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第一贼 > 第100章 赏罚分明

明末第一贼 第100章 赏罚分明

作者:风情如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1:40 来源:笔趣阁

这次战斗缴获了不少的兵器,但明军自己的甲胄也很差,吃了败仗丢掉兵刃容易,没有逃兵会为了减轻重量而脱衣甲,所以山寨现在最吃紧的便是盔甲。

棉甲是用棉织品制作的战衣,火器运用于战争之后,传统的重型铠甲变得不堪一击,元代开始,出现了外面为布料,内里在要害处装有铁片的布面甲。

棉甲为对抗火器,内衬铁片,外用铜钉固定,这样的盔甲制作容易,价格低廉,且不像传统重型铠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产,重量轻,对早期火器有很强的防护力。

陕西气候寒冷,棉甲还有一定的防寒的作用。

先进的兵甲,能提升士气,亦能震撼敌人,这场战争打完,一段时间内吴家寨并无大的战事,李自成将重心放在了整顿军队,发展内政,吸收人才这几方面。

一听二千件棉甲,所有人开始觉得不可思议,便想到军中无戏言,部队有了棉甲将会如虎添翼,全体大声欢呼起来。

魏浩然也作了检讨,作为军师同样受罚,取消了所有战功的赏赐,暂时保留军师之职以观后效。

大帅军法如此严历,所有的人都感觉到脖子上凉嗖嗖的。

“如果觉得自己受不了这样的军法,你们都可以自由的离开。”

李自成站在座椅之上,声音中带上了杀气。

“带上来!”

李强将那日在杨庄抓到的三名侮辱妇女的士兵押了上来。

将他们的丑事说了一遍,因为有定国作证,这事板上钉钉,这三人只能不停地哀求饶命。

“定国,这是给你的奖赏,你亲自去将他们的狗头砍下来,敢吗?”

“有何不敢!”

定国大步走了出去,叫来一队娃娃军,牵的牵,推的推,很快就将捆成粽子的三人拉出门去。

“小将爷饶命啊!”

“饶了咱们一条狗命吧!”

李定国一声大吼,“贪生怕死,将来在战场上面对狗官们的士兵,你们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害群之马,早杀早干净!”

看着娃娃军将三颗血淋淋的首级扔在堂前,众人对军纪,对纪律,对法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再说一次,觉得自己不能适应的,可以自由离开山寨,过完年,咱们就要进行更加严格的训练,到时违反了军法,上自大帅,下至士兵,必将一视同仁。”

大堂上寂静无声,李自成见气氛压抑之极,突然笑了起来。

“快过节了,咱们准备了不少的礼物,现在就按各位的军功发放,大家欢欢喜喜过大年。”

一听到过大年,大伙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李强指挥亲兵抬来一箱箱的金银珠宝,一叠叠的绫罗绸缎,一袋袋的粮食,人人振奋不已。

“第一位上前领赏赐者——李定国。”

“第二位上前领赏赐者——高杰。”

……

高杰回到屋里,见到其族弟高见正爱不释手摸着各色礼品,不禁从鼻孔中轻哼出声。

“你就这点出息?”

高见知道高杰的脾气,并不在意,拿起两个金锞子,在空中飞舞起来。

“咱和你可不一样,咱只爱金银,不爱美人。”

高杰又哼了一声,拉过一把椅子坐了下来。

“咱们来吴家寨,只怕是来错了。”

高见听了这话,不由的愣住了,看向自家表兄。

“李自成性格太过深沉,只怕不好相处,虽然咱们和他是老乡,又是贫农出声,但今天他演的这一出苦肉计,就是用来恐吓咱们的,要求咱们听他的,不能有二心。”

高见轻轻点了点头,放下金锞子,走到门前看了几眼,回头紧闭了房门。

“我说兄长,咱们初来乍到,背靠大树好乘凉嘛,暂且忍耐一时,咱哥俩单独造反只怕是不成,听说葭州城中的刘宇浩,征剿杆子十分历害。”

高杰摸着下巴,看着族弟苦恼的眼神,慢慢的笑了。

“虽然他演了这出戏,不过我还是决定留下来,至少要留下来一段时间。”

他那份笑容对高见来说并不陌生,他又将声音压低了几分,“看上哪家的娘子了?”

“嘿嘿,这个不可说,也不能说,只怕是掉脑袋的事,你我兄弟在这乱世造反,无非就要过上那些官老爷的体面生活,跟着我,你会过上好日子的。”

高见又将金锞子拿在了手中,“说的正是,我就听兄长的,你让我左,我决不向右。”

“好兄弟!”

高杰想着邢凤娇那美丽的容颜,狠狠一掌拍在高见身上。

……

新年越来工近,就连天上的小鸟都少了很多,估计都在准备过节的食物。

葭州的官兵却匆匆忙忙出了城,分成了几股,有的向北行军,有些向着南边而去。

吴自勉听从了兵备道刘应遇的建议,暂时抛开十八寨,将注意力转移到府谷的王嘉胤和青涧城的王左挂身上,不让这三股流寇汇合,对陕地产生更大的破坏。

十八寨结寨的目的只是抗粮,并非造反,这些官员们也知道陕西连续三年受灾,指望他们拿出粮食来无疑于痴人说梦,便也不再紧逼。

葭州、吴堡、绥德、延安几处官兵频繁调动,不约而同将李自成忘之脑后。

贺人龙成功升到了游击之职,这时奉上官严命向南方运动,阻击高闯王。

贺人龙无法,只好在冰天雪地中骂骂咧咧的向着南边而去,而葭州守将不是别人,正是李自成的老熟人刘宇浩。

他已经向抚台大人立下了军令状,葭州绝不会被流贼攻破,自已誓死扼住这条通往山西的要道,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敢夸下如此海口的将领太少了,特别是如此年青的将领,这种人才,必须要大力提拔,何况他还有一个本事不弱的舅舅。

刘应遇百战名将,鲜有败绩,刘宇浩朝气蓬勃,当众立军令,一时间老刘小刘两翼齐飞,陕西军界将星闪烁。

也有很多人在心中置疑刘宇浩的能力,不过目前要紧的是团结齐心,征剿三处流贼,自然没人出言反对。

督粮道参政洪承畴也自告奋勇留守吴堡,同样立下军令状,必能守住另一条通往山西的通路,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过危难之时有人挺身而出,大大增涨了官兵们的士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