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 第十章 较量(三)

明 第十章 较量(三)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16:51:29 来源:笔趣阁

较量(三)

一个漫长的秋天有无数个瞬间,就在这无数个瞬间中的一个片段里,蒙古人胡和鲁——北平天行商号老板陈天行和燕王朱棣在辽东做了一笔特别的交易。这个交易是如此之诡秘,以至于后来所有当事人都有意无意避免提及此事,偶尔有好奇者刨根问底,被问到的人或者有意忘记,或者含混其词,或者信口雌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英雄的老去,所有一切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瞬间中,永无真相。

辽东的一切当然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御书房,一个人站在远离玻璃窗的角落向皇帝汇报,“禀万岁,据臣的属下回报,蒙古人陈天行十天前去了辽东燕王军中,和燕王在中军帐里聊了一个下午,当时只有徐增寿大人和张正心大人在场。他们好像达成了什么交易,锦衣卫回报时,燕王给陛下也写了折子,估计最迟在近两天内就能送到京城”。

此人已经习惯了躲藏在阴影里,面孔模糊不清,声音听起来也有种怪怪的味道。

朱元璋闻言微微一愣,陈天行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安排在武安国身边的锦衣卫上月汇报此人曾经在路上和武安国密谈,朱元璋已经吩咐各地锦衣卫严查此人背景。根据各地反馈回的情报来看,此人是个落魄的蒙古贵族,在北平、河北一带开着几家商号。但是光从表面现象很难推测此人是否和北方势力勾结,毕竟那是他的族人,血浓于水。

背着手在御书房中踱了几步,朱元璋压下心中的烦躁,低声问:“燕王有异动吗?你可知他们到底达成了什么交易?”

“没有”,告密者在朱元璋的逼视下向轻轻后退,整个身子几乎都陷进墙角中,“燕王和整个震北军还是老样子,调动兵马准备在入冬前一举击溃金山部,然后迅速向漠南蒙古诸部背后插进。他们的交易应该与国无害,徐大人在和陈天行会面前还整日忧心忡忡,会面后状态好了很多,据他的贴身侍卫说他当晚曾经自斟自饮,把酒庆贺。好像有绝对的把握拿下整个金山部一般”。

“好了,你退下去吧,有事情随时汇报,无论白天晚上”,朱元璋回过头来,吩咐此人退下,临到门口又把他叫住,补充道:“赏这次办事有功人员每人五百两钞。着他们认真些,别总是弄这没些头没尾的勾当”。

“是”,告密者弯着腰,倒退着出了房门。几乎垂到地面上的头掩住了他惊诧的表情。因为在最后那一瞬间,这平时在锦衣卫指挥使面前喜怒不形于色皇帝的脸上,他不小心看到了一丝奇怪的温柔,带着些悲凉,带着些无奈。

“陈天行,陈天行,胡和鲁,金山部,到底是不是你的家族,你现在过得还好吗”?御书房内朱元璋双眼望向北方的天空,眼角,竟隐隐闪烁有泪光。

也许在冥冥中真的有命运,世人不过是其手中的皮偶,刹那繁华,也不过是一场操纵于他手上的演出,总是在精彩时刻,曲终人散。总是在最美丽十分,灯火熄灭。当年我不过是个莽撞少年,却让你的长发牵动所有视线,如今我已经拥有了整个天地,这片天地之间,却已经没有了你。

十多天前,陈天行终于赶到了燕王的队伍附近,凭借武安国的亲笔信,朱棣在当天晚上就召见了他。虽然早有心里准备,震北军处理事情的速度还是快得让陈天行感到难以置信。走遍西域和中原,仅仅在燕王麾下有这样的办事效率,整个震北军运转得如一部机器般协调,稳定。这更加让他相信了自己对时局的判断,横下心来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自己的使命。

中军帐不大,支撑帐篷的骨架应该由钢管和螺栓拧接而成,蒙帐篷的材料和蒙古包一样采用了厚厚的毡子。在这昼夜温差极大的草原上,长生天会告诉人们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容易生存,无论是蒙古人、汉人和女直人,他们都会屈从于老天的安排。

“见过燕王殿下,金山部那颜胡和鲁有要事相禀”。被搜检过没有挟带利器后,随侍卫旅长张正心走进大帐的陈天行大声自报家门,上身微曲,施了个标准的蒙古礼。

帐子中的卫士们立刻把手伸向了腰间,中原和蒙古战争已经进行了好个月,此人还敢在震北军中自认是蒙古那颜,胆子端的不小。

“免礼,说吧”,燕王朱棣不动声色。

陈天行抬起头四下扫了一遍,给紧张的卫士们一个笑脸,不卑不亢地说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燕王殿下斟灼”。

朱棣挥挥手,让左右退下去。正在帐中的徐增寿疑惑地看了陈天行一眼,和张正心一同帐外走向帐外。

“增寿,正心,你们留下,我们三个人一起听他有什么说辞”。朱棣把走到门口的张正心和徐增寿叫住。辽东太大,震北军将领平时都分散在各自负责的区域中,一直侍奉在朱棣身边高级将领,只有参谋长徐增寿、近卫旅长张正心二人。经历辽东战争的实战检验,震北军编制稳定在三三制上,与武安国最初设想稍有不同的是,朱棣经和部下讨论,增加了一个独立的近卫旅。张正心是这个旅的旅长。近卫旅除了负责燕王安全外,在战争时还要承担预备队的任务。

二人停住脚步,转身走了回来。张正心看了看陈天行,快步来到大帐中间的桌子旁拉起布幔盖住摆在上面的地图。

如此不友好的动作傻子才会看不出其中包含的敌对意味,陈天行又笑了笑,淡淡地说:“这位兄弟不必如此小心,一张地图而已,左右不了战局。我刚才一眼扫去,早就看清楚了,你现在收起哪里还来得及。再说,难道还有谁能比我们蒙古人更清楚脚下这片土地吗”!。

朱棣和徐增寿故意把地图摆在桌面上,本来就有示威之意。张正心不知道,所以才会一边在心里抱怨二人大意一边去盖地图。现在听陈天行这么说,反而显得自己一方小气了,干脆掀开布幔,邀请陈天行一同坐到大圆桌旁。

“那胡和鲁将军如何看本王摆在地图上这两颗子呢”?朱棣从身边的小盒子中拿出两个红星,用针别在地图上。那个位置是震北军建造的卫青堡和去病堡,规模极大,俨然若一个小城市。从那里到金山部过冬地之间是一马平川,无高山大河阻挡。

“纸上谈兵而已,殿下至少还有六、七颗子在手里握着吧”?陈天行笑了笑,喝了口茶,把不小心喝进嘴里的茶叶细细品味了一会儿,依旧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燕王殿下,中原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震北军都在你手里,但金山部如何安排防御的您知道吗”?

“知道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保证金山部支持不到后年”。朱棣也笑了笑,仿佛是和好友下一盘棋般,把手中的红星星随意地一个接一个用连在其背后的针插到地图上,渐渐连成一条曲线。这两年的堡垒战术非常有效果,金山部在层层堡垒的逼迫下只能不断后退,游荡在草原深处的苏策宇如同一个野狼一般在各部附近窥探,只要各部稍有松懈,苏策宇的马队肯定呼啸而至。劫掠一番,然后飞奔而去,赶来救援的蒙古勇士只能望尘兴叹。按燕王判断,这样打下去,用不了两年,金山部就会穷死、饿死在草原上。

陈天行一边品茶,一边慢慢地等着燕王把地图插满,用手一指地图北部的位置,轻声问道:“敢问燕王殿下,这样步步为营地推进,震北军有那么多的兵吗”?

“震北军没有”,朱棣回答得非常老实,“但是中原有,不知到时候金山部是否有那么多好汉能和我们碰上一碰”。

金山部这两三年来,一直采用游而不击的方式和震北军兜圈子,损耗极大。但震北军也抓不着他的主力,双方一直维持着一个不尴不尬的局面。明知对方过来是想谈判,朱棣语调中依然难免流露出对金山部怯战的讥讽。我最大的本钱是有整个中原作为后盾,而金山部却消耗一天小一天,你不着急,我更不着急。

“燕王殿下错矣,我金山诸部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草丰美,我们自然向哪里迁移。两军列阵对垒,那是你们中原人的打法,草原上没有这种阵而后战的规矩。至于有没有那么多好汉,不瞒燕王殿下,蒙古的牛羊在迁徙途中能产崽,蒙古的女人在马背上也能生孩子,长生天下奔跑的鹿、狍子、野兔、沙鸡,是蒙古人取之不尽的口粮。我们生于草原,老于草原,生生不息。今天的少年就是明天的勇士。况且草原这么大,我们向西迁移二百年,二百年后再随水草迁移回来,不过几个轮回而已。敢问燕王能保证四百年之后中原依然可以战胜我们吗。当年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后依然是五胡乱华之世。李靖和侯君集把突厥人赶进了大漠,唐后契丹、女真、党项和我蒙古相继崛起。我们忽必烈大汗杀入中原,血流漂杵,也不过是八十年的基业。从古到今,北方牧人什么时候真正占据过中原,中原百姓什么时候又曾真正占据过漠北。大家打来打去,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欢喜。现在燕王扫荡辽东,踏平草原,把金山部赶尽杀绝,也不过是在给别的部落崛起开路而已”。

陈天行一口气把话说完,接着品茶水去了。在中原呆久了,喝茶的口味道也刁了,再也不习惯黑心商人运到北方的劣质茶叶,这种江南地道的“吓煞人香”才对他的口味。大帐中一片宁静,朱棣、徐增寿、张正心都在年少气盛时代,封狼居胥是很多少年人的梦想,至于封完了狼居胥后如何,大家考虑得的确不算很多,目前最有效果的办法是移民。辽东南部地区可以移民过来,永久占领。辽东北部,恐怕没有汉人能生活得下去。陈天行所说不过给其他部落开路的话,的确有些道理。

见众人半晌无话,陈天行喝够了水,又追加了一句,“况且燕王殿下,您真的还有那么多弹药吗”?

蒙古人炸掉北平火yao厂这一手玩得的确漂亮,虽然陈星已经奉旨戴罪立功,到天津去建新的火yao厂,北平火yao厂也在其女儿陈青黛的掌管下恢复了一部分生产。但是,震北军和安东军的补给的确遇到了很大困难,基本上都是凭借库存支撑。北平和京城紧急生产出来的弹药供应最前线的璞英、蓝玉和冯胜都很勉强。

“你以为这次炸了我们的火yao厂,劫走了李先生就占了便宜吗,不,你错了,陈老板,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李先生当年宁可被打死都不肯与你们合作,难道现在老了反而会任凭你们摆布吗!你炸了北平的火yao厂,我们有钱,有人,再建十个也不成问题。你们炸得过来吗?况且没有弹药,我们中原的汉子在马背上也未必输给你们蒙古人,只是我中原人不像你们蒙古人那么野蛮,把对方的老弱妇孺全部杀掉,否则,就凭震北军,足够让你们蒙古人永远翻不过身来”!听到陈天行提起火yao,张正心再也按不住心头怒火,腾地站立起来,指着对方的鼻子怒斥。李善平是他的启蒙恩师,连张正心这个名字都是李善平所赠,有武安国的信,他不能将此人怎样,但也不能容忍此人在震北军的中军帐内大放厥词。

“小哥好大的火气,千万别冤枉好人,劫走李先生和炸掉北平火yao厂的事情都不是我们金山部干的,我们金山部今年一直打算和燕王殿下讲和,根本不会做这种给自己添麻烦的事。这不过是别人做了,要我们背黑锅而已。陈某千里迢迢找武侯爷要信物,就是怕到了震北军中大家说不清楚。陈某的话大家不信,武侯的话大家总会信吧。况且陈某在中原还有十几个店铺,既然暴露出来,就相当于抵押给大家了。那十几万两的家当,陈某再有钱也不会随便扔掉,你说是不”!陈天行动也不动,友好地对张正心笑了一下,慢慢地解释。眼前这个少年刚及弱冠,已经是燕王麾下的大将,真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几年,中原才俊如春雨后的草芽般相继冒出,自己舌战时虽然寸步不让,但心里却如同明镜一般清楚,仅凭人才这一项,草原上的部落已经输了。

“如果是和谈,那颜应该去京城见陛下才是,燕王殿下虽然掌管辽东事务,但也没有擅自决定战和的权力”。徐增寿拍拍张正心的肩膀,示意他坐下。然后继续对陈天行说道:“况且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诸部和我大明激战正酣,那颜此时来和谈,不知是奉了谁的命令”?

这两句话一下子把议题扯到正事上,对方如果还不托出底盘,那么接下来肯定要下逐客令。徐增寿的话说得很明白,要和谈,尽管找朱元璋去谈,震北军只管战,不管和。金山部也只是蒙古诸部中的一小部分,木华黎的子孙代表不了蒙古诸部,他们的死活黄金家族也未必放在心上。

从进帐那一刻,这个不大说话的年青人就吸引了陈天行的注意力。从行为上判断,此人在震北军中应该是除了燕王之外第二号决策人物,不敢怠慢,陈天行赔着笑脸解释:“我仅仅代表我们金山部来议和,不,可以说是和燕王殿下做一笔交易,刚才,不过是在分析彼此的筹码,也好漫天要价,着地还钱不是”?

“漫天要价,着地还钱,陈兄真是个生意人,这么回说笑话”。徐增寿也打个哈哈,避开刚才剑拔弩张的僵局。既然武安国的信中说此人没有恶意,那不妨听他把话说完。

看众人脸色有所缓和,陈天行犹豫了一下,压低了声音,但尽量让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说道:“我金山部三十万众准备脱离其他蒙古各部,内附中原,请燕王殿下接纳”。

“内附”!这句话如晴天霹雳一样,让所有人呆在当场。震北军辛苦准备了两年,即将对金山部发出致命一击之前,先是被陈天行当头泼了几盆冷水,接着又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了脑袋。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既然陈天行把这件事说成了交易,金山部肯定要求大明给予足够的回报。这是笔天大的交易,朱棣不用再看地图就知道其内在价值。。金山部本来也应该属于漠东南蒙古的一部分,因为他势力过于庞大,人们才习惯以其老巢金山名之。越过金山部领地,没有其在身后断绝物资通道的威胁,震北军可以直接插到蒙古人身后,以翁牛特、乌齐叶特为主的漠南蒙古诸部的老巢届时将毫无屏障地暴露在震北军面前。整个明蒙战局可在和议达成的瞬间决定胜负,届时,失去了东北屏障的漠南蒙古将第一个成为交易的牺牲品,东线大宁之围一战能解,璞英和张翼的部众反而成了吊住捏怯来嘴巴的鱼钩,让他吐不出来,吞不下去,只能眼看着震北军和安东军前来收线。北路,苏策宇的马队可以直奔北和林,端了脱古思帖木儿的老巢。说不定李善平都有生还的希望。这个馅饼实在太大了,大得超过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金山部有什么要求,你先说出来,我看能否做主”。朱棣稳了稳心神,尽量不动声色地问道。

“这对燕王来说,应该是一笔大买卖,对我们金山诸部来说,也涉及到整个部落的命运”。陈天行欣赏朱棣的稳健,只有不贸然答应接纳金山部,才更有可能兑现自己的诺言。以往和汉人做生意的经验告诉他,胸脯拍得啪啪响的人,往往是最不遵守承诺的人。

“首先,我们金山部要求迁移回辽阳、开元一带,辽河以南你们汉人聚居的地方,我们不去,辽河以北,开元、泰宁这些已经被你们占据的地方一直到捕鱼儿海,我们世代居住的牧场得依然允许我们金山部自由放牧。作为回报,金山诸部归附大明管辖,我们和女直诸部一样,共同奉大明皇帝为天可汗。大明可以在这些地方建造城堡和商栈,但不能向金山部收税”。陈天行唯恐对方听不清楚,一字一顿。张正心取来纸笔,一字字记录。

第一条其实是辽东战役中,朱棣与女直人和议的翻版,没什么改动,所以朱棣当即拍板,答应停战后上本给朱元璋,尽力促成此事。

“第二,也和女直诸部一样,各部所辖之地,皆为大明领土,大明可派遣官吏,管理在金山部走动的其他各族百姓,但不得插手金山部内部事务。如果双方百姓冲突,金山部蒙古人打死了其他各族,我们会交出一个凶手。其他各族百姓打死了金山部蒙古人,也要一对一抵命。谁也不能欺负谁。其他律法条款参照此款,对等制订,双方要立碑为证,永不反悔。作为回报,金山部永远向大明其他部族百姓敞开,大明商人可以随意来做生意,开工厂,金山部负责这些人的安全和财物不受不法之徒抢掠。”

徐增寿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大明百姓随时来金山部地做生意,其实相当于永远互市,表面上金山部付出了一些,实际上金山部赚了个大便宜,这个陈天行,肚子里全是生意经。但即使这样,也没脱离和女直诸部的合约范畴,答应下来没有什么争议。双方就细节又说了几句,着落张正心记好,约定在皇帝批准后再仔细敲定其中具体细节。

“你们金山部的各级官吏任命后必须上报朝廷,上报后不得随意撤换更改,朝廷也会给他们发俸禄”。朱棣淡淡地补充了一句,措词尽量在对方可接受范围内。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条,大明必须给予金山部各级官吏不低于原来在大元为官时的位置和封爵,我金山诸部的勇士除非应原来的头领号令,不奉大明皇帝调遣。亦不得被大明解散”!陈天行尽力会聚目光,望着朱棣的双眼说道。

“不行,这一条父皇不会答应”。朱棣给出了他预料中的答案。

“保留武装,不听调遣,这和原来没有内附的金山部没什么区别啊!陈兄这个价钱要得也太高了,我看金山部既然内附,这勇士们呢,还是让他们回家为好,免得哪个御使抽疯,参上一本,说金山部归附后图谋不轨,到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陈天行这个时候来谈归附,明摆着是看准了大明被蒙古偷袭初战不利的当口,以图获取最大的利益。徐增寿想明白其中原委,开始着地还钱。

“我知道燕王殿下不会答应,害怕我金山部恢复实力后会背弃大明,不如这样,和议成功后,我金山部勇士将追随燕王殿下把马刀劈向任何敌人。这样我们金山部等同于我金山部自断退路,自然不会有人怀疑我们会背叛大明”。陈天行提出了自己的退步方案,一旦把战刀举向本族,金山部就彻底被蒙古诸部抛弃,这个代价的确很大。

“我不会让你们自相残杀,否则你麾下的勇士一定死不瞑目,况且真打起来,你们念在同族份上出工不出力,反而影响我方士气”。徐增寿坚持不肯上当。真的带一票蒙古武士在身边,临阵倒戈的滋味谁能受得了,朱棣也轻轻摇头。

“那燕王殿下看这样如何,我再退一步,金山部保留部分武士谨做对付马贼用,数量不低于一万,也不超过大明给的上限。和议成功后,我族武士将对着长生天发誓,世代只奉燕王号令。无论燕王百年后谁被大明封为燕王,金山部勇士永是燕王侍卫,终生不叛,这样如何”?

“这…….”。其中弯子实在太多,朱棣不敢马上答应。

“听了燕王调遣,相当于听了朝廷调遣,这已经是陈某最后能承诺的事,请燕王殿下务必思量金山部现状”!陈天行期盼地看着朱棣,等待着他的答案,平静的表情掩饰住心脏的狂跳。

“为什么只奉世代燕王的号令,别人怎么不行”?朱棣感到有些奇怪,追问道。陈天行这个条件退得很古怪,不由人不好奇。况且私设部曲罪名甚大,他不敢答应,也不敢保证朱元璋一定能答应。

“因为这里边包含着和燕王殿下的一笔交易,殿下不妨听听下一个条件”,陈天行慢慢把话带向最终主题,“第四个条件是,无论将来陈天行对金山诸部说燕王殿下什么,殿下都必须当是一个欺骗下属的谎言,大家打了这么多年,我必须给诸部勇士一个理由。并且燕王要奏请万岁答应在下,永远不得追究。只要答应了这一条,金山部三十万众,四千里江山将俱属大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