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一百零三章:土豪们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一百零三章:土豪们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7 来源:笔趣阁

风起于青萍之末。

帝国的中兴恢复仿佛是一蹴而就,但这样的事情从来都不会是转瞬便成的。这所谓中兴气象,其实早已经在各个角落里悄然改变。

曾经沉珂的帝国,病症悄然间已经去了几处。

比如官军里头的军阀,比如横行在各省的乱兵贼寇。

李自成平定以后,张献忠重伤,生死不知,窝在四川再无声息。在原定历史上,张献忠虽然死了,还有一个孙可望与李定国。但现在,李定国早已成了官军的名将。张献忠这一步大西国的国脉似乎也要就此消亡。

甚至,就连那影响数十万人兴衰的漕运也要改了。

如果在往常,哪怕是太祖成祖年间,谁敢动漕运,那定然是要嫌弃帝国地震的事情。毕竟,光是每年直接在漕运上讨生活的人就高达至少二十万人,间接依靠着漕运生活的,更是高达上百万。此前,其对整个帝国的影响堪称是经济命脉。

简单说,如果漕运一断,依靠着战乱后残破的北方,京师连基本的粮食供应都无法做到。

至于漕运上下关系利害,盘根错节,非寻常人能解。为此,朝廷甚至有漕运总督这样一个官衔,负责运河治理等务。

但就是这样一枚重磅炸弹,却在朱慈烺的手中悄然间开始转移。

海运渐渐开始取代漕运。

如果是崇祯皇帝时期,这恐怕是一个无异于裁撤驿站的举动。天下之间,最让人嫉恨的事情就是砸人饭碗,断人财路的事情。

漕运改海运显然是如此。

可不同于裁撤一战,漕运改海运过后,海运的需求也是一样需要招收人手的。而且,眼下皇帝陛下扩充水师,解开海禁,大力支持海上贸易,显然都给了这些水上讨生活之人一条活路。

比如洪门这等帮会,一开始就是在漕运上兴起。后来漂泊海外,扎根全球。漕运上的汉子有一身水性,历练历练,自然也能吃得海上的饭。

比起裁撤一战,漕运改海运毕竟是不一样的性质。虽然少了漕运的蛋糕,却多了一块更大的海运蛋糕。

撇去这些闲话不提,几个客商议论着路上的见闻,却是纷纷都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世道,实在是比往日太平了许多。

“不说各省都有大军清剿贼匪,就是没了鞑子入关,这北方可真就安歇许多了。”

“就说这城内吧,那也一样真和往日不一样了。平日里,那些牙人仗着有牙贴非让咱们把货物都卖给牙人,在等牙人发卖。现在,只要老实缴了那什么增值税,便可以直接在城里发卖。牙人敢闹,告到警署也能出头。真真是不一样喽。”

“的确呐,万般都好。就是一处,实在是吃不消……”最终,还是那起头的商人道:“就是一趟买卖跑下来,手头竟然落得是越来越多的宝钞,少能收下一些银子的。这要是宝钞回了四川用不上,那咱们这一趟最后算算,别说赚多少了,身家都得赔进去。”

众人听起宝钞的事情,又是一阵叹气了起来。

那英哥儿闻言,倒是心中不由自己嘀咕着议论起来,心道:要不是你谈了那家出价高,也不管后头订的契约是付的宝钞,咱们哪儿揣着一堆宝钞心中惴惴。

当然,这话要是让那领头的商人听了,定然也是埋怨:这四处见到的报价,都是要付的宝钞,等闲寻不到一个愿给银子的,纵然等到了,那银子的价格也得虚高一截。

京师毕竟是天下首善之地,这里官府治理能力与控制能力都是一流。纵然还有一些商人愿意给银子,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是习惯了宝钞作为货币流通。

当然,京师里也是有银元的。

只不过,依着那劣币驱逐良币的路数,不管银元怎么铸造,都仿佛是遇到了黑洞,丢尽市场里就没个影子,都是被不少人自己默默给藏了起来。

“七爷,这话,一路上可不知听您说了多少回了。好歹,这京师里吃饭住店,甚至采买货品都能用得上,也用不着这般心慌。我看这新式宝钞呐,制作精良,可不是原先的旧宝钞能比的。”

“怎么能不心慌?在京师里用得,出了京师用不得那不一样是白瞎了?回了四川用不得,还不是一张废纸。难不成还能一辈子戴四川不成?”被换做七爷的就是那个领头的商人,他抱怨完了,倒是也怨气消了叹了一口气,也是兴头减弱,不在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道:“说来说去,还是这一回,还辽令上辽东的地,能不能买吧。”

“英哥儿,照你刚刚那兜兜转转的话,意思就是,这辽东的地,买得?”另一人说道。

英哥儿看着一双双聚集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倒是不敢着急说话了。

毕竟,这可是价值上万两的买卖。

他抽搐了一下,却也是没那么信誓旦旦了,只是沉吟了许久,道:“不管怎么说,现眼下朝廷一连打胜了这么多回。辽西的兵,也是换了强军。咱们买的一些靠近锦州,比如大凌河、广宁卫的地,总是不亏的。就算一时半会打不回整个辽东,依着圣上的本事,那大凌河总能拿回来罢?”

众人一听,心理都是有谱了。

只不过,他这边议论得兴起,另一边一个卡座里这么一听,却是噗哧的笑出了声:“那边四川的兄弟,你这法子倒是想得美呐。”

听着是夸赞,可众人哪里听不出那辛辣嘲弄的语气?

英哥儿脸皮腾地红了起来,七爷却是按住了英哥儿的手:“家里小辈卖弄,见笑见笑了。听口音,这位员外是辽西来的?这般信誓旦旦,定然是有见教,还请不吝赐教一番,也好让咱们心服口服不是?”

“嘿,左右不值几个钱的消息,说了,也就说了。各位也不想想,辽西这些稳扎稳打能收复的地方,那地买回来哪里是那么简单,能轻易发卖出来?早就留给大军用功勋章来兑换了。哪里那般容易发卖出来?就是大军换剩下了还有,那朝中那些消息灵通的大员,哪一个是好相与的,会将这等保本不亏的地留给你们买?”那人悠悠的说着,倒是让英哥儿尴尬了起来。

七爷拍了拍英哥儿的肩膀,端起一杯酒,起身过去敬了一杯。

到那边,七爷倒是眼尖,京师筹建了几个在四川会馆里听闻过的大人物。当然,七爷要敬酒的还是一个看起来不甚起眼,座次亦是稍后一些的胖大富商:“这位员外见教的是,我周七心服口服,若是这位员外日后到了成都,还请在武侯区寻周氏商行,在下一定款待。”

那胖大富商闻言,倒是摆摆手,不以为意。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心情不错,道:“这点事情,客气了。今日呢,我心情好,就再多说几句。诸位要是打算来寻那稳赢的买卖,我看是别指望了。这一回的买卖,就是一个字:赌!”

“赌?”七爷猜到了什么。

胖大富商缓缓颔首:“没错,就是赌。当然,赌的地方多了。大者,赌大明能不能收了辽东。这话,三年前说,那是人人嗤笑。但今日看,这事儿,说不定真能成。你们这从外省来,消息不精通也能理解。京师里呐,可都是清清楚楚。漠南蒙古被攻破压服,旅顺口的金州复州收复,辽东凤凰城屯强兵上万。这些事儿摆着,打赢建奴,我看是稳的。”

“若如此……若如此……那却不是买便是了?”七爷目光一亮,心中灼热的燃烧了起来。

就算不是真的买了田地耕种,到时候转手一卖,那也是赚的,就是在成都,也是能换回真金白银的。

“哼,这等简单的事情,真以为就你想得到?关键呐,还是这地卖多少。辽东良田百万顷,可你觉得朝廷会简单就一公顷土地卖个一两银子?能在这儿坐的,固然没有顶尖厉害的。可手头谁都不是穷酸的。要买,几万几十万的银子撒出去。可若是到时候前方吃了败仗,那这么多银子就得血亏进去……这年头,谁有那么多现银呐……”胖大富商说着,不免感觉幽怨了起来。

这话倒是大家都明白体会得清楚的大实话。

要说他们这些行商坐贾的商户手头没钱,那是假的。故而,真要凑一凑挤出个几万几十万两的银子,那也是有办法的。可做生意无论古今,都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现金流。

这笔银子凑出来了,要是买的东西迅速卖出去回了本,那自然是欢欢喜喜赚大钱。

可买的东西要是砸手里了,那可就要哭了。

这个砸既可以是卖不出去,也可以是高买低卖的亏本。前者是一击必杀,后者是缓慢流血。就看谁有本钱能撑得下去。

所以,这才是胖大富商这等豪商来此的根底。

大家都想用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价格买到这一批田地。

“在下明白了……”七爷又是寒暄了几句,退了回去。回到了自己的卡座里,七爷复述了一遍,然后道:“所以呐,买,大约是没错的。可官军要是进展顺利,那也就罢了。要是进展不顺……这地价动荡,一旦砸手里,咱们可就亏大了……甚至其他的生意也都要折进去啊。”

叮叮叮……

忽然间,一连串清脆的叮当声响了起来。

“哎呀,差点误了事。香君姐姐,我得过去忙了,你要是有事,尽管喊人,要是下面人办得不妥帖也遣人来喊我。”吴巧儿飞一般的撤了。

显然,拍卖要开场了。

恒信拍卖行的排场更大了。

仿佛唱戏似得,帘子后面竟是养了一个乐班子,锣鼓丝竹各色乐器都有,仿佛唱戏一样,弄成了一个背景音乐。

一阵密集紧凑的鼓点响起以后,当家的田英琦亲自走上台。只见他一身简洁大方,优雅得体的改良对襟襦裙,走上台,明**人。但颇为奇异的是,众人一见田英琦举止,却是纷纷打起精神,这位奇女子,不似普通女子一般柔弱似水,相反,却是浑身都带着一股子利剑一般的锐利。那一双细眉飞扬,一双明目坚定透亮,足让人印象深刻,明白这不是个寻常女子。

“在场诸君,久违了。幸得圣上信任,朝廷委托,恒信拍卖行再一次中标了此次还辽令中,辽东辽阳、沈阳、海州、铁岭一共九十七万倾耕地的拍卖事宜。”田英琦顿了顿,又道:“这一回,拍卖根据地理位置、田地肥力登记、交通区划进行分门别类拍卖。拍卖单位为:公顷。起拍价为……”

场内一片寂静。

七爷握紧了手,英哥儿看出了七爷的紧张。

一旦价格过高,定然会让他们这些小商人抽搐。生怕一旦进军不顺,就会让他们损失惨重。

另一边,刚刚还高谈阔论的胖大富商此刻也是忍不住拿起丝巾,不断擦着额头上的细汗。

他默默的算着自己准备的五万两银子到底能买多少亩。又算着最近商行里的经营情况,估算着自己能够忍受的波动。

大明的土地价格,江南地方,承平的时候一般是十数两银子一亩地。当然也有贵的,比如徽州那等土豪众多地又少的,得翻一倍,至少二十两起。当然若是战乱一起,土地兼并,大户低价兼并小户的土地,往往一文不花,纵然公平买卖,一两银子一亩地也是寻常。

辽东毕竟还在敌人手上,上头说不定还住着汉人。纵然土地回来了,算上辽东苦寒之地,一年只能收一茬,纵然没有建奴之乱,一亩地也就只能在一两银子上下,甚至更低。再算上此刻战乱、尚未收复等不确定因素。

这胖大富商定了一个公平的数字便是:一公顷地三两银子上下。

也就是说,十五亩三两,一两银子五亩地。

当然,如果要谈判,胖大富商肯定能砍价下去的。

“最低起拍价为,每公顷土地……一元,每次加价不低于一元。”田英琦话音落下,场内一阵骚动。

胖大富商目光一亮,七爷蠢蠢欲动。

包厢里,李香君翻看了一眼恒信钱庄里的存折,百无聊赖的拿起了手中的牌子,这是举牌拍卖用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