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贸易区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贸易区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7 来源:笔趣阁

萨摩藩作为日本最西南角落的偏僻之处,本来是经济凋敝的地方。自然,土地不值钱,房屋也不值钱。

可自从郑氏来了以后,土地价格飞涨,虽然通货膨胀让人感觉钱不值钱,可更多的人觉得萨摩藩开始繁荣了。

旅社酒肆青楼楚馆都是迅速兴茂。

自然,萨摩藩也可以再这样经济发展之中收得税收。更不用提商家们因此可以预期的直接收入了。

日本国比起大明,町人(商人)的地位可要高得许多。

虽然传统上来说,中日两国都是重农抑商。但这些年来的变化之下,比起大明,日本的同行处境显然就要顺畅得多。

郑森之能够探听到萨摩藩的消息,未尝也没有自己商人朋友得力的缘故。

若是不了解中日商人的区别,探听一下借钱之说就可以了解稍许。

在大明,若是有哪个王侯高官找商人借钱,那是不敢想象的。大人物要钱,双手奉上换一份庇护还求之不得呢,谁会觉得还需要借?

但日本不一样,在日本,大名向商人借钱之事并不少见。而且更加让明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大名还不敢不还。

岛津光久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自然也是借了不少钱。这一回的自由贸易区终于让他看到了反过来对付那些商人的机会。

租出去土地,租金自然可以偿还债务。

若是萨摩藩由此发达起来,那些商人更是要卑躬屈膝地向自己求饶,以此换取发财的好机会。

从前当然也不是没有商人来萨摩藩做生意,只是闭关锁国之后,贫瘠的萨摩藩让许多人失去兴趣。纵然有人要来这里做生意,也不觉得需要如何卑躬屈膝讨好大名。

可眼下这一处变化一出来那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若是将来萨摩藩成为自由贸易区,有更多的大明人来做生意,那所有的商铺生意都能好做许多。到时候不仅是税收能跟上来解决困扰萨摩藩数十年的财政危机,就是包括大名在内的大多数官员也可以因此获益。

“我相信,大明的商人对于这一笔新增的土地,会有很大的兴趣。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还可以升格成更高的特区,享有大明更优厚的政策呢。”朱慈毫不犹豫地再抛出一个诱饵,迷惑得岛津光久找不着北了。

尽管不知道那个什么特区会有具体怎样的政策,但皇帝陛下既然说是更优厚的政策,那就肯定是更给力的扶持项目。

岛津光久听闻以后,自然是更加激动不已,忍不住当即高喊:“吾皇万岁!”

朱慈顿时放声大笑。

要知道,日本可是久不服王化了。这一声“吾皇万岁”指的可是喊的大明帝国的皇帝,而不是日本的天皇。

这其中的区别,自然是极大的。

这意味着,大明这个巨人的手已经伸进了日本国里。而且,还十分轻易地搞定了萨摩藩这个日本第二强藩。

一旁,姗姗来迟的阿部忠秋赶了过来。

他本来担心岛津光久对于退出琉球又放弃郑氏会有脾气,从而给皇帝陛下带来难堪。但结局显然比预想得要好无数倍,其走向发展则更是全然不一样。

原本桀骜不驯的大名面对皇帝陛下的威严似乎轻易被驯服,也不知道皇帝陛下使出了什么招数,岛津光久竟然连“吾皇万岁”的话语都喊了出来。

要知道,这一句喊出来,不管岛津光久以后如何解释,别人都只当他倒向了大明,彻底成了亲明派。这个标签一旦贴上去,再想撕下来,付出的代价可就要痛彻心扉了。

显然,岛津光久没有想要撕掉自己身上亲明派标签的意思。他甚至十分自豪自己有资格可以贴上这样一个标签。

他看着阿部忠秋姗姗来迟不以为意,而是十分轻松,笑容满面地请阿部忠秋做见证:“老中殿,您的到来让萨摩藩蓬荜生辉。而现在,更是有一件格外重要的事情等待你来做见证。一个属于萨摩藩的荣耀,一个属于日本国的幸运。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就要敲定了!”

说完,一旁的郑森与祖大寿联合着随同朱慈前来的商人们纷纷涌了过来。

听闻可以在日本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上面自由贸易,打断郑氏垄断以后,无数大明商人都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扑了过来。

角落里,看着无数同行涌上去,林阿平真是感慨不已。

作为曾经在郑氏干过活的林阿平对于日本贸易了解可是要比别人多一些。原本,这是郑氏几乎垄断的贸易。鼎盛时期,如果没有给郑氏买路钱买到旗帜,往来日本一旦遇到郑氏的船队就要遭殃,被劫掠。

现在,皇帝陛下决定施以仁慈,重新与日本国通商,可不知是让多少人欢欣雀跃。

这一回来到日本国的那些商人,其中不少也是奔着这个来的。只不过,不管是中国城还是新华港,那都是郑氏的地盘,小商人或许无畏无惧,但大商家们难免就有顾虑。

这个时候,朱慈与岛津光久提出了扩大樱岛与大隅半岛一线也成为自由贸易区,自然是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

这些地方没有郑氏的干扰,郑氏国内其他商人入场的好时机。

尤其是樱岛,虽然那些切支丹教徒是郑森引发的,却毕竟不是他完全可以控制的力量。樱岛而今更多的还是远征公司的地盘,显然,这是皇帝陛下在支持远征公司的发展。

对于这一点,郑森并不觉得意外。他不仅听闻过远征公司有恒信商社的股本,也听说过恒信商社就是皇帝陛下的的私产。

当然,隐隐约约打破垄断的心思郑森也明白。

对于这一点,郑氏商社内部自然分歧众多。可是郑森却明白,面对强大的帝国,硬抗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尤其是而今的郑氏是求人的时候,自然不能挑三拣四。

对于而今的郑氏而言,依旧把持着对日贸易的垄断权实在是一个靶子,一个不慎就要引火烧身。

这个时候众人一起涌入对日贸易,反而是加大了郑氏自身的安全。让那些日本人不敢再动歪心思。

这般想着,郑森与祖大寿就当着阿部忠秋的面将中日自由贸易区的事情一一介绍开来。

听闻了皇帝陛下使出这一招,阿部忠秋再看向朱慈的时候,目光顿时一变。

他皱着眉头,心中直觉告诉他十分不对劲,犹如压了一块石头在心底里一样,怎么都挪不开。他深呼吸一口气,开腔道:“岛津萨摩守殿,开设自由贸易区,让渡税收民政一应事务,确系已经考虑详备,不复忧虑了吗?”

岛津光久见阿部忠秋这个态度,倒是心中有些惊讶。但很快,他就理解了。

阿部忠秋显然不是很赞同,但亲明派的身份或者说立场有让他这样的否定也并不坚定。岛津光久能够理解阿部忠秋的想法。

显然,阿部忠秋作为江户的重臣,是不会希望萨摩藩这个远离江户的第二强藩做大的。毫无疑问,自由贸易区一旦设立,萨摩藩就将迅速兴旺发达起来。

日本并非是没有通商过,曾经日本的八幡大船可是远航海外,在整个亚洲都是极有影响力的。以至于在外的日本商人以及他们的后裔已经高达至少十数万人。

只不过,德川家光执意闭关锁国,让这一切通商贸易的行动纷纷禁绝。

岛津光久平素很少十分信任别人的话,但今日,他却觉得此前那个切支丹教徒的话十分引人深思。

火种一旦撒下,再想扑灭就绝难做到了。

他可能没有听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但通商贸易的好处却是每个大名都十分相信的。

只要看江户大阪那些与郑氏经商后繁荣起来的城市,发达起来的商人就可以明白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是多么惊人。

“还请老中殿放心,对于自由贸易区之事,萨摩藩上下必定抱以最诚挚,最坚定的信念推行。对于日本国,这是利于千万国民的福祉。对于萨摩藩,更是千载难逢的时机。我非常相信,不管是任何困难,不管是任何险阻,都无法阻挡萨摩藩上下数十黎民的信念!我岛津光久必定为此奉献自己的余生,为萨摩藩千秋事业进击,绝不退缩!”岛津光久信誓旦旦。

阿部忠秋听完,欲言又止。

他并非是警惕萨摩藩的崛起,在京师大学堂修习过的阿部忠秋可比日本许多人更能理解主权两个字的含义。他非常清楚,在日本领土上如果存在一片日本人不能施行司法主权、关税主权等等主权的区域,那显然就是一种领土的割让。

只不过,在朱慈的迷幻药作用之下,岛津光久这位在日本呆了一辈子的土包子显然不能理解主权是何物。他能看到的,只是**裸的利益。

甚至,对于许多军阀而言,如果有足够的代价,就算是卖国,那又如何?

历史上的二十一条谁不知道是卖国的?但代价足够……卖国贼们也就坦然面对了。

岛津光久并不知道自己这一系列的举动会在后世留下怎样毁誉参半的评价,但老中阿部忠秋的沉默显然是不打算坚持这个话题。

这让放松下来,悄悄松了一口气。坦白的将,如果阿部忠秋真的要继续坚持,他虽然有信心可以抵抗,却要费去不少的力气。

这对于争分夺秒的自贸区建设可不是一个好事。

这时,朱慈救命一般的话语响了起来:“听闻琉球之事已经敲定开始执行。朕来了以后,也很想看看这个中日和解的约定现在履行得如何了。阿部忠秋阁下、岛津光久阁下,给朕说一说吧。”

岛津光久松了一口气,皇帝陛下开口,阿部忠秋可没精神去商量其他闲言碎语了。

“禀告陛下,琉球的撤离目前已经进行到三分之一的进度了。此前约定驻扎在奄美大岛的萨摩藩军队已经在第一舰队的陪同之下返回种子岛,在琉球各处的奉行正在与琉球官员进行交接。还余下剩下两个阶段,一个是回流萨摩藩的日本民众安置。另一个则是不能移动的不动产等一切物资的移交。目前我国正在与琉球国进行商议,初步计划是琉球国进行赎买。”阿部忠秋这些天一直都在奔波此事,可也算是累坏了他。

朱慈含笑点头,军队第一步撤离,萨摩藩的确没有搞鬼。

岛津光久也是趁机诉苦:“琉球之地,我萨摩藩百姓视之如本岛本土。待之如自己家园一样,悉心建设。且不提数十载耕耘荒废,而今萨摩藩人口膨胀,人多地少。如此多的百姓一旦涌入,却是无数麻烦将至了。但同样,陛下圣明可查,我萨摩藩向往大明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

朱慈沉吟稍许,却是笑道:“这些萨摩守却是不必担忧。我可以提前透露一个好消息,由大明教育总署主持的中日亲善学校会在萨摩藩首先开办。预期将招收首批一千名学生教习基础的汉语对话。而且,根据此前在朝鲜的经验来看,一旦中日自由贸易区建设成功,将在一年内创造超过五千名就业机会。而这,还是考虑到中日亲善学校汉语普及的效果,在一年里大概教习五千名合格掌握汉语的毕业生。一旦后期语言问题完成解决,我相信,哪怕是撤离了五万,十万民众。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就业问题……也绝对不会成为困扰。光是刘氏印刷成衣工坊就计划在萨摩藩建立一个一千人规模的工坊。而这样的大工坊主,这一回随同朕来的,至少在一百人。”

一个工坊主就能招聘一千人,那一百个是多少?

十万人!

这十万人的就业问题解决,萨摩藩得繁荣成什么地步?

也许岛津光久暂且还不能理解就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程度。

但毫无疑问,从萨摩藩撤离回来的几万百姓是绝对不用再担心饿肚子了。

而且,萨摩藩的繁荣似乎也已经板上钉钉。

现在,岛津光久要做的就是将这一切都落实下来,绝不能让到嘴边的鸭子还飞了!(83中文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