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四十八章:心悦诚服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四十八章:心悦诚服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13:38:57 来源:笔趣阁

上野忍冈的先圣殿是后来日本最大官方教育机构昌平坂学问所的前身,只不过现在还没搬家,包括林罗山以及他的私塾都还在上野忍冈这里。

朱慈烺前往这里颇为颠簸了一番,一路道路难行,惹得朱慈烺不得不对随行的阿部忠秋抱怨道:教育之所,应该在交通方便之处,有利于寒门小户之子能够顺利求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皇帝陛下一开口,这地方很快就走上了搬家的倒计时。

当然,朱慈烺并没有关注自己随口一说人家会不会当真。

抵达先圣殿的时候,朱慈烺见到了诸多熟悉的模样——儒衫飘飘。

林罗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名字,但朱慈烺打听了以后才愕然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出生于天正11年的林罗山而今六十四岁了,本名信胜,号罗山,字子信。后来还出家当了和善,法号道春。

一个日本人,取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名字,此人对中国的情节有多深自然可见一斑。不同于一路上朱慈烺看腻歪了的和服,林罗山也许是一向如此,也许是故意如此,总之一身儒衫飘飘,看得朱慈烺大起亲切之感。

“罗山先生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更是让人心折呀。”朱慈烺率先拱手致礼,笑容诚挚。

对于一个在日本土生土长的亲华派,朱慈烺实在很难克制自己的好感。

“皇帝陛下文治武功,能来寒舍指导我日本文教,这是敝国荣幸,是学生荣幸。岂敢当陛下厚爱。陛下,请……”林罗山侧身一让,迎着朱慈烺进了先圣殿。

这是祭拜孔子的地方。

朱慈烺作为孔子的家乡人,来了先圣殿,自然不能错过祭孔。

虽然朱慈烺对于儒学颇有异议,但作为皇帝,朱慈烺比起历来诸多穿越者都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朝堂要选择什么学派,朱慈烺可以一言而决。于是乎,朱慈烺并不需要如何革新儒学,而是更轻松的做一个选择题。留下那些改良了的学派。

自然,朱慈烺也就不会排斥儒学。更不会搞什么打倒孔家店。

总而言之,祭孔仪式顺利举行。

一番礼节过后,时间也到了饭点,推杯换盏之间,朱慈烺离开了酒席,在林罗山的带领之下进了林氏私塾。

私塾里已经清空,桌椅之上,随处可见《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教材。

林罗山打量着朱慈烺的目光,果不其然,朱慈烺看了以后,露出了微笑。

“果然,传言之中这位皇帝陛下酷爱四海一言尽汉文,当真是不假呀……”林罗山心道。

朱慈烺自然明白这是林罗山的示好,而这里,也即将是两人密会之所。

“日本国诚不如中华上国,虽然学生竭力教导,却依旧只能眼下规模,童子五十,少者三十,不能更进。而这,还是许多乃是家学缘故。学生虽然不收束脩,却依旧架不住学子家贫。相比之下,反而武学道场更受欢迎。”林罗山感叹着道。

日本官办教育发展缓慢,还要在等个几十年才能出来昌平坂学问所。反倒是武学道场十分兴盛,由井正雪办下规模已经不小,但比起柳生家的剑禅道场却是远远不如。柳生宗矩不仅培养出了德川家光这个弟子,更是在全国各地教出来了一万三千名武士。

用通俗一点的说法,其实说到底就是就业趋向。

若非德川赖宣这等大名带头兴盛文教,又加上江户时代渐渐和平,这才让读书有了出路。要不然,读书的人会更少,大家还是觉得去道场学武艺来得实际。纵然不能进入大名的军队之中,有一身武艺,想要寻一个出路总归希望更多一些。

毕竟,德川幕府的体制之下,是武士当权。

当然,伴随着和平渐渐稳固,越来越多的武士也开始学习朱子理学,用以巩固幕府统治。

朱慈烺知晓这一点,也明白朱子学终究会在日本兴盛起来。

但对于朱子学,朱慈烺却是不喜的。他虽然知晓朱子学可以巩固封建统治,但其束缚思想,阻碍中华对外扩张的负面效用也是实打实的。

眼下日本的儒学发展还在起步阶段,朱慈烺心念于此,倒是起了个歪念头。

“林先生久居日本,可能对国内之事不太了解。虽然才过去三五年的光景,但我大明文教昌盛,已然日新月异,发展万千呀。”朱慈烺心中一动,说道。

林罗山对此自然没有异议:“大明文教昌盛,更有完善的县府国学,科举之制,实乃学生敬仰向往之处。”

朱慈烺听出了林罗山的画外音。

显然,林罗山只是觉得大明有科举,又有完善的国家教育体系,自然文教昌盛远胜日本。要拿日本与大明比,大明这却是有点自降身价。同样,林罗山也觉得没啥好比的。日本毫无争胜之心,大明一样胜之不武。

“要的就是你有反应……”朱慈烺心道。

他装作听不出林罗山的画外音一样,骄傲地道:“自朕执掌权柄以来,就大兴文教,推广初级小学。至今日,五年来累计新修初级小学一共八千三百零九个。幼童入学一共四百六十七万人。扫盲人数过千万。而科举之制,更是大改。大明学成之辈,渐渐不再以科举为唯一通道。要想兴盛文教,光靠科举拿官位诱惑是不够的。关键的呀,还是要将正道钻研好。这才能如大明一样,入学幼童四百万,识字扫盲过千万!”

林罗山一听朱慈烺报出来的数字,顿时浑身一震。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震惊了。

也许,大明人多,才能有这么多的幼童。

只是……要论人口比例,却实在不该这样。大明约莫一万万人,日本约莫两千万。算下来,日本应该有将近一百万就学的幼童。

但……百万就学幼童?

全日本,能有百分之一,也就是一万名幼童能够找到地方读书那就可以说得上日本文教蓬勃发展了。

更别提扫盲千万人这样的丰功伟绩。

朱慈烺说大明文教兴盛,还真不是林罗山原本想的那样兴盛。

而是……比林罗山想象的,还要兴盛百倍。

听到这里,林罗山当真是心悦诚服,一点怪话都没有了:“真乃圣人之治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