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六十四集 孔明南征

华夏真相集 第六十四集 孔明南征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0:54 来源:笔趣阁

魏吴大战,对阵广陵。

孙韶侍勇过江迎敌,主帅徐盛知道主公甚爱此侄,虽恼其违背自己将令,但亦恐一旦有失,不好向吴主交待。乃唤大将丁奉入帐,授以密计,令引三千兵渡江,随后接应。

魏主曹丕东至广陵,闻报曹真兵列大江北岸,下令大开江道,放龙舟直至江中。

龙船巨大无朋,上建龙凤日月五色旌旗,仪銮簇拥,光耀射目。

曹丕遥望江南,不见一人,回顾刘晔、蒋济:东吴无军把守,可渡江否?

刘晔:彼见我大军来至,如何不作整备?陛下且看其动静,可发先锋渡江以探之。

曹丕然其高论,宿于江中。及至天晓,雾散云收,望见江南一带皆是连城。城楼上枪刀耀日,遍城尽插旌旗号带。魏兵见城上许多人马,尽皆胆寒。

原来徐盛束缚芦苇为人,执旌旗立于假城疑楼之上,以惑魏军。

曹丕正自惊疑不定,忽流星探马来报:蜀将赵云引兵出阳平关,径取长安。

魏文帝大惊失色,便教回军。

龙舟将次入淮,忽然鼓角齐鸣,刺斜里一彪军杀到,正是孙韶之兵。魏兵不能抵当,淹死者无数,诸将奋力救出魏主渡淮。

徐盛早令人在芦苇上预灌鱼油,尽皆烧着,顺风而下,火焰漫空。

曹丕大惊,急下小船傍岸上马,龙舟上早已着火。岸上丁奉杀来,众将力保魏主而走。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无数,徐盛全获大功。

魏主败归,忽探马来报张辽大破吴将吕范,并缴获大量舟船。

曹丕大慰,回兵洛阳,坐犹未定,扬州使节来报,因张辽病情严重,病亡于江都,终年五十四岁。曹丕为之流涕,诏赠谥张辽为刚侯,令其子张虎嗣爵。

曹魏黄初四年六月,洛阳大雨,伊、洛二水泛滥,毁坏屋舍无数,人多死伤。

侍中苏则左迁东平相,未至任所,便于途中病卒。后未几,凉州刺史温恢、太常卿领司隶校尉刑颙、散骑常侍兼越骑校尉荀纬、雍凉刺史张既相继病故;加之前番太尉贾诩、大将军曹仁、大将张辽等陆续病故,曹魏国此年可谓多事之秋,将星寥落。

至此曹魏营中,臧霸可谓第一猛将。此次若随魏主南征,吴将徐盛等则必难施其技。但曹操死时,臧霸所部青州之兵鸣鼓擅离;三路伐吴时臧霸虽因功受赏,但已遭文帝所忌。

曹丕即被徐盛所败,转而迁怒臧霸,谓其不来救驾,诏使曹休都督青、徐之军。

臧霸惊怒,向曹休大发牢骚:魏国屡败于东吴水军者,是朝廷不肯听从臧霸而已!若能借我步骑万人,必将其训练成无敌水军,横行江表,使东吴举国以降。

曹休听罢,即将臧霸此语告诉魏主。

曹丕却因此大疑,说道:高祖武皇帝崩于洛阳之时,天下震动。臧霸之军擅自离去,朕未治其罪。不料今却竟气壮如此,是何意耶!

乃效汉高祖伪游云梦之计,借口东巡,趁臧霸前来朝见,夺其兵权。

画外音:自关公失了荆州,今臧霸又失青、徐二州,蜀国借以北伐两支水军尽灭,就此再无水战之能,此为三国纷争胜负之大关键处,不可不知。

镜头转换,按下北魏,再说西蜀。

赵云引兵北出汉中,杀出斜谷道口,将至阳平关之次,忽报丞相诸葛亮文书到。

拆书视之,见说是益州耆帅雍闿归降东吴孙权,今又结连蛮王孟获造反,率蛮兵侵掠益南四郡,因此宣子龙回军,转为南征。

赵云闻命,甚为叹息,急收兵转回成都。

此时孔明在成都整饬军马,准备亲自南征。忽接葭萌关信使来报: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马超因病身死,今有哀书到京,报与先主。

孔明大惊失色,展书看时,见是马超亲笔遗书:臣宗族门下二百余口,皆被曹操诛杀殆尽,只余臣从弟马岱。今臣即死,当以微族使弟继承,深托陛下,其无他言矣。

原来写书之时,尚不知刘备已驾崩于永安宫。马超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孔明览奏大哭道:今五虎大将已去其四,仅余赵子龙健在,至此将星寥落。某欲继先帝之志,复我大汉河山,正需大将斩敌建功之际,奈天不佑我,依靠何人领兵!

即将马超遗书上呈后主刘禅,请求厚赠,以劝勉诸将。

后主亦为之流泪不止,即下诏厚葬,并依马超遗言,令马岱继其宗族部曲,统领其兄之兵,镇守葭萌关隘口,以当西凉诸羌之兵。

诸葛丞相因马超新丧,便暂且息兵,以治理国事为要。遂建衙开府,在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期年之间,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孔明见国力殷实,兵员渐充,便思北伐中原,只待可乘之机。

此时魏国,又是一番气象。曹丕南征败归,引咎反躬自责,因向辛毗谢罪认错,使相国华歆勤政治国,招引贤士。华歆推举管宁,曹丕亦早闻其名,即派安车征召来京。

字幕: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人。身高八尺,须眉俊朗,与华歆、邴原为友,好游学天下,敬重名士陈寔,以其为师。

镜头闪回,叙述管宁其人。

汉末天下大乱,管宁与同郡邴原及平原人王烈逃难到辽东。

辽东太守公孙度早闻管宁大名,空馆以候,极尽礼敬。管宁拜见公孙度,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后即隐居于山谷之中。

当时渡海避难来者多住辽东郡南,而管宁独居其北,表再不再迁徙之意。辽东士人闻管宁居此,渐来跟随同居,一月之间即成村落。

管宁就开始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威仪、明礼让,人皆乐受其教。

曹操发布唯才是举令,屡次征召管宁,公孙度之子公孙康截留诏命,不对管宁宣布。曹操夺得河北之后,中原稍安,逃人皆回,只有管宁安闲自在,似有在辽东终老之意。

公孙康有称王之心,要授予管宁官职,最终不敢启齿。公孙康即死,弟公孙恭嗣位,因病不能理国,而公孙康之子公孙渊才智出众。

管宁担心祸乱将起,携家眷部属渡海,返归故籍北海郡。

公孙恭闻管宁南归,亲自送至南郊,厚赠服饰器物。管宁在辽东三十多年,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三代太守所赠,皆收藏不用,西渡之时全都封好退还。

其后不久,公孙渊果然袭夺公孙恭之位,反叛曹魏,僭号称王。

闪回结束。魏文帝使节至于北海,见到管宁,颁赐征召赦文,任为太中大夫。

管宁坚辞不受,致书文帝谢绝。文帝恼怒,欲问罪管宁,华歆极力谏阻,这才作罢。

管宁不肯出仕,国内儒士皆为仿效,独善己身,不肯应朝廷招引贤士之征。由是三府官员共同联名上奏:取仕应以品德为准,推举孝廉,不需以儒家经典为考。

华歆谏道:自董卓丧乱以来,六经无人再读,道德随之沦丧。当务之急宜提倡儒学,推崇王道。若只举孝廉不考六经,臣恐读书之风从此衰亡。如有特别优长而六经短缺者,可殊加任用。所虑者无此特殊人才,何虑有而不选?

文帝即从其谏,于是复立太学,置《春秋》、《谷梁》博士,制五经课试之法。

字幕:魏文帝征吴败归之后,魏、蜀、吴三国之间兵戈不兴,各自休养生息。

蜀建兴二年,后主刘禅赐军师中郎将、丞相诸葛亮领益州牧。

吴黄武二年,吴王孙权以金印紫绶赐安国将军朱治,徙封故鄣,镇抚山越之民。经岁余,朱治因病还归吴郡而卒,寿终七十八岁。

魏黄初年间,河西鲜卑族逐渐强盛,轲比能、弥加、素利等割地统御,各有分界。

因恨当年夏侯渊平灭河西诸羌,此时不愿归服魏帝统辖,各部酋长乃相与集会,共同约誓,皆不得卖马与魏国,以免使其增益骑兵。

轲比能诱杀鲜卑大人步度根中兄扶罗韩,吞并扶罗韩部众,由此与步度根结怨。

步度根率众万余退保太原、雁门,遣使献马于曹魏求和,其后与轲比能互相攻击。鲜卑东部大人素利亦违前盟,卖马千匹与魏国,被轲比能攻击。

素利求救于魏主,曹丕便令护乌桓校尉田豫,率轻骑乘虚袭击轲比能军之后。

轲比能被田豫打败,由是对魏国不满,屡发兵袭扰幽、并二州。

黄初五年,魏尚书仆射杜畿受天子诏制作御楼船,试船时遇风沉没,被溺水而死,年六十二岁。曹丕为之流泪,追赠太仆,谥曰戴侯。

因为杜畿治丧之事,魏帝忽由河东想起汉中,于是下旨,令新城太守孟达进京来见。

孟达奉诏入都,多带重金,暗地给散朝中重臣,使在天子面前为己美言。

由此君臣相会,曹丕厚待孟达,十分亲热,赐与同车而出,以致文武朝臣侧目。天下士宦皆知,孟达两度叛国背主,其父又有交结宦官家风,故此侧目鄙视。

刘晔鄙视孟达,直说与宾客:此人日后必复为叛!

魏帝闻之,心中不乐。君臣同车而行之际,就问孟达平定益州两川之策。

孟达奏道:蜀汉两个托孤大臣,李严、孔明皆为臣挚友。他日孔明侵魏,必诱臣降。臣可将计就计,佯为内应,令孔明兵出上庸,暗伏甲兵擒之。孔明遭擒,则蜀国灭矣。

曹丕闻言大笑,连称妙计。不料却被随行司马懿悉数听去,半字不落。孟达在洛阳停留十余日,辞别魏帝回至新城。

其后未久,曹丕又思伐吴,诏令司马懿镇守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拜谢,领五千兵到许昌上任去了。

吴黄武二年四月,大都督陆逊和丞相孙邵率群臣上表,劝吴王即皇帝大位。

孙权怕引起蜀相孔明反感,致使孙刘联盟再度破裂,再三谦让,未曾答应。

画外音:吴蜀联盟即复,凡两国关系处理,孙权都令陆逊与诸葛亮通信自为,绝不干涉。为互通国书方便,孙权甚至复刻吴王玺一方,置于陆逊住所,以备随时取用,不必另行上奏。孙权每次与刘禅、诸葛亮来往书信,或两国互通文书,也先付陆逊查看,凡有不妥之处,即行修改后直接发出。君臣间相互信任如此,可谓自古罕见。

陆逊因驻守之地缺粮,上表吴王孙权,欲效当年魏公曹操屯田之策,令诸将各家属子女于屯营之地烧荒,广开农田,以备军用。

孙权当即诏复:江南乃鱼米之邦,土肥水丰,贤卿此计甚好!自即日起,凡孤父子及宗侄等辈,亦各领受一份农田,以孤驾车八牛分拉四犁耕作。虽不比上古圣贤所作,亦可享与众卿同等劳作之乐。

十月,陆逊又上表,劝吴王孙权广施恩德、减轻刑罚,宽田赋征收,停止户税收稽。孙权览奏即准,叹道:方信世间之事,果有英雄所见略同者。孤亦正思此事,未及于行,伯言奏章已至,且无一字不与孤意相符,喜忧与共,思虑实同。真奇缘哉!

字幕:蜀建兴三年,益州诸郡大收,由此国强兵壮,粮足库丰,百姓乐业。

这日丞相孔明正坐府中理事,忽接云贵永昌郡飞马来报:建宁太守雍闿又擒继任益州太守张裔,送于东吴主孙权。吴主又受其俘,鼓励其叛反蜀汉。雍闿由是自封为王,率军攻我新道县城。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受雍闿蛊惑,与之俱反。又勾结南王孟获,使其来援,同反朝廷。若不征伐,恐其坐大也。

孔明闻报,因发丞相符节至白帝城,令李严细查雍闿反状;遣越嶲刺史龚禄,引本部兵到安上县积极防备;又令蜀郡太常颀行,兼道南行至牂柯郡署,查清反叛事件本末。

李严领了丞相孔明令状,即令人往建宁暗自探查。不则一日,使者回报,雍闿拥兵闭关自重,连接蛮族诸部,果有反状。李严惊怒不置,因与雍闿交厚,连写六封书信给雍闿,解释其中利害,令其休反,应入朝请罪为上。

雍闿回书李严:弟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汉室陵替,魏、吴、蜀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致某虽为远人,亦惶惑不止,不知所归也。兄谓令小弟休反,某反谁来?又命弟入朝请罪,却又入哪家之朝?弟因不明其主,故敢自立为王,以待真命天子出也。

信中所云,极为傲慢。李严大怒,急派使报入成都。

再说太常卿颀行奉丞相诏命,率部到达牂柯,立刻收押郡中主簿,准备查明事实。

不料主薄妻弟见姐夫被拿,即将消息透给郡守朱褒,说丞相孔明使人来查反状。

朱褒早与雍闿勾结,怕被查出底细,引兵围署,杀害颀行,乘机发难,加入叛军。

又说越嶲刺史龚禄,尚未到达安上县,便被高定派兵中途截住,只得回军。

于是牂柯、越嶲二郡,俱从雍闿兴兵造反。雍闿贴出布告,夷人不服,众议纷纷。

雍闿见状,便造谣言,请蛮王孟获散布于各夷部酋长叟老:蜀帝刘备已崩,后主无道,颁下诏旨,令我南中各郡献上乌狗三百头,要胸前皆为黑毛;螨脑三千斤,斲木达三丈长者三千株。不能如期献上,即命屠城。此三样贡献,我等若不能得,则被屠灭矣!

于是夷人相信孟获谣传,对蜀汉皇帝大感气愤,纷纷加入叛军。

牂牁太守朱褒、越巂太守高定勾结蛮王孟获,大起蛮兵三万,攻打永昌。

永昌太守王伉与功曹吕凯死守孤城,告急入都,请求朝廷急速发兵平叛。

孔明方知蛮方为祸已成燎原之势,乃入朝堂,面奏后主:南蛮不服王化,占据州郡对抗朝廷,实为国家大患。臣当自领大军,前去征讨。

后主惊道:相父弃朕远征蛮荒,倘孙权、曹丕来攻,如之奈何?

孔明答道:李严在白帝城可当陆逊,魏延守把汉中诸处关口,亦不必忧曹丕来攻。今臣先扫平蛮方,然后北伐,以图中原,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后主允道:惟相父斟酌行之。

班部内一人越众而出:丞相不可!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雍闿等乃疥癣之疾,只须遣一大将讨之,必然成功,丞相何必亲历亲为?

孔明视之,见乃南阳人王连,字文仪,现为谏议大夫。

便温言解释道:南蛮之地不习王化,收伏甚难,且易降而复叛。我当亲征,是使当地之民知道朝廷重视,不复反也。此去征伐非为杀戮,但为使后方安定无忧,实为百年大计。用兵时需慎重灵活,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也。

孔明决意已定,当即辞了后主,共起川军三万离了成都,望益州进发。

文武百官送出城外,参军马谡亦在百官队中。孔明请百官皆回,唯留马谡问道:我在荆州之时,早闻幼常素读兵书,手不释卷。此次南征,不知贤弟何以教我?

马谡:丞相实为天人,何事不明?但既蒙丞相见重,不耻下问,某只有一言相对,请丞相自为参酌。则便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孔明大笑:幼常可谓知兵,亦知我心。贤弟此计,与我所谋略同。

马谡逊谢不止。孔明见左右无人,叮嘱道:某此去南征,短则一年,长则两三载方回。自你兄季常为东吴步骘所害,至今不知尸落何处。弟若有心,当启陛下请假月余,潜往武陵,寻到季常尸骸回来,则大慰我念。

马谡闻听,泪如雨下:此乃为弟者本份之事,何劳丞相慰抚?某随后便去武陵。

二人并骑而言,又行出数十里路,马谡方泣别丞相,回转成都。

当日行军七十余里,扎下营寨。孔明升帐分派军马,犒赏三军,激励将士,重申军规,众将凛遵。当夜给散军饷,在中军帐会聚牙将以上首领,下达密令,兵分三路而进。

其一西路军:诸葛亮亲自为帅,率参军杨仪、越嶲太守龚禄为将,军力两万。西出越嶲郡(今四川西昌),消灭高定主力,随后进击益州郡(今云南东部),剿除雍闿、孟获;

其二中路军:以庲降都督李恢为主将,率兵三千,自平夷县(今贵州毕节)沿小路翻山越岭,迂回至益州郡,突袭蛮王孟获巢穴,切断孟获来援高定军之退路;

其三东路军:以门下督马忠为将,领兵三千,直取牂柯郡(今贵州黄平),消灭朱褒叛军。平定牂柯后马忠即为郡守,抚恤战后之民。

另派副将王平率四千军合后,并催促粮草,救护伤员,补充军械。

由此共是四路大军,计三万兵马。因国主刘备新丧未久,忧曹魏和东吴来攻,故如魏延、赵云、吴懿等有名上将,各自留守讯地,未随大军出征。

来日大军拔营起行。忽有关公第三子关索,率数名部骑前来投营,见丞相孔明自述:自荆州失陷,父亲被杀。长兄关平娶赵云之女为妻,生有一子关樾。吴兵袭取荆州时,嫂嫂抱着年方八岁侄儿逃出,避居乡下,今不知其踪。某与家人逃难在外公庄上,与舅父学艺五年,亦读先父所遗鬼谷门兵法。今舅父即亡,遂携全家来蜀,到成都面见陛下,蒙陛下拨宅安置,并资付先父之俸。某闻丞相南征,便向陛下请令,前来投军,到前敌杀敌立功。

孔明闻之,见关索依晰父关公模样,只是少了一部五绺长须;帐外所带几个部从,却是个个眉目如画,妖媚之态犹如妇人。不由触动心事,泪水长流,深加抚慰。

遂令其当场演了一回大刀,果然家传武艺,十分精熟。于是即令关索为前部先锋,一同征南,大队人马各依密计而行。说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所经之处,秋毫无犯。

蜀汉建兴三年三月,诸葛亮率兵到达僰道,命令分兵而进。

细作回报:高定主力集结于旄牛、定筰、卑水一线,以逸待劳,欲与我大军决战。

孔明闻报冷笑,为吸引叛军主力决战,遂令大军前至卑水,安营扎寨。

关索请战,孔明不许:先歇兵止战,待其叛军皆集于卑水,以便一举消灭。

高定闻报孔明只带两万兵来,不由大喜,果率主力向卑水聚集,同时通报雍闿、孟获部自益州郡北上增援,亦向此地合围,共擒汉相诸葛亮,以成不世大功。

前至卑水,探知孔明在对岸扎营,高定亦令依山傍林下寨。

高定有部将鄂焕,身长九尺,面貌丑恶,使一枝方天戟。因自负其勇,又思蜀兵远来疲惫,遂至中军请战。高定欲试蜀军战力,遂许之。

鄂焕领兵离寨,来至蜀兵营前搦战。孔明命先锋关索迎之,吩咐勿要生擒。

关索领命,出营列阵。两阵对圆,鄂焕拍马与关索交锋。战不数合,关索诈败绕阵而走,鄂焕随后赶来。转过阵角,只听扑嗒一声,犹如天崩地陷,鄂焕战马已被绊倒。

蜀军捆手上前将鄂焕绑了,送回中军大帐。

孔明令去其缚,赐以酒食待之。

那鄂焕倒也知道好歹,感激涕零,拜谢饶命之恩,表示情愿纳降。

孔明大喜,问道:你是何人部将?

鄂焕:某是高定部将,现为帐前先锋。

孔明:我素知高定乃忠义之士,是为雍闿所惑,随其造反。我今放你回去,劝高太守引全军降我,可免遭大祸。你休看某兵少,乃前部之军也;大兵二十万已到益州,断了你等归路,另有十万大军屯于平夷,随后即来。

那鄂焕本来是个混人,认作实话,吃这一吓不轻,屁滚尿流拜谢而去,回见高定,言说孔明之德,并转告劝降之语。

高定虽感激孔明放了先锋鄂焕,但对其三十万大军来伐之说,毕竟疑惑未信。

次日辰时,高定见雍闿及孟获还没动静,即遣鄂焕引五百军潜离大营,南下去迎,催其速速进兵,在蜀兵大集之前合击孔明,以保必胜。

鄂焕领命,即引军往益州前来,日行一百余里,至夜露宿于江畔。因攀山越岭行军一整日,军士疲累致极,又是在自家境内,并不设岗哨,吃罢即睡,便如死猪。

定更时分,忽有一黑影自山林中出,摸进营帐,伸手捉住一个熟睡蛮兵,只一用力,便将其脖颈扭断,又顺手将尸首丢进江中,无声无息。

来者非别,正是蜀汉中护军统领陈到,奉丞相孔明密令,单骑跟随,来此暗地行事。即杀蛮兵,便换其衣甲,以炭墨涂面,悄悄躺倒假睡。

次日平明,鄂焕检点五百部卒,一个不少,遂命沿江向南。陈到怕被人认出,假作吃坏冷肉,跟在队伍之后捂着肚子而行,也自没人管他。

不则一日,前面迎着雍闿人马,蛮王孟获亦率众而至,总有万余人马。

鄂焕拜见雍、孟两位头领,转达主将高定之语,请兼程而进,到卑水大营合兵。

两位头领大喜允诺,杀牛宰羊,请鄂焕欢饮,并令三军饱食后出兵。

酒过其半,雍闿推要更衣,绕到帐后小解。陈到见时机难寻,忽起身拔刀,宛似一头大雕,早至雍闿背后,一刀将其首级切下,提在手中。

陈到一手提头,吸气长呼:高太守已降诸葛丞相,命我来取雍闿首级!

话即出口,帐中孟获、鄂焕及三军皆惊。见陈到纵身入林,转眼已无踪影。

孟获大怒,喝道:将高定部下杀了,一个不留!

话犹未了,起身拔刀,绕过桌案来擒鄂焕。

鄂焕不知事从何来,焉能束手就擒?起身踢飞桌案,一个箭步跳到帐外,抢上战马,提了铁戟,高呼所部五百蛮兵,随己往外冲杀。

众蛮兵席地而食,起身寻找兵器时,鄂焕引兵已突出军营,向北急逃,追之不及。

孟获见鄂焕逃走,愈发坚信高定已降孔明,令部将前来杀死雍闿。于是止住前进,回军益州。雍闿所部群龙失首,只得扎营原处,先为主将发丧,焚了无首尸身。

镜头转换,蜀汉大营。

陈到回归卑水大营,向丞相献上雍闿首级:因丞相有命,不让伤了孟获性命,因此放他去了。但想必他也吓得不轻,不敢再来卑水交战也。

诸葛亮大喜,厚慰陈到,让其以亲兵身份隐于中军大帐,勿显本来面目。

于是即刻升帐,令关索为前锋,全军饱食战饭,向对面高定军果断发起攻击。

三军振奋,装束已定,饱食出营。

再说鄂焕逃回大营,面见高定:有一人作本军打扮,高呼高太守之命,杀了雍闿遁去,其武艺高不可攀,平生所未见过。请问太守,因何刺杀雍闿,又不使末将知道?

高定大惊,疑惑不已。因见雍闿即死,孟获又不来援,一时进退两难。

正在这时,只听对面呐喊声大起,金鼓大作,蜀兵满山遍野杀来,便似排山倒海一般。高定慌急上马,由鄂焕保着出了大帐,见自家军兵四处逃散,乱作一团。

高定约束部下,还要再战,早被鄂焕伸手拉住丝缰,回身往西南便退。众兵见到主将大旗,即尾随而至,散而复聚。

关索随后掩杀,俘其大半,收兵奏凯回营。孔明升帐,诸将齐至,各叙其功。

孔明即谓关索:高定此败,定回邛都。小将军休辞辛劳,随后追击,趁其立足未稳不及防备,攻陷其城。邛都若失,高定则无城池可守,必为我所擒矣。

关索欣然领命,人不卸甲马不除鞍,即以两千精骑衔尾而至。

孔明果是神算,高定率领残部万人,果然撤到邛都。尚未来得及布置兵马,关索铁骑已至,只一个冲锋,城门已陷,蜀军如潮水般涌入城来,得了邛都。

鄂焕跃马挺戟,护着高定且战且走。关索追至,鄂焕恃勇上前,两人交锋。只三十余合,关索大喝一声,将鄂焕斩于马下。

可怜高定连一口热茶都没喝上,喘息未定,又被赶出城来,狂奔三十里才住。回顾只剩二千余残兵败将,个个盔歪甲斜,斗志全无。

关索令部下清扫战场,出榜安民。

丞相孔明率军到来,升衙坐定,又问关索:手不释戈,马不停蹄,尚有余勇战否?

关索斗志凌云,叫道:再战三日不妨!

孔明大笑:即如此,且让你本部两千兵在城中休整,某再换三千精锐与你率领,前去追袭高定。西面离此五十里有一邛山,层峦叠障,高定必定在此歇马,驻于临水之谷。你可令众军皆带桐油及引火之物,伏于溪涧下流,又令人于上流头放火,齐声呐喊,声震山谷。高定乃惊弓之鸟,必带残部顺流而下逃走,则可全歼矣。

关索领命,重整精神,提矛上马,引军而去。

好个少年将军!连战三场,尚余勇可贾,不见疲惫之色。孔明使关索不遗余力,也是欲使其一战成名,不负其父一世忠勇;亦因手下无将,无奈之举也。

孔明料事如神,高定败出邛都,似惊弓之鸟、漏网之鱼,果然不敢在平陆扎营,遂引败兵退于邛山之中,寻到一处有水源山溪之谷,屯扎下来。

高定暗思:孔明远离成都,必不能久驻。且待其北归,某再重整兵马,再振雄风。

想得是好,未料关索马不停蹄,已率三千虎卫精壮,衔尾追来。(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