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七十一集 仲达助蜀

华夏真相集 第七十一集 仲达助蜀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场景:汉中南郑,汉丞相府中。孔明与黄承彦对坐,皆有所思。

画外音:孔明所说之意,便是兴复汉室所用二十七人。加上孔明自身,恰好上应天界二十八宿,以卫献帝刘协。六师者,蔡邕、史子眇、左慈、水镜、庞德公、黄承彦;四龙,徐州陈元龙、颖川伏龙徐庶、常山赵子龙、隐龙陈到;五令,兖州刺史刘岱、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太中大夫刘晔、豫州牧刘备,皆为汉帝宗室,谨奉卧龙令者;一凤,凤雏庞统;三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八将,徐州刺史臧霸、征南将军张辽、骠骑将军马超、汉寿亭侯关羽、车骑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南郡太守诸葛瑾、横江将军鲁肃。今六师除蔡邕外五师尚在,四龙只余隐龙陈到,一凤落于雒城,三友犹在,八将只余诸葛瑾矣。

此时孔明将要出兵北伐,因思良将,与岳父黄承彦说起这些人时,不由潸然泪下。

次日祭旗誓师,派将出兵。令魏延、姜维领五千兵,星夜直奔陈仓,须于三日内到达,抢夺此城。又唤关兴、张苞二将,各受密计而去。

与此同时,魏帝接到郝昭病重奏表,急命张郃兼程去代替把守陈仓。

魏延、姜维领兵星夜兼程,三日内到至陈仓城下。却并不见城上有一面旗号,又无打更之人。二人惊疑,忽听得城上一声炮响,四面旗帜齐竖。

只见诸葛丞相站在城头叫道:你二人来的迟了!

二人拜倒城下,心中狐疑,不明所以。

孔明令放二将入城,说道:某打探郝昭已死。令你三日内领兵取城者,乃稳众人之心也。却令关兴、张苞只推点军,随我暗出汉中。又先派细作在城内放火、发喊相助,魏兵无有主将,即弃城而走,我因而取之,易如反掌。

关、张二人及众将听了,无不拜伏:丞相神出鬼没,何人能及。

孔明怜惜郝昭为报岳父恩义,又为魏国尽忠而死,因其为岳父义子,与自己也算同门师兄弟,便赠以重金,令妻小扶柩回魏,以表其忠。

因谓魏延、姜维道:你二人且莫卸甲,可引兵去袭散关。把关之人若知兵到必然惊走,若稍迟便有魏兵至关,即难攻矣。

魏延、姜维受命,引兵径到散关。把关之人见蜀兵到来,果然尽走。二人上关才要卸甲,遥见关外尘头大起,张郃恰好兵至。

张郃见蜀兵占了关隘把住要路,遂令退军。

孔明亲自领兵出陈仓斜谷,取了建威,各路蜀兵陆续进发。安下营寨,聚众言道:魏军必依旧战之地,疑我取雍、郿二处。我却出其所料,取阴平、武都二郡。着令姜维引兵一万攻取武都,王平引兵一万夺取阴平。就便据此二城,以分魏兵之势。

张郃回到长安,果依蜀军旧日出兵之路,部署兵马抵敌。自己把守长安,令孙礼保守雍城,郭淮引兵星夜来郿城守御,一面上表入洛阳告急。

魏主曹睿接报,见说陈仓城已失,郝昭已亡,散关亦被蜀兵夺了,不由大惊。

忽又接南阳满宠来报,说东吴孙权僭称帝号,遣陆逊在武昌训练人马,旦夕也必入寇。曹睿愈加惊慌,又知曹真病重,只得召司马懿进京商议。

司马懿懿接诏,入京参见天子:以臣愚意所料,东吴必不举兵。孔明非不欲吞吴,暂与结盟耳。陆逊亦知其意,故假作兴兵以应,实是坐观成败。陛下不必防吴,只须防蜀。

曹睿赞道:卿真高见!每次都能猜中吴、蜀两国动静,洞若观火,曹子丹实不能比。

如此夸赞司马懿,实因曹真病重,国中已无帅才之故。遂封司马懿为大都督,总摄陇西诸路军马,令人前往大将军府索取总兵将印,以赐仲达。

曹真见天子命人讨印,知道自己不是孔明对手,只得忍痛交出,心实不甘。

司马懿领了将印,合了虎符,扬眉吐气,与二子引兵十万,到达长安。

扎下大营,点鼓升帐,张郃率关中诸将入帐拜见,拜受圣旨已毕。司马懿见到张郃,暗自咬牙切齿:张儁乂,这回你终于落我手中!且看某怎样收拾于你,与我那史侯兄出口恶气,以报前番街亭败军之恨。

心中虽恨,免不得口头温言嘉勉,令张郃为先锋大都督,戴陵为副,引兵三万先行。

司马父子三人随后拔寨,率中军离长安西行,止于渭水之南,立下中军大营。

郭淮、孙礼闻说大将军到至,急入中军大帐参见,并与大将军祝贺升官之喜。

司马懿问道:孔明既出汉中,公等可曾与蜀兵对阵否?

二人答道:自从失了陈仓关隘,郝昭死难,我等未得命令,只等朝廷援军到来。蜀兵亦不往东推进,故此未曾接战。

司马懿:蜀兵千里跋山履险而来,却不速战,必有阴谋。我陇西诸路,只有武都、阴平二处薄弱,诸葛亮必往取之。我于正面拒住,你二人可急从小路掩在蜀兵之后袭之,其必自乱而走,便是你二人大功。

口中如此安排,心中暗道:你两个皆是曹真、张郃帮凶,不将尔等性命送与孔明,难消我兄之恨。若令你二人从正面阻击蜀军,败亦可逃,今令深入敌后,怕你不死!

二人对司马懿险恶用心毫无察觉,以为妙计,遂引本部兵马五千,从陇西小路来救武都、阴平,并欲突袭蜀兵之后。

忽哨马来报:阴平、武都已被蜀将打破。前有蜀兵列阵,似是专候我等。

郭、孙二将大惊,急传令退军。忽然一声炮响,山后闪出一枝军马,左有关兴,右有张苞,来势凶猛。尚未接战,后军来报:蜀兵不知从何处而来,截断我军后路!

郭淮、孙礼亡魂皆冒,急回后军。见蜀兵阵中推出一辆四轮小车,蜀汉丞相孔明坐于车上,以羽毛大扇指着二将笑道:司马懿之计,安能瞒得过我?他令人在前邀战,却教你等袭我之后。你二人不早来降,尚欲决战耶?

郭淮、孙礼对视道:他与司马懿商量好的?便是合谋,也不能如此默契,若合符节!

想到此处,孙礼开口竟问:诸葛丞相,你认识我家都督司马懿否?

孔明摇头:只是闻名,未曾见过。

说罢将手一招,发出攻击信号。孙礼愈加惊奇,忽听喊杀连天,王平、姜维引兵当面杀至,关兴、张苞二将从后面杀来。两下夹攻,魏兵大败。

郭淮、孙礼果然机智过人,毫不犹豫,扔下五千军马给孔明,自顾弃马爬山而走。

五千魏军,约有千余乖巧者跟着主将爬山而去,余者全部降了孔明。

郭、孙二人走脱,回见司马懿报说:武都、阴平二郡已失,我二人险些遭俘。

司马懿见二人竟能回来,颇为惊奇,笑道:非你等之罪,是孔明智在我先。你二人可去守把雍、郿二城,我自有破敌之策。

二人拜辞而去,出帐即破口骂道:自有破敌之策?策你奶奶!

司马懿支走二将,移营大进,与张郃、戴陵合兵,唤至大帐分付:孔明事必躬亲,今得武都、阴平,则必到此二城以安民心,不在大营之中。你二人可各引一万精兵,抄在蜀兵营后杀将过来;我却引军在前布阵,攻杀进去。两军并力前后夹攻,破敌何难?

如此安排,又似前番诱哄孙礼、郭淮,更无二致。二人受计,引兵而去。

是夜三更时分,戴陵在左,张郃在右,各取小路深入蜀兵之后,从蜀兵背后杀来。未到蜀营,却见数百辆草车横塞去路。张郃叫道:又是火攻之计!三军速退。

未待传令,只见满山火光齐明,鼓角大震,伏兵四下皆出。

孔明立在山上,冲谷中叫道:戴陵、张郃听着!司马懿料我往武都、阴平抚民,故令你二人来劫寨,却中吾计也。还不下马早降,更待何时!

张郃大奇道:孔明先生,你莫非认得司马懿?

孔明亦奇道:你魏将甚么毛病,皆如此问我?我与司马懿只是闻名,并不相识。

戴陵叫道:不可能!你二人定是学的一家兵法。若非如此,便是通谋卖我魏军!

言讫纵马挺枪,杀上山来。山上矢石如雨,马不能进。张郃拍马舞枪,冲出重围,回头见戴陵困在垓心,又奋勇翻身又杀入,救出戴陵而回。

孔明见张郃在万军之中往来自如,乃谓左右:尝闻当年张翼德大战张郃,今日见之,方知其有赵子龙之勇。若留下此人,必为蜀中之害。

司马懿刚引兵布成阵势,尚未发动攻击,忽见张郃、戴陵狼狈而来,大呼小叫:诸葛亮早就猜着都督心思,在那里等我二人去哩,因此大败而归。

司马懿大惊,暗道:只侯所为何故?两次送到嘴里之肉,却又吐还给我!

他却不知,孔明虽能猜着其计,但手下苦无大将,故两次均使魏将逃脱,也是无可奈何。

孔明大胜,每日令魏延前往魏营挑战。司马懿本打算将四员魏将卖给孔明,只剩自己嫡系,便可引蜀军去夺长安。今见四将均入死地而得出,如何不惊?故此不出迎战。

张郃每日亦在帐中揣摸司马懿心思,左思右想,不明其意。

如此两军相持半月有余,旷日持久,蜀军粮草又告不继。

忽然侍中费祎到至,宣读后主诏命: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相父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爱征,郭淮遁走;降集氏、羌,复兴二郡。威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抑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之位,君其勿辞!

孔明听诏,谓费祎道:某国事未成,安可复丞相之职?

费祎劝道:丞相若不受职,不但拂了天子之意,又冷了将士之心。将士若无进取之阶,如何肯奋勇建功?宜且权受。

孔明方才拜受,即留费祎于军营,命为中护军,兼行军司马,打发从人回报后主。

字幕: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少时丧父,随族父费伯仁而居。

镜头闪回,叙述费祎来历。原来费伯仁之姑,便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焉死后,刘璋遣使往荆州迎接费伯仁入蜀,费祎便即随同游学入川。

刘备平定蜀中,费祎留任益州,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

许靖丧子,董允欲与费祎出席葬礼,向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赐以豪华鹿车。董允见此面有难色,怕人物议;费祎却从容先上鹿车。

及至丧所,诸葛亮及国中贵人均已齐集,董允神色犹未泰然,费祎却晏然自若。

驾车人回府,董和问及葬礼备细,向董允道:我常以为你跟费文伟之间优劣未可分别,但从今以后,对此再无疑惑矣。

建兴三年,孔明征讨南中而还,朝中众官出城迎逢,孔明独请费祎同坐一车。乃以费祎为昭信校尉,令其出使东吴,重申盟好。

吴主孙权为人滑稽,酒醉而问费祎:杨仪、魏延皆为牧竖小人,虽有鸣吠之益于国,但势同水火。若一朝无诸葛亮时,必为祸乱。蜀主糊涂,不知防虑于此,则将来如何?

费祎愕然,心道此等鸡零狗碎之事,吴主怎生得知?一时不能即答。

宣信中郎董恢为费祎副使,低声提醒:公可指杨仪、魏延不谐,纯起于私忿,并无黥布、韩信难御之能。今我要扫除强贼,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岂可因惧风波,而废其舟楫哉?

费祎记之无误,朗朗说出,一字不差。孙权闻之,频频点头,哈哈大笑。

酒酣之时,费祎因见吴国众臣皆有轻视蜀国之意,便问诸葛恪:蜀字云何?

诸葛恪答:有水者浊,无水者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

费祎复问:吴字云何?

诸葛恪道:无口者天,有口者吴,下临沧海,天子帝都。

孙权见诸葛恪应答如流,不由大乐。为示亲近之意,常设食招待费祎;但又自恃人多地广,欲折辱蜀使,便先令群臣:蜀使来时,伏食勿起。

费祎来到,孙权停食迎之,群臣却不起身。费祎嘲道:国有凤凰来仪,麒麟吐哺停食;奈何驴骡无知,只是伏食如故。

诸葛恪便答:我国种植梧桐,本欲以待凤凰,今甚燕雀至此,竟称凤凰来翔?何不弹而射之,使彼返回故乡!

费祎停食其饼,索笔而作一篇《麦赋》。诸葛恪亦请笔作《磨赋》,看罢互相称善。

孙权对费祎赞道:先生具天下淑德,将来必为蜀之股肱重臣,即恐不能常来东吴。

即以常佩宝刀赠予,以作纪念。

费祎逊谢道:臣不才,何堪当殿下谬赞?然刀乃以讨不庭、禁暴乱之物,臣不敢领受。愿大王可以其勉建功业,同扶汉室,如此则臣虽暗弱,亦不负此次东顾贵国之行也。

因不辱使命,回国后迁为侍中。

闪回结束。费祎被孔明留于军中,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

当时军师中郎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每次并坐,皆必争论互诟。魏延依仗勇武,一言不合,便常举刀指向杨仪威吓。杨仪胆小,每至此则威仪尽失、泣涕横集。

费祎常介入二人坐间,为其谏喻分别,以释其怨毒。因此终孔明之世,可以各尽魏延、杨仪之所用者,全赖费祎从中匡救之力。

镜头转换,日月更替,时光如梭。

孔明见司马懿坚守不出,思得一计,传令各寨皆起,扬言粮草已尽,将要退兵。

细作报入魏营,司马懿遍观诸将,故意说道:孔明必有大谋,我军不可轻动。

张郃暗道:先卖我军将,此时又要纵敌。孔明有计无计,都是你在这里自说自话。

于是挺身而起:其因粮尽而回,如何不追?

司马懿:蜀国上年大收,今又麦熟,粮草丰足;虽然转运艰难,亦可支吾半载,安肯便走?彼见我连日不战,故作此计引诱。将军不信,可令人远远哨之。

张郃听了不答,只是冷笑。司马懿暗道:休看你这时猖獗,且看后来怎样死法。

过了五日,军士回报:孔明今已退出一百五十里,将要退进谷中去了。

张郃哈哈大笑:这分明是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以保其全军而退,不受折损。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不需都督亲自出马,张郃愿引本部,往决一战!

司马懿见激将之计奏效,又故作害怕道:孔明诡计极多,神鬼莫测。将军倘有差失,必丧我军锐气。若依我计,将军还是不可轻进。

张郃见他再三阻拦,愈发怀疑,不由勃然大怒:某去若败,甘当军令!

司马懿见他怒发,更不着急,便道:既将军要去,某也不要你签军令状,反而全力相助。今可分兵两枝:公引一枝军先行,须要奋力死战;我随后前来接应,防其伏兵。将军休急,今日已晚,次日进兵,到半途驻扎,后日交战,好使兵力不乏。

分兵已毕,但却不发兵符。张郃急得搓手,但主将未发兵符,无可奈何。

次日五更侵晨,张郃便等在大帐之外;等到日上三竿,直要七窍喷火,大都督司马懿才率二子洋洋而来,升帐点兵,发下兵符。

张郃、戴陵即引副将数十员、精兵三万,奋勇先进,到半路下寨。司马懿留下大半军马守寨,只引五千精兵,随后进发。

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密令细作哨探,闻说魏兵随后追来,但每至半路而歇,知是司马懿不让真心追赶。心中暗自着急,不由喃喃自语:仲达,仲达。你只想送我安全返回汉中,未知某屡出祁山,是欲灭魏军,收复两京也。拜托贤弟,默契一些如此之难耶!

是夜出帐观星,见关中分野有一将星其大无伦,暗淡无光,摇摇欲坠。

由是忽然大悟,猜出司马懿心思,不由大喜道:我道仲达既得古琴,必知我真实身份,因何不配合我军?却是原来如此!可叹张郃,你末日到矣。

观星已毕,孔明急回大帐,连夜唤集众将: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皆须以一当十,我以伏兵截其后。张郃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绝非一人可敌。王平、张翼二位将军,可引一万精兵伏于山谷;待魏兵赶上,任他过尽,汝等却引伏兵从后掩杀。若司马懿随后赶来,张翼引军当住后队,王平截其前队。两军须要死战,我自有别兵相助。

又唤姜维、廖化:与你二人一个锦囊,引三千精兵,偃旗息鼓,伏于前山之上。如见魏兵围住王平、张翼,不必去救,只开锦囊看视,自有解危之策。

又令吴班、吴懿、马忠、张嶷四将:魏兵到来,锐气正盛,不可缠斗,只需且战且走。只看关兴、张苞引兵来时,你等便回军赶杀,我自有兵接应。

又唤关兴、张苞:你二人引五千精兵,伏于山谷;只看山上红旗飐动,却引兵杀出,必破曹魏大军,生擒张郃、戴陵。

孔明布下天网地罗,诸将欣然受计,分别引兵而去。

张郃、戴陵领兵前来,憋了一肚子怒气,骤如风雨。马忠、张嶷、吴懿、吴班四将接着,出马交锋数合,回马便走。张郃引兵追赶五十余里,汗如泼水,尽皆气喘。

孔明在山上看见,把红旗一招,关兴、张苞引兵杀出,马忠等四将一齐掩杀回来。张郃、戴陵死战不退,王平、张翼两路军杀出,截其后路。

张郃奋力冲突,不得脱身,仰天大叫:司马懿!你真敢见死不救乎?

言犹未了,忽听背后杀声大起,一人高声叫道:张郃,你敢诬我父子?司马师在此!

回头看时,果见司马懿父子三人领精兵五千杀到,反把王平、张翼围在垓心。张郃由此心安,复又来回冲杀。

张翼见魏兵来围,便问王平:司马懿不去解救张郃,围我两个作甚?

王平:围的是你,却不是我。这张郃可恨,你抵住司马懿,某还是去战张郃!

于是便引本部军马轻松突出包围,截住张郃、戴陵,挥兵死战。张翼不解王平之意,只得引领本部军卒,力当司马懿父子三人。

煞是奇怪,司马懿父子却又皆不出战,只令部下五千军围住张翼一万兵,叫杀连天。

张翼暗道:丞相尽说司马懿是用兵高手,今日方信之矣。兵法云十则围之,今其兵少我一倍,反敢来围我,这是什么兵法?

因见没有对手来战,便自顾耍起大刀,不亦乐乎。一万军兵,也尽学主将模样,一时谷中笑声大作,沸反盈天。

姜维在山上见魏兵势大,恐蜀兵抵当不住,谓廖化道:如此危急,可开锦囊看计。

拆开视之,见内有绢书写道:若魏兵来围王平、张翼,可命姜维、廖化竟袭魏营。

姜维看罢奇道:某在天水时常助马遵处理来往文书,尽识魏国朝中高官字迹。此字怎不是我丞相字体,反似司马懿笔迹?

廖化笑道:说不得他是我国奸细?休去管他,照计而行可也。

于是二人分兵两路,径袭司马懿大营而去。魏兵自有流星探马看见,急报主帅。司马懿故作大惊失色,埋怨众将道:某早料孔明有计,你等不信,勉强追来,却坏我大事!

提兵急回,连张郃也顾不得了。张翼随后掩杀,魏兵大败。

关兴、张苞、王平、马忠、张嶷、吴懿、吴班等七将,竭尽全力死战张郃、戴陵。

张郃正在拼力死战,见司马懿忽然退兵,脱口骂道:老贼,卖得我好!

此时再也顾不得徒逞英雄,只得与戴陵弃了盔甲马匹,撇了三军部众,望山上偏僻小路而走。顾不得荆棘将衣服刮得稀烂,几乎赤身回营。

由此蜀兵大胜,关兴、张苞引兵接应诸路,大获军资而回。

司马懿奔入本寨时,闻说姜维、廖化两路蜀兵已自回去,魏军大营安之如堵。于是收聚败军,命诸将排列而立,从头到尾逐个责骂:尔等不知兵法,只凭血气之勇,强欲出战,致有此败,幸亏大营未失。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决正军法!

骂完众将,适逢张郃、戴陵赤身祼体回来。众将又不敢笑,张、戴二人羞惭而退。

只这一阵,魏军死者极多,丧失马匹器械无数。

孔明虽然大胜一阵,只因粮草不继,只得暗传号令,教当夜拔寨,皆回汉中。

早有魏营细作报进大营,说蜀兵起营退回汉中去了。司马懿看看张郃,又看众将。张郃及众将全都低头,再不肯提定要追击之语。

司马懿于是佯做大怒,痛骂细作:前日因你枉报不实,使某损折三万兵马。再胡乱报说军情,小心你的狗头!

细作屁滚尿流,退出帐去,也不去再探,干脆回自己营帐喝酒解闷去了。

直待孔明大军去了五日,司马懿方才仰天长叹:孔明神出鬼没,吾不能及也!

于是留下诸将,将关中军权全部委托张郃,凭其分派众将守把各处隘口,再不过问。司马懿父子自率朝廷所赐禁军,班师回京面见天子,自陈击退蜀兵大功去了。

镜头转换,字幕:建兴八年秋七月,魏都督大将军曹真病可,上表自请率军伐蜀。

魏主览其奏曰:蜀兵数侵我界,屡犯中原,若不剿除,必为后患。今值秋凉,人马安闲,正当征伐。臣愿与司马懿同领大军,径入汉中,殄灭奸党,以清边境,伏惟圣裁。

魏主览奏大喜,即召司马懿入朝,将曹真表章示之。

司马懿暗道:曹子丹拉我同去伐蜀,是其死期将至矣。老天使其久病之后突然痊愈,不令某助他一臂之力,直送入到孔明史侯兄手里领死,又怎肯甘心?

于是大喜奏道:大将军一心为国,且料敌如神,真可令人赞佩。臣料东吴未敢动兵,今日正可乘此去伐西蜀。

曹睿亦喜,即拜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共引二十万大兵,西进伐蜀。

曹真与司马懿各引十万兵马,浩浩荡荡出了洛阳,穿过长安,径奔剑阁,来取汉中。沿途招集张郃、戴陵、郭淮、孙礼等将,各引本部兵马取路而行。

早有细作入汉中,报于丞相。

孔明自回汉中之后每日操练人马,习演八阵之法,半年有余,将领军士尽皆精熟。本欲兵出祁山以取中原,闻报魏军来犯,便即升帐聚将,安排迎敌。

点将三遍,不见张苞前来应卯。刚要发怒,忽见张疱之子张遵挂孝痛哭入帐:我父自去岁征北回来,便感伤寒。昨夜忽大叫“父亲休要急躁,儿便来也”,便即绝气身亡。

众将听得背后直冒寒气,暗道:原来是翼德将军嫌在阴司孤单,将儿子叫去相陪。

孔明闻报,大叫一声,吐血满地,以至昏厥。众将救醒,痛哭半日方才止泪,令有司主理厚葬,命张遵袭其父爵,在家守坟。

因思又失一员上将,急令使节传檄江州,令陈到紧守永安,调李严自引二万兵马前来汉中,严阵以待魏兵来寇。

养病三日,便即升帐理事,唤过张嶷、王平:着你二人引一千兵去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某却筹集军资齐备,便提大兵前来接应。

二人失惊哀告:魏军今有二十万众,再兼关西各部,不下三十万兵马。如何只与我两个一千兵去守隘口?丞相若欲杀某二人,就此请杀便了,好歹不至身死客乡。

孔明笑道:你等不知,今番又是司马懿领兵前来。上次其将张郃送我手中两次,可惜你等都让他跑了。今番又送曹真前来,如此重礼,也需待我去笑纳方可。令汝二人只带一千人去,尚还嫌多。又不作战,人多何为?空费军饷。某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月内必有大雨淋漓;魏兵虽有三四十万,安敢深入山险之地?因此不用多军,决不受害。待魏兵退时,我大军以逸待劳从后掩杀,十万之众即可胜其四十万大军。

二人皆知丞相上通天文,下精地理,绝无失算,遂转惧为喜,拜辞领兵而去。

曹真、司马懿引军径到陈仓,见城池关隘已被孔明放火烧毁。曹真要从陈仓道进发,司马懿通晓天文,算出大雨即临,知道这番苦心又待付诸东流。

于是不使奸诈,诚心谏止曹真:大将军不可轻进。我夜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若深入重地,徒使人马受苦,无法争战,到时要退也难。

曹真向来信服司马懿,即从其言,止于陈仓。

未及半月,果然天雨大降,淋漓不止。平地水深三尺,军器尽湿,人不得睡,昼夜不安。大雨连降一个月余,马无草料而死,军士大半病倒。

魏主远在洛阳得知此信,即问群臣如何应对。散骑常侍王肃、少府杨阜、太尉华歆不约而同,均上疏谏请回兵。魏主即下诏旨,命曹真、司马懿罢兵还朝。

孔明闻报魏兵回师,亦令罢兵,休养生息,再练阵法。使李严回归江州,防备东吴。

字幕:魏太和四年,明帝令满宠重筑合肥新城,以备东吴。

此时吴主孙权年届半百,再无雄心北伐。于是诏立学官都讲祭酒,教学诸子。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兵士万人,渡海寻求传说中夷洲、亶洲,欲获当地民众,增益吴国人口。

陆逊、全琮联名上表劝止,孙权怒而不听,终令二将航海东去。(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