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六十五章:爱国赤子之心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六十五章:爱国赤子之心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7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这会儿正是大明二七六年八月四日的早上,时间约莫是七点。

马拉嵩浑身是汗,大腿两侧更是磨破得鲜血淋漓,隔着裤子显露不出来,却晕染了一层鲜艳的血红色。他直愣愣地看着倒下的战马,无奈地摇头,叹息了一声道:“是我太着急了,奔行了这么久,战马也受不了了。”

席金文侧身一让,却还是忍不住开腔问道:“敢问这位将士,东面战局如何了啊?”

“还能如何?”马拉嵩笑着,从马上取下红旗绑在自己的背上,气喘吁吁地朝着席金文拱手,道:“赢了!当然是赢了!大胜特胜!这位……做公的,还请通传马政有司,好生埋葬了我这战友。我要去枢密院,立刻通传此讯!”

说罢,马拉嵩便插着红旗,大步朝着西北方向的皇城枢密院跑去

这时,方才与席金文辩驳的举人侯青也走了出来。

侯青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举子,一身上好绸缎制成的宝蓝色长袍衬着侯青颇为富贵。他走出来,身后还跟着几个一同来的几个读书人。

这几个读书人都是站在一边,纷纷看着席金文又唱又跳说着:“又是一场大捷!这一回我说吧,圣上就没做错。就不该和那鞑子议和,只有堂堂正正打赢了,我大明儿郎才能挺起胸膛!”

席大财望着侯青,嘿笑了一声:“侯青,怎么,方才的话可还记不记得呀?嘿,不过方才你也没应下。这会儿要是真赖了,我们也说不了你什么。”

“有何不可应下?”侯青断喝医生,朝着身边一个书生轻声道:“刘兄,且借我一些,今日这一回,我侯青认了。”

“敢作敢当,这样的朋友,我刘某人愿意帮。”那书生拱手,朝着掌柜道:“掌柜的,今日我刘一和请了一品茶楼各位所用,记在我一人名下。”

“又来大捷了?”掌柜的喃喃着,道:“这自打圣上登基来,这大捷可终于盼来顺了。一回又一回的来,仿佛跟下饺子似的。”

那刘一和闻言,顿时失笑一声。微微一回想,顿时只觉得这些年经历的大事仿佛是两个世界一样。

从来没有人能想到,这大明竟然能接连打下如此胜仗。

“到底如何胜仗还不清楚,我先派人回家取银子,现在先亲自跟过去!说不定,报社上头还能抢个先。”侯青朝着刘一和说了几句,便拔腿跟了过去。

另一边,席金文见侯青认账,大笑着揭开这一节,喊着席大财一起收拾了马拉嵩坐骑的尸身。

席大财是个懂马的,一看战马浑身汗淋淋的,一摸上去只觉得揭开了一层油,顿时感叹道:“这一位将士是真的拼命了。太拼命了,战马活活累死了。”

席金文倒是有些担忧那位传令兵:“也不知道出那位信使如何,这大胜的景象到底如何。”

“那侯青刚刚跟过去了!”席大财道:“那人本不是坏人,有几分脑子想歪了,心肠还算是好的。”

这会儿侯青的确是一路跟着跑去了,但马拉嵩虽然一路疾驰入城战马都活活累死,可身怀军令,却是跑的比休息一夜的侯青还快。

见此,侯青干脆寻了一处客栈,押了身上的玉佩借一匹马,纵马疾驰朝着承天门大街跑去。

终于,当侯青朝着一路专走大路,趁着清晨人马稀少的时候赶到了枢密院的门口。

枢密院里的士兵见来了信使,纷纷目光聚集在了马拉嵩背上的红色旗帜上。

顾炎武这会儿刚刚从家门里到了枢密院衙署,一见这传令兵竟是两条腿跑了过来,顿时意识到了不对劲。

“快喊人过来接待,准备盐水,这信使背着红旗,是有捷报啊!看军装,这是近卫军团第三团的!”顾炎武眼尖,一下子便认出了来人。

枢密院的官吏闻言,先是一愣,但紧接着纷纷动了起来。

而顾炎武亦是大步冲过去,一把扶住来人:“你可是第三团的信使?为何没了马?竟然要跑过来!”

马拉嵩一见顾炎武的衣着与枢秘处军师相似,顿时喜道:“可算让我见到枢密院的同袍了。我是战马累死了,着急着传讯就跑来了。我正是第三团枢秘处的信使,背上这通行令旗可是第三团枢秘处唯一紧急的信物。今日来传捷报!”

说完,马拉嵩急忙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封仔细保管好的公文。

“捷报?圣上在遵化一战的军情?”顾炎武见此,也顾不得此刻是枢密院门口,当下便激动地拆开。这公文没有加密,直接明文写就,笔画仓促,却藏着书写着喜悦的内心,看得顾炎武忍不住当场便念了出来:“”大明二七六年八月三日,圣上率领第三团加入战斗,配合埋伏的天策突击队,临阵倒戈的吴三桂所部,以及及时抵达的宣府军合计大明全军合围建奴,全军进击,虏酋多铎、阿山、汉岱、英俄尔岱授首,图赖被俘,巴尔哈拉临阵投降!

“大胜啊,一仗埋葬建奴主力的大胜啊!”顾炎武激动得手中握着信封都不由颤抖了起来。

另一边,马拉嵩忽然间笑道:“不仅如此!圣上分派了水师陆战队以及红娘子所部明军从辽东凤凰岛启程,突袭了觉华岛,攻克了宁远城。正是因为宁远、锦州以及山海关齐齐光复。那建奴这才全军战意消融,铸下我大明此番大胜啊!”

“辽东的乡亲们!那冤死的数百万辽东大明百姓们,你们听啊,辽西回来了!我大明又将这辽西宁锦之地打回来了啊!我大明……终于,终于有望灭了那建奴鞑虏了啊!”

马拉嵩放身大笑,笑道一半,忽然间跌坐在地上。

唏律律……

侯青纵马驰来,迅疾翻身下马,大步冲来:“这位将士怎么跌倒了?”

顾炎武这才回过神,发现马拉嵩跌坐在地上。

而此刻,枢密院的几个书吏也终于捧着一壶加了盐的热水大步跑来:“顾军师,盐水配好了!”

“这位将士?你怎么了?身子还好吗?”顾炎武连忙将马拉嵩扶起。

侯青冲过去,忽然间将手伸到马拉嵩的鼻前,愣住了。

四目对视,顾炎武看着侯青,颤声着道:“你懂医术?还不快抢救!”

“恐怕晚了……”侯青收回手:“鼻息已无……”

“快喊军医!”顾炎武放声大喊。

军医来的很快,回复更是格外惋惜:“来晚了,要是能早来一些恐怕还有办法。这时劳累过度,又碰上大喜大悲,心脏受不了,算得上是……喜丧吧。对了,为何会是如此结果?”

“这一位勇士是连夜从遵化将捷报传入京师的。在刚刚进了崇文门后战马也活活累死了,没想到……”侯青说着,忽然间有些哽咽。

他终于明白了,为何那么多人朴素地坚持着不愿意议和。又有那么多人舍生忘死地为这个国家默默付出,奉献,撑起那铿锵有力话语里的底气。

就如同这个马拉嵩一样。

曾经默默无闻的辽人,费尽心力学武入军,没能碰到上场的机会。但当传信的任务交给他是,便将拼命得真的性命都丢在了这里。

只为了将这捷报的喜悦早一日报给京师知晓。

半个时辰后。

枢密院与内阁迅速行动起来,将遵化之战的结果仔细润色宣布。只过了不到两刻钟,全城上下刚刚起了的京师百姓们便在街头巷尾看到了各处告示板上张贴者的讯息。

而侯青却是默默地陪同着顾炎武一起办理了马拉嵩的丧事。

顾炎武与护工一起抬着马拉嵩的尸首送去了陆军医院后回了枢密院,他决定将马拉嵩的事情上报。

落笔之时,顾炎武想了想,沉声道:“这是一员烈士,是阵亡,而非……病亡。”

侯青嘱咐了顾炎武一声,他决定出席马拉嵩的葬礼。随后,他便回了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里不仅住着的是进京赶考的书生,也有一处新事务。这便是《京师广评》。这是一份快报,有赖京师里新办起来的昌平第一印刷工坊所助,大大降低了原本铅子印刷时高昂的成本而办了起来。

最初时是侯青忽然发现京师里多了一批新书。上面写的都是一些文人写的传奇话本,讲的是朱慈烺自大崇祯十五年起战内寇,杀鞑子,下江南,破盛京的故事。要说这小说话本那也不稀奇,可稀奇的是,这话本竟是比起寻常话本便宜了足足只有别家三分之一。

侯青一打听便发现了昌平第一印刷工坊出来以后,京师里原本那些书商便纷纷哀声载道。但无论如何,印刷成本骤降了。

于是《京师广评》也就应运而生,不定期刊行,靠着侯青等几个好友文笔不赖,舍得大放豪言,比如那议和之事此前就是《京师广评》叫的最为响亮,在京师里颇有知名度。

作为《京师广评》的头号笔杆子,回了湖广会馆的侯青迅速开动,提笔书写,不到三刻钟的时间,一篇千字雄文便写了出来。

侯青仔细看了一眼,却忽然觉得格外陌生。

这时,刘一和也回来了。他进了屋里,见侯青已然一片雄文写好,仔细一看,不由击掌赞道:“侯贤弟,你这遣词用句是越发精湛了。书文如行云流水,开篇读下,只觉得酣畅淋漓。要我看,这一期《京师广评》有此一篇雄文,便能卖出去至少五千份了!”

京师是大明识字人口最多的地方。就是市井之间也多的是可以诗文断句的人物,不说豪门奴仆,纵然乡里百姓,村夫愚妇,也有的是可以自己看报的。虽如此,却也不过只有约莫十数万人。

但刘一和断言能卖五千份,显然是极为褒奖了。

“是刘兄啊。方才那会儿,可多谢你助力了。”侯青失魂落魄地应着。

刘一和感觉到了不对劲:“侯贤弟可是还因为早上那事不舒服?我看这一篇文章书立意上佳,遣词通俗。这一番你谈大胜之后,百姓能复安宁,朝堂能减赋税,将士不必伤亡。百姓们读了,定然就忘了你此前议和之事,转而期待和平时光。你不必介怀啊!”

侯青摇摇头,忽然间将方才那一篇文章哗啦啦撕掉。

“我于心有愧啊。”侯青沉声地说着:“你记得那个传信使者吗?便是坐骑倒毙在一品茶楼前的那人。”

“我记得,不是去枢密院了吗?这一番捷报传来,定然是顺利送到了。”刘一和有些疑惑不解。

“那位勇士……死了。”侯青颤颤着站起身,望着窗外的天色,道:“这大好世界,胜利来临之际,一员大明军人倒在我的身前。你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

刘一和凝眉看着,缓缓摇头:“不知。”

“是力竭而死,是惊喜而死。”侯青沉声道:“刘兄啊,我真的从来不知道,这世间还有这样一种兵,这样一种军人。他们真如先秦那赳赳武夫一般,是国之干城啊。为了早一日将胜利告诉大明百姓,完成军人的职责,他一夜未眠,从遵化疾驰入京师,战马累死了,他自己从崇文门大街跑到枢密院,那是多少的路啊。生生累死,生生惊喜得劳累而死……这时怎样的军人?是怎样的士兵?”

刘一和动容了:“竟然有如此义士……”

“是烈士。”侯青奋笔疾书,纸稿上,一番纯白话的书稿写就:“马拉嵩是一位淳朴的辽东百姓,三十岁了,从嵩山少林寺习武下山,为了收复故土,报建奴屠杀之仇,不顾辛苦加入到了皇家近卫军团第三团中。就在刚才,倒在了我的身前,不幸以身殉职,牺牲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一个朴实的大明子民,为了将胜利的喜讯早一日传回国家而生生累死。这是怎样的心怀?一个纯朴的帝国将士,不惧死亡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怎样的精神?”

“这是真正的赤子心怀。这是纯粹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帝国崛起的基石,是我大明中兴的根本。我骄傲之,自豪之。为我过往一切鄙薄之浅见而羞愧之。今日,我侯青在此发誓,搜尽家财,出银一千两,于每年八月四日时举行马拉嵩运动会,纪念马拉嵩爱国赤子之心!”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