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五十子二章:燕子矶工坊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五十子二章:燕子矶工坊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7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shuyaya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南京城北,燕子矶。

“招人进行得还算顺利吧?”朱慈烺看着眼前眉开眼笑的小胖子,背着双手,漫步走在广阔的厂房之中。

小胖子便是曾经山东临清的商人王易,只不过曾经的大商人此刻显然已经转行了。

看着占地数十亩的工坊,王易感慨道:“顺利,顺利!这左近本来就有流民嗷嗷叫饿着肚子不说,就说这地也是便宜,最重要的还是没了官家骚扰,没了那么多麻烦,实在是太方便了。还有这土地平整,直通长江港口的马路,那更是帮了小人大忙了。”

“土地平整那是恒信的功劳,可不是我的功劳。”朱慈烺笑得眯起了眼睛。

王易闻言,顿时不知道一副什么表情了,嘿笑了一声,竟是有了那么一会儿的尴尬。

这个地方位于城北江边,是原先官道与河流附近的一处盐碱地。朱慈烺离开南京的那段时间其实赵诗瑶就已经来了南京,并且将恒信商行的谱子拉开。

按说恒信虽然资本雄厚,但对于江南这个商业气氛极其浓郁,地头蛇本地龙都各位众多的地方,恒信也算不得太大优势。

可赵诗瑶却不愧是心思聪慧的女子,竟是在城北买了一大片土地,随后平整土地、修路南通金领北通港口。

在河南山东锻炼起来的基建队伍自然不是吃干饭的,三五下就将土地平整完毕,甚至还修筑了一批临时工坊标准房,通往港口与南京城北龙江船厂的道路更是一个高标准,足可以让四****马车撒开蹄子跑。

只是这么一来,一向自诩商海奇才的王易便吃了一个哑巴亏。

王易初来乍到,一见这里竟是有这么一片道路通畅,土地平整,厂房宽阔,还没有官府吏目把持的地方,顿时惊喜得什么样一样。立马出了就赶来要买下厂房。

只是王易动作快,却不料赵诗瑶早就埋伏好了,价格定的颇高,让王易好一阵摇摆。到最后。一番讨价还价就变成了王易以第一年两千两银子的价格租下了这足足有一三十百亩的工坊,建起了王氏印刷工坊。只可惜,待到几处造纸厂以及一大堆工坊进驻以后,蹭蹭涨的地价就成了王易后悔的心病。早买下来,省下来的那些租金就够买一半的工坊房屋了。

好在。王氏印刷工坊总归顺利建立了起来,这让一直担心资金不足的王易十分宽心。省下来的租金至少不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而是用在了实业。

说起来,王易虽然自诩经商天赋颇佳,却奈何要建立起符合朱慈烺标准的工坊投资浩大。

朱慈烺金陵报社每日就要发行上万,这便意味着要出上万份至少四开的的报纸,也就相当于四万页纸张。

尤其朱慈烺借着玄武湖商会一炮而红,更是让金陵报社的报纸供不应求,也反过来让王易忙得脚不沾地,工坊的生产也就更加紧张了。

想到这里。王易无不是后怕又惊喜地道:“殿下匠作大院里的本事实在是太高了,太高了啊!万万没想到,活字印刷竟是可以如此高效率地改进印刷技术,简直让成本剧降,大利迎来。”

说着,王易就夸起了活字印刷的好处来。

这一次,是朱慈烺指示匠作大院开发的技术。所谓匠作大院就是朱慈烺麾下能工巧匠汇聚的地方,几乎个个都有八级工的水平,更是在朱慈烺名利诱惑之下文化水平最高的一批人。也正是在他们手中,朱慈烺开始让工人更有匠意。让匠更有大师韵味。

也就是说,工人不再单纯只是卖力气的人,而是能更多地拥有技术。而学了技术的匠师也不再仅仅只是没有灵气的技术人员,更多地拥有思考的能力。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技术。

也唯有如此,在朱慈烺提出了要开发活字印刷术以后,匠作大院才能出场这一套技术授权给王氏印刷工坊。

这一套技术便是金属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虽然早已有之,但北宋的毕升用的是胶泥活字印刷,并没有推广开来。只能说具有巨大的开创性作用,却并没有革命性作用。

这一次,朱慈烺推广的则是合金活字印刷。

金属活字是由合金铸造,以铅为主,增加了锡、锑从而可以让合金活字在手动冲压器中压铸。

这个手动冲压器则又要归咎于朱慈烺日益增加的军工作坊中尽数冶炼的水平日渐增加,从而有了足够合格的钢材作为机床。

除此外,占据了王易工坊开建资金中相当大部分的就是机械的采购了。除了活字生产外,还有印刷机。印刷机的原形是用来压榨果汁的榨汁机,略微改动便可以通过长柄转动木螺杆,朝下向平放在木制板台上的活字版上的纸张施压。

也正式有了合金活字与印刷机,王易才敢接朱慈烺这一个疯狂的订单。

每日至少五万份纸张的印刷任务,这恐怕是一些小型家庭印刷作坊一辈子的事业。

但眼下,在这个大型印刷工坊之中却仅仅只是一天的任务。更别提还有师范学校巨量的教材。

“还有还有,也多亏了隔壁徐老鬼的油墨。还有这元宝式排字法……”王易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这些朱慈烺也听得懂,因为眼下整个燕子矶工坊区里面的工坊主大多数都是从山东河南一路跟来的老伙计,启明市的建设就有他们一半的功劳。只不过眼下启明市随着工坊增多,军工工坊,恒信系工坊,大型工坊日益更多,让小型工坊迅速感受到了成本上涨。伴随着土地价格上涨、熟练工工资上升,他们也纷纷怀念过去巨量的利润开始奔向南都这一个前景广阔的地方。

这些人一到南京,便知道了朱慈烺要扩军,要开办学校,要修筑道路,更会建立金陵报社的消息。

大多数人难以理解先一步的消息蕴含着怎样巨量的利润。

但这些工坊主明白了,他们看到了伴随着无数金银碰撞声而来的订单。

【正版是起点中文网。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几字微言。刚刚发了飞剪船的图片,爱心读者给太子的画像,玄武湖的配图,以及还有很多作品相关的有趣番外之类的东西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