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二十集 永嘉之祸

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集 永嘉之祸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0:54 来源:笔趣阁

赵汉京都,蒲子城西宫。

刘聪继承帝位,诏告天下:册立刘乂为皇太弟,兼领大单于之职。尊先皇正妻单氏为皇太后,朕母张氏为帝太后,妻呼延氏为皇后,子刘粲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以刘殷为太保,李弘为大鸿胪,其下群臣,皆按级封赠。

众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年九月,归葬刘渊于永光陵,上谥号为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丧葬已罢,汉昭武帝刘聪意欲平灭晋朝,一统天下,旋即下旨:诏封石勒为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汲郡公,持节、开府、都督、校尉不变。

石勒奉诏谢恩,但上疏坚辞征东大将军之职。

刘聪准之,登基三个月后即发诏令,派刘曜、王弥及长子河内王刘粲领兵西进。

三将奉诏,以刘粲率兵四万为先锋,进攻洛阳。

石勒将辎重留在重门,自率骑兵二万前至大阳,与刘粲会师。遂于渑池击败晋将裴邈,乃直入洛川,掳掠梁、陈、汝南、颍川之地,攻陷壁垒百余。

于是刘粲兵出頧辕,石勒出成皋关,在仓垣合兵,围攻陈留太守王赞。

王赞善于用兵,施计将刘、石二将击败,迫使汉军退驻文石津。石勒便欲引军向北绕行,幽州刺史王浚命部将王甲始迎战。

王甲始率辽西鲜卑万余骑兵,在津北击败石勒部将赵固。

石勒率军转向柏门,迎重门辎重,到石门渡河,于繁昌攻击襄城太守崔旷,克而杀之。

刘粲闻石勒兵败于仓垣及文石津,于是引军回依刘曜、王弥。

字幕:晋元嘉五年,汉嘉平元年。

昭武帝刘聪复派前军大将军呼延晏,领二万七千人进攻洛阳;又命刘曜、王弥及石勒,与呼延晏会合进兵。

呼延晏所部汉军连战连胜,至河南十二度击败晋军,杀三万多人。

刘曜等人未至,呼延晏已至洛阳,攻陷平昌门,纵火焚烧东阳、宣阳诸门及诸府寺。

怀帝遣河南尹刘默抵御,击败汉军。呼延晏因后续部队未到,不敢继续猛攻,于是从东阳门撤出,至于洛水,尽数焚毁晋怀帝打算出逃所用船只。

刘曜、王弥等人率军到达,与呼延晏合兵,分兵三路,一起再攻洛阳。

仅用三日,即攻陷宣阳门,汉军一拥而入。王弥、呼延晏率兵攻入南宫太极殿,纵兵抢掠,尽收晋宫中宫人及珍宝。而刘曜则大展杀戮,诛戮晋朝官员和宗室三万余人。

于是俘虏晋怀帝及皇后羊献容,将其夫妇及传国六玺移送平阳。

刘聪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嘉平,以晋怀帝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

画外音:赵汉攻破洛阳俘虏怀帝,史谓“永嘉之乱”。经此一战,西晋名存实亡。此时匈奴刘聪已建汉国,后建前赵;并、青二州则为羯人石勒所据,国号后赵。鲜卑本居塞外,酋长檀石槐统一各部,划慕容氏居幽州、段氏居辽西、宇文氏居辽东、拓跋氏居漠北。后慕容氏与拓跋氏相继入主中原,分别建立前燕及代国(后称北魏)。氐人李雄于惠帝末年于蜀中建成汉,苻健于长安建前秦。羌人建国较后,以后秦为主。由此北方五胡相继建国,便谓“五胡乱华”。永嘉之乱造成五胡乱华,五胡乱华复又造成南北朝对立,九州皆陷纷乱,致有“五胡十六国”。此后南北分裂达二百七十余年,江南得以开发,民族加快融和。

汉军攻破洛阳,掳走晋怀帝司马炽,晋宗室诸王非杀即逃,秦王司马邺就此登场。

字幕:散骑常侍司马邺,字彦旗,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

司马邺继伯父秦献王司马柬为嗣,袭封秦王之爵。永嘉之乱,洛阳即破,司马邺仗着乖巧得以逃出京师,快马奔到荥阳密县,投其舅父荀藩、荀组。

舅甥相遇,抱头痛哭一场,自密县南走许、颍避难。

豫州刺史阎鼎与前抚军长史王毗、司徒长史刘畴、中书郎李昕等,闻知秦王脱于大难,于是率军来迎,与荀藩、荀组等共同谋划,欲奉司马邺回长安,再复晋室。

行至半途,部将刘畴等中途叛变。阎鼎引兵将刘畴诛杀,裹挟司马邺乘坐牛车,经宛县逃奔武关。途中又多次遇到山贼拦截,士卒逃散,停留于蓝田。

雍州刺史贾疋闻报,派州兵迎送司马邺到长安,又使辅国将军梁综引兵驻守。

永嘉六年九月初,阎鼎等人欲拥立秦王为帝,司马邺因天子尚在汉国为虏不肯。

阎鼎以江山社稷为由,率众苦求。司马邺无奈,于是便称皇太子,登坛祭天,建宗庙社稷,选拔设置官员。封贾疋为征西大将军,以秦州刺史、南阳王司马保为大司马。

贾疋既掌兵权,为安定朝廷,亲自出兵讨伐流贼张连,不料反被张连杀害。

消息报到长安,举朝大惧。阎鼎于是率众上殿,公推始平太守麹允兼任雍州刺史。

字幕:永嘉七年四月,晋怀帝死,消息传到长安。

司马邺望北痛哭,携群臣举行哀祭之礼,因即皇帝大位,改元建兴,是为晋愍帝。

愍帝下诏:命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麹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京兆太守索綝为尚书右仆射。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都督陕东诸军事,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都督陕西诸军事。

当时西晋皇室、世族已从洛阳纷纷迁至江南,西晋中原王朝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建兴三年,晋愍帝令丞相司马保募兵以保帝京,司马保问计于群僚。

众官皆道:蝮蛇啮指,壮士当断腕以救。今胡寇士气正盛,当断陇道,以观事变。

从事中郎裴诜出班反驳:今蛇已经啮首矣,难道复断首乎!

司马保意决,便以镇军将军胡崧为前锋都督,集中各军,向长安进发。麹允欲奉愍帝到司马保驻所,索綝说道:司马保若得天子,则必挟之以令诸侯。

麹允以为言之有理,于是乃罢。自此而后,长安以西诸侯不复尊奉朝廷。朝中文武饥饿困乏,皆至林野之中,以采集野谷为生。

镜头转换,按下晋朝,复说赵汉。

刘聪既杀刘和自立,复忌其兄刘恭以后为乱,乃密使人杀之。

刘渊虽死,但所遗单太后仍然年轻,美丽不可方物。昭武帝刘聪爱之,入宫与其私通。

刘乂规劝其母道:母亲何至于此!儿闻惟自身不正者,人方可污之也。

单太后由此大恚,羞愧自杀。

刘聪妻呼延皇后欲为其子刘粲夺取太子宝座,即谓昭武帝道:父死子继,古今常道。陛下继承高祖之业,则立皇太弟何为!若起变乱,则刘粲兄弟必无遗种矣。

刘聪不答,但心内已自猜忌。

嘉平二年正月,昭武帝下旨:诏封才人刘娥被为右贵嫔,姊刘英封左贵嫔;刘殷孙女四人皆为贵人,位次贵妃。

皇太弟刘乂劝阻:臣闻以同姓为婚姻,实不宜也。

刘聪心中不喜道:某乃匈奴人,刘娥及刘英乃是汉人,何谓同姓婚姻!

刘乂暗道:你不知高祖乃蜀主之后,非但汉人,亦乃汉室宗亲?

但见刘聪发怒,终不敢言。

画外音:五年之后,至麟嘉二年,皇太弟刘乂终遭刘粲、靳准陷害,被刘聪废黜为北部王,复立刘粲为皇太子。不久刘乂被杀,此乃后话,刘乂一生结果于此表过。

字幕:建兴四年八月,汉帝刘聪命刘曜、刘粲率领大军十万,进兵攻打关中。

刘曜率军围攻长安,内外断绝联系。至当年十月,长安城大饥,斗米价值黄金二两,居民互相为食,城中大半人饿死。

太仓中有酿酒所用曲饼数十块,麹允将曲饼砸碎熬粥,奉愍帝充食,不久曲饼亦尽。

晋愍帝饥甚,因而大哭:今穷困危急至此,朕为社稷而死,应当其分。但思将士遭难,众卿应趁城未陷而行全身之计,或使百姓免受屠戮之苦耳。

麹允闻言亦哭,但无计奈何。

愍帝于是草诏降表,派侍中宋敞向刘曜送上降书,自己脱衣赤膊,衔璧抬梓出城投降。群臣哭泣呼号,攀援车驾相从而出,愍帝不胜悲哀。

御史中丞吉朗不愿降虏,拔剑自杀。

刘曜在城外列阵迎降,焚其梓棺,受其玉璧玺绶,晋愍帝被送往平阳,众官从之。

平阳城中,汉昭武帝刘聪登殿升坐受降,敕封晋愍帝为光禄大夫、怀安侯。

愍帝受封,叩拜于阶下。麹允不忍见此情景,伏地痛哭不止,然后自杀。

刘聪外出打猎,令愍帝为车骑将军,戎服执戈,在前面开路。

平阳百姓聚观指点道:这便是晋朝皇帝,今为我陛下扈从车驾。

晋朝遗民故老闻此,无不饮泣流涕。

刘聪围猎而归,大举宴会,又令愍帝行酒,并洗酒杯。当自己离席如厕,复使愍帝侍立,手执净桶之盖。

晋臣见此,多半失声痛哭,不能自已。尚书郎辛宾抱住愍帝流涕,被刘聪当场所杀。

其后未久,刘聪终将愍帝杀害,终年十八岁。

画外音:晋愍帝既死,至此西晋灭亡。自武帝泰始元年起,至愍帝建兴五年终,共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自此之后匈奴等五胡交替控制中原,引发长达一百多年之大动乱。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国,便正式进入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字幕:赵汉嘉平元年,春正月。

昭武帝刘聪下诏:敕命发兵两路进攻中原,曹嶷攻青州,石勒攻江夏。

一声令下,大军南下。

晋青州刺史苟晞闻报,当即征发六万军士,出拒险隘。曹嶷兵不能进,相拒期月并无战果,粮尽退兵,复被苟晞引兵追杀,曹嶷遂大败而归。

石勒引兵向南,留刁膺据守襄阳,亲率精骑三万攻略江南,连陷江西壁垒三十余所,继而便有雄据江汉之志,意欲渡江东进。

军师张宾认为时机未至,力劝石勒北归,应见好便收。

石勒固执不从,命张宾为参军都尉、领记室,居中总理事务;自己一边打造战船,训练水军,厉兵秣马,意欲就此一举平定江南。

不料北军不习江淮水土,频生疾病,此后又遇军中饥乏且流行疾疫,损折大半。

虽然如此,石勒犹不肯止兵北还,而是趁春水大涨,渡过沔水,江南大为震动。

镜头闪回,洛阳城破之时。

江北衣冠世族见皇帝被匈奴掳去,于是纷纷南下,拖儿带女,并携部曲投往建邺。

字幕:司徒掾周顗,字伯仁,安东将军周浚之子。

洛阳城陷,周顗不愿随秦王司马邺西行,中途逃跑,与数十个部从转向荆襄而行。行至淮河之南,因闻琅琊王在江南招贤,于是前来投奔。

司马睿早在洛阳时便闻周顗清名,闻说在门外求见,急令请入,亲自降阶相迎。

周顗于是入内拜见:臣因天子北掳,前来投奔殿下,望乞收录。

司马睿大喜道:孤正欲商议起兵,今得卿来相助,则大事必成。卿若不弃,愿为我军咨祭酒,奉前车骑都尉。若以后建功,再加厚封,如何?

周顗:亡虏之人,蒙主公如此恩待,敢不尽心竭力,粉身碎骨以报!

谢恩未毕,门人又报:启禀大王,谯国桓彝来投。

字幕:桓彝,字茂伦,谯国龙亢县人。幼负盛名,性通朗,亦因避乱来此。

司马睿来者不拒,亦命请入,拜为安东将军,同样重用。

封赐已毕,与二人交谈,因闻江北大乱,自谓赵汉必有下江南之意,不由忧形于色。

王导劝慰道:殿下筹谋兴复大业,宜急收贤人君子,共图国事。今荆扬晏安,户口殷实,为政宜务在于清静,克己励节,匡主宁邦。则朝野倾心,天下可图,大业必就矣。

司马睿于是顿开愁眉,遂号王导为仲父,加封辅国将军。

王导遂上治国之策十数条,琅琊王无不纳之。

桓彝喜对周顗道:某在北地,不见此明主良相久矣。今复见管夷吾在朝,国其无忧也。

周顗深以为然。

司马睿为庆贺新亭建成,于是大排筵宴,会集朝中贤士同饮,从午至晚,酒宴不停。

周顗于座中举杯,唏嘘流涕言道:眼见风景不殊,但举目山河有异。

座中一众名士大惊,齐问:周祭酒因何停饮发悲?

周顗:我所悲者,为晋室天下也。江北今遭匈奴之乱,毒流中国,残害百姓,我等朝夕难保。遥想先帝当年平吴灭蜀,奄有天下,子孙相承仅数十年,一旦丧于胡虏单于,圣主被掳,不能复仇。今故主在平阳受辱,我却在此欢饮,无益于国,故此发悲耳。

众人听了,齐有愧色,亦有掩面而哭者。

王导起身怒斥道:诸公在此悲哭,可哭退胡兵否?我等当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此楚囚对泣?一派丧气!

众人不敢复哭,于是不欢而散。

次日,陈群上书王导,请杜绝老庄玄学清谈,明赏信罚,超拔治国之才;并举荐密县卓茂、桐乡朱邑二人,可为国家柱石。

王导终不能用,于是清谈之风日炽。

镜头转换,按下江南,复说河北。

江南君臣日以清谈为事,细作探知,报至平阳。

汉王刘聪:似此专事清谈卿相,于治国用兵有何能为!

于是驰诏石勒,令其率领大军,南下渡江伐之。石勒奉诏,亲率五万大军东向,平略汝南,治军葛陂,大造战船,欲攻建邺。

琅琊王闻报大惊,紧急召集诸将:进兵于寿春,以纪瞻为扬威将军,引军五万迎敌。

一声令下,于是大军北上,与汉军相隔淮水相拒。时逢江淮梅雨季节,连月淫雨不断,百日不停。石勒所率北兵水土气候不服,又值军中缺粮,故因饥饿、瘟疫而死者枕籍。

石勒无计可施,暗道:莫非当年曹操赤壁之危,欲再现于今日耶?

便在此时,汉主刘聪使者至营,传达催战檄书。

石勒无奈,只得聚集诸将,商议对策。

右长史刁膺劝道:司马睿今据长江之险,更且江北贤士皆归,江南士族亦乐为其所用,战之难胜。不如寄书投降,并求为将,替其扫平河朔以自赎前罪。

石勒:汉王对某有知遇厚恩,为人岂可如此忘恩负义!

刁膺:将军息怒。此乃权宜之计,亦非真降,候其大军南退,再徐徐图之可也。

石勒闻听此论,心下极为不悦,扶案愀然长啸,声震军营。

中坚将军夔安进言:刁长史之言是也。望将军将全军撤到高阜之处,以避积水。

石勒闻言,更加不悦:将军随某征战多年,向来每战在先,闻今日之言,何其胆怯!

部将孔苌推案而起:将军何思何虑?战之是也。今趁吴军尚未聚集,苌愿请兵三万,令诸将分领,从三十余处乘船渡江,趁夜登上城头,斩杀东吴将领,夺其城池,吃其仓米。今年定能攻破丹阳,平定江南,擒司马氏全家族诸儿孙辈!

支雄等三十余将亦齐声道:愿随将军,立不世奇功!

石勒见此,这才转忧为喜:此才是勇将之计,深合我意。

于是各赐众将铠甲一副,骏马一匹。

复又回头问张宾道:张公意下知何?

张宾答道:将军攻陷帝都洛阳,囚禁晋国天子,杀害王侯,抢掠嫔妃公主。对晋室而言,即尽擢将军之发,不足数将军之罪,焉能再奉司马氏为君?去岁既诛王如,便应离去;今天降淫雨数月,是知将军不应羁留于此。某闻邺城有三台之固,西连平阳,四塞山河,有喉结之势,将军宜引军据之,以经营河北之地。河北既定,则代天子讨伐叛臣以服,天下则无能超出将军之右者。琅琊王固守寿春,是惧我袭击江南,并无远志。若闻将军回师,必鼓掌相庆,而无暇追袭我军必也。为保万一,将军可先驱辎重取道北行,同时虚引大军以向寿春,待辎重平安远走,大军再徐徐北返,何忧进退无地?

石勒闻罢,攘臂翘须,抚掌大笑:张公之计是也,妙不可言。

即责刁膺道:公既佐某,应劝我成就功业,怎能劝降他人?理应斩首,今姑饶恕。

于是降刁膺为将军,拔张宾为右长史,加封中垒将军。由此军中诸将,皆以“右侯”呼之。夔安见此,颇觉惭愧,急拜倒请罪。

石勒道:移兵高阜,非为罪也。

于是率军从葛陂尽出,并派石虎率兵五千,以向寿春。

晋将纪瞻把守寿春,闻报石虎来至,聚集将士说道:石虎引军前来,胡人好掠财物,且其军中缺粮,我可以弃粮之计胜之。

诸将:何谓弃粮之计?

纪瞻:诸公分乘一百只船而出,暗藏舱中。各船傍岸侧弦堆放粮米于上,诱敌来抢。彼来夺粮,你等各出船舱抵敌;某自引大军埋伏岸边,只听放炮为号,水陆夹攻,可擒石虎。

诸将:将军妙计,神鬼难测!

安排妥当,诸将依计而去。

来日午时,石虎引兵而至。众兵饥饿已久,陡见江边皆是粮船,又见有粮堆于船上,如何不抢?于是弃了兵器,上船来搬粮,石虎不能禁止。

忽听一声炮响,舱中与岸上伏兵齐发,两面夹攻。

石虎军措手不及,当时被吴军杀死大半,残军北逃百余里,直奔回大营。

石勒闻说兵败,便知晋军必然随后追至,反而回兵列阵待敌。

纪瞻率军而来,见石勒整军以待,不敢前进,复引军退回寿春,紧守城池。

石勒于是引军北还,一路劫掠而行。

镜头闪回,豫州境内。

当初之时,东海王司马越率洛阳兵众二十余万讨伐石勒,大军递次而发。未料司马越死于项城,大军群龙无首,便分驻于豫州之地。

太尉王衍恐事变为汉军所知,决定秘不发丧,奏请怀帝:臣请诏命以襄阳王司马范为大将军,统领豫州大军,暗扶东海王司马越灵柩,到东海国安葬。

未久使者还报,怀帝准奏。于是大军起行,一路往东。

适逢石勒率南征大军北归,途中得到探马来报:司马越大军在前,请令定夺。

闪回结束。石勒闻报,不由引发当初自己被掳卖为奴旧恨,骂道:当初掳卖我者,乃是此贼之弟司马腾。前番某破邺城之时,被司马腾逃出城中未获;后虽被我兄汲桑杀了,大恨未曾消得。今既司马腾亲兄在此,怎肯轻易放过!

于是咬牙切齿,急率大军前来截杀。倍道兼程而进,追赶至苦县宁平城,两军相遇。

司马越部将钱端出兵对抗石勒,旋即战死,晋军溃败,半数逃散。

石勒以骑兵围住十万溃众,令以弓箭射杀,经日不息。

可怜十余万王公士兵,毫无还手之力,皆作箭靶,及庶民之尸相践如山,全被歼灭。

石勒下令:焚烧司马越灵柩,杀其余众!

经此一役,晋军主力完全丧绝。由此天下之人,无不归罪于司马越。

司马越死讯传至京师,大臣何伦、李恽放声大哭,知道京城必不可守,便侍奉裴妃及世子司马毗从洛阳逃出,欲回东海封国。

不料到了洧仓,正遇汉兵,又为石勒追杀,司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俱被杀死。裴妃被人掳去贩卖为奴,直到东晋太兴年间,方得渡江来到建邺。

画外音:太兴末年,晋元帝以第三子司马冲奉为司马越后嗣;司马冲死后无子,晋成帝以少子司马奕继嗣。晋哀帝又徙司马奕为琅邪王,而东海王终至无嗣。隆安初年,晋安帝改以会稽忠王司马元显次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入继司马冲。

石勒尽灭晋军,活捉王衍及襄阳王司马范、任城王司马济、西河王司马喜、梁王司马禧、齐王司马超、吏部尚书刘望、豫州刺史刘乔、太傅长史庾顗等一众宗室及大臣,命其列坐于中军帐帷幕之下,问其晋朝败亡之故。

王衍、司马济等人惧死,纷纷陈说是天亡晋国,是为使赵汉复兴,谀辞盈耳。

襄阳王司马范神色俨然,斥责王衍、司马济道:今日之事,无非成王败寇,何必如此纷纷陈说故主之非?

石勒命将晋朝诸王公卿押到帐外,杀之甚众。因敬重王衍清辩之才,复惊奇司马范从容之态,不忍心以兵击杀,遂令人趁其二人夜间睡熟,推倒屋墙埋之。

经宁平、洧仓两战,石勒军威大振,于是趁势率精骑三万入成皋关,传檄会合刘曜、王弥二将,一同来攻洛阳。

镜头转换,青州蒙城。

苟晞兵屯蒙城,因闻刘汉大军兵临洛阳,又知京师饥荒,遂表请迁都仓垣,并派从事中郎刘会率船数十艘,宿卫五百人,携千斛谷粮护送怀帝迁都。

晋怀帝答应西迁,但因朝中官员惧怕潘滔,宫中侍卫贪恋宫中财宝,而皆不愿离开。怀帝最终决定出逃仓垣,但因少禁军随护,出宫不久即被盗贼掠夺,被逼折返。

不久洛阳城破,晋怀帝被掳。和郁遂保豫章王司马端逃出洛阳,前来投奔苟晞。

苟晞遂奉司马端为皇太子,设置行台。

司马端承制,命苟晞为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当时洛阳虽失,尚有平阳人李洪拥兵数千,在舞阳建壁垒驻守。苟晞于是代皇太子下达诏命,任李洪为雍州刺史,以御赵汉大军。

苟晞原本出身寒微,今居重臣,因而自满,蓄养婢女千人、侍妾数十,纵情享乐。且滥用刑罚,施政严刻,部下臣僚大恐。大臣阎亨上书谏止,更遭苟晞杀害。

从事中郎明预闻知,抱病来见苟晞,以尧舜桀纣兴亡之事劝谏,苟晞面有愧色。

当时人心已散,部将温畿、傅宣叛离。苟晞只能困守蒙城,号令不出百里。

洛阳即下,石勒兵出頧辕,驻扎许昌,来伐苟晞。

乃先率兵进攻谷阳,杀冠军将军王兹。又引得胜之军在阳夏攻破王赞,任为从事中郎。二将一死一降,苟晞两侧羽翼便已剪除,其势更孤。

石勒于是挥军大进,围蒙城十日,终于破之。

苟晞自缚请降,被石勒任为左司马。苟晞不料石勒如此轻看自己,只授予这般微职,但既为敌虏,也只得勉强受任,无可奈何。

石勒既下蒙城,遣使向赵汉天子报捷。

汉主刘聪听闻擒了万人敌苟晞,不由大喜,即遣使持节符印,诏命实授石勒为征东大将军,石勒复纳张宾之谏,再次坚辞不受。至此天下大震,无人不知石勒大名。

赵汉另一员大将王弥,至闻石勒抓获大仇苟晞不杀,反而私用为部将,因此深恨。

部将刘暾猜出主将心思,便劝王弥:将军何不征召曹嶷之军,以共谋石勒?

王弥即纳其策,亲写书信,令刘暾去召曹嶷,令其引兵来归青州。但为稳住石勒之心,复遣使至石勒大营,卑辞言道:弟今闻明公生擒苟晞,彼又复为我兄所用,真乃神威之举。兄如以苟晞为左司马,弟愿为右司马,惟命是听,则天下不难平定。

石勒以书示军师张宾,问道:王弥位高辞卑,是真心欲为我效犬马之劳乎?

张宾摇头笑道:王弥此书,是有雄据青州之心,故意示弱于公。王弥早有图公之意,所以迟迟未发难者,是恐公击其后也。公今若不图王弥,恐曹嶷到后以为羽翼,悔不及矣。今徐邈已去,王弥势削,但可就此奉其权欲之心,诱而灭之可也。

石勒恍然大悟,便有吞并王弥之志,与张宾暗中谋划。

正在此时,刘暾行至东阿。欲渡黄河之时,被石勒巡哨抓获,搜出王弥之书。

石勒观之大怒,遂杀刘暾,私与部将谋划,欲火并王弥。

诸将皆谓:今王弥部将徐邈私引部兵离去,王弥势力渐弱,正是吞并其部最佳时机也。

正说话间,门军入报:王弥与刘瑞在蓬关对峙,形势危急,今遣使来,向将军求援。

石勒未及回应,张宾趁机进言:明公常虑王弥乃人中豪杰,方为将军大害,意欲并之,今天赐良机也。此时不图,更待何时?

石勒闻言意决,于是回师转攻刘瑞,一鼓作气攻破蓬关,并擒刘瑞杀之。

王弥大喜,以为石勒真心相助自己,于是派人赍持牛酒,到石勒大营犒军。

石勒见此复又心软,不忍吞并王弥,复率军还击陈午。

陈午遂使司马李头出城,来劝石勒:将军天生神武,当平定四海以为人主。今有与将军争夺天下之大敌,将军不除,何以我流人为念?我乡党小人终必归降将军,何必逼迫甚急?

石勒听之,恍然大悟,次日便率军退于已吾,假称请王弥会宴。

王弥欲往赴宴,长史张嵩劝道:将军休去,恐有专诸、孙峻之祸。

王弥不听,欣然入席。饮至畅快之时,石勒亲自拔剑斩杀王弥,随即并其兵众。乃传首京师,上奏汉帝刘聪,陈述王弥叛状。

可叹王弥半世英雄,纵横中原,助赵汉覆灭晋室,大功未酬,到此化为南柯一梦。

镜头闪回,叙述王弥生平。

字幕:王弥,东莱人,汝南太守王颀之孙。

王弥少有才干,阅书无数,年轻时游侠于洛阳,得识时为人质之匈奴左贤王子刘渊。

永兴三年,东莱郡惤县令刘柏根叛乱,王弥带家僮百余人追随,并被任为长史。青州都督司马略以刘暾为大都督,率军征讨刘伯根,但被击败。

安北将军王浚率军讨伐,刘柏根不敌,兵败战死。

王弥聚其余众,逃到长广山中为贼。此后每次掳略都经严密计划,算无遗策,每战必胜。因其臂力过人,骑射异常了得,遂被青州人称为“飞豹”。

永嘉元年,王弥与部众在青、徐二州掳掠,自称征东大将军,并杀二州太守。晋室至此大惧,方作心腹大患待之。太傅司马越派鞠羡任东莱太守,以讨王弥。

鞠羡无能,反被王弥所杀。青州刺史苟晞再次率兵攻讨,一战而胜。

王弥收集残部,次年再度起兵,苟晞再攻,亦不能胜。于是王弥分别攻掠泰山、鲁国、谯、梁、陈、汝南、颍川、襄城诸郡,又攻入许昌,打开府库取出武器,攻城略地,击杀地方守官,聚有数万之众,朝廷不能制止。王弥进逼洛阳,京师大震,城门昼夜紧闭。

司徒王衍领兵抵抗,王弥军在七里涧大败,自此一蹶不振。当时闻说刘渊建立汉赵,遂与刘灵渡河投奔。

刘渊大喜,派人在黎亭城郊迎接,优礼之重,远过于前来投降之石勒。

王弥引领众将力劝刘渊称帝,因有劝进大功,遂拜为司隶校尉,加侍中、特进,但王弥辞而不受。其后作为主将参与汉赵军事,随刘曜进攻河内,又与石勒进攻邺城。先后服侍两代汉主,实乃赵汉之不世功臣,至此死于石勒之手。

闪回结束。王弥首师呈至汉主刘聪御前。

刘聪见了王弥首级大惊,又览石勒之表,半晌无言。至此无可奈何,遂诏示王弥之罪,复遣使责备石勒:专害公辅,有无君之心。

石勒既将第一政敌铲除,至此也便只管诺诺连声,伏地请罪。

汉主怕其造反独立,于是复下诏旨,以有大功于国为名,命石勒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并、幽二州诸军事、领并州刺史,幽州牧,加以慰抚。

自此石勒坐大,汉室不能复制。

苟晞、王赞闻说王弥被石勒诛杀,不由大惧,恐他日祸及于己,于是秘谋反叛石勒。

不料其谋不秘,被军师张宾侦知,密报石勒,皆诱而杀之,夷其三族。

至此无论当世英雄,还是万人之敌,皆亡于石勒之手。

石勒杀了王弥、苟晞、王赞等人,复又用兵河南,以扬己威。即命将军左伏肃为前锋都尉,攻掠豫州诸郡,至长江而还。

复驻兵葛陂,收降夷楚之族,并令豫州二千石以下官员缴纳义谷,供给士兵食用。

镜头转换,按下王弥,复说王浚。

晋怀帝被掳,并州近于汉赵威胁之下,士民多投幽州,遂令幽州刺史王浚日渐强盛。

王浚乘机承制假立太子,备置百官,列署征镇,宣布自领尚书令,而有不臣之心。其部下群僚凡有劝谏者,非被外调则被诛杀。长史王悌因进言触怒王浚,便借别事杀之。

因招河北名贤霍原前来,问其己欲称帝之事,霍原不答,王浚大怒杀之。以上种种悖逆狂为,遂至河北士人愤怒,皆生反意。(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