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一章:太子的阔气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一章:太子的阔气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13:38:57 来源:笔趣阁

吴甡来得直接,朱慈烺也心情放松。要是那些什么繁文缛节的,他还真会有些怕。可这个话题……

他怕得什么?

不就是钱么,有的是。当下朱慈烺就笑着道:“要预备多少银子?”

“耗费之数,恐怕要预备银两三十万最低。”吴甡一狠心,报出了这么一个数字。

“好。”朱慈烺道的回复亦是果决:“办得风光些。尤其是京师宫阙,也修补仔细。父皇一切用度,都给宽敞。父皇勤政十六年,不能有一丝委屈了。”

朱慈烺说得不够仔细,但意思隐隐间很清楚。

见朱慈烺很是孝心,吴甡心里赞赏,但还是不由感觉为难。

“殿下,户部经过建奴来犯一战,光是筹措勤王之师的军资已然艰辛了……恐怕……”吴甡犹疑地看着朱慈烺。

“所以便给国库批三十万两预备着。”朱慈烺瞥了一眼,顿了顿,道:“等等……”

吴甡刚刚惊喜朱慈烺竟然这么“老实”爽快地补足了这个数字,但转而听到朱慈烺后面半截话,顿时心凉了下来。

咱们这个皇太子不会是穷大方吧,光是嘴皮子厉害,真给钱了就要泄气了?

要知道,他这可是来找朱慈烺要钱的。不是让朱慈烺来决定国库里用多少钱出去的。

心中一叹,吴甡不由地安慰起了自己。也对,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接连大战,不说后续恢复战力要多少银子丢进去,就说前头那跨海远征的事情,也定是让朱慈烺口袋空空了吧。

就当吴甡左思右想之际,朱慈烺幽幽道:“三十万两,你这恐怕是压缩了又压缩的数字吧?不行,时间不多了。我批给你五十万两,南京内阁会迅速派人进驻户部,不会让其中有所克扣。这一场登基典礼,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办得漂漂亮亮,风风光光!”

“是!”吴甡一颗心肝落回肚子里,开心得简直想要跳起来。

“等等……”朱慈烺又叫停了下来。

吴甡愣愣地看着朱慈烺,还没等他胡思乱想,朱慈烺这一回开口很快了:“新君登基历来会有犒赏之类的事宜。不说那些赦免死囚之事,文武百官拖欠的俸禄、按例要加的犒赏。你都列个单子,做个计划,呈上来。除此外,本宫还打算添个新鲜事儿。这一战击败建奴,就给天下战区官员加一月双俸犒赏吧!全军的军饷暂缓,清理了再弄。嗯,暂且这些罢。”

吴甡目光瞪得大大的,方才胡思乱想的猜测一下子牙了下去,直愣愣地盯着朱慈烺,心中满是不信,本着好心,吴甡道:“殿下,国库不甚宽裕,听闻内库亦是如此。这一战后开支已经是寅吃卯粮,再这般……这般……”

眼前这个太子爷的心性可是让吴甡吓了一跳,可别是个好面子又刚愎自用的。新君登基固然是个好事儿,按例都要搞搞面子活收收心,可那也不是现在啊。

这可不是挤一挤就能筹措出的五十万两银子,大明百官拖欠的薪俸那可就不是哥小数字了。如果是把在京的官员,那万余官员的薪俸补一补,还算是的想象范围。

可要是全国上下所有官员都要补全俸禄,吴甡发誓,自己都没动过这念头。实在是太不可能了!

更何况,还有天下战区官员加双俸,这国库又不是提款机,哪里还能变出银子来不成?

“阁老,您若担心,暂且说个数字好了。比如定缓急之序,先将京师的京官们拖欠的俸禄、应发的双俸算算,要多少银子?”司恩笑着,缓和了气氛。

吴甡决定实话实说,打消皇太子不切实际的念头,道:“京师官员上万,不计军饷,却也应将军粮备上。若依照殿下的法子大赏天下,至少要准备……准备……”

朱慈烺笑容浅浅,目光悠然地盯着堂外,心思不知道漂到了哪里。吴甡还以为朱慈烺分心了,却不料朱慈烺悠然道:“只管说。”

“至少,再加一百万两!另外,光发银子也不成。京师不缺有钱人,但此战过后京畿元气大伤。通州残破,物资就转运成了问题。必须得有实物进来,尤其是粮米,更不能短缺。要不然,米价腾贵,发了银子亦是让人指责朝廷无力弹压市面……还有布、盐、纸……”

司恩抱怨道:“怎么纸也要?”

“纸钱……烧的。”朱慈烺轻叹一声,他知道这一战京师死人众多。

司恩顿时默然。

“总之,依照老臣初步所算,得百万两银子,以及至少等同一般价值的实物。”吴甡一脸毅然,仿佛是那个做好准备触怒君王后从容赴死的直臣。

“噢……如此,倒也还算简单。嗯,一百五十万,都拨付进去。”朱慈烺开了口,朝廷以往一年财政四分之一的预算就这么被朱慈烺敲定了:“司恩,你带他去寻先赶过来的谢洪运。这事儿,内阁特批一下。还有,飞剪船都调动起来,先把粮食等日用品海路运过来。哦对,银船也要一艘。算了,这些细务内阁敲定了报我审批吧,我得去寻礼仪官,先熟悉下了。”

说完,朱慈烺就走了。

吴甡望着朱慈烺的背影,有些呆。

好在,这会儿司恩还在,他笑着看着吴甡,是要去带路的:“阁老,愣着做什么呢?”

“啊……啊……是银子的事情啊。一百,一百五十万两啊!”吴甡有些发懵,好像才刚刚醒来。

“殿下已经答应了呀。”司恩笑着,很是理解,脾气极好。

“一百五十万两啊,就这么答应了?我大明往常税赋一年也不过几百万两,那可是要开支天下的。可……这就,这就批了?这……”吴甡难以理解,再三确认着道:“真批了?”

“是真……”司恩拉着吴甡,一路出门,很快就见到了谢洪运。

“当真?”吴甡看着谢洪运。

谢洪运从司恩手中接过手令,道:“自然是真。殿下既然应允了,那就是金口玉言。”

“不是……不是……”吴甡忽然想起了什么,心中更加急切了。他担心朱慈烺给不出钱,穷大方啊。只是,这样的质疑又不好说出口。

也亏得吴甡有急智,看着谢洪运,知道这位在南京呆过,是个还算熟悉的高级官员,应该是个靠谱的,顿时就盯着他道:“殿下应允的是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其中,还有至少五十万两得是实物呢!”

“手令上殿下说了,是这样没错。”谢洪运明白了,笑呵呵地看着吴甡:“一百五十万两,以价值五十万两的粮米布帛盐纸等日用品从江南转运过来。”

吴甡终于明白了过来,没有人诳他。朱慈烺真的答应了这么一个天文数字,下面的人一样信誓旦旦,显然也不是说拿不出银子。

朱慈烺而今,的确已经强大到了他远远想不到的地步。

“按照殿下的指令,我们会组织人马,集中飞剪船队,迅速海运从江南调拨进入京师。尤其是以工代赈,以京师灾民组织车马从天津港转运物资进京,这些,我们都是做熟了的。阁老,您就安一百二十个心吧!”说着,谢洪运凑了过去,略略透露了一下皇家近卫军团在盛京的举动,比如洗劫了盛京肃亲王的宅邸。

顿时,吴甡明白了朱慈烺的底气何在:“我……明白了。这就……这就回去宣布好消息,好消息啊!”

吴甡晕晕乎乎地回去了,这登基典礼,也就这样在充沛的财力物力的支持下顺顺利利开展了起来

……

崇祯十七年正月。

京师一片喧闹,家家户户们庆贺了京师保卫战开打成功以后,又迎来了另一个值得万千百姓们欢呼的事情:崇祯退位,新皇要登基了!

这一喜讯传遍全城,人人欢呼着。

因为,这是一个传奇的少年太子。这也意味着,这一次权力更迭将会正统而平稳,不会给这座多灾多难的城市带来更多的苦难。

而这一位新皇的传奇与军功,更是给了渴望胜利,渴望改变久矣的大明百姓们一个全新的期待。

这是一个杀败了国内乱民叛乱,保卫了中原腹地不为鞑虏深入,第一次围歼建奴主力,划时代攻克建奴首都大获全胜的传奇太子。

这由不得他们不为之欢呼!

崇祯十六年的年末,朱慈烺重新回到了京师紫禁城里,他在奉先殿里见到了久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再次见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目光满是复杂:“父皇……不孝子朱慈烺,叩见父皇。两年不能尽孝,儿臣请罪。”

“太子起来吧。能养育这么一个麒麟儿,朕已经知足了。十六年没做多少大事,至少你身上,朕总算对得住列祖列宗。”朱由检扶起朱慈烺,拍了拍朱慈烺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看着朱慈烺,道:“孩子长大了啊。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长成了我大明百姓们引以为依靠的好太子。你打下了盛京,稳住了江南,朕也终于可以放心……将这天下交给你了。”

两相对视,朱慈烺不敢刺激情绪不甚稳定的朱由检。

至少,无论如何,朱由检这一番心胸让他钦佩不已。换做他自己,是绝不会在这般境况心甘情愿退步的。

两人并没有多少闲聊的时间,他此番进宫并不是闲聊的。

暂且客套完了,朱由检在前,朱慈烺在后,一起走出奉先殿。他们走到了祭天之处,一同行礼。

此时,奉命去太庙后殿祭拜的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前来行礼,一行人在太庙后殿祭拜后转身来到皇极殿。

崇祯十七年的正月初一,天朗气清,晴空万里,一派好时辰的景象。

上午辰时时分,崇祯皇帝的銮仪卫陈卤簿到达皇极殿前,他乘坐着天子象征的步辇通过皇极门,眼见五辂、及驯象、仗马、黄盖、云盘、纷纷在午门外齐备。

这时,礼部官员们指挥着乐手将中和韶乐放在皇极殿前檐下,丹陛大乐于皇极门内。导迎乐、及龙亭、香亭、均于午门外。

銮仪卫在皇极殿中楹里面摆好行拜礼的垫子。内阁礼部鸿胪寺的官员们纷纷表情肃穆端正地赶到皇极殿东楹摆好诏案,又在西楹摆好表案,以及将黄案放在拥有专用名词“陛”的台子下。

这时,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黄景昉拿着传位诏书在东楹案上。礼部尚书王铎拿着陈传位以及贺表在西楹案上。

王承恩等司礼监太监们在太上皇帝御座左右伺候着,摆好几二。

内阁首辅黄景昉在乾清门外请出皇帝之宝。内阁学士纷纷面色恭谨地跟随其后。

不多久,排位最后的范景文、方岳贡两位大学士二人立在大殿檐下。

内外王公以下文武百官此刻纷纷身着最是隆重的朝服聚集在大殿外广场上。朝鲜、安南、暹罗、日本等国使臣列于班末。

礼部官员低声说着什么,在一旁都察院御史的帮助下维持着秩序。

待到此时,日头升起,阳光渐盛。皇家近卫军团的仪仗队,缓缓入内。

他们身着赤红立领军装,脚踏皮鞋,正面25人,纵深14排。身量高大,举止英武,352人正步入内,犹如一人。被选为仪仗队的执行队长李定国与军旗手缓缓入内,一举一动,皆是散发强军气象。

乾清门外,礼部堂官王铎位列门阶之下。前引大臣站在皇极殿后阶之下。左右序立俨然,霎时肃穆。

王铎高声奏请朱由检一身礼服称作肩舆出宫。

而此刻,朱慈烺跟随着王铎在前方引路。身后,军乐队奏响了由朱慈烺“亲自”谱曲,实则来源于后世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大明进行曲。

当一行人到了中极殿后,肩舆降下。崇祯皇帝进入中极殿入座。朱慈烺入内面向西方站立。

与此同时,鸿胪寺官引在京七卿等全部高级官员行九叩礼。侍班官先走出,对着朝班位肃立。

这时,古典的中和韶乐奏响,朱由检静静听着,犹如隔世。

这是登基大典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