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超级兵锋 > 第八百二十二章:生子当如冷国光!

抗战之超级兵锋 第八百二十二章:生子当如冷国光!

作者:长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51 来源:笔趣阁

“先生,冷国光来电,我部于今日中午12点零8分,正式收复新乡!”

“什么,收复新乡?”老蒋手上一用力,差点儿没笔杆给折断了,这个消息太突然了,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好不容易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老蒋问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长途奔袭,里应外合。”林伟回答了八个字。

“就这些?”

“就这些。”林伟重重的点了点头。

“生子当如冷国光呀!”饶是老蒋心里一阵反酸,这个时候他也不禁心生这样一丝感慨,他没有一些人喜欢收“义子”的喜好,但是在这个时候,他还真的萌生出一丝这样的想法。

“先生,要不要给冷国光去一封嘉奖电报?”

“嗯,请布磊先生润色一下,言辞要热切一些。”老蒋吩咐道。

“是!”

“对了,夫人说什么时候回来?”

“还有半个月就结束这一次的行程了,具体行程安排,还的问夫人的秘书才知道。”林伟低头说道。

“嗯,那就问一下。”

“是!”

“噗,冷国光,你欺人太甚!”土肥原贤二接到新乡被占的消息,仰天大吐一口血,现在的结果,就算他打下兰封,占领河南省会开封,都无法挽回败局了。

他和他的14师团陆地上的补给通道全部都给堵死了。

就剩下空投这个唯一的通道了。

日本人为了实现他们对拥有一片“大陆”的野心,为此进行了数十年的准备工作,其中准备最充分的就是情报工作,他们以各种手段,几乎是无孔不入的进入中国收集,政治,军事以及地理各方面的情报。

他们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够用上这些,达到完全占领并征服中国的目的。

对“情报”的重视,日本人到了一种几乎变态执着的地步,因为他们知道,以小博大,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必须把敌人了解的透了,才能动手。

冷锋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他更清楚情报不是唯一制胜的关键,太看重某一个因素,反而会走向另一种极端。

对情报工作,冷锋很重视,但还没到没有情报就不能打仗的地步,任何一场战争都不会等你把敌人都搞清楚了再去打,而关键是,你敢不敢下这个决心。

当冷锋决定要从日军手里收复豫北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成这件事,所有的谋划都暗中围绕它来进行。

很多事情,他只是跟谢季元等有限的几个人讨论,对外,则用各种行动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甚至连前线的指战员都瞒着。

他不能让土肥原贤二看出端倪来,这老家伙一旦嗅出什么味道来,肯定会有所防备。

事实证明,冷锋这一决定是对的。

土肥原贤二并没有发现他真正的目标是豫北,即便他包围了濮阳,他也不过以为冷锋要截断他的后勤补给。

从未想过冷锋的目标不是他,而是新乡,是整个豫北!

他把自己看的过重,可人家却弃之如敝屐!

土肥原贤二对冷锋的怨念从来没有这么深过,他就像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怨妇,已经变得歇斯底里了。

不过,在豫东战场,土肥原贤二还是打出了14师团的威风,也打出了自己的水平的,不得不承认,这家伙搞情报和指挥打仗都还是有一套的。

在等待了三天时间后,胡寿山军团的前锋到达兰封,其补充旅整编的第61师更是先一步到达战场,迅速投入到战斗中。

日军攻势猛烈,兰封以东本来就是一个狭长的地带,土肥原贤二携带的火炮众多,至少不是豫东第一兵团可以相提并论了。

威力巨大的重炮配合坦克和飞机,14师师团的战斗力终于一次性释放了出来,把在鲁西憋的委屈一口气释放了出来。

6月2日,也就是新一军特务团和梁栋率领的骑兵团长途奔袭新乡的前一天,日军猛攻内黄以及内黄车站。

守卫内黄的是195师,师长梁凯,刚由河南的地方保安团改变过来的,基本上都是新兵,枪都没打几发,根本没有参加过实战。

就是这样一支炮灰部队,自然是不敌日军的强大轰击,没坚持多久就溃散了,它这一溃散不要紧,守卫内黄车站的第106师631团腹背受敌,也跟着一起撤退了。

日军占领了内黄、马庄寨以及人和集。

“薛长官,74军来电,51师302团团长纪鸿儒阵亡了,这是开战以来,我g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知道了。”薛伯陵略带一丝疲倦的声音回应了一声。

51师经历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战损高达百分之六七十,战后撤回后方休整,招募新兵,勉强恢复了编制,但武器装逼比过去差的很多,士兵有多是新兵,没上过战场,要是没有督战队在后面,估计还没等日军打上来,这些新兵就要吓的丢下枪逃跑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51师还是上了战场,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对日军的战斗当中。

“要不要让51师撤下来休整一下?”

“你问一问王耀吾他自己答应吗?”薛伯陵重重的问道。

“好的。”

“汤军团什么时候能到?”

“已经开始渡河,预计两天后会到达。”吴锡祺道,这个速度已经不慢了,五战区那边日军攻势也稍微缓了一下,这让李德邻安排撤退更加从容了。

但是南边的压力增加了,日军第114团主力出现在宿县,被迫短暂休整不长的59军南下增援宿县。

庞炳轩的第三集团军担任和战区的预备队。

滇军和第二集团军联手以及王仲廉的95军,联手阻挡日军第5师团,以及来自东海方向的日军第16师团的一个旅团。

2日,日军第16师团已经攻占邳县,向西到达碾庄地区,于此同时日军第五师团以及**混成第五旅团已经逼近台儿庄地区。

南边,日军佐藤支队进攻的态势倒是被遏制住了,这就是一支孤军,一旦粮弹接应不上,只能固守已经占领的区域,但也牵制了五战区一个集团军的兵力。

虽说是主动放弃,可李德邻肩膀上的压力也不小,日军飞机还不断的持续对徐州空袭,轰炸,制造压力。

兖州方面,饱受打击的日军两个旅团在得到国内的兵员和粮弹补充后,又开始蠢蠢欲动,驻守兖州的川军团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加上陆续有伤兵回归,实力进一步增强。

日军在兖州面对曾经在藤县死守了一个星期的强悍川军,似乎一时间并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也避免了五战区三线作战的困扰。

现在国内其他战场基本上停了下来,中日双方把战争资源都集中到了苏皖豫鲁四省交界这上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在这里日军至少投入超过二十万兵力,而国·军保守估计至少有七十万。

这规模不亚于淞沪会战,可淞沪会战虽然打的很残酷,但g军却败的很惨,七十万**被二十万日军吊打,一路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精锐的德械师没了,购置的重炮也丢了,唯一的装甲团也损失殆尽。

可以说,淞沪会战加南京保卫战,gj几乎丢掉了三分之一的家当,而且还是最精华的三分之一。

剩下的三分之二不过是表面上的数字而已。

如果徐州会战真的让日军包了饺子的话,那中国的抗战前途就真的灰暗了,因为出去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不算外,全国的军队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八十万,这一百八十万一半以上是乌合之众。

经过淞沪,南京和徐州会战之后,国·军整体数量已经降到了一百四十万,而现在一战区和五战区交界的地方,就聚集了超过一半以上的兵力。

号称精锐,实际上一半以上都是新兵,俗称:生瓜蛋子。

日军呢,虽说只有二十万,可都是老兵,而且就算补充的兵员,也都是国内退役的老兵直接征召的。

这些士兵之前至少在部队服役超过三年,而且从小接受军事训练以及武士道精神的洗脑,稍微训练一下,就能跟上老兵的战斗了。

这个差距是无法用金钱或则其他任何东西弥补的,只有时间,甚至到抗战后期,国·军换上美械装备,可士兵的质素还是比不上抗战初期的日军老兵。

不是自己强大了,是别人弱了,所以,日本认一直不认为自己是被中国人打败的。

老蒋和国府的大佬们都意识到了,要像淞沪,南京还有徐州这样的会战继续打下去,再打上一两个,就算打赢了,估计中国也没有可以对抗日军的军队了。

老兵都打光了,新兵完全是炮灰,武器还不如人家,怎么打?

从这一点看,某些人持抗战亡国的论调,并非真的一点儿道理都没有,只是,这些人太没有骨气,没有一点儿民族气节。

只有挺着脊梁死的民族才值得别人尊敬,而弯着腰活下去的人,永远都只会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

热血代替不了枪炮,政治家虽然有时候会骗人,但他们比某些脑袋只管发热的人还是多出那么一丝清醒的。

当一些列冰冷的数据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很多人才会冷静下来,原来自己太自以为是,太相当然了。

战争不能只考虑牺牲,却不去考虑牺牲之后得到什么结果,如果牺牲仅仅是牺牲,那牺牲又有什么意义呢?

果断撤离徐州,这样的决策是对的,虽然会有阵痛和不理解,但历史会回答这一切,会给它正名。

6月3日中午,薛伯陵接到了冷锋发来的收复新乡的电报。

这不是荣誉一师,不,现在已经是新一军第一次从日军手里收复失地了,奇迹似乎总能在它的身上发生。

薛柏陵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