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超级兵锋 > 第八百七十三章:李德邻去新乡

抗战之超级兵锋 第八百七十三章:李德邻去新乡

作者:长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53 来源:笔趣阁

到6月15日,围攻归德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两天,进展虽然说不小,并且还有重炮旅和装甲大队的加入,国·军在重火力压制上面不输给日军,再以五倍的兵力围攻,日军都快要丢掉归德城外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阵地了。

到了这一步,日军已经熟悉了你的战斗方式,不再跟你远距离拼火力了,跟你颤抖,甚至还打棋类白刃战。

日军身体素质,还有拼刺刀的战术优势一下子体现了出来,这一方面,好多都是新兵扛枪是上战场的,部队都吃了大亏。

就算是新一军这支部队,到了密密麻麻的战壕阵前,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火力压制,菱形攻击阵型。

三三式散兵冲锋、格斗战术(这个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就算是最精锐的特务团,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熟练的用的出来)。

何况屠满和关书洪他们也不是机器,不可能一直不停的战斗,而且这样的硬对硬的对抗,他们的损失也很大。

虽说都是为了抗日,但人心总是肉长的,两位营长是来助阵的,不是来拼到最后一个人不剩回去的。

但归德城内至少还有七千至八千日军,包括伤员在内。

越往后的战斗越难打,尤其是中日双方的军队的质素差距在那儿,现在的战斗完全变成双方的真正实力的较量,取巧的机会很少了。

汤军团在亳州也阻击日军两个昼夜了,虽然说是五万对两万,可双方毕竟不在一个数量级别上。

汤克勤能够指挥这五万人能够跟日军一个师团周旋两天,这对国内的将领来说,那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儿了。

当然,不能冷锋麾下的新一军相比,甚至新38师可都没办法比拟。

汤军团应付的很吃力,从汤克勤发来的战报就能看出来了,他的部队正面对抗日军106师团,有些吃力。

106师团虽然是由日本国内的预备役和复原的军人重新组建的部队,但都曾经是职业军人,而且拉到中国战场了几场仗下来,基本上已经适应了战场。

106师团特设的师团,编制规模只比甲种师团略小,满编不到两万四千人,实际上派到中国来的只有一万六千人左右。

而这只有松浦淳一郎率领北上支援归德日军的106师团主力也就一万两千人左右,剩下的都是征召的劳役和辎重部队。

号称:两万。

汤克勤的五万人其实真正面对的也就一万人。

汤克勤其实很后悔,自己跟薛伯陵立军令状的时候,为什么不再顶一下呢,他有些低估这个新组建的日军师团的战斗力了。

这支日军部队的确比他遇到的日军常备野战师团稍弱一些,可实力却仍然凌驾于他的部队之上。

该有的的重武器装备那是一件儿也没落下,还能呼叫空中支援。

汤军团虽然也有一些火炮,还有一个重炮营,问题是人家有一个野战重炮联队,还有其他各种火炮,火力强大自然不必说了。

好不容易攒下的这点儿家当,汤克勤也很宝贝呢,可不想一下子败光了。

两天下来,伤亡居然高达三千人,而日军伤亡却只有不到五百人左右,这仗要是再打上四五天的话,汤军团就彻底被打残了。

汤克勤一边给薛伯陵的电报,电话这里夸大其词,一边叫苦,叫累,伤亡太大,要援兵。

五战区倒是撤了不少部队到了鲁西境内,援兵倒是有,可那也是早就疲惫不堪的部队,即便是能赶到,也得一两天。

最近的当属虞城、夏邑的守军。

这可两地的守军是绝对不能够动的,要是日军再来一个长途偷袭的话,那围攻归德的gj就腹臂受敌,麻烦大了。

援兵,薛伯陵自己也没有,有,也不隶属他的第一兵团,他不能越级指挥别人的部队。

你汤克勤要援兵,好,没问题,向上反馈,找武汉的何总长,或者蒋委员长。

何总长那虽然是总参谋长,可调兵之权那是在老蒋手中,他敢擅自调动一兵一卒,恐怕老蒋就要将他下课了。

何总长虽然表面风光,其实他更多的时候是个高参或者管家的角色,位置虽高,也有一定的实权,但“枪杆子”他想染指的话,老蒋会第一时间出来收拾他。

老蒋一看,汤克勤也太不像话了,刚立下军令状,阻敌一个星期,这才两天过去了,就嚷着要援兵?

这还没有一点儿军人“迎难而上”的武勇气概了?一封电报,直接把汤克勤给训斥一通,骂的是痛哭流涕,完全是不留半分情面了。

阻敌增援,是你非要选择的,军令状也是你自己立的,现在怎么回事,才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样的将领要了有何用?

汤克勤一看,委员长的口气不太顺,火气还挺大,自己是不是装的有些过头了,这一琢磨,吓的不轻,这仗还的打,还的出大力气打。

这一次想要偷奸耍滑是混不过去了。

汤克勤这么不靠谱,薛伯陵也担心,万一这汤克勤变成第二个“黄颉”,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命令驻守夏邑的彭林生的第187师密切关注亳州战局,有什么情况马上报告。

还从兰封把74军的87师调了过来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

李德邻的病情进一步加重,高烧不退,物理退烧和药物退烧都用过了,效果不是很理想,人也开始迷糊了。

日军占林徐州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马上沿着陇海线西进。

砀山已经变成战场。

日军第9师团的前锋已经进入砀山境内,与36师激烈缴获。

砀山不安全了。

作为第27军军长,桂永卿自然要亲自坐镇砀山指挥,他是经历过南京保卫战的,对日军的强大战斗力是深有感触,对坚守砀山,他根本没有多大把握。

而这个时候,第五战区长官部留在砀山已经不安全了。

向西,走夏邑去郑州,现在虽然说没有多大的危险,可谁也保不准会不会遇到日军,这些地方是日军下一步的攻伐的地方,便衣,间谍,甚至日军小股侦察兵出入频繁。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这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可就是大灾难了。

这条路不能走,再说有更加安全的路。

在桂永卿、徐燕谋以及王鸿韶等人劝说下,李德邻同意去离开砀山,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移驻曹县,李德邻本人则带部分从兰封以西陈留渡口渡河,去新乡接受治疗。

李德邻当初不肯考虑去新乡,其实并不是他矫情,而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冷锋虽然跟他是忘年之交,可他毕竟跟老蒋曾经是对手关系。

冷锋身上的标签还是黄埔嫡系,而且是最年轻的将军,最有前途的军界新星,抗日英雄,都到了这一步,他如果不选边站队,那就只能自成一派!

以他对冷锋的了解,他是不会轻易的选边站队的,gmd内最大的派系就是老蒋,他只要不跟任何派系有直接关系,紧跟老蒋,那就没有任何问题,未来前途也是光明的。

可如果他选边站队,也许一时间会声势高涨,但对他的未来是相当不利的,如果跟他这样的地方派系走的近的话,对他影响是很大的。

尤其黄埔这批人里面,恐怕会有不少人对他疏远,甚至是敌对。

这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他不想因为自己,而给冷锋带来诸多的麻烦和困扰。

如果功利一点儿的话,李德邻自然是希望自己跟冷锋的关系更亲密一些,这样对牵制老蒋日益强大的中央军力量是有好处的。

不管是谁最后掌权,中央集权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地方迟早都是要融入中央的,大趋势就是这样。

李德邻作为桂系的掌舵人,他自然要考虑如何融入,融入之后能掌握多大的话语权,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可是冷锋再三恳请,就差明说,李长官,你来吧,我不怕这个,担心的这些事儿,其实都不是事儿,咱志不在此,我这儿好酒好肉的招待。

再三考虑之下,而且冷锋连人都派过来了,还是传说中的夜叉特别小分队。

盛情难却。

再者就是,他架不住部下的劝说,以及王斌带来的特效退烧药,一针下去,李德邻的病情急速的好转了起来。

这大家伙儿一看,效果这么好,还去什么郑州、武汉,直接去新乡好了。

李德邻同意来新乡接受治疗,冷锋自然是非常高兴的,李德邻无论治军理政都是一把好手,而他正需要一个有经验的“老同志”来请教一下。

别的人,他想请还请不来呢,要不是李德邻旧伤复发,不能指挥作战,这样的机会可是求都求不到。

至于李德邻顾虑的那些东西,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他又没打算在gmd内有什么大发展,或者政治前途什么的。

只是现在不得已,借这块牌子使一使而已,大家坐在一条船上,你坐船头,我坐船尾,大家相互护持,别把这船给弄沉了就行。

李德邻将军务移交给自己的副总司令李鹤龄,将工作安排好了之后,就带着的自己的卫队,还有一些参谋人员,轻车从简,离开砀山,沿着公路先向曹县进发。

王斌率领夜叉一小队随行护送。

老蒋自然是在第一回时间接到李德邻的电报,他也很惊愕,对于李德邻的选择很吃惊,李德邻的旧伤这这一次发作的特别厉害,已经高烧多日不退了,不管是郑州还是新乡,这些城市的医疗水平定然是不如陪都武汉的。

换一个人都会选择最终去武汉治疗,而李德邻却选择去新乡,这就耐人寻味了,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

老蒋失眠的原因又多了一条。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