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三十一章:辽东汉儿烈如铁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三十一章:辽东汉儿烈如铁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7 来源:笔趣阁

古勒章阿把传消息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叫崔英贤的人。

崇祯十六年八月二十五的崔英贤大概四十岁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虽然,两个儿子都觉得他爹没本事,有些不孝顺,大的还好些,总说自己记得爹爹的生辰,要寻思着办一个大寿。每次崔英贤听了,都说记不得了,不办了,好似二十多年前的人生都忘了。

这个年头,人能活四十岁是了不得的事情。尤其是在辽东,尤其他大儿子私底下总说自己是个汉人,才不是老爹说的什么朝鲜人呢。

可每次崔英贤听了都赏了大儿子两个耳刮子,打得很轻,说话的语气却很沉:“这话,往后不许在凤凰城说。”

听说过这情景的小儿子更加看不起老爹了,扯着大哥就跑去了朝鲜经商。他们是为凤凰山的甲喇章京古勒章阿办的买卖,倒也不在城里。

于是崔英贤就一人呆在了凤凰城,每日在古勒章阿的府里办着闲差,古勒章阿说他是朝鲜人,还是久居辽东二十六年的老人,办差二十六年没死,一家给自己干活,也算个体贴老人。

于是这任务就交给了崔英贤。

怀着古勒章阿信封的崔英贤也没要马,就寻了一条地道撤出了凤凰城。没人知道他怎么会在定辽右卫的旧营房里是怎么找到一条地道。

进了地道的崔英贤出了城,然后就看到火光四起,凤凰城都烧没了,毫无防备的古勒章阿没有组织起足够的余力就被明军攻克。

“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了啊!定辽右卫,又有大明的兵了!”崔英贤流着泪,欢畅地感觉这一刻自己好像一下子就恢复到了十四五岁的年纪。

那会儿的孩子精力充沛,又有着少年的梦想,长大了总觉得自己能做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扛着大明的枪,做那定辽卫国的大将军。

可一场乱起。努尔哈赤领着女真人左屠右杀,整个辽地成了女真人的天下,多少亲朋好友倒在了蛮夷的刀枪下。长着一张大饼脸的崔英贤反而被当成了朝鲜人活了下来。

看到凤凰城升起的火光,崔英贤抹干净泪。紧握着手中的书信,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前所未有的强烈,让他打心底里发出颤栗的渴望:我要干一票大的,我要干一票大的!

“我要干一票大得给我爹娘复仇啊!”崔英贤回了自己城外的庄子。他拿了锄头,挖了后院里的一个地坑,里面,涂了油包裹着的袋子被粗暴撕开。

一身山文甲被掏了出来,旁边,是一杆已经锈迹斑斑的长刀。

磨了刀,将甲贴在外衣里,崔英贤上了马,远望南边的凤凰城,打马狂奔。疾驰往北。

风声烈烈,刮在耳朵边里,显得格外孤寂。

但这一刻只感觉身边金光万丈,崔英贤告诉自己:我,就是那大将军。

领着千万无辜死难同胞英灵复仇的大将军!

……

顺着大明的官道由东南往西北走,出了定辽右卫就是斜烈站。这里有几片耕田,一处村庄,左右还有几个牛录住着。这里地处草河主干与主流的分叉,是上好的水浇地。

孤身而去的崔英贤却小心翼翼地躲开了大道,仗着二十多年见多识广。小道熟悉,绕开了斜烈站,寻了支流里浅浅的地方强渡冲去。

一路往北,在通远堡找到了还不知晓凤凰城之事的老相识寻了些吃食。换了马,偏离大道,西北奔去,过连山关,经甜水站堡北行,一路过去数十里。浑身都快虚脱的时候终于见了辽东平地而起的一座大山。

这里,便是安平山了。

安平山里有一处处险峻的山头,几处关口挡住都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很是藏了一些狠角色的人物。

当年辽东大乱兴起,倒是惹得一些拉杆子上山的强盗人丁壮大起来。只可惜,他们面对的不是不善战斗的明军,而是渔猎为生的女真人。

几番剿寇,安平山上的大杆子就纷纷消散。只剩下百十来户学着武艺,铁匠木匠农户齐全的汉民躲到偏僻山疙瘩里平谷之处。

最重要的是他们又找到了一些伙伴。以至于没有步入那些被剿灭干净的大山贼后尘。

这些伙伴就是被清人从东北深处捕获来的生女真,生女真多是在东北渔猎处于原始状态的赫哲人鄂伦春人之辈。不服王化,文明程度极低,用的大多还是骨箭,却凶悍无比,敢于猎杀虎豹熊狼,战斗力极高。

被清国凭借着刀兵厉害捕捉之后,有些人自然乐得被统领,也有些不服管教就跑了出去。

那些不服清国管教的生女真便落草为寇,倒也不做什么剪径劫商的买卖,只是在山里猎熊刺虎卖给朝鲜商人,也算乐得自在。

这些生女真向来彪悍,有两三百人窝在山沟沟里,境遇却与从前变得不一样。凶悍依旧,但战斗力却大变,不再是建奴可以随意鱼肉捕捉的存在了。

因为安平山里有了汉人。

这些汉人有铁匠,有木匠,也有打造兵甲的本事。此处距离后世的本溪颇为相近,山沟沟里竟是也寻了少量铁矿石煤矿可以炼铁打造兵甲,武装战备。

于是,有了汉人修补打造的兵甲,这些本性还算朴实的生女真也就与汉人结盟,可以女真人说不了。

这个时候,清国若是派遣大军杀过去少不得死伤数百一无所得。若是派遣小股兵力,那更是如同送菜给人练兵。建奴开国毕竟有二十六年了,也没有那么多强兵干将可以浪费在一处没甚么危险的小杆子里。

安平山就这么一直留到了这里。

一直到崔英贤来到此处。

这时已经日落黄昏,天色昏沉,下着蒙蒙细雨。山中安宁,鸟兽鸣声,如果不是浑身大汗淋漓,疲倦不堪的崔英贤闯入,安平山也是很有些桃源仙境的感觉。

但是,进入安平山后的崔英贤没有放松,他是心中十分忐忑不安。

他看了一眼山中茂密的森林,打量着不知开头的山路。摸索着被大自然冲刷过去的人路痕迹,开始了上山之路。

他对安平山并不熟悉,只是听几个朋友听过这里的情况,知晓曾经有一部牛录章京领着三百人入剿。结局却是两百多人光着身子灰溜溜地回去。为了这两百多人身上零件齐全,听闻还有女真人将家中铁锅盐巴都送上山这才得以换回人回去。

至此,安平山留给崔英贤的印象就剩下两个字:彪悍。

而现在,他就是要去找这样一群人谈生死攸关的大事。

咯吱……

崔英贤脚步轻轻,却还是耐不住林中道路复杂。一道清脆的树枝被踩断。几乎同时,崔英贤仿佛猎豹一样浑身紧绷,猛地响了远处一道林间岩石里。随后抽出腰中长刀,双手紧握,压抑着粗重的呼吸环视周遭。

此刻的山林里寂静无比,一丝声音也无。

但崔英贤却一点不敢放松警惕,背靠着岩石左右看着,唯恐哪里冒出一堆人冲杀了过来。就这么精神高度紧张地过去了将近百息的时间,整个林中依旧毫无一点声息。

崔英贤见此,不由地想了下:可能是我太紧张了吧。

这样想着。崔英贤看了看林中山路,准备继续前行。

只是,就等他刚刚想要走出一部的时候。

忽然间,巨大的岩石上方,一道灰蒙蒙人影如大雁落下,寒光惊现,正朝着崔英贤的脖颈处杀去。

“我是汉人!”缓急之间,崔英贤竟是只来得及喊出这一声!

……

凤凰城。

“我们的动作还是慢了一点。粮食,已经不多了,只够十三天之用。九月二十三出发。就意味着最迟十月三要在沈阳发起进攻!九连城和凤凰城都太穷了,满洲人果然是一群人形造粪机,根本就没有存粮的习惯,要不是收刮了他们的口粮。恐怕我们连马都养不起。而这意味着……军中的存粮还是跨不过十三天的最大时间,一来一回,甚至只有六天不到的时间留给我了……”朱慈烺在日记上写掉这段话就收起了手中的本子。

大军在进行少见的休整,随军的军机处整理完了斩获以后,各级军官开始开例会。这是朱慈烺掌握军中讯息的重要渠道。

日记得以写作,也是因为各级将官聚集起来要个时间。

说是例会。其实十分简便。倪元璐坚持跟上军队,谢洪运带着后续的新兵与朝鲜兵缓慢地朝着九连城进发。

一张辽东的地图摊开在地上,众人围坐一圈,倪元璐就开始讲话:“辽东的地势大体是平坦的,我们目前行军也还算迅速。得益于九连城的围歼,以及骑兵营封锁消息的厉害。凤凰城的奔袭进行得十分顺利,那么,依照辽东的突袭方案,大致是依照曾经大明的官道奔袭沈阳。现在,突袭的效率很高,凤凰城也拔掉了。位于辽东边境里的两座大城都解决了,后路暂且无忧,可以继续行军。一路北上,我们很快就进入沈阳的防御圈。”

“按照官道,继续北上。先遣团已经按照计划朝着斜烈站进发,那里没多少人,突破轻而易举。然后就是通远堡、连山关。一路上都没有满清大部,就算有也都已经被察哈喇与龙骨大消耗在了朝鲜。但是……”倪元璐顿了顿,道:“我们的难点是这里!”

说着,倪元璐将手中的树枝点在了位于太子河北方的威宁营。

“威宁营是个小地方,也没有多少兵。但……太子河是个麻烦事。”倪元璐说着,不由地皱起了眉头:“其实沈阳的浑河也是个麻烦,但那是沈阳的护城河。我们的战略目标也并非是完全攻克,浮桥可以稍慢一些搭建。”

徐鸿沉吟了下,道:“太子河的情况我们还不知道,根据抓获的一些俘虏拷问可以得知是与草和规模相当。如果要为大军准备强渡草河的浮桥,这需要十七天的时间,去除准备工具所需要的时间……”

朱慈烺道:“圆木之类的事情我会解决。现在全力准备,告诉我,多久可以搭建浮桥。”

“一天半!”徐鸿深深呼吸一口气:“日夜兼程,为大军搭建浮桥!”

“军机处记下。以战功计。”朱慈烺没有多说。

徐鸿目光一红。

“一天半非常快了,但如果以完全不惊扰对手为准,还是有些晚了。”倪元璐心道,但他没有说出来。辎重营很不容易,为了立军功也是拼命了,继续说这种话也只能徒劳施压,心念于此,倪元璐转过话题道:“骑兵营已经先行出发,扫荡官道附近能够发现大军行动的任何人类。先遣团则作为攻坚,目前应该已经到了斜烈堡附近,攻克应是不算问题。连山关稍稍麻烦一点,也无碍。那么…殿下,计划要稍稍更改。”

“威宁营……”朱慈烺凝眉着:“这是第一道防线。如果清军不再被我们突袭所惊到的话……罢了,突袭的作用大抵是达成了,能做到在对方连城门都来不及关的那种突袭,我是不妄想了。”

朱慈烺说的是黄州城,但在座之人对于朝鲜人的战斗力规模如何,基本上也不需要多问。要不然,朝鲜人为何将林庆业看得那般重?

可搜刮了朝鲜上下精锐,也唯有林庆业带着三百人能够得上入眼。

“突袭的作用更多的是中止对方深入动员,那种完全让对方以和平时代的水准进入战争状态的情况,还是太少见了,得之我幸,失之我运。还是说些好消息吧!”朱慈烺说着,看向了李定国。他负责后勤之事。

“殿下,各位将军。军机处已经统计出来了。足足一万七千马匹,可以达到一人三马的程度!全都是战马!这群狗鞑子,别的不多,马却一定没少!”李定国高声大喊,笑容欢畅。

朱慈烺很是感慨道:“我们也进入了骡马化的状况了啊。也总算可以不用跟在先遣团与骑兵营后面吃土了。”

“哈哈……”众人都是欢快笑道。(未完待续。)

ps: 【正版是起点中文网,搜索几字微言、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都可支持进入正版订阅。更恳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几字微言。刚刚发了朱慈烺、崇祯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画像照片,还有飞剪船的实物图片,爱心读者给朱慈烺的画像,玄武湖的配图,柳如是、钱谦益张溥的人物图像,以及还有很多和殿下以及这个故事相关的有趣内容~赶快来微信公众号关注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