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宋 > 最新 第三卷 第三十四章 谁其当罪谁其贤(六之全)

《《shuyaya》》第三十四章 谁其当罪谁其贤(六之全)

超过两万五千名骑兵,从正面宽达七里的战阵中,左中右三翼几乎同时出战,那种骇人的声势,即便是见惯大场面的大辽宫分军,也要为之震怖。数以百计的号角手在同时吹响手中的牛角,上千面各色军旗猎猎飞舞,数万匹战马同时践踏着大地,一瞬间,仿佛整个滹沱河北岸都在颤抖。

当响彻云霄的号角声响起,正在与辽军苦战的横山步卒,几乎是不约而同的仰天长啸,在那一瞬间,疲惫不堪的身体中,仿佛又注入了莫名的力量,每个人都疯狂的大吼着“大宋万岁”,挥舞着兵器,再度杀向面前的敌人。

姚雄统率的那四千横山蕃骑,也仿佛在这一刻听到了号召,所有人一齐振臂高吼:

“横山!”

“横山!”

四千名将士,反复的齐声高喊着自己家乡的名字,恶狠狠的抽打着胯下的坐骑,如狼似虎的冲向面前的纠缠已久的辽军。

在这一刻,仿佛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从后方插上的两支骑兵,不约而同的绕过了横山蕃骑的战场,王瞻率领的武骑军杀向了横山步卒的战场,而暂时失去主将的龙卫军,风驰电骋一般穿过两个战场,正面迎头撞上耶律亨的辽军前军。

右翼的战斗迅猛而刚硬,便如两辆高速疾驰的马车,恶狠狠的撞到一处,立时火星四溅。在左翼,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姚麟的云翼军不疾不徐的列阵缓缓前进,耶律雕武的积庆宫宫分军同样也是不急不躁的缓慢向前。两只大军各自行进了百步左右,然后又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重整队列。然后,突然之间,双方几乎同时吹响进攻的号角,一时间,只见两军边驰边射,箭如雨下。然后,在一片箭雨中,又几乎在同时,双方都怒吼着拔出了马战的各色兵器,猛烈的碰撞到一起。

宋军中军大阵所在的高地上。

骁胜军都校李浩羡慕的看着下方的战斗,一张老脸因为激动而胀得通红,他几次将目光投向王厚,却终是欲言又止。这是前所未有的骑兵会战,当两翼开战之后,整个战场宽度,绵延逾十里,即便在中军大阵所在高地上,两翼不少人马的战斗,也已不在他们的视线之内!

这是何等的壮观?!

李浩戎马一生,亦是第一次见过如此规模的骑兵会战。此前,莫说见,便是听也不曾听过;莫说听,便是做梦,他亦不敢想像有这样的战斗!

是啊,哪怕早个几年,谁又敢想像,大宋朝有朝一日,竟然能调集数以万计的精锐骑兵,与契丹人一决高下?!

两翼的战斗已经令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而战场正中的情形,更让李浩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泪纵横。

近万骑威远军。

近万匹枣红马!

是的,近万匹枣红马!所有威远军的将士,自都校贾岩以下,到最底层的节级士兵,每个人,都骑着同一花色的枣红马!

赤色的战旗,赤色的战袍,赤色的枣红马!

那是赤色的海洋。

即使是统领着大宋朝骑兵教导军骁胜军的李浩,也从未意识到,原来如今大宋朝的国力,已经可以达到如此程度。

他心里恨不能与姚麟、贾岩一道出战,虽然他知道这已是不可能的事——大总管王厚的身边,总不能没有一支骑兵保护。不过,即使如此,即使不能亲自出战,能亲眼目睹这场战斗,李浩也觉得自己已经死而无憾。

在李浩的身前,王厚的神色依然平静,他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将冷酷的眼神投向南边河岸辽军阵中韩宝的帅旗所在,只有当他的目光掠过贾岩的威远军时,王厚的眼中,才现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

这算是一个小计谋。

威远军拥有两万余匹战马、数千匹驮马,所以,如果贾岩不是想特意展现出来,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每个威远军的将士,都有一匹枣红色的战马。在平时,他们的战马也是花色斑杂的,哪怕是刚才,在列阵对峙之时,亦是如此。

此刻,是威远军抵达河北以来,头一次展示他们的“枣红万马阵”。

这其实就是一种赤祼祼的炫耀。

丝毫的不加掩饰。

王厚仿佛能看到数里之外,在辽军的军阵中,自韩宝以下,那些辽人的震惊与畏惧!

愈是骑马的种族,愈是能明白这“枣红万马阵”的份量!

两翼的战斗如同暴风骤雨一般,左翼的云翼军兵力还要略逊于辽军,大约只能战个旗鼓相当,短时间内无法分出胜负,但在右翼,大宋军队转而占据了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这种局面的转换是如此的剧烈,此前王厚与韩宝都还将右翼视为最大的破绽,但一旦辽军的进攻未能得逞,最弱点便转而可以成为最强点。

不管是因为慕容谦的调教,又或是屡经战火的洗礼,或者是因为受到横山步卒那昂扬战意的鼓舞,甚至可能仅仅只是因为这是打上风仗……不管是什么原因,连不太成器的武骑军,也显得斗志高昂。这数千骑河朔骑兵,突入横山步卒的混战战场后,立时便缓解了横山步卒的压力,转瞬之间,宋军便对那不足两千的辽骑形成围歼之势。

缺少种师中的龙卫军尽管减员严重,但种师中的受伤,似乎更加激起了这支西军精锐的复仇之火,慕容谦临时任命皇甫璋代理主将之职,事实证明慕容谦颇有识人之明,这位“龙壁营”的营将,面对着辽军最精锐的先锋军部队,竟然出人意料的也打得有声有色,虽然场面上略占下风,但皇甫璋仿佛是将“龙壁营”的韧性带给了一向以善攻著称的整只龙卫军,辽军几次楔入龙卫军的阵列,差点便将龙卫军的军阵撕破,但每一次,在最危急的关头,皇甫璋都将大阵弥缝起来,有惊无险的稳住了阵脚。

在另一处小战场,姚雄终于可以毫不掩饰的向萧垠露出他的爪牙。十八岁便随父征战,屠横山、战韦州,每战必然冲锋在前;也曾经在王厚、慕容谦麾下征战西南,每有拔寨之战,必有先登之功;转战河朔,宴城一战,以少胜多,天下震动……虽然人马久战疲惫,但是比起更加疲惫而且兵力远逊的萧垠,胜利已是唾手可得。

只等横山蕃军与武骑军合力解决自己的敌人,便可以与龙卫军合兵一处,到那时,耶律亨纵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

一旦右翼溃败,那溃败就将如瘟疫一般蔓延。

两翼战斗的细节,王厚无法掌握,也无此必要。尤其是右翼的指挥权,战斗一旦开始,他便放心的完全交给慕容谦。此刻王厚所关注的,是辽军的中军。

凭着目测,那儿还有一万六千骑以上的辽军,但简单的推算,王厚亦可以知道,此时韩宝身边的宫分军,只有三千到五千骑。

其余的都是部族属*。

韩宝打的主意,有些冒险,但王厚易地而处,大约也会与韩宝做同样的选择。

亲自坐阵,用自己的威望镇压这些容易动摇的首鼠两端之辈,稳住他们的军心,迫使他们同舟共济。

如果一万多骑部族属*果真在韩宝的控制下,为了生存而背水一战的话,那么宋军即使取胜,代价也一定异常高昂。

但是,韩宝真的能做到这个地步么?

背后的滹沱河已经结冰,如果什么都不要的话,有契丹人在前面死战,还是有机会逃过河去的……虽然逃过河去,也只是苟延残喘,但总比马上死在此地要强吧?只要逃过眼前之劫,不管是设法逃回北方,还是干脆向大宋投诚,都还有机会。是的,哪怕是要降宋,逃到河间府去向章惇、田烈武投降,也比在这里成为俘虏要好吧?

宫分军不说,对于这些部族属*,横山步卒的决死,应该足以摧毁他们的斗志了;从右翼到整个战场的战况,亦足够令他们对胜利绝望;而威远军的“枣红万马阵”,则是一次国力的示威,这应该是他们最容易理解的语言了!

谁才是这个天下真正的强者!

王厚毫不掩饰自己眼中的蔑视。匈奴强大他们便叫匈奴,鲜卑强大他们便叫鲜卑,突厥强大他们便叫突厥,契丹强大他们便叫契丹,甚至当汉朝强大之时,他们也曾经一样争着姓刘……这些胡狄之属,他们生存的法则便是依附强者。这世界上,真正的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契丹人,又有几个?那些自称为匈奴、鲜卑、突厥、契丹人的,十之*,不过都是依附强者,连祖宗的名号都可以放弃的杂种而已。

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王厚绝对不相信,韩宝能令这些胡狄,改变他们见风使舵、朝秦暮楚的本性。

他要真能做到这个地步,那他就不是韩宝,而是韩信了。

太阳挂在西南的天空上,但冬天冷日的光芒,对由北向南进攻的宋军,并未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只是令得正缓缓逼近辽军中军大阵的威远军,更加刺眼。

一色的枣红马,偏暗红色的战袍,还有那火红色的战旗,在韩宝的眼中,那全是不祥的鲜血凝固后的颜色。身边那些部族属*的大小头领,脸上的惊疑惧怕之色,完全不加掩饰,这让韩宝心中更加忧虑。

真正到了这一刻,韩宝发觉自己心中比预想的要平静。

或许,是因为自己已经竭尽所能的做过了所有的尝试,此刻,韩宝心中,甚至没有多少苦涩的感觉。更不用提失落、绝望。

他依然从容的调动着兵马,在耶律乙辛隐的协助下,组织齐射。他冷静的下达命令,严令前排的骑兵们稳住阵脚与宋军对射。一面又安排兵马,准备从两翼包抄。

即便结果无法改变,但韩宝也绝不会放弃。

如果终究要输,那也要尽其可能,令宋军付出最惨重的代价。

然而,他身边并非全是值得信赖的袍泽。

当他的命令下达时,虽然那些部族属*都勉强领命行事,但拖拖拉拉的消极抗命,离开韩宝之后嘴里的抱怨,已经开始出现。每个人都用一种抱怨、提防甚至敌视的目光看着别的部族,有些目光中的意思是很明显的,为何是让我们去送死,而不是他们?有一些不那么明显,但却更加阴险叵测——这一万多人马中,也有不少过去颇有宿怨的部族。

这些蛮夷的鼠目寸光,有时候是无可救药的。

明明同在一条船上,当这条船即将沉没时,他们想的往往不是同舟共济,反而是趁机对过去的仇家落井下石。

为了镇压他们蠢蠢欲动的愚行,自耶律乙辛隐以下的辽军将领,不得不大声严厉的喝斥他们,而这换来的,却是更加怨恨的眼神。

这一切都收在韩宝的眼底,但是,即便明知是饮鸠止渴,他也别无良策。这个时候,任何言语,皆无意义,利诱威胁,反而只能招致轻视。

但这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这些部族属*靠不住是早已知道的事,若非如此,宋军兵力也不过只是略占上风而已,他麾下要是有三四万契丹骑兵,就王厚那点兵力,岂敢如此肆无忌惮的追击,甚至主动进攻?

所以,事到如今,也惟有这个办法。

中军之中,他与耶律乙辛隐合计起来,还有五千宫分军,部族属*虽多,却是一盘散沙,有这五千人马押阵,足以震慑住他们,令他们暂时不敢有所异动。不过,韩宝却已经没有兵力去支持左翼的耶律亨、萧垠。调部族属*不仅成不了事,反而可能会引发祸变;若从手中仅有的五千宫分军中再抽调人马,兵马少了无济于事,兵马多了,中军便会镇压不住。

两害相权取其轻,耶律亨与萧垠只能靠自己了。而他能做的,便是在左翼战败之前,驱使这些蛮夷与宋人战斗,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流血。

因此,此刻韩宝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投到了战场的中部。

威远军采用的是一种常见的骑兵战术。

骑兵以三列冲锋!

贾岩将要冲锋的数千骑兵排成三列,率先向辽军发起了冲锋。

骑兵之间的对决,战法万变,非止一种,但若两支骑兵确定在一个固定的战场对战,尤其是眼下这种缺少回旋空间的战场,那么率先发动冲锋的一方,不免便要占到一些便宜——战马先跑起来,自然能先达到较高的速度,而这速度又会转化成冲击力,虽然这点优势远谈不上决定性的,但两军交战之时,总是能占一点便宜,便要想方设法去占这一点便宜,这不仅是因为胜势往往是由一点点的小便宜累积而成,也是因为这种小便宜,会对交战的将士,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影响到士气。

道理是易于明白的,但无论是耶律乙辛隐还是韩宝,此时都无法令那些部族属*先于宋军发起冲锋。

“杀!”

宋军喊杀声震天响起,近万骑身着红色战袍、骑着枣红战马的骑兵,仿若在雪地上蔓延的烈火地狱,以一种令人疯狂的速度,向着背水列阵的辽军燃烧了过来。过了一小会儿,在身后数千宫分军刀箭的威胁之下,辽军中军大阵中的部族属*,才终于催动着坐骑,张弓搭箭,冲上去迎战。

“杀!”

威远军第一营都指挥使黎尧臣侧身一捞,从身旁中箭落马的挚旗手中,接过战旗,顺手递到另一名挚旗手中,霍地拔刃出鞘,高举过顶,瞠目大吼,战刀所向,雪尘飞溅,跨下战马奔驰的速度,由缓而疾,渐渐的,黎尧臣耳中所能听到的,已是一种大地摇动的轰隆声。

三列冲锋战术,伤亡最大的永远都是第一列。

而第一列,在贾岩的威远军,永远由第一营来担当。所以,在贾岩的这支威远军中,第一营通常就叫“先锋营”。

这个营中,聚集着全威远军中最不要命的亡命之徒!他们平时优先挑选兵甲、获得补给,战后得最大的功勋,拿最多的战利品,优先受到拔擢,受最优的抚恤。却无人敢有怨言。

西军之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威远军先锋营开始冲锋之后,除非贾岩鸣金收兵,这世间便没有什么东西能让这帮亡命徒停下来。

而黎尧臣,正是贾岩亲自简拔的,威远军中最大的亡命徒。

在他的头顶,辽军的箭雨如蝗虫一般的落下,身边也不断有袍泽中箭落马,但他心中非但没有半点的恐惧,反而感觉浑身的热血开始沸腾。这种感觉……连勾栏的女人,都不能令他如此兴奋。恍惚间,他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灵州城下,那时候,他还不到三十岁,在刘昌祚手下,报名充当了敢死之士——那种命悬一线,提头搏功名的感觉,让他感觉浑身兴奋得颤抖,连手中的长刀,也似乎在泣鸣。

他根本不在乎那漫天落下的箭雨,在他的眼中,只有前面的辽军。

越来越接近的辽军。

“忠烈祠见!”

“忠烈祠见!”

就在与迎面而来的辽军轰然相撞的一刹那,自黎尧臣以下,数千骑的威远军将士,几乎是不约而同的纵声高呼,咆哮着杀向辽军。

战马交错而过,手中长刀挥落,砍在一名正当其冲的辽兵手臂上,巨大的冲击力附在锐利的战刀上,竟将那辽兵的右臂瞬间斫飞,带着体温的鲜血喷满黎尧臣的战袍。黎尧臣连眼睛都不曾眨一下,又熟练的挥起长刀,劈向第二个敌人。当他将马刀从这个辽兵的胸膛拔出,格开来自背后的一击之时,黎尧臣几乎可以感觉到那个偷袭他的辽军的慌乱。

的确是慌乱!他顺势拨转马头,目光刚一接触那辽兵的眼睛,更加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辽兵慌张的大喊一声,狠狠的一抽战马,朝着南边逃去。

黎尧臣惊讶的望着那个逃走的辽兵,忽然,嘴角流露出一丝残忍的笑意。

他仰首大吼。

几乎同时,黎尧臣的身后,战鼓的声音,更加响了。

辽军中军。

韩宝骑在马上,一手紧握着狼牙棒,脸色铁青的望着眼前一切。

在他面前,近万骑被赶鸭子上架的部族属*,完全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宋军仅仅是一波冲锋,就彻底击垮了他们那点可怜的斗志,几乎是转眼之间,宋军就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近两万人混战在一起,但大部分的部族属*仅仅是为了保命而勉强战斗,还有不少人干脆转身逃跑。

战场之上,逃跑是一种疾速的传染病。

韩宝原本计划以部族属*在正面迎敌,待宋军兵力稍疲,他与耶律乙辛隐各率宫分军自两翼包抄。但是那些部族属*的士气,比他预想的还要低落,战局几乎是迅速的急转直下。韩宝立即就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他不敢有丝毫的迟疑,只能取消原定战术,挥动旗帜,命令耶律乙辛隐率所部三千永兴宫宫分军,从右翼杀入战场。

而韩宝自己,则亲自率领仅余的两千骑宫分军,在正后方押阵,射杀一切胆敢后退的人。

一群群的部族属*胆战心寒的从战场上落荒而逃,但他们才脱离与宋军的战斗,立即被身后两千骑严阵以待的宫分军无情的射杀。跑在后面的人眼见着情势不妙,只好又硬着头皮杀回战场,与宋军厮杀。

但是,任谁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没有人愿意为了不相干的大辽战死在异国他乡。他们兵马虽多,但宋军铁蹄所向,却莫不纷纷避让,自右翼侧击的耶律乙辛隐部,虽然稍稍稳定了战局,却因为过早投入战斗,又缺乏正面友军的配合,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将自己陷入了泥潭之中。

很快,这三千人马成为宋军围歼的目标。兵马众多的部族属*,虽然惧于韩宝的余威,不敢逃跑,却各自以族落为单位聚集在一起,虽也在战场上东驰西骋,却只是远远与宋军往来放箭,偶尔刀剑相交,也是一击即走,不肯与宋军拼命。即便是一些倒霉被宋军缠上不放的族落,也毫无战斗的勇气,轻易的被宋军击溃,莫名其妙的死去。

这种情况,的确是无法解释的。

同样的是这些人,也许在别的场合,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不会逊于任何人。但是,此时,纵使是死到临头,他们也不愿意去拼死战斗。没有人愿意挡在友军的前面,每个人都心存侥幸,以为自己是可以逃得性命的那一个,人人都害怕成为别人的挡箭牌……

也有少数死忠于大辽的部族殊死苦战,但是,面对着身边各自心怀鬼胎的友军,他们不仅仅是独木难支,而且连一般将士的心态也受到影响。他们与得势不饶人、越打越兴奋的宋军苦苦周旋着,一面愤怒的咒骂着、诅咒着,一个个战袍几被鲜血与汗水浸透,然而,他们的处境却越来越艰难,身边不断的有袍泽战死,这让他们更加的愤怒与不甘。

站在战场之外,可以看见,两军中军交战的战场,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而耶律乙辛隐的三千宫分军,便是漩涡的中心。在这个漩涡中,双方不断的冲杀,彼此纠缠在一起,不断的有人战死,鲜血混入已被踏成泥浆的雪地里,驮着主人尸体的战马在如修罗场一般的战场上,怆然悲鸣……

在漩涡中心,辽军兵马越来越少,而赤红色的宋军,却仿佛越来越多。

此时,辽军中军大旗之下,自韩宝以下,两千骑文忠王府宫卫骑军,每个人都知道,败局已定。

他们已是这片战场上,大辽最后的生力军。

在这样的时刻,没有一个人动摇。

暂时已经没有人敢从战场上逃跑,这两千契丹铁骑,大都已经下马,整齐肃穆的倚马列阵而立,许多人在默默的擦拭着自己的武器。

不知从何时起,韩宝的脸色也舒缓了许多。他一面观察着前面的战斗,突然抬起手中的狼牙棒,指向混战之中一个左突右驰,勇不可当的宋将,向左右问道:“诸公,可识得那个宋将是何人?”

他身边已经没有大将,只剩十余名偏袏将领,还有几名文忠王府宫分军骑将,这些人,没有人认得几个宋军将领。众将尽皆瞠目望着韩宝,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

韩宝扫视众人一眼,却也并无责怪之意,只是转头对身边持角的骑士说道:“吹号角罢!”

那骑士躬身领命,立刻,“呜呜——”的角声,再次在滹沱河的北岸响起,两千宫卫骑军,开始迅速的骑上战马,取出大弓,拔出长刀。

一阵凛烈的朔风刮过大地,韩宝看了众人一眼,挥起手中狼牙棒,厉声喝道:“诸公,且看韩某取宋将首级!”说罢,大吼一声,一骑当先,冲向战场。

“杀!”“嗷!”“嗷!”“嗷!”“取宋将首级!”“取宋将首级!”“杀!”

顷刻间,两千契丹铁骑吼叫着、喊杀着,紧随着韩宝,杀进战场。

紧接着,宋军中军大阵的高地上,所有各色大旗,突然一齐挥动,所有的战鼓全部被敲响。

立时,宋军右翼,慕容谦拔出佩刀,率领余下的骑兵,杀向战场;宋军中军,贾岩接过部将递来的长枪,率领直属亲兵,大吼着杀进战场;宋军中军步军却月阵,在战鼓声中,阵门全开,何畏之、和诜、褚义府诸将,纷纷自阵中杀出,在他们身后,是雄武一军与镇北军一万八千余名步军……不复列阵,漫山遍野的杀向战场。

此时,战术已经没有意义。

首先覆没的是萧垠部。

早已是强弩之末的萧垠一部,在武骑军与横山步卒的夹击之下,虽然拼死力战,但终究是寡不敌众,最终被宋军淹没。然后武骑军与横山步卒立即合兵一处,与姚雄横山蕃骑合击萧垠。可怜萧垠,在大辽也是赫赫名将,却战殁于乱军之中,杀死他的,不过是武骑军与横山步军的几个无名小卒。为了争抢萧垠的首级,十几名宋军大打出手,最终,萧垠的首级落入一个叫李威的武骑军守阙忠士之手——战后*行赏,凭此首级之功,李威竟被超擢九级,由一个不入流品的节级,一举升至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

数万宋军将士都已经意识到,他们将收获一场自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胜。

各种各样的得意忘形,为了争功而引发的混乱……战斗还没有结束,这样的事件,便到处发生。但是,此时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止这场大胜的到来。

几近彻底歼灭萧垠部后,武骑军与横山横军再次合兵,在慕容谦亲自率领下,杀向耶律享部。

但他们还没来得及与耶律享部接触,辽军的中军已经先崩溃了。

眼见着雄武一军与镇北军近两万名步军如狼似虎的杀入战场,早就没了斗志的部族属*再也管不了那么多,别说此时他们后面已经没有他们畏惧的韩宝押阵,纵使韩宝仍然在后方,他们多半也会落荒而逃。没有人知道是哪个部族最先逃跑,但溃败便如同瘟疫一般迅速的扩散开来。至少七八千骑部族属*,争先恐后的向着身后的滹沱河逃去,人马自相践踏。这些部族属*,在与宋军战斗时毫无战意,但当前面有挡着自己逃命的友军时,却顿时变得凶残悍勇,毫不犹豫的拔刃相向。

多达七八千骑的人马乱糟糟的涌到滹沱河的冰面上,还没有完全冻实的河面很快便支撑不住,河冰在众多人马混乱的踩踏下裂开,河面不断传来危险的喀嚓声,但是,一片人吼马厮的混乱中,别说根本无人注意,便是注意到了,也没人有办法。

当这些溃兵到逃到滹沱河的中央时,只听到几声沉闷的冰裂声,河面之上,一块接一块的河冰被踩沉,数以百计的溃兵,连人带马,咕隆着沉了下去。顿时,人群之中,到处都是呼喊救命声、惨叫声,还混杂着落水的辽兵在冰水中拍打挣扎的声音,数千人马互相推攘,打骂,一片混乱。

辽军中军的溃败同时向两翼蔓延,在左翼苦战的彰愍宫先锋都辖耶律亨眼见中军大败,韩宝陷入宋军的重围当之中,立即抛下所部的部族属*,率领麾下仅余的两千余宫分军,红着眼睛向中间战场杀来。

而在右翼与姚麟的云翼军陷入混战的耶律雕武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尽管面对云翼军,他的积庆宫宫分军并未露出败象,但是,一看到中军溃败,耶律雕武立即果断的丢下了他的部队与将旗,率领数百骑亲信,向着东北方向突围而去。

五六千名积庆宫宫卫骑军,许多人一开始根本不知道他们的主将已经丢下他们逃跑,尤在奋力死战,但当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之后,辽军右翼立即也崩溃了,有人直接向后方向逃跑;有忠心的将领率领着亲信拼命杀向中间,试图与韩宝会合,也有人干脆向宋军投降……

此刻,在宋军这一方,虽然早有预感,他们也一直占据着主动,并不能算毫无心理准备,但是,当这样一场大胜真的出现时,即便是姚麟这样的宿将,也激动得无法自己。眼见着辽军败局已定,姚麟一把抓住自己的副将,匆匆将指挥之权移交,然后自己率领着身边数百名亲兵、亲信,拍马一头杀向威远军的战场。

没有几个人可以拒绝封侯的诱惑。纵使是已有爵位者,也一样为之疯狂——按着大宋熙宁、绍圣间新定的法令,已经封侯者再立可封侯的大功,也可以选择推恩给自己的直系亲属。

韩宝的首级,意味着封侯与白银一万两。

至少半数以上的宋军中高级将领,此刻眼中唯一能看见的,只有韩宝的首级。

而绝大多数的宋军将士,则争先恐后的四散追杀着向着滹沱河溃逃的辽军,一个普遍的辽兵首级值一万文,生得战马一匹值三千文。面对着只想夺路逃命,完全丧失了抵抗力的辽军,这几乎已成一场盛宴狂欢。

在追杀当中,数以千计的辽军在滹沱河的冰面上,挤踏淹死,河冰之上,到处都是尸体。

战斗唯一还没有结束的地方,在战场的中央。

依然还有五六千骑的宫分军,在拼死战斗。他们四周,是数不清的宋军,有骑兵,也有步兵,密密麻麻。宋军将他们割裂开来,迫使他们分成数支部队各自为战,每一支辽军,多者不足两千,少者不过数十骑。

这是绝望的战斗。但是,这些契丹的战士,不肯选择逃命。

并非是为了所谓的“荣誉”。

这样的大败之中,他们已经没有荣誉可言。

他们战斗的理由只有一个——那个骑着黑色战马,挥舞着狼牙棒的男人,还在战场上驰骋!

此刻,韩宝的狼牙棒上,沾满了鲜血、脑浆。他这般在乱军之中,不知道反复冲荡了多少次,死在他棒下的宋军大小将领,至少也有十多个。尽管如此,依然有数不清的宋军将领,从四面八方,前赴后继的向他杀来。

混战当中,他与耶律乙辛隐、耶律亨都曾经短暂的会合,但很快又被冲散。宋军中,依然还有头脑冷静的将领存在,或许,这只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战术素养,数量占据优势的宋军,有意识的将这些犹在抵抗的辽军分割,重重围困,各个击破。

深陷在宋军的兵海泥淖中,尽管不断有辽军杀进来,与韩宝会合,但每一次冲荡,都又有人战死、被分割,在韩宝的身边,追随的将士,已不足千骑。

但这千骑战士,奋起余勇,仍可以在宋军的重重包围中,所向披靡。

这个时候,韩宝也真正的将一切置之度外。

耶律乙辛隐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请他突围;耶律亨拼命杀进重围,身中十余创,浑身是血,见着他,第一句话,也是请他突围。

但韩宝都拒绝了。

尽管宋军皆欲取他首级而甘心,但如果只是率数十骑亲信突围保命,仍然是很大机会的。只是,败军辱国,他有何面目回去见他的皇帝?!有何面目回去见战死在滹沱河的数万契丹战士的家人?!

三军将士,皆可突围,为大辽多保存一个人材,便是一个。

为了令耶律乙辛隐保住性命,韩宝便在乱军之中、战马之上,扯了一块白布,蘸着鲜血,匆匆写了一封只有几行字的遗表,令耶律乙辛隐带回大辽,代呈大辽皇帝。耶律乙辛隐这才含泪答应突围,此刻他已经看不见耶律乙辛隐的身影,大约已经溃围而去。这让他心中安慰几分。

他也知道耶律雕武已经丢下军队,突围逃走。对此韩宝并无责怪之意。当年汉高祖刘邦,也曾经抛下军队仓皇逃命,历史上的名君名将,也常有遭逢挫折之时,单骑逃命,乃是常见之事。或者,正因为他们做得出这样的事情,他们最后才能成就一番霸业。同是抛下军队逃命,也是有区别的。于有些人,是怯懦、无能,但于另一些人,却是明悉利害、隐忍果断。耶律雕武并非怯懦无能之徒,他能够如此果决的丢下军队逃命,反而令韩宝相信,若他与耶律乙辛隐能逃得性命,回到大辽,他们都会是大辽的未来。

但是,韩宝自己,却已不愿意做那样的选择。

他心中已做决定——

此处,便是他最后的战场。

他听到了战场上宋军铺天盖地的喊叫声,知道了自己的首级值价几何。

想取韩某之首级,那就看看是谁有这个本事罢!

“大辽!”

抱着决死之意的韩宝,高喊着,再一次举起狼牙棒,杀向挡在他前面的宋军。

“大辽!”

在韩宝的身后,那不足千骑的骑士,一齐拔刃高呼。他们兵马虽少,又身处重重包围之中,谁都知道他们几无任何胜利的可能,但这简单的两个字,从他们的口中喊出,仍然有一种令三军夺气的悲壮,在这一片战场上,竟然短暂的压倒了宋军的气势。

紧随着他们的呼吼声,四周仍在战斗着的数支宫分军,亦一齐高喊:“大辽!”

“大辽!”

“大辽!”

简单的两个字,转瞬之间,传遍了仍在战斗的宫卫骑军之中,激起了他们心中无限的斗志。

方圆十里的战场上,出现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

一边是胆战心惊肝胆俱碎的溃兵,为了逃命而自相践踏、互相残杀,无数的尸体,在宽达七八里的战场上,由从滹沱河的北岸,一直铺到河面,令人触目惊心。这根本已不是战斗,而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大部分的辽军都不是由宋军杀死,数以千计的辽军掉进河冰裂开的滹沱河中,被冰水淹死,只有极少数的辽军侥幸逃过河去,落荒而逃。宋军甚至并不过河追赶,他们只是将失魂落魄胆战心惊的辽军赶到滹沱河上,然后便用弓弩、霹雳投弹杀伤辽军,加剧他们的混乱……

在这样混乱的状况下,绝大部分的辽军,根本无法平安渡过滹沱河。此时,即便宋军想要过河追赶,也是极为危险,但在一片混乱之中,根本没有几个人能去思考这些,为了逃命,不少辽军甚至扔掉手中的武器、脱掉盔甲,以为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渡过冰面。至于过了河以后该如何是好,这时候已经没有人会去想。

另一边,却是数千勇士最后的一往无前。

他们展露出来的决死之志,令占据优势的宋军,也一时为之气短。

面对韩宝的冲荡,连姚麟都不敢正面撄其锋,当他看着韩宝率兵向自己冲来之时,这位西军名宿,竟然本能般的避开了。直到韩宝闯了过去,姚麟才反应过来,老脸一红,有点恼羞成怒的率兵紧追不舍。

韩宝最后爆发出来的这股威势,令宋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贾岩不断的用旗帜调动部下来阻截,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威远军中不少声名素著的勇将,竟因此接连陨落。

第二营的营将战死……

紧接着,第三营一个营副都指挥使、一个护营虞侯也相继战死……

这样的损失,令贾岩脸色发青。

没有几个人敢硬挡在韩宝的前面,却没有几个人甘心看着韩宝死在别人手中。包括姚麟、姚雄叔侄,唐康、刘延庆、田宗铠、仁多观明诸将,以及何畏之、和诜、王瞻……数不清的宋军将领,聚集在韩宝的周围,觊觎着那封侯的不世之功。但这些人,有些已经人疲马乏,有些势单力孤,无部属相助,都不敢轻易上前邀战。更多的将领,则是不免于心中暗生怯意——胜利就在眼前时,即使是再不怕死的人,也不免于更加珍惜自己的性命。更何况,每一个参加了这场会战的将领,都心知肚明:只要他们能活过这场战争,即使没有韩宝的首级,他们的前途也将一片光明。

他们紧紧跟在韩宝左近,都怀着同样的心思——耐心等待韩宝力衰气竭的那一刻。

这是迟早的事,纵然韩宝再怎么厉害,他的战马也有疲惫不堪一战之时。

即便连贾岩也打着同样的主意,旁边这么多人虎视眈眈,他却只令第二营、三营围堵,坚持不肯调动麾下最精锐的第一营,而是令黎尧臣加紧围歼其余被分割开的辽军。

似乎无人敢当韩宝锋芒。

真正拨刃见红的血战,发生在其余的数支辽军那儿。

而其中最激烈的战斗,竟与威远军无关。而是龙卫军与耶律亨部的血拼。

谁也不知道皇甫璋究竟吃错了什么药——在中间这一片战场,除了雄武一军与镇北军有一部分步军留了下来协助威远军作战外,其余杀进这片战场的宋军,目标几乎都是韩宝,对于另外几支辽军,除非恰巧碰上,没有人会去和他们拼命。他们大都认为那是威远军的本份。然而皇甫璋却是个另类。当他率数千龙卫军追着耶律亨杀过来时,每个人都认为他也是来抢韩宝首级的。但谁也没有想到,皇甫璋的目标竟然是耶律亨部。

耶律亨没有听从韩宝的命令突围,他与麾下的彰愍宫宫卫骑军,对韩宝忠心耿耿,尽管韩宝已萌殉死之志,他却仍然屡次三番想要再次杀到韩宝身边,拼了一条命护着韩宝杀出一条生路。然而,他怎么也摆脱不了皇甫璋纠缠。

此时的战场上,宋军中,绝没有第二支如皇甫璋的龙卫军一样疯狂的部队。他们仿佛完全不知道他们正占据着巨大的优势,根本不需要如此拼命。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疯狂的攻击着耶律亨的彰愍宫。

而耶律亨统率着韩宝麾下最精锐的彰愍宫宫卫骑军,在这种绝境之中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也令人胆寒。

这两支人马的战斗,实是地动山摇,令人望之色变。这两支骑兵拼杀之处,没有人胆敢接近,生怕不一小心就被交战的双方给碾碎。

这是一场只有龙卫军的将士才能理解的战斗。耶律亨在之前的战斗中,打得他们无还手之力,旁人或会称赞皇甫璋指挥有方,却不知这于龙卫军实乃奇耻大辱,惟有亲自击败耶律亨才能雪耻。在种师中的龙卫军,即使是皇甫璋这样以韧性著称的将领,也奉行着这样的信念:任何防守皆为未来之反击,龙卫军进攻天下第一,世间绝不容许存在比龙卫军更加锐利的矛。他们尤其无法容忍曾经打得他们没有还手之力的耶律亨部,最后被威远军击败。西军云翼、龙卫、威远三支马军,素来都自认惟有自己才是西军中最精锐的骑军。单单这个面子,也是龙卫军无论如何都丢不起的。

因此,若他们想要雪耻的话,这是惟一的机会。一旦耶律亨被威远军击败,他们就永无报仇的机会了。

尽管贾岩与威远军诸将一点也不清楚皇甫璋与龙卫军诸将脑子里的想法,甚至还有人对龙卫军多管闲事颇为不满,但他们还是很好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果断的将耶律亨部让给了皇甫璋,集中兵力,一股股的歼灭其余几支各自为战的辽军。此刻,宋军之中,没有人比威远军诸将更有危机感,他们人人皆知此时非与龙卫军争斗之时,况且龙卫军抢去的耶律亨,原本也是龙卫军的对手。对他们来说,群雄虎视,力保韩宝的首级落入自己手中,才是最重要之事。而若要万无一失,自然要尽可能快的歼灭其余的辽军,如此威远军才有绝对的优势——不止是对韩宝,也是针对众多想要争夺韩宝首级的友军。

但事情并没有按照贾岩与威远军诸将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韩宝一眼就能看透宋军的疲敌之计,而宋军诸将,心中亦各有算盘。

几次冲荡,眼见着宋军一直避免正面接战,韩宝立即便明白了宋军的打算,他在心中冷笑一声,挥棒将一个躲闪不及的宋军打下马去,突然连声高呼:“南朝无人乎?可有宋将敢与韩某一战?!”“南朝无人乎?可有宋将敢与韩某一战?!”

他声如洪钟,在战场之上接连大喊,周边半里的宋军,都听得清清楚楚,这种**裸的挑衅,顿时令宋军诸将尽皆变色。即便明知他这是激将之计,但是,正自觉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宋军诸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甘愿受此羞辱。

贾岩与威远军诸将正暗暗叫苦,姚雄已最先按捺不住,大吼回骂:“老贼欲速死么?!还敢大言!”提枪纵马,率领麾下人马,朝着韩宝杀了过去。

顿时,便如捅了马蜂窝一般,宋军诸将都知道姚雄素有勇武之名,他带过来的人马,又是除威远军外最多的,全都生怕被姚雄抢了大功,悔之无及,再也不敢留力,一齐呐喊着杀上前去。便连贾岩也不敢再多想,大旗一挥,率领一众参军、亲兵,一齐杀了过去。

这正韩宝所期待的。

他已怀殉死之志,更不指望有奇迹发生,只想在临死之前,轰轰烈烈的战斗一场。眼见着各路宋军自四面八方冲来,韩宝不仅毫无惧色,反而仰天长啸,高举大棒,大吼着催马迎战。

冲在最前面的是横山蕃骑的两员骑将。二人立功心切,拖着大刀朝韩宝冲去,刚到韩宝跟前,便听韩宝突然一声大吼,驱马疾冲,手中的狼牙棒朝其中一人狠狠砸去,那宋将被他吼声吓得一惊,待回过神来,只见一根狼牙棒带着刺骨的寒风朝面门砸来,慌忙举刀招架,但长刀刚一碰到韩宝的狼牙棒,便被砸飞了去。他不料韩宝激战许久,还有这么大力气,不由大惊失色,见狼牙棒砸飞长刀后,来势不减,慌忙一个后仰,使了个铁板桥的功夫,堪堪避开这一棒,但惊魂未定之际,刚想起身,便觉胸口被重物击中,整个人竟从马上被击飞了出去——原来却是韩宝身后一名亲兵用狼牙棒给补了一下。

韩宝这一棒击出,虽然并未击中那员宋将,却是头都不回,又一棒,砸向另一名宋将,那宋将完全被韩宝的威势吓傻了,竟然呆立在那儿,眼睁睁看着狼牙棒砸向自己的脑袋,连都躲闪都不会。亏得此时从他身后又冲出两骑宋将来,两杆长枪递出,一枪刺向韩宝的面部,一枪却刺向韩宝的坐骑,皆是攻其必救,迫得韩宝收棒招架,几名横山蕃骑才慌忙冲过来,将他拉了回去。

韩宝冷哼一声,身后早有几名宫分军涌出,护在他身前,与那两名宋将厮杀在一处。这两名宋将,正是田宗铠与仁多观明,二人早经一番苦战,这时虽休息了一阵,气力也没有完全恢复,出奇不意的击退韩宝之后,便觉胳膊酸痛,二人也不敢恋战,虚晃一枪,将几名杀过来的宫分军让给身后的几名威远军,退入人群之中。

而韩宝也不与宋军缠斗,击毙一名宋将后,眼见前面宋军势厚,突然拨转马头,向着另一个方向杀去。那个方向却是王瞻的武骑军与数百骑威远军为主,冷不丁辽军变向杀来,立时阻挡不住,顷刻之间便被韩宝杀出一条血路来,武骑、威远之中,又各有几名宋将,被韩宝打得脑浆迸裂。

不过数合之间,宋军便接连损兵折将。围攻韩宝的宋军中,多的是宋军一时名将,一个个气得脸色发青。一时间,在韩宝的身后、两侧,一拨拨的宋军呼喊着紧追不舍,前方更有不知道多少的宋军,从各个方向杀来,试图阻截他。但这一战,韩宝的目的,不过是要在千军万马之中,杀个痛快,并无固定的冲杀方向,因此只要发觉前方阻挡的宋军变得难以对付,他便立即改变方向,并准确的找到另一个薄弱点突破……而宋军兵马虽多,却缺乏默契,互相之间,更不免于勾心斗角,各怀争功的心思,竟被韩宝这不足千骑的人马,在重重围追堵截中,荡进荡出,所向披靡。

倘若只看这不足千骑辽军的战斗,没有人敢相信,这是一场宋军大胜的会战。

刀剑相交,箭矢如蝗,千军万马之中,纵马驰骋,快意纵横,无人敢当一棒之威。但战至酣时,韩宝却突然仰天发出一声长叹,老泪盈眶。

身经大小百余战,一剑曾当百万师。

但那又能如何?

败军辱国,他韩宝,终是大辽的罪人。

他眺目四顾,日落斗兵稀,战场之上,其余诸支被分割的辽军,已经渐渐被宋军歼灭,好几处地方,只余一两骑浑身是血的血人,犹在大呼酣斗。他四处寻找,也找不到耶律亨的身影,又是几次冲荡,他才在一个宋将的马上,看到耶律亨的人头——他满脸是血,双目圆睁,似乎在告诉每一个人,心中的不甘。

韩宝心中一阵绞痛。

他别过头去,不记得多少次的冲荡,他的身后,追随他的将士,也愈来愈少。他这一支人马,虽然勇不可当,但宋军却是人多势众。每一次的冲荡战斗,令宋军损伤惨重,但一样也会有许多的大辽将士战死,此刻,整个战场上,犹在战斗的大辽将士,已然不足三百骑。

一切都将结束了。

“大辽!”

韩宝再次挥起狼牙棒,杀向前面的宋军。

“大辽!”

他的身后,不足三百骑的将士,也一齐高呼着,催马杀向宋军。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冲锋。

宋军中军所在高地上,王厚静静的望着下面的战场,从容平静的外表之下,难掩心中的志得意满。大局已定!这样一场大胜,封万户侯、拜枢密副使,自不在话下,更加重要的是,这场胜利,足以让他超过他的父亲王韶,甚至跻身于曹彬、狄青诸前辈之前,成为大宋诸朝战功首屈一指的名将。他心中反复的响起李白咏谢安的名句:“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

在这一刻,王厚仿佛看见了谢安听到淝水大捷的捷报时,口里说着“小儿辈遂已破贼”,但心中实已激动得连屐齿折断都没有发觉的情形。今日,王厚终于明白了谢安当日的心情。《《shuyaya》》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