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五十章:亡国灭族,不死不休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五十章:亡国灭族,不死不休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7 来源:笔趣阁

黄道周是大公无私,但跟随而来的无数御史言官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思在高呼议和,显然就远非那么单纯了。

眼下,建奴伏兵的消息一出,他们纷纷明白,大势已去。

至于其余人,更是在明白这一紧要环节后纷纷变得惊慌难安。

“若是真让建奴得逞,近卫军团主力被辅兵伏击,那到时候转过头来被逼着要议和的……就是我大明了!”吴甡巴巴地看着朱慈烺。

眼前,他们的皇帝陛下成了唯一走出这个困局的希望。

朱慈烺环顾众人,沉声道:“诸位爱卿,和平,从来不可能用纸笔文书轻易祈求得来。和平的来之不易固然珍贵,但战争的威胁与敌人的阴险狡诈从来没有远离我们。当我们可以谈论和平的时候,永远是在我们获得胜利之后。因为,有无数的帝国将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不惜一切捍卫我们的安全。在这样的安全里,我们才有资格奢谈和平!拥有强大武力的依靠,以战场之上的胜利作为基石我们才有理由真正相信,我们可以奢谈和平,而这样的和平,才是可靠的和平!”

奉天门前一阵寂静,众人静静地听着朱慈烺的话语,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吴甡心道:他们这些书生的确是坐享太平太久了,在官署之中,以为这天下真的可以一纸文书达成上百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都未做到的事情。

黄景昉不由想起了这些时日来朝臣们迅速膨胀的自信,事实上,面对战略局势的判断,朱慈烺依旧是最准确的。

更多的朝臣们则是想得更加简单,他们想起了前几日对收回辽西恢复和平时的期盼,对比现在清军伏兵黄崖口的景象,每个人都是怒气冲冲,纷纷感觉收到了极大侮辱。

这样的欺骗,差点就酿酒了大错。

于是百官们见朱慈烺如此开腔,顿时纷纷高呼。

礼部侍郎丘瑜咬牙切齿:“战!绝不能绕过鞑子这群无信之徒!他们敢欺骗我大明上下,便要那建奴亡国灭族!”

内阁首辅黄景昉昂然挺胸:“微臣启奏,此战,不死不休!”

李邦华朝着杨文岳等人对视一眼,纷纷面色肃然,齐齐高呼:“臣等附议!”

“让建奴亡国灭族,不死不休!”

“让建奴亡国灭族,不死不休!”

“让建奴亡国灭族,不死不休!”

……

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动员了。

来革新后的新任内阁与枢密院开始将帝国的全部战争潜力动员。

户部与兵部迅速开始筹措军资。无数行政命令从中枢飞出,到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各处衙门,海量的物资开始动员汇聚。

来自枢密院的指令由飞鹰飞出进入宣府、大同以及山西,边镇的军队摩拳擦掌,大同的边军开始向北进攻。宣府的边军则与齐贤所部第三步兵营一同迅速向京师开拔。

京师里的喧闹开始多了几分沉重与肃穆,得知了的欺骗与狡诈后,百姓们的愤怒汇聚成了无穷的力量海洋。

丰台大校场的门前,到处都是应征入伍的人海。

民兵预备役与辎重营的扩充迅速完成,一共超过五万石的军粮开始向东一路押运,沿途兵站、驿馆在短短数日的时间里得以建立。

庞大的帝国机器在这一刻开始焕发了生机。他们用着一个同样的信念,决意将来犯的建奴给与最严厉的惩戒。

但当几乎一切战斗准备都完成的时候,一个疑问迅速在众人的脑海里升起。

“谁去出战呢?”京师的大街小巷,各处茶馆里纷纷念叨了起来。

就连枢密院的军务会议开场的时候,不少军师们也是纷纷愁眉苦脸。

从山西回来的顾炎武说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大明眼下可战之兵除了近卫军团一系列下,也就是边军了。宣大山西三镇这一回是解脱了,但都距离太原,纵然调拨过来,恐怕缓急时间也难以救场。黄崖口就在近卫军团主力的西面不远处,留给我们的时间恐怕不会超过半个月。这个时间里,哪怕是距离最近的宣府军也难以抵达。”

“没错。”李定国指着沙盘上宣府的位置道:“事实上,山西与大同现在的任务是趁机一个向北进发,恢复边镇的防御,一个向南西进发,剿平顺贼残余的同时进攻草原,打击蒙古人的战争意志。最能帮到我们的是宣府军,在那里,还有此前增援过去的第三步兵营。但他们距离京师有足足三百五十里,又是山路,行军困难。军令是已经一早发出去了,但抵达京师的时间……往好里预计是五日,但保持战斗力的预计,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指望不上了。”顾炎武感觉有些丧气:“他们可以作为预备队,加入到总的决战里。但是……我觉得有些不对劲。”

“哦?我也觉得。”李定国笑着道。

“我是觉得,圣上既然能够在百官进谏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建奴会反复,一早就决定拒绝议和。那么,以圣上的打算,是绝不会如此仓促的。如果只是将宣府军作为预备队,那么也显得有些单薄。以边军往常的水平,这一次来的估计也就不超过一万人。这对于实际兵力达到十五万人的清军而言……显得并不够。”

边军可不是近卫军团这种新式军队,他们缺乏足够的火铳,也根本没有时间仓促训练。故而,没有足够的数量,调拨他们上来就只能用来准备前线战败后的京师防御。

“勤王的号召,圣上事实上已经一早就开动了。”李定国一直都在枢密院,比起去了一趟地方的顾炎武消息就多多了,他朝着身边的同僚一拍手,很快一叠战报就递给了顾炎武:“很多时候,我们才能事后诸葛亮地发现,圣上的预料,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先平顺贼这个战略的效果,现在发挥了!”

顾炎武拿起一叠一叠的战报,只是看了一眼,目光就越来越亮。

上面,是祁山、徐焕武等军队不断收复山西地面的战报。这些顾炎武当然明白,但更加让他感觉眼前一亮的还不止于此。最关键的……

是河南方面的战斗!

“圣上在获鹿镇大胜后,不过三日的功夫消息就传到河南去了。傅如圭发动了总攻,在顺贼得到消息后一举攻克了洛阳,将在南面作战的顺贼大将刘芳亮击败,乱军之中,刘芳亮被地方民团击杀……其后潼关入手。如此,南线的第三团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了。”李定国说着,满是得意。

事实上,作为后世用战功证明了的名将,调拨傅如圭部第三团北上也是李定国亲自向朱慈烺请奏的结果。作为奖励,这一回李定国将会以营校尉的身份进入第三团,担任组建后一直由傅如圭亲自带队的第十步兵营作为校尉,加入此次东面的战斗。

“这么说……”顾炎武眯着眼睛,顺着黄河,一路点到了天津。

李定国大笑,道:“是啊,我很快就要随圣上再次出征了。这一回,就拜托李军师代我留守京师枢密院了。”

“定不负所托!”顾炎武小道。

李定国起身要走,走了几步,忽然转过身对顾炎武笑道:“其实,顾军师很快就能体会到另一个惊喜了。圣上执着于先平内贼,更不止能够释放第三团呢……”

……

西安。

留守这里的是党守素,作为老八队的老将,党守素是李自成的心腹,也是军中少数几个权将军。地位尊崇,又因为党守素信佛,一向与人为善,故而内外都对党守素十分尊敬。

就是党守素自己,也一向但求心安,少有焦虑不安的时候。唯独今日,他站在原来孙传庭的三边总督府邸里,环顾四方,心头一片焦虑。

闯王,哦不对,是陛下。大顺国的陛下出征,结果失败了。

明国的皇帝一样胆色不弱,御驾亲征,结果一战之下就将此前博得偌大威名,几乎要将天下吞并的李自成杀败。

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山西就此易手。

不仅如此,南面跟着策应李自成的刘芳亮大军也是落败,刘芳亮这么一个大将竟然被几个地方民团给杀死。

如此巨大的挫败汇聚成了西安的天空的阴云,让所有人都是心头沉重。

这个时候,忽然间党守素听到门外踏踏塌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党守素是留守大将,寻常没有急事是没人敢打扰的。但有一人除外……

这就是李过。

作为李自成的侄子,李过在军中身份尊崇,此刻大步跑来,却是喜气洋洋。

见到李过,党守素心中有些异样,但很快就明白了。

他轻声道:“太后已经决定要立谁为帝了吗?”

李过脸上闪过一丝奇怪的情绪,有些扭捏,但很快就应道:“太后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就是……就是我。不过,这一回我来的不是为了此事……”

“那是为何?”党守素疑惑不解:“陛下驾崩,大顺自然要重新凝聚人心,要不然这天下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就是因为出现了转机啊!”李过笑道:“那东面的官军竟然撤了!只留了几千兵守着潼关,而且!北面山西的官军主力也退了,盖因这一回清军大举来攻,官军的主力被纠缠到京畿去了,如此一来,我们还有时间可以转圜啊!”

“这可真是大喜事了!”党守素大喜过望。

李过心情也是一样格外舒爽,心道:“如此一来,我也可以将这登基大典大大操办一回了。将我大顺的士气好生鼓捣一下!”

党守素狠狠点头。

他们万万不会想到,此刻,西安西面的州县已然全部改旗易帜了。

西安有四门,东墙长乐门、南墙永宁门、西墙安定门、北墙安远门。这西墙安定门的守将就是确山伯王良智。

王良智其实没有什么名头,虽然是这大顺朝廷的确山伯,却也一样没什么人注意,甚至也只是分配到了西门拿去守城。

要知道,这眼下江山,最紧要的地方显然就是东门与北门。那是大军出入的地方,军机重地。

显然,王良智守着的这个西门不是紧要的地方。

可为什么一个不重要的战将却拿到了确山伯的伯爵?

要知道,就是刘宗敏也只是一个汝侯呢。

在西安城里说王良智,八成是没有多少人认识的。可要换个名头……说是王根子,却很多人就明白了。

此人,便是当初西安守将,开城投降的那位。

“特娘的,不管了,干了!反正跟着造反是没前途了,这会儿趁着还能卖个好价钱,此刻不卖,更待何时?”王良智说完,就去召集亲信。

但这会儿亲信却大步跑来,急切道:“爵爷不好了!北门的守将,跑了!”

“跑了?肯定是提前投降了!那劳什子党守素和李过都是瞎的,竟然不知道孙传庭打回来了啊!”王良智说完,一跺脚,道:“还愣着干什么?扯旗反正啊!”

……

城西,一个硕大的孙字大旗立了起来。

这个后世传言“传庭亡而大明亡”的男人……回来了!

孙传庭看着前锋直入城内,重重吐出一口气:“我孙传庭,打回来了!这顺贼,彻底平定了!”

陕西已然恢复,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终于可以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北上……

迎击清军!

……

东胜右卫的营地里,第一团朗将虎大威一大早就起来了。还未等他走出营帐,就发现有一人大步跑了出来,竟是飞熊团的朗将徐彦琦。

“出大事了!”徐彦琦表情严峻。

虎大威心理一个咯噔。

没多久,骑兵营的刘振也跑了过来。

“到处都是人……”刘振下了马,看着徐彦琦摇了摇头:“堵得严严实实的。”

“是我们的后路……突然出现了清军。”徐彦琦沉声道。

几人一同登上营地附近一处制高点里的高台,这是为了方便指挥临时修筑的建筑。没多久,虎大威掏出了千里镜,镜筒内,四面望过去,全都是蒙古八旗与满洲正黄旗的旗号。

“不是遵化城的清军……”虎大威这么久了,自然认得清军的模样是什么。

“我们……真的被四面重围了……”

【qq读者群号码:15146926。想要催更讨论剧情聊天就来这里吧!我的读者都欢迎来加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