平的,宽约十米,可以并排通行四辆载重马车。

城池完全是中式建筑,城墙外层包砖,还是闷烧的大青砖,中间夯土,在第聂伯河两岸,有的是优质的黏土,城墙普遍高十五米,平均宽三米。

城里的布局、风格也是典型的中式,飞檐、青砖、碧瓦,十字大街,带有浓郁中式风格的古朴、整肃。

在城池的正中都设有高大的钟鼓楼,每当整点钟鼓声响起时,三座城堡里的居民都听得到。

东西两座城池都是按照周长二十里建造的,中间有十字大街,将整个城堡分成了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里也用十字街分成了四个坊区,正中间则是衙署、钟鼓楼、部分驻兵所在,也相当于城堡的内城。

两城的钟鼓楼都在二十米左右,在用上混凝土后,可以方便地布置旋转楼梯而上,龙盘岛上紫禁城正中也有一处钟鼓楼,不过他的高度达到了惊人的三十六米!

此时,四十四岁的孙秀荣正站在钟鼓楼的最上层,沐浴着午后的暖阳和不时袭来的北风静静地凝视着他的城池。

整个紫禁城的周长约莫八里,宫城位居正中,四周则是军营,他的三个卫尉营:博格达、博格拉分驻南北,阿斯兰营分驻东西。

在靠近第聂伯河的地方,设有大秦帝国中央官署,东侧以勤政殿为主,也是礼、户、吏三部衙署所在,加上督察院、按察司,也是尚书右仆、礼部尚书马璘的衙署所在。

西面以武德殿为主,也是兵、刑、工三部衙署所在,加上理藩院,也是尚书左仆射、大都督、兵部尚书荔非守瑜衙署所在。

在皇宫里,内务府也一分为二,设有两处衙署,分别由内廷总管、副总管进驻办公。

在东城,设有大秦帝国综合军事大学,目前校长是由中尉、墨尔根营都尉纳伦晓风兼任,每年招收步兵、骑兵、炮兵、海军四类学员一千,当然了,在东边的顿涅茨克大草原上,还有真正的骑兵学校,那主要是培养低级军官的。

在西城,设有帝国最大、专业最多的大秦大学,每年计划招收各类学员两千,目前校长由第聂伯省布政使、毕业于原都城阿利施天山大学的席元敬担任。

在东西两城的外围,一眼望去都是金灿灿的一片,微风吹过后,麦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阵阵麦香沁人心脾。

在虎踞城的周围,方圆五百里的地方,已经迁入了五万户波斯移民、五万户大唐移民(来自陀拔思单)、五万户密特拉 胡拉米移民、三万户来自吐蕃的吐谷浑、苏毗移民,一共是十八万户,接近百万人。

抵达虎踞城附近后,户部出动大量的人力将其混编在一起,以一百户为一村,一千户为一乡,五千户为一县,六县为一郡的大致安排布置在广袤的黑土地上。

如此一来,在虎踞城的周围就有三十六个县六个郡。

加上以前以第聂伯河西岸的安特人、达契亚人、罗马人为主,以利沃夫、维琴察、敖德萨为主的三大郡,整个以虎踞城为中心的第聂伯省(后世乌克兰)就有九个郡,近四十万户,两百万人!

这如果加上第聂伯河东岸的马扎儿人以及迁徙到顿涅茨克大草原的博格拉部牧户,总数接近两百五十万!

两百五十万,已经与之前整个科萨汗国能够控制的人口相提并论了,也与时下依旧以汗国自居的保加尔汗国(保加利亚)、阿瓦尔汗国(特兰西瓦尼亚)加在一起的人口差不多了。

加上布置在该省的十四万正规军,单单该省的力量就足以应对来自北面接纳了维京人当领袖的斯拉夫瓦良格部、波兰人的祖先维斯瓦部、东面的佩彻涅格部以及西面的保加尔汗国可能出现的攻击了。

而孙秀荣亲领的六个卫尉军、中尉军,一共三万多人,本身就是最大的一支机动力量,虎踞城落成后,他又从新来的吐谷浑、苏毗、马扎尔、胡拉米、密特拉、波斯人中拣拔了部分年轻人,新增了四个大营,两个列入中尉军,两个列入卫尉军,如此一来,拱卫都城的军队就增加到五万五千人!

也就是说,一旦孙秀荣亲自带队出征,可以留五个营头镇守虎踞城,而可以带出去五个大营。

五个大营,那也是接近三万人的实力,还是拥有火炮、弩炮的准现代部队,就这一支部队就够周围势力喝一壶的。

按照之前同移民的约定,由于提前为他们修建早房屋,提供了耕牛和种子,在每户分配了五十亩黑土地后,头三年的收获需要上缴三成作为偿还房屋、耕种子所值,实际上的赋税只有两成,另外一成作为对国家的补偿。

就算如此,大秦帝国的赋税在整个欧洲也是较强的,在周边依旧普遍施行了农奴制的情形下更是如此。

另外,帝国还从东京辖区、中京辖区抽调了大量的工匠入住虎踞城,东西两城各有大约一万户进入,依托周围丰富的、极易开采、品位高的铁矿(第聂伯河西岸)、煤矿(顿涅茨克)、锰矿(尼科波尔)、优质黏土矿(虎踞城附近)、森林资源(方圆五百里有丰富的橡树、柞木、山毛榉)进行全品类的、以煤钢复合体为中心的大工坊建设。

虎踞城落成后,欧洲、大食世界的犹太商人便纷至沓来,纷纷在城里设置商栈,到此时,加上帝国的商人,在东市(东城,单独有一个坊区)、西市(西城,单独有一个坊区)已经有上万户商家入驻。

来自第聂伯河、顿河、阿提拉河大草原上的优质皮毛、牲口,第聂伯省的粮食、铁器套件、服饰套件、洗涤套件、兵器套件,北面幽暗森林的蜂蜜、木材、树胶,黑海上的海产品,来自里海的食盐,来自中京辖区的棉布,来自陀拔思单的丝绸都在这里交易。

丰富的物品,合理的价格,这里成为整个欧洲的商业中心指日可待。

在虎踞城还设有大型船坊,新的舰队、商船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另外,自从虎踞城落成,按照孙秀荣的规划,各个郡县的城池也在按计划施工中,等他们全部落成后,这首要的设施就是学校,他准备不惜代价要将各部族的适龄孩童全部纳入有着大秦鲜明风格的教育体系。

汉语,或者唐语,已经以法典的形势颁布为帝国的官方语言,由于虎踞城附近有着大量的大唐幽州移民,幽州话也正在以可见的速度取代长安话成为帝国官方语言的标准形式。

如同巴格达城的落成对于黑衣大食的意义一样,虎踞城的落成对于孙秀荣同样重要。

到了此时,一切似乎都在尘埃落定,他可以以该城为中心徐徐规划他的欧洲攻略了。

他殚精竭力、费尽心思几十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他已经四十四岁了,必须尽快做出大的规划了。

在他的身边,前大唐大太监鱼朝恩的族人、义子、大秦帝国内务府总管鱼令徽正站在等着他的吩咐。

“通知六部尚书、理藩院、督察院、按察司、第聂伯省的人到......”

“到勤政殿开会,让其在一刻内赶到”

“是”

没多久,这座钟鼓楼上便传出了一阵奇怪的钟声,时下并不是整点,显然不是用来报时的,钟声抑扬顿挫,带有只有内行才听得懂的节奏和声调。

这便是孙秀荣的一个新的尝试了,他准备用钟声、鼓声来传唤他的大臣们前来开会,这一次是在虎踞城落成、入住后的第一次尝试。

没多久,早就换上了粗胶轮台的四轮高级马车一辆辆出现在东西连接紫禁城与东西二城的桥梁上,等孙秀荣从三十六米高的钟鼓楼下到勤政殿时,大臣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他不禁暗自点了点头。

“看来这个方式还不错”

这一次,他的儿子们都不在,只有他一人高坐在龙椅上。

议程早就提前发下去了,大臣们落座后每人手里都有一张,两侍中之一、今日份轮值侍中、大将军白孝德站了起来。

“大秦帝国第一次朝会正式开始!”

“第一项议题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