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宋 > 最新 第三卷 第三十四章 谁其当罪谁其贤(一之全)

《《shuyaya》》第三十四章 谁其当罪谁其贤(一之全)

被白雪覆盖的河北平原上,日轮的光彩已经黯淡下来,东边遥远的天际,橘色、暗紫色相间的云层离地面仿佛触手可及,不知道是因为染上了太多的鲜血,还是因为这夕阳,雪原也染上了一层暗红。

田烈武伸手轻抚着身旁几近脱力的战马,一面远眺着北方似乎仍不甘心的辽军。但是,战斗已经结束了。他在心里吁了一口气。此时的战场,一片寂静,只有双方派出的小股人马,在默契的找回自己一方死伤的袍泽。

终于,双方都结束了清检战场,辽军开始了缓慢而有序的退兵。

“郡侯。”刘近走到田烈武的身边,田烈武看了他一眼,他的右肩上,绑着一块白布,“你受伤了?”

“只是小伤。”刘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低声说道:“张将军的伤只怕……”

“我去看看……”田烈武的声音也小了下来,“你先替我过去与援军打招呼,怠慢之处,请他们不要怪罪。”

“是。”田烈武望着刘近忍痛上马,疾驰离去,这才转身,大步往铁林军的军阵中走去。

仿佛是要配合着这此时的气氛,云骑军的军阵中,忽然响起了凄凉悲怆的笛声。伴随着这笛声,也不知是哪位士兵最先开口低哼,只是一会的功夫,越来越多的将士开始一齐哼唱起来。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旧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这首云骑军的军歌,由苏轼亲自为之填词的《阳关曲》,此刻在战场上响起,就仿佛是在告慰着那些阵亡将士的英灵,令人闻之泣下。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今日早晨追随田烈武出战的云骑军将士,此时,已不知道有多少不能再生归故乡。

远处,颜平城倚马而立,他看见田烈武行进的方向,犹豫了一下,便牵着战马快步跟了上来。

“郡侯是要去看张将军么?”

田烈武默默点了点头。

颜平城沉默了一会,郑重说道:“张将军,真豪杰。”

田烈武转头看了一眼颜平城,看见了对方眼中的真诚。他眼前的这个胡人,虽是俘虏,却又何尝不是真豪杰?他轻声说道:“若无张将军与铁林军浴血死战,田某已成耶律信阶下之囚。”

“郡侯亦不必妄自菲薄。”颜平城淡然说道,“云骑军,亦足以令郡侯自傲。这天底下,有哪个马军将领,能以劣势之兵力,一天之内,败于耶律信三次?”

田烈武听到颜平城如此说,心中不由得苦笑。

是啊,一日之内,被耶律信打败三次。可是,这也值得炫耀?

他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到了铁林军军阵前,那边的将士大多认得田烈武,早有几个将领出来迎接,田烈武说明来意,众将忙领着他,走进一座简单搭成的大帐之内。

铁林军都校张整,此时便躺在这座大帐内。

他望见田烈武进帐,连忙挣扎着想要起来,田烈武忙快走几步,按住张整,温声道:“张将军不必如此,将军的伤势,还须好好静养。”

看着因为失血过多而精神萎靡、脸色苍白的张整,田烈武心中不由得一酸。张整是战斗中胸口肺部中箭,为了不动摇军心,他折断箭杆,隐瞒伤势,继续指挥作战。这样的伤势,又拖延这么久,就算是找遍整个大宋朝,也很难找到一个神医可以救他了。更何况,军中的医生,水平都极为有限。

张整对自己的伤情心中也十分清楚,咳了一声,勉力说道:“多谢郡侯。不过……”他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下官已将遗表写好,还请郡侯替下官转呈皇上。这次……这次没有再败给耶律信……咳……下官……下官……死而无、无憾。”

“铁林军没有输给耶律信,也没有输给太和宫!”田烈武沉声答应着。

但张整的脸上,还是有一丝的遗憾,“没有败,是侥幸……不、不知道是哪里的援军,下官不能亲去致、致谢……”

“张将军放心,田某会替转将军转达心意。”田烈武连忙止住张整,又安慰几句,便领着颜平城退出帐来。

这时候,他才顾得上四下打量铁林军——这边惨烈的情形,较之云骑军,更是有过之而无及。到处都是带伤的将士,地上到处都是沾着鲜血的箭矢与武器……但是,所有的铁林军将士,见着田烈武经过,哪怕受着伤,也会挣扎着站起来,向他行礼。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与他的行营总管身份无关。

一路之上,他听得见一些铁林军将士的窃窃私语。

“不愧是阳信侯啊……”

“云骑军以前就是一群草包。家父对我说过,河北禁军的将校,尽是些钟鼎之家的无用之辈,纨绔子弟继承家业,害怕到陕西、河东去,想尽办法钻营也要来河北……”

“今日这个云骑军你敢说草包?!”

“所以才说不愧是阳信侯!听说没?阳信侯也是咱东京人,他府上离我家就隔一个坊……”

其实京畿禁军的名声,以前较之河朔禁军也好得有限,但是,自熙宁年间的整编禁军开始,殿前司诸军便已经是名符其实的精锐,在他们的眼中,瞧不起河朔禁军也是理所当然的。

田烈武与云骑军,用白天的这一场战斗,赢得了尊重。

尽管他们的的确确没有打赢这一仗,甚至便如张整所说,是完完全全靠着侥幸才有此刻这个结果,但是,经历过这场战斗的人,没有人会再瞧不起云骑军。

田烈武再次回到云骑军的临时驻地时,刘近已经回来。与他一道回来的,却是田烈武的旧识,前天武一军副都指挥使,如今的横塞军都校王襄。二人在京之时,早就相识,田烈武也知道横塞军已移驻北望镇,但却不曾料到意外出现的援军,竟然会是南面行营的部队。他此时尚不知道何畏之已经率部离开饶阳北上,心里还猜测援军多半是何畏之。

此时见到王襄,田烈武虽然惊讶之意,现于形色,但感激之情却是一般无二,见面便谢道:“此番若非王将军率军驰援,我云骑、铁林两万将士,恐有倾覆之忧。烈武在此谢过王将军。只不知横塞军何以至此?是宣台已下令南面行营诸军北上了么?那可真是雪中送炭……”

“不敢,不敢。”王襄连连谦让,脸上却露出尴尬之色,也不敢回答田烈武的话。

田烈武瞧在眼里,却以为那是因为他官阶较王襄高之故,也不以为意,不料刘近脸上也现出古怪神色,在一旁禀道:“郡侯,方才不及禀报,此番率军前来的,乃是宣抚判官陈公履善。”

田烈武却更是高兴,笑道:“原来是陈大人领兵前来。如此,令尊王老将军必也来了吧?可惜大战之后,烈武不便立即前去参谒,容明日再往请罪。”

他这么一说,二人的脸色,更加古怪了。原来陈元凤领兵来此,救了田烈武,颇有些志得意满,觉得田烈武应该对自己感激涕零了,哪知田烈武本人却没有亲去道谢,只派了个小小的参军过去,心中已是颇为不悦。陈元凤官阶高过田烈武,又是文臣、进士,怎么可能反过来先来见田烈武?只为田烈武也是当朝亲贵,这才勉强让王襄过来先拜见田烈武。以他的意思,这样一来,田烈武与张整也没什么借口可说,自然就该立即去拜见他了。

只是谁也不曾料到,田烈武心中却实是没有这么多花花肠子。他倒不是故意要拿大或是如何,只是因为张整受了重伤,云骑军与铁林军都是损失惨重,他军中之事,千头万绪,这等关头,他觉得迟一天去拜见陈元凤,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他觉得理所当然,别人却又是另外的感觉。

王襄与田烈武虽然早就认识,也却并无深交,只道田烈武是故意如此怠慢,心中亦不觉颇为恼怒。原本南面行营被宣台有意压制,急于建功立业的王襄心中便颇有不平,此时不由得也疑心起田烈武是在排斥他南面行营——这田烈武在世人看来,是石越门客出身,如今以亲贵而领重兵守重镇,也是一方诸侯,偏偏现在领兵来的陈元凤官阶高于他,又救他于危难,还是文臣,一来就将他“压制”了,倘若田烈武有意想与陈元凤分庭抗礼的话,这般有意怠慢那也是寻常之事了……

王襄如此以己度人,不免暗怒田烈武忘恩负义。至于他们这次救了田烈武,其实完全是个意外,他自然却不会去多想。

田烈武与刘近都不知道的是,此次陈元凤与王襄引兵前来,根本不曾奉宣台的将令。因此,不仅南面行营三支大军,只来了两支,连李舜举与总管王光祖,也都被瞒在鼓里。

对于外人来说,是很难真正理解在吕惠卿易州大捷后,陈元凤心中的那种恐慌的。即便石越能料到他的不安,却仍旧低估了陈元凤对此的忧虑,以及随之而来那种越来越强烈的冒险情绪。在表面上,他故意对石越表示恭顺,但暗地里,当石越同意将南面行营的三支军队向前推进,并分三处驻扎后,他便找到了机会,不断的挑拨、拉拢、引诱南面行营的将领们。

除了阜城的宣武二军在石越的眼皮底下,他不敢有所动作外,陈元凤利用南面行营诸将中普遍存在的不满情绪,顺利的得到了北望镇的横塞军与武强的骁骑军的支持。

不得不说,安平的劳军事件,还是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石越的威信,冲击了他对军队的控制力。尤其是在南面行营诸军中,许多将领与石越本无太多的渊源,而一直以来,他们所处的环境又让他们以为辽人其实很好对付——许多人来到河北,为的就是想捞点战功,日后才能飞黄腾达,然而,自到河北之后,他们却被宣台压制着,未立寸功。因此,很多人都不免暗自猜测,认为石越是故意要让与他关系亲厚的将领立功,他们这些非嫡系的将领,便是连汤也没得喝一口……

但尽管如此,对王襄这些武将来说,仍然是不敢公然违抗宣台节制的。

大宋朝已非过去的大宋朝。谁也不敢拿着自己的人头去开玩笑。

只是,这种积威,也只能阻止王襄这些武将,却阻止不了陈元凤这样的文臣。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武臣动辄不服从上司,文臣只知道服从上司,皆为亡国之兆。是以自来都是武臣守纪律,文臣守道义。而陈元凤对于所谓的军法,更无敬畏。从现实来说,石越能杀掉荆岳,但没有皇帝的诏令,却断然是不可能杀得了陈元凤的。

况且陈元凤还是个聪明人。

他不会给石越把柄。

这也是王襄们敢和他一道冒险的原因。

他们虽然不曾奉得宣台的命令,却也不曾违背将令。

陈元凤事先便找了个借口到了武强,他与王襄约好,黄河冰冻之日,便以探马报告发现友军被辽军攻击的名义,一面派人报告宣台,一面先斩后奏,北进河间府“增援”。探马探错情况也是有的,查明清楚,也不过是军棍杖罚。至于他们,宣台总不能说去救援危急中的友军也不行吧?石越不是总说,大军在外,将领有事急从权的处置之权么?只要生米煮成熟饭……立下了功劳,陈元凤就有信心皇帝一定会保他。

熙宁以来,因为高宗皇帝的关系,大宋朝军中最推崇的是两个人,一是大唐的李卫公,一是仁宗朝的狄武襄公,二人的治军之道一直被宋军奉为圭臬。狄青的那句名言——“违令而胜,权也,何罪之有?”便是连陈元凤,也是耳熟能详了。说起来,这其中也颇多石越的“功劳”。对于大宋的这些将领们来说,一方面,宋廷要防他们专权跋扈,不守纪律;可以另一方面,自太宗朝以来,将领们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也是军事改革的重点。以宋军的历史来说,不管现实的战局如何变化,刻板的执行枢府与上级的命令,结果导致大败,这一类惨痛的教训,实在是要远远多于因为将领们不遵命令造成的败仗。

鼓励将领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冒险,但风险必须由将领本人承担,便如狄武襄公说的,违令而胜,当然无罪,甚至有功。但若是违令而败,那就要罪加一等。这就是军队的法则,以成败论英雄。对于军队来说,这也是必要的吧?如若一支军队中,全部都是唯唯诺诺守令不苟的将领,这样的军队,总是会让人觉得少了点虎狼之气。

从某个方面来说,高宗皇帝与石越算是成功了。甚至有点成功得过头了……

至少绍圣七年的战争开始以来,陈元凤与王襄绝非第一群打擦边球的人。

不过,无论是陈元凤还是王襄,都不曾想到,他们的运气竟然好到这个地步。

他们居然误打误撞中,救了田烈武!

清晨起,横塞军与骁骑军便分头北进,原本陈元凤想的是先去饶阳,再见机行事,但骁骑军几名将领,死也不敢去何畏之的地盘招惹是非,不得已,陈元凤才改道前来河间府,打的是与章惇合兵的主意——对章惇,陈元凤也有几分忌惮,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委曲求全,先笼络章惇。他打的如意算盘是,若能利用章惇的野心,两人合兵一处,兵力便十分雄厚,足以干出点动静来了……甚至还可以借章惇之力,来对付石越。

只是,陈元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上天会对他如此关照。

当有探马发现有两只大军在这一带大战后,陈元凤与王襄等人一商议,便决定丢下辎重,轻兵急进,想要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也不知道他们是运气太好还是太坏,很快,因为发现横塞军根本承受不了这种急行军,而探马又探得辽军兵力有两三万之众——骁骑军诸将虽然在武强的时候嘴巴上豪气干云,但此时却突然知道临战而惧了,他们也不敢单独前来,于是便放慢速度,与横塞军一道“缓进”。

若非如此,冒然加入战斗的他们,恐怕只是给耶律信送上一份功勋,说不定还会害了田烈武与张整。在这个时代的战斗中,无用的友军带来的作用,并非只是不起作用,而往往是灾难性的。总之,这一次意料之外的变故,既救了他们自己,也救了田烈武与张整。

终于接近战场,已是接近黄昏,王襄与骁骑军那几名大将,总算没有将在朱仙镇学到的东西忘光,几个人冒了点“险”,悄悄接近战场,观看了一小会的战斗。

就看了这么一小会的战斗,便如同在王襄火热的心里,泼上了一盆冰水。或是因为天气太冷,骁骑军那几名大将,脸色也是不太好看。发了半天的呆,总算王襄还有几分智术,回来之后,便禀报陈元凤,虽然他们很想一举击溃辽军,但奈何天色已晚,此时加入战斗,已无意义。不如厚张兵势,摆出架势来,先在气势上威慑住辽人,待明日再战,辽人就会未战先怯。

陈元凤虽然将信将疑,但行军打仗,他到底是个外行,况王襄素负智名,他也只好依计行事。

谁知此计一出,果然奏效。辽人一见着这边的旗鼓,立时便鸣金收兵。

“牛刀”小试,不仅“惊走”耶律信,立下偌大功劳。而且救的还是田烈武,而且云骑军与铁林军还伤亡惨重……如此一来,在河间府,更是要主客易势了。陈元凤立即意识到,他与南面行营可以压过章惇与右军行营一头了。若能拉拢到田烈武,就更可架空章惇,河间战场的战勋,全得算在他陈元凤头上。

因此虽然田烈武有些无礼,陈元凤还是让王襄前来拜会。

王襄当然不知道陈元凤心中的算盘,但在他的心中,对这些礼节性的东西,却是十分看重的。王襄的祖父,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王铁鞭”,他家虽不能与种、折这种将门相比,但也是世代忠良,其出身较之田烈武,不知高贵多少。虽然束发从军,但自小的耳濡目染中,一些礼仪规矩,已是深入骨髓。在他看来,如田烈武这样骤贵的新贵,实是没什么了不起的,朝廷委以重任,田烈武本应该更加战战兢兢,谨慎小心。似这般恃宠而骄,居然敢对陈元凤这样的朝廷重臣失礼,更妄想分庭抗礼,已属可恶。再加上田烈武在京师时还颇有贤名,更可见此人之虚伪——权贵们在京师便扮贤良,出镇地方就飞扬跋扈,无所不为,这种事情,王襄可是见过不少,他心里立时便将田烈武划入了这类人当中。

况且,他自领兵离开北望镇起,便算是与陈元凤牢牢的绑在了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不过,王襄虽然心中愠怒,田烈武的地位却比他高出不少,他也只能强忍心中不快,欠身问道:“既是如此,却不知定远[1]打算几时下令班师回河间府?下官也好回去禀报,与定远大军一道回师。”

田烈武怔了一下,不觉讶然:“回师?不,我们不走。”

“不走?”王襄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已经打了“胜仗”,却不见好就收,况且这冰天雪地的,不回河间府,却在这外头扎营,这田烈武莫非有病不成?

田烈武却是不解的看了王襄一眼,不知道他为何如此惊讶,只是淡淡点点头,说道:“方才我已经接到饶阳何将军遣使送来的战报,韩宝正率军向东而来,我军要牵制住耶律信,不能让他去接应。原本我还担忧兵少,既然陈大人与王将军领兵来此,那正是天助我大宋,务请将军回报陈大人,今晚我军便在此扎营,明日再整军去攻打肃宁。”

“攻打肃宁……”王襄嘴角不由得抽搐一下。他并非无能之辈,黄昏前那短暂的观战,他便已经看出来,田烈武手下的这些军队,绝非耶律信的对手。他的横塞军与同来的骁骑军,更加休提。今日能有如此结果,已属侥幸,再去挑衅,不是自寻死路么?

田烈武却不知道他心里在打着退堂鼓,见他语气迟疑,不由问道:“怎么?王将军……”

“无事,无事。”王襄心中虽然算计,却生怕别瞧出自己的怯懦,连忙摆手,抱拳笑道:“既是如此,下官便先去回禀陈大人。若是确定便在此扎营,下官会遣人将营阵图[2]送来给定远过目。”

目送着王襄匆忙离去,刘近才纳闷的问道:“郡侯,韩宝怎的会突然往东而来?”

“详细的情况,我亦不知道。”田烈武心中也很奇怪,“不过,若非走投无路……”

“郡侯是说韩宝是被撵到东边来的?那……”刘近心中一转,几乎兴奋得叫起来:“那他岂非是被围起来了?”

“此时不必妄加猜测。”田烈武淡淡说道,“何畏之是靠得住的。眼下当务之急,先是要将张将军送回河间府养伤,然后将云骑与铁林,暂时混编成一军,明日才好列阵对敌。咱们云骑军以前操练过李卫公的六花阵法,我知道铁林军也操练过此阵,稍后扎营之时,便以六花阵法为营阵,重新编制一下两军,也是将阵法先熟悉一下。”

“是。”刘近答应着,心中却十分震惊。此时镇定自若的田烈武,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完全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田烈武连明日要使用的阵法,都已经考虑妥当。他不由心悦诚服的点头赞道:“六花阵法攻守兼备,且正好分为七阵,将云骑军暂并为两营,铁林军仍分五营,正好七阵,亦不必打乱各营编制,简单易行。”

“只是此事到底不好独断,以免铁林军诸将心中有芥蒂。”田烈武继续说道,“待会便召集两军护营虞侯以上将领,至我帐中会议。”

待刘近答应记下,田烈武又接着说道:“接下来还有两件紧要事,一是宣武一军到底怎么回事?此时仍是音讯全无。”

说到这里,田烈武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刘近心中也是一沉,他心中同样疑惑,却只能安慰道:“宣武一军号称‘天下第一军’……”

“那是以前。”田烈武打断刘近,沉声说道:“宣武一军是殿前司精锐不假,但要说‘天下第一军’,那也是熙宁间禁军整编不久的事。这名号是一直沿袭下来了,但是今日之拱圣军,非当年之拱圣军;今日之宣武一军,又如何会是当年之宣武一军?军队的荣誉是靠战功累积的,辽人可不会因为这个虚名便故意败他们。要说如今真正的是天下第一军,以我之见,恐怕惟有姚武之的拱圣军方能当此称号而无愧。”

刘近不由默然。田烈武说的,他当然也明白。十余年的时间,一切都在变化。宣武一军当年借整编禁军之力,网罗了大量的军中精英,但经历过熙宁西讨之后,不知有多少禁军都有了自己的骄傲与向心力。以战斗力而言,别说当时如日中天的云翼军,他们甚至未必打得过振武一军。战火的洗礼,是淬炼一只精兵的关键。一场恶战,能令一支军队脱胎换骨;十年的和平,也可以令一支军队彻底改变。在当时来说,一支军队的强大与否,主将的个人能力与军中有多少曾经经历过实战的校尉仍是至关重要的两大因素。而以主将的能力来说,苗履恐怕要远逊于姚兕;至于军中保存的经历过实战的校尉,殿前司诸军都是远远无法与西军相比的。原因是很简单的,象宣武一军这样的军队,其中的武官如果有过切实的军功,自然远比西军的同僚更容易升迁,他们早就到各地当官去了,有几个人会傻乎乎留在军中?

但不管怎么说,宣武一军的表现,仍然是当得起“精锐”之称的。刘近并不相信他们会出什么岔子。

他看了一眼田烈武,还是依照本心回道:“郡侯所言固然有理,但下官以为,苗将军还是值得信赖的。”

“我非是不信任苗将军。”田烈武叹了口气,道:“还是找两个精干的探马,一个去君子馆,一个是河间府找章参政,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心中才能放心。”

“是。下官即刻便去安排。”

“做完此事,你还要派几个人,趁夜去探探肃宁寨。”

刘近心中一震,“肃宁寨?今夜耶律信防备必然森严……”

“这我也知道。”田烈武转头眺目北方,过了一会,才说道:“只是我觉得耶律信突然鸣金收兵……”

“不是因为南面行营么?”

“那自然也是个原因。”田烈武心中也没什么底,“不过作战之时,有那么一小会,我发觉耶律信的中军那儿有点不对劲……”

“莫非是知道了韩宝之事?”

“也许罢。”田烈武怀疑的说道,“但平时尚好,这等大战爆发后,辽人的信使,要轻易通过何畏之的防区……”他摇了摇头,“我总觉得是肃宁寨出了什么变故……”

“既是如此,下官立即去安排人手,总要查探清楚。”田烈武这么说了,刘近心里即便仍是不以为然,但他也明白许多时候,将领看起来莫名其妙的直觉,可能反而是最靠谱的。打探一下,总是小心无大错。但他虽然口中答应,却并没有马上离去,站在那儿,抬头看了一眼田烈武,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田烈武知道他定然是有什么话想说,对于刘近,他本就颇为信任,此番与耶律信大战,他麾下的诸参军,也是死伤不少,刘近能在这场恶战中活下来,田烈武自不免对他更加倚重,不以寻常部属待之。因笑道:“君若有事,尽管直言。”

但刘近却仍旧是低头踌躇,这时田烈武心中也有些惊讶了。原本以他对刘近的了解,此人本就是颇为敢言的,此时他出言鼓励,刘近却还是如此犹疑,那显见他对想要说的事情,是有极大顾虑的了。不过田烈武亦不催促,只是静静地望着刘近,等待他自己开口。

又过了一小会儿,刘近才仿佛是下定了决心,再次抬起头来,望向田烈武,字斟句酌的说道:“郡侯,此事本非下官所当言,只是……”

田烈武仍是默不作声,只是沉静的看着刘近。

刘近咬了一下嘴唇,又说道:“下官以为,骁骑军与横塞军,恐怕不堪倚重。”

“横塞军固不待言,便是骁骑军,虽然隶属殿前司,但想来郡侯也听说过西京的一句口号——‘铁林似铁,骁骑不骁’——绍圣以来,世家子弟要想由军中谋个出身,又进不了诸班直、捧日与天武衣,首选便是骁骑军。这骁骑军有这个名声,也不算冤枉的……”

刘近所说的“世家子弟”,指的是宋朝成千上万名在任或卸任武官家的子弟,这些武将之后,虽然是官宦之后,可大部分人的人生道路,还是只能从军中谋个前程。而对绝大部分的将门子弟来说,班直侍卫、捧日军、天武衣,都是可望而不可及,讲武学堂也是需要真材实料的,而在承平之世,他们最想去的地方,当然是两京的禁军,而其中待遇更加优渥的马军,自是最受青睐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当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宁肯在汴京做个普通人,也不愿意到外地去当官。汴京的繁华,在那个时代,实在是别处所无法比拟的。而对世间绝大多数的人们来说,他们追求的,其实也就是这些东西。殿前司辖下共有四支马军,捧日军高高在上,拱圣军声名不佳,骁胜军是教导马军,进入的难度不逊于讲武学堂,骁骑军不免便成为众多官宦子弟钻营的首选。便是说骁骑军中的每一个官职,都有一个“将门子弟”把持占据,也不算夸张。

公平的说,这些“将门子弟”,绝非无能的代名词,他们往往自小便受到更好的家教,不仅见识更广,这时代的大宋朝,也还谈不上腐朽,这些愿意到军中来谋出身的将门子弟,在骑术、箭法、武艺上面,较之寻常士兵,也多少都是强一点的。骁骑军的问题,是军中经历过伐夏之役的校尉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这些新校尉,大部分未有实战经历,更麻烦的是,一军之中,将门子弟过多,便免不了要分帮结派。而一旦局面形成之后,便是枢府想要整顿,也是千难万难了。

更何况无论是考核训练成绩、还是禁军的演习战绩,骁骑军其实也并不算差。

想找个下手的借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大部人的眼里,这支曾经在伐夏之役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禁军,仍然是殿前司精锐。

不过这些事情,瞒不过西京洛阳的百姓,而田烈武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他也清楚,刘近想的说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果然,刘近停了一会,便又继续说道:“以下官之见,要想继续与耶律信抗衡,只能依靠我右军行营诸军……而且……”

田烈武眼角微微动了一下。

“而且,郡侯必须真正掌控住右军行营。”

“真正掌控?”田烈武心中不由一震。

“不错。”虽然左右并无旁人,刘近还是下意识的放低了声音,但言辞却更加犀利,“恕下官直言,今日之战,郡侯不过一军之将,而非两军统帅。我军不是一支军队在与耶律信打仗,而是两支军队在耶律信打仗。若非张将军配合默契,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张将军受伤,郡侯不能指望铁林军出现第二个张将军。”

田烈武已经听明白刘近的意思,神情变得沉重起来。

但刘近并没有就此打住,说到这里,他已经无所顾忌,“郡侯必须彻底接掌铁林军。不仅如此,待宣武一军回归,郡侯亦要更加果断,真正控制宣武一军。若郡侯能牢牢控制我右军行营诸军,南面行营亦只能惟郡侯马首是瞻,如此,我军兵强马壮,足与耶律信周旋。”

说到最后,刘近的目光都变得炽热起来。

但田烈武却只是轻轻唔了一声。

差不多的时间,回肃宁寨的路上。

半天的苦战,相比起宋军来说,辽军的伤亡并不算大,但是自耶律信以下,几乎所有的辽军将领,神情都很沮丧,便仿若打了一场败仗一般。沉闷的气氛,令得战斗之后的疲惫更加倦人,每个人都有些无精打采。甚而有不少将领心底里已经生出对耶律信的不满,这些人战前十分的轻视田烈武,当发现事实并非如其想象后,却变得恼羞成怒,又将这股无明之火,转移到了下令撤兵的耶律信身上。

“再给我半个时辰,必能取下田烈武的首级!”左皮室军主将“小韩宝”萧春在回肃宁的路上,便向左右公然口出狂言,他似乎已经忘记,主攻云骑军的,正是他的左皮室军。

但是,这样的言论,还是在辽军将领中引起了不少的共鸣。

便是连耶律密,也不理解耶律信为何放弃。萧春所说的,并不全是大言,如果没有那只意料之外的宋军赶到的话,在天黑之前一举击溃田烈武部,是极有可能的。但即便宋人来了援军,耶律密也觉得放弃得太快。

“我已经给了萧春足够的时间。这么久时间内他没能做到的事,再拖到天黑,结果也不会改变。”耶律信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冷漠。“错已铸成,不可一错再错。”

谨慎的耶律密小心藏起了心中的疑惑,不再多问。他并不如萧春一样信心十足,只要回想起白天战斗的情形,耶律密就觉得一阵说不出的别扭。

云骑军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善战,雪战给双方都带来了麻烦,双方都有一些将士是在骑马冲杀时,因坐骑失了前蹄而受伤,但云骑军看起来与辽军同样适应雪战。尽管如此,左皮室军与云骑军的第一次交锋,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击溃了云骑军。

但接下来,得意忘形的萧春以为胜券在握,竟然借着追杀云骑军的机会,杀向尚未列好阵的铁林军,岂料张整的铁林军竟然守住了防线,而败退的云骑军也并未被打乱编制,他们没有逃向铁林军的大阵,而是绕到了铁林军大阵的后方。

此时便连耶律信也出现了致命的判断失误。

没有人想到被击溃的云骑军还会有战斗力,一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耶律信开始重新布阵,以优势兵力,三面围攻背靠村庄布阵的铁林军。耶律信对他的太和宫骑兵极其自信,这些手握超长长枪的骑兵,是耶律信训练出来冲阵的奇兵,对于步兵方阵极具威胁。

然而,曾经是太和宫手下败将的铁林军,这一次却守住了他们的方阵。

那是耶律密此生所见过的最惨烈的步骑决战。双方的攻防几乎都无可挑剔,而令人气结的是,仅仅只是靠着霹雳投弹的帮助,铁林军竟然稳若磐石,在太和宫令人窒息的冲锋中,一次一次的屹立不倒。尽管因为下雪的缘故,耶律信没能把火炮运来,但是太和宫在冲击铁林军的防线时,也使用了辽国自己仿制的霹雳投弹,然而火器也未能炸乱铁林军的阵形。即使是霹雳投弹就在脚边爆炸,那些铁林军的士兵,也绝不肯离开自己的位置去躲避。而这该死的天气,又一次帮了宋人的忙——尽管已经妥善保管,但是辽军的火器仍然大量受潮,原本数量就不算太多的霹雳投弹,许多点火扔出去后,竟然根本不爆炸。

铁林军的顽强,对于被击败的云骑军来说,不仅仅是一场活生生的教材,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用了一个时辰,田烈武奇迹般的再次聚拢了羞愧交加的云骑军,这一次,云骑军不仅出现在辽军的侧翼,而且他们还采用一种新的战术。

很宽的横队,但是横队的纵深却只有三个横列,他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驱使战马奔跑,待到靠近辽军之时,战马便已经进入全速冲锋的状态,这样一来,骑兵便可以冲进辽军的箭雨当中,先用霹雳投弹开道,然后是手弩,最后挥舞着兵器开始冲杀。

而最让辽军不适用的,是云骑军使用的另一种霹雳投弹——这种投弹,并不会爆炸造成杀伤,但点燃扔到地上后,却会释放出刺鼻呛目的浓烟,不仅仅令骑兵们感到不适,连战马都会受影响。这种投弹并非是什么新式武器,便连耶律密也知道,宋人在发明爆炸性的震天雷之前,所使用的火器大多便是这种功能。但是,云骑军所使用的这种投弹,明显经过改良,而且多半是辽宋战争开始后,在河间府制造的。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从未听说过宋军装备了此种火器。

借着浓烟的掩护,云骑军巧妙的变换着队形,一次又一次的将他们的兵力调动到辽军的侧翼,然后突然的集中优势密集的兵力,发起冲锋,给辽军造成混乱与杀伤。

可以说,面对着远比自己强大的辽军,云骑军打得十分的聪明。这大概也是萧春至今并不服气的原因。云骑军每次组织进攻,都是分成许多个横队,从不同的地方发动。甚至他们连投掷能爆炸的霹雳投弹的骑兵,大概都是特别挑选出来的,并非每个人都有那样的臂力。可是他们却能依靠小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互相掩护,借着那该死的浓烟,一次次成功脱离战场,重新组织进攻。面对这样的宋军,辽军虽然强大,却如同恶狼在水田中抓泥鳅,总是用不上力。

尽量此后又有两次被耶律信发现破绽,甚至有一次还出动了黑衣军,给了云骑军一次痛击——几乎全歼了一个营的骑兵,但是越打越顺手的宋军,还是再次聚集起来,又一次出现在辽军的侧翼。

耶律密是个老行伍,数十年戎马生涯,也经历过不少大战,他心里十分清楚,若非辽军的主帅是耶律信,若非云骑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实在无法与精锐的皮室军、宫分军相提并论,他们的战术,极可能给他们创造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利用顽强的步军方阵牵制住敌军,然后骑兵通过变化队形,巧妙的出现在敌军的薄弱点——从侧翼的进攻,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极大的威胁。再加上对火器的巧妙使用,队列上的创新……在此之前,大概很难想象,那么薄的纵深,竟然也能造成巨大的杀伤吧?

此时回过头来再细想,耶律密也承认,如果在骑兵对战中要使用霹雳投弹这一类的火器,采用较浅的纵深可能是最好的办法,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避免误伤到自己。

耶律密没有想明白的是,为什么宋军的霹雳投弹看起来便很少出现受潮不能点火爆炸的情形呢?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田烈武这个“公人将军”,耶律密心中是再无半点的轻视。他甚至觉得田烈武是个天才的骑兵将领——此时的耶律密,当然不可能知道,云骑军所采用的这些新的战术,以及运用这些新战术的能力,一大半的功劳,倒要记在完颜阿骨打、张叔夜与刘近身上。

而他们最终能将这些战术发挥出来,则不能不说拥有不小的运气成份。别的不说,虽然临战之前士气高昂,热血沸腾,可是真正与左皮室军交手之后,云骑军竟然就那么被击溃了。若非是辽军轻敌,兼之铁林军浴血苦战,他们根本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

不过耶律密是并不会因此而又瞧不起田烈武与云骑军的,因为,即便是如此,但这世上能抓住第二次机会的军队,恐怕也是屈指可数的。

况且,那数以千计的释放浓烟的霹雳投弹造成的战场烟雾,不仅仅干扰了辽军,对于使用这种精妙的战术的宋军,也有极高的要求。宋军只能依靠事先约定的号角声进行联络,而田烈武的指挥几乎可以忽略,这对宋军营与指挥一级将领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而这可是在耶律信的面前取得的。

便如耶律信所说的,他们因为轻敌而出战,也因此付出了代价。

这个时刻,他们不会找任何的借口。

他们也没有时间后悔,犯下错误之后,必须设法弥补错误,最起码,也要竭力减少错误带来的损害。

在这个时候,再去纠缠于过去的事情,又有何意义?

这样一想,耶律密心中便冷静多了。他比萧春要大上二十岁,与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将领不同,耶律密是真正明白战争并不总是会顺心如意的。他只要看到耶律信还是很从容镇定,心中便觉安心。有没有击败田烈武,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说到底,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挫折而已。

河间府有多少宋军,那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今日的大战,宣武一军没有参加,那多半便是去君子馆追击萧岚去了。田烈武这边若算是平手的话,那宣武一军那边,兰陵王可是准备好了一份好礼物招待的。

正自己安慰着自己,突然,从队伍的前方传来一阵喧嚣声。耶律密一惊,不知怎的,心中忽然闪过一丝不详的预感。

“怎么回事?”他连忙派出亲兵前去打听,一面忐忑不安的坐在马上,等待着回报。

未多时,去打探的亲兵更已疾驰而来,几乎是有些慌张的跑到耶律密耳边,低声禀道:“都统,肃宁寨……肃宁寨烧……烧了……”

“你说什么?”耶律密的眼珠都瞪大了。听到亲兵又用颤抖的声音重复了一遍,耶律密二话不说,一夹马腹,纵马便朝耶律信的中军跑去。

“兰陵王,这……这是……”见着耶律信,耶律密也顾不了什么风度,急忙问道。

“没甚么大不了的。被赵隆钻了个空子而已。”耶律信只是斜着眼睛瞥了耶律密一眼,便面无表情的说道。

“这还没甚么大不了的!”耶律密心里几乎是吼叫起来,但是看着耶律信的表情,他便知道,这件事,大概耶律信早就已经知道了。“还真是沉得住气,看来这才是退兵的原因。”耶律密心里讽刺道,口里却已经无力再说些什么。

他哪里知道,肃宁寨被偷袭的消息,耶律信至少知道一个时辰了。而耶律信退兵的原因,还真的是因为陈元凤那几万大军。得知突然有两三万大军出现在自己的侧翼,一向冷静的耶律信差点没吓个半死,还以为中了宋人的计。他久攻田烈武不下,人马疲惫,肃宁又传来被偷袭的消息,让他不得不疑心宋人是故意让田烈武部来消耗他,然后趁他虚弱之际,将他一举击败。只是战前他拦子马派出不少,知道这河间府附近,也就是何畏之在饶阳那些人马,但何畏之部只有战车,却没有那许多穿得光鲜亮丽的骑兵……这人马真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如从天降。一念及此,他哪还敢再战?何况当初来打田烈武,为了就是可以轻易全歼,此时眼见无望,再不退兵,更待何时?

尽管如此,耶律信倒也不至于便惊慌失措。

这些,说到底,都只是小小的不利而已。

他懒得与耶律密多说什么,派了几个得力的将领去弹压军中出现的慌乱,稳定军心,便照旧驱马前进。

耶律密见他如此,又是恼怒,又是尴尬,正待回自己本队,却见一骑白马自东边疾驰而来,他猜测多半是萧岚派来的使者,想了一下,到底还是担心萧岚那边的战况——与耶律信不同,少年得志的萧岚,却是颇为做人的,大辽军中的主要将领,抛开政见之类的不谈,至少在私交上,与萧岚都是不错的——而耶律密能够统领右皮室军,除去军功、能力、家世,最重要的,还是他对辽主的绝对忠心,以及那与世无争的随和性格。一般的将领,多少会有些桀骜不驯,对萧岚这样的年轻新贵多少还有些轻视、排斥,但耶律密和萧岚的关系却一直极好,因此,便以两人的私交,他也很关心那边的情况。这时心里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耶律密便厚着脸皮留了下来。

以他的身份,既然腼着脸不走,耶律信再如何也不至于赶他走。只见这边早有几名小校翻身上马,迎了出去,不多时,便领着一名黑袍男子来到耶律信身边。

这男子过来之时,耶律密老远便开始留神打量,见他神色从容,衣袍也甚为整洁,心中已是大定,果然,便见那男子见着耶律信,单膝跪倒,用契丹话禀道:“小人签书府中家奴萧若统,拜见大王,奉我家主人之命,有书信一封呈上。”说罢,自怀中掏出一封信来,双手递上。

耶律信点了点头,一名亲兵走过去,接过书信,递了过来,耶律信验了火漆,撕开信封,取出一张纸来,却是用契丹小字写成,他识得是萧岚的笔迹,扫了一眼读完,便递给身边的一名随从收了,朝萧若统说了句:“回禀你家签书,辛苦了。”便又要催马前行。

眼见着那萧若统告辞离去,耶律密看着耶律信并无主动告诉自己的意思,只好催马凑过去,问道:“兰陵王,萧签书那边如何了?”

“已然击退苗履。”耶律信轻描淡写的从嘴里吐出了六个字。

耶律密顿时大喜,他却做不到耶律信那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喜滋滋的笑道:“这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话音刚落,却见一骑探马自西方疾驰而来,那探马浑身是血,被引至耶律信跟前,刚刚跪倒行礼,便听扑腾一声,摔倒在雪地上,人事不知。

耶律密的笑容立时僵在脸上,转头去看耶律信,却见连耶律信,脸色也突然变得苍白。二人紧张的看着几个亲兵用小刀麻利的划开那名探马的裤子,又割开大腿内侧,取出一颗蜡丸来,呈给耶律信。

耶律密转头望着耶律信一把剥开蜡丸,取出一张小纸,扫了一眼,脸色立时大变。他心中一惊,正待出言相问,却见耶律信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那张小纸,突然,身子往前一倾,噗的一声,竟然吐出一口鲜血来。

[1]注:田烈武时为定远将军。

[2]按,宋军行军扎营,皆有阵法、阵图。两支军队在一道扎营,地形要能互相配合,也要交换营阵图,以了解对方的情况。《《shuyaya》》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