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三十六章:让寰宇为中华所猎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三十六章:让寰宇为中华所猎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2 来源:笔趣阁

国务会议厅里,军方的代表们沉吟稍许,都没有着急开口。

这是一个军方势力扩充的好时机,没有人有理由反对。武将们希望自己手底下的兵马多多益善,文官们则想到了几个军工工坊,他们都将因此受益,获得大笔订单。这意味着枢密院话语权的增加。更何况,还是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说了的。

唯有国务内阁上的诸位大臣们多有疑虑。

这一位,罕见的就连李邦华脸上也露出了犹疑不确定,并不赞同的表情。

“陛下,此事万请慎重。”李邦华沉吟很久,这才开口说:“开放民间武备,此事开时容易,收起来,可就难了。而今大明国内人口超过千万户,按照最近三年的势头,不出二十年,在册人数就可能过万万。以万万人口之国,若人人持有武备,甚至地方亦是有一支兵马可用。那可真是旦有祸患,必将烈焰滔滔,难以制衡。”

而今朝廷的户籍管理,主要还是统计户数为主。而朱慈烺则要求将人丁统计到人口实数之上。

一千万户户籍,换算成人口,大约在五六千万人上。

李邦华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翻倍到一个亿的人口,听起来似乎十分匪夷所思。但仔细算算,并不足为奇。

朱慈烺后世看过一本穿越文,论及人口精确到个位数。但一个五万人口的国家,发展二十年,依靠着每年源源不断移民入内,人口却只有十几万人。人口的增长几乎机械地依赖于外来移民。

这显然是被后世天朝特有的计划生育给迷住了眼睛。

人口的增长,其实是可以很快的。

中国从四亿人口到十亿人口,也只不过用了区区三十年不到的时间罢了。

更何况,虽然在册户籍有一千万户,但隐瞒的户口呢?不是刻意隐瞒,而是流落于山川村落,没有被统计到的人口呢?

从前,正是因为大明各级官府的基层治理能力过于欠缺,这才使得人口统计只能以户作为单位。

当然,伴随着这些年各项改革推进,朝廷的治理级别延伸到了乡镇,人口的统计也可以以丁口作为单位了。特别是此前在人口统计之中几乎完全被忽略的妇女。

“万万人口,若是出了骚乱,要平定恐怕就更难了。”

“从前,逆贼动辄高喊人马百万。往后,却说不定要喊出人马千万的口号了。”

“首相大人所言,是实情。况且,以刑部这些年统计来看。不管是凶杀案,还是普通的小案件,这些年都是骤然升高。经济虽然发达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城市的治理难度却越来越高了。以京师为例,而今在京师常驻的人口已经高达千万,曾经还只是偏远地区的外城城郭更是成了京师的核心区域,地价飞涨,人口稠密。来自乡下的、外省的、外国的乃至于在地下过着灰色生活,没有户籍,没有来历的。形形色色,种类不同的人都汇聚到京师里。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市,去年立案的案件,已经突破一万份。”

“嘶怎生如此多?”

“简直骇人听闻,京师治安不是一向良好么?”

“听起来怎生比起十年前还要差?”

朱慈烺心中微微叹了口气,这就是他亲自站出来的缘故了。若非是预料到注定会让朝臣们抵触,他也不会赤膊上场。

毕竟,不管是哪一位朱慈烺中意的年轻一代为朱慈烺的这个政策站台,都压不住脚。实在是这一回要做的事情,注定会深远地影响整个国家的未来。同时,又过于显得超前,朝臣们大多都是会理解不了的。

也唯有是朱慈烺亲自开口,才能镇住场面,让原本许多会变得很激烈的话语被迫压抑住情绪。

比如刚刚捅出京师报案数的刑部尚书张忻。这一位是典型的老官僚,老派官员。

当然了,朱慈烺是站出来亲自站台,但不意味着每一次都需要他冲锋陷阵。

果不其然,没多久就有列席的刑部主事俞行健开口。

俞行健也是跟着朱慈烺的老臣了,当年在南京监国时就就任南京警署署长,负责当地治安事务。后来入京,也进了刑部警署司担任主事,负责全国各地的警署搭建。

这一位,无疑是皇帝陛下的年轻一代亲信。

俞行健昂然出列,说:“诸位大人稍安勿躁。过往,京师其实是没有报案统计的。以那些上县衙、府衙报案之例,其实算不得数。毕竟,从前盛传的都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但后来各地警署制推行以后,百姓可以方便保安。不仅是重大案件诸如杀人、抢劫、强奸严重刑事案件会立案,一些打架斗殴、偷窃等罪行稍小的治安案件也会得到立案处理。故而,这才显得京师而今的保安总数较高。实则,以过往推测。每年京师实际上发生的案件不会低于三万起,只是大部分案件当事人都不会察觉到。同样大部分的案件,也不会被处理。”

张忻的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那点小心思,外行或许看不出来。但俞行健这个内鬼在,一下子就拆穿了。一万个案子,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并不算严重。总体而言,治安是随着警务部门的建立与高效运行后被不断改善的。

众人恍然大悟,看向张忻的表情也有了些不对劲。

被自己人戳穿了小心思,张忻有些下不来台。

顾炎武此刻也开口说:“当然,人口不断流入,定然是会加大治安压力。警务部门虽然很努力,但终究会有人力有时穷尽之感。”

张忻低声说:“不敢,都是一心为公而已。”

这是一个台阶。

张忻收了下来。

朱慈烺也恰到好处地开口说:“这是一个鲜活的事例啊。京师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六年了,一个残破、日暮的城市变化成今日繁盛的大城。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肯定,也没有人会愿意因此放弃。更不可能,因为人口流入而增大的治安压力而选择让京师变得萧条、变得落寞。”

“事实上,治安压力上升,但不代表治安情势会恶劣。只有经济不断发展了,才能让选择犯罪的人越来越少了。固然,是有些村里的流氓,外国的地痞来京师作恶。但是,如果在京师能够找到一份正常的工作。他们还是会洗心革面的。而全国、全世界的治安岂不是好了一分?当然,一旦有作奸犯科植被,我相信我们的警务部门时刻忠于职守,不会放过一个犯罪分子。”

“诸位爱卿呀,必须睁大眼睛看清楚,比如仔细摸摸脑袋想明白。我们的国家,未来的发展一定是日新月异的。她会不断繁荣昌盛,也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情势,新困难,新挑战。这些新的所有问题,我们都要面对。掩盖,解决不了问题。逃避,只能让帝国的发展沦为妄想。而我们,都会因为自己的渎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试想一下吧。十年后,当你的孙子问起。你是愿意骄傲地回忆自己:我在为帝国服务的岗位上,忠诚职守,勤于任职,不甘落后,功勋卓著。还是羞愧地打个哈哈,用接下来的余生来忏悔自己的懒惰、无能以及怯懦。”

会议厅里,一片寂静。

但这并非是死寂。

而是一种大彻大悟,一种被激励的心潮澎湃,一种渴望,一种感动。

是呀,当官到一定境界。已经超脱了物质需要了。

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诉求。物质上的追求已经相当少,他们要考虑自己的身后名。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在朝政之上做出一番事业,青史流传,万古流芳。

“也许,这样一条道路是会很辛苦。”俞行健感慨着,又是无限地期许着:“但是,一想到从今往后,我们的中华儿女,终于勇敢地站起来,成为一个坚韧顽强、又勇于反抗、勇于进取的民族,我就感觉前所未有的骄傲。各位同僚,各位官长。我们处在的,就仿佛炎黄之时的中华一样。先祖们要的,是披荆斩棘,开拓远方。而不是要一个温良恭谦让的君子。我们面临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需要我们所有儿郎同胞去拼搏、去抢、去追赶、去争夺的世界。而不是驯化一群顺民,任由我们鱼肉的世界。”

“如果真的要鱼肉,我却宁愿选择那些外邦蛮夷。”陈子龙这时插了一话。

“所以,诸位同僚官长。请与陛下一起,让我们中华儿郎,如神龙一样腾飞,亦如虎狼一样,让寰宇为中华所猎!”俞行健目光灼灼,铿锵有力。

“也许,我真的老了。”看着眼前这样一个年轻、朝气蓬勃的男子,张忻感慨地说着。

“卧子今天的名字又要被陛下记住一回了。也许是好事吧,旧党的未来在卧子手中,会是对的吗?”黄道周也感觉到了一阵子有心无力的感觉。

的确,老人们更希望一个更有秩序的世界。哪怕,为此变得陈腐。

一阵静谧之后,就到了该下决断的关头了。

“我赞同。”李邦华开了口:“也许,臣是老了一些。”

说完这句话,傅淑训这个并不涉及此事的人也感慨说:“也许,是臣跟不上脚步了。”

“大明需要活力与朝气呀。陛下说得对、几位同僚也说得不错。”倪元璐说:“未来的情况,必然是更加复杂的。而朝廷,是应该体现更高的水准,为陛下,为大明治理。改革将是不断深入的,也许暂时面对一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看了几位同僚的想法以后,我充满希望。”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朝臣们全票通过。

朱慈烺露出了笑容,也很是赞赏地朝着方才发言的俞行健、陈子龙以及顾炎武点头致意。不愧是他带出来的新生代,已经渐渐撑得起朝政了。

“那么,此事就以此开头吧。朕要为大明要重构尚武之风。此前,京师不是办过一个马拉嵩运动会么?朕看就很好。可以再搞一个逐鹿运动会。逐鹿,并非是九州之鹿。而是那海外,藏着无尽的宝藏,无尽的土地、财富。让大明儿郎康健有力,积极进取。才是逐鹿之词,应有之义!”朱慈烺又爆出猛料:“朕决定,就从朕的私房钱里,拿出一百万元作为悬赏。定出二十个分类的状元、榜眼以及探花。让天下中华儿郎,以拼搏进取、勇为敢闯为念!”

这一回,大臣们却不再反对了。

不仅是朱慈烺这个创意很好,也是朱慈烺这一回的大方,让人找不出反对的心思。

一百万元,在过去,也许崇祯皇帝一年收入的私房钱就全部是这个数字了。

但以当今皇帝陛下的豪富,一百万元虽多,却也只是毛毛雨而已。毕竟,希望公司、恒信商行以及各个控股公司每年贡献的利润都是数千万的。

更何况,作为穿越客,别人不知道体育行业蕴含的利润,朱慈烺还不知道么?

以蹴鞠为例,随便来一个状元球队做广告,还不得让企业赚翻?至于其他玩法,那就是更多了。朱慈烺总之是不会对自己的枕边人皇后娘娘藏私的。

逐鹿运动会,自然又是全票通过。

众人对此毫无异议。

“至于这一回台湾之事,就先将台湾的府兵搞出来。当然,驻军也要第一时间派上去。另外,两大舰队都去台湾海峡清场。朕,要给我大明儿郎一个公平复仇的机会。”朱慈烺笑了,这个笑容落在朝臣眼里,有着极佳的感染力。

大家都明白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这就好比,自家孩子被熊孩子欺负了。大人回去走揍家一顿当然很好,但朱慈烺为了教导孩子,显然给了一个更高明的办法。

他过去清场,让熊孩子的帮凶插不上手。然后扒了对面熊孩子的衣服,抢了人家的棍子。然后给自家孩子一身盔甲与长剑。

这个时候,朱慈烺说:去吧,让他们公平决斗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