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边关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边关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2 来源:笔趣阁

越南、高平。

一六四八年,大明二八零年元月。

元月的春风吹拂进高平,莫氏控制的这片最后的核心领土里,却是一片风声鹤唳的景象。

莫敬宇站在莫朝的宫殿里,左右踱着步子,回想着现在的处境。莫朝的处境很不好,已经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事实上,就是现在所在的高平,也并非是稳固如山。

四是八年前,莫茂洽的庶母裴氏在升龙自称国母,号召莫朝的支持者起兵,并迎接莫敬恭归国。莫敬恭闻之大喜,率部试图回到升龙,但被郑松击败,兵败至金城县,最终无奈回到高平。

郑氏见莫氏贼心不死,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三十年前,郑松率军北伐,攻击太原。莫氏也不甘落后,二十五年前,莫敬宽趁机率军南伐,并煽动各路势力起兵叛乱。结果兵至嘉林县被郑梉击败,莫军全军覆没。莫进口仅以身免,遁入山林之中,逃回高平。

这时,郑梉派遣郑桥率兵攻陷高平,擒杀太上皇莫代宗莫敬恭和莫朝皇太子等,押往清化斩首。

莫朝偌大势力,仅仅只剩下莫光祖莫敬宽则与次子莫敬宇遁入明朝。

在几乎绝境的情况之下,大明出手了。

黎朝无奈,只能封莫敬宽为为太尉、通国公,准许他回到高平。

莫朝虽然得意保全,在大明的庇护之下继续残存。但莫朝的军事实力由此更加衰弱,更是每年不得不向黎朝进贡。

黎朝可不会好面子给回赐,而是借此让莫朝持续流血。

甚至,就在四年前,黎朝眼见大明日落西山,再不复曾经威势,决定趁此时机,将眼中钉的莫朝攻灭,于是大举进攻高平。

好在,莫敬宇大发神威,抵挡住了黎朝的进攻。

只是一战兴起,莫朝又是衰落一分。

比起据有升龙府等平原肥沃之地的黎朝,莫氏据有的高平显然就贫瘠许多。长此以往,用不了多久,莫朝就会烟消云散,泯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依靠莫朝自己的能力,莫敬宇很清楚,恐怕守成都守不住。作为小国,这是悲哀,是现实。

对此,莫敬宇将最后的全部希望落在了北面的那个大国之上。

去年参加大明庆典的弟弟莫静喜在月前回到了高平。

莫静喜曾个人都陷入了一副狂喜的状态之中。

“大哥你可知晓,而今大明全然变了一副模样。城中高楼林立,京师繁华之盛,据闻比大明盛世之事还要耀眼三分。”

“兵强马壮,无可与之比拟之国!”

“海上战舰如山,徐徐压去,天下无可匹敌之辈!”

“大明已平外患,治内忧,中兴盛世可期。此乃我莫朝绝世良机啊!”

……

听闻了莫静喜在大明国内的见闻,莫敬宇蓦然地升起了无数的希望与惊喜。大靠山强大了,那黎朝显然也不敢再欺负莫朝了。

只是,道理虽然是这样,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全然超乎了莫敬宇的预料。

……

事情,要从两个月前,郑柞也回到升龙府以后说起。安南一地,三国都派出了人马去了大明参加朝拜进贡。莫氏有莫静喜去,郑氏也同样有郑柞去。

两个月前,升龙府。

郑氏的王宫之中,一行四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讨论着北方那个心腹之患的近况。

“柞儿,北国真如那莫静喜所言一般强大?”说话的是郑梉,而今封号清都王的郑氏第四代领袖。被他称呼为柞儿的就是郑柞,按照原定历史算下来,再过六年,他就将继承郑氏第五代继承人的位置。

但按照眼下的局势,历史已然改变,郑氏上下都感受到了极大的压抑。

郑柞去年代表郑氏入朝大明,自然也是如莫静喜一样,见识了大明内外模样。此刻见父亲问起,躬身说:“父王,眼下明国的确不一样了。那建奴被灭,流贼北平都是真的。尤其是我所到之处,都见朗朗读书之声。兴修学校这等事,历来都最是费钱。可明国一县之内,就能同时开建至少三所学校教导千余子弟。这样的事情,真是前古未闻。而我去过的那个县,还只不过是广西一出贫瘠小县罢了。”

“也不知那明皇想了什么法子,这般生财有道……”郑梉听了,凝眉起来。这是他的一个心病。

按说,郑氏比莫氏强大许多,经济实力也要强大很多。但莫氏那边却得到了越南大部分读书人的支持,因为莫氏在位时开了数次科举,挤出银钱供养着读书人。所以舆论士子环境,让莫氏都占了优势。

舆论之处,在越南这种地方用不上。但人才的倾向落在莫氏里,却让郑梉很是不爽。

他也曾想过开科举,只是算了一笔账,也就失去了重视文教的心思。

太费钱了。

莫氏可以别出心裁地搞另类优势,他却要维持军事上的优势。

但大明偏偏就在这最费钱的事情上做得这般出色。他不认为这都是大明将军费挪用后的结果。没有一直强大军队是平定不了内乱与外患的。

那么,只有一个答案可以解释。

大明的强大超出了郑氏等人可以理解的地步。

郑柞虽然竭力给出了好几个答案试图解答大明强盛之缘由,但郑梉心中明白,真相远不止于此。

这样想着,郑梉也就决定不再管这点细枝末节,而是回归到了这一回的正题。

“莫氏不能再留了!”郑梉目光阴沉,他想起了四年前的失败。

他年纪大了,没有几年可以好活了。就是这几年,他也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了精力与生命力的流逝。

再拖下去,他有生之年恐怕已经看不到解决莫氏的机会。阮氏毕竟已经做大到无法收场的地步,的确无能为力,但一个弱小的莫氏若是还解决不了,他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

听父王如此态度,郑柞精神顿时振作起来。

他基本上已经被郑梉委任了国内大小事务,是郑氏的继承人。虽然地位很高,但位置并不意味着就稳固无忧。

至于缘由,自然也是很简单。

没有威信。

战争,立下军功,这是郑柞立威的最好时机。

“儿臣也以为如此!”郑柞红光满面:“而今明国强盛,若是让莫氏得此时机,定然祸患延绵不绝。只有趁着明人还未反应过来,迅速灭亡莫氏,便可生米煮成熟饭。让明人有苦说不出!况且,我官明国君臣,平素最爱计较。海外之事偏僻之事,尤其爱以得失计较。若是攻灭莫氏之后,我等言辞谦卑,作恭顺之状。自然可以让明国熄灭怒火。到时候,再派遣兵马挑拨阮氏,则可以求援明国,继承莫氏于安南之位。”

听了郑柞这般侃侃而谈,郑梉格外开怀。

这一番言论,真不是寻常人可以说出来的。这个决断,也做得很是难得,很是不错。

莫氏的大靠山明国强大,那莫氏的地位也显然得以稳固。现在,莫氏还未反应过来,自然应当迅速剿灭。若是等莫氏在大明爸爸那里要钱要人要物更加强大,说不定反而会危及郑氏的地位。

相反,郑柞对于大明的外交战略判断也不能说错。

对于朱慈烺而言,不管是郑梉还是莫敬宇,都是不认识。不管是郑柞还是莫静喜,都没有偏向。对他而言,这些人都是一样的恭顺,一样的路人甲乙。自然,论及政务处置,还是以利益为准。

大明的外交战略,首要是不允许存在边境强国。所以,扶持一个弱小的莫朝制衡一个较为强大的郑氏黎朝成了主旋律。

若是郑氏吞并莫氏以后,依旧有一个阮氏可以与郑氏互相制衡,那么大明的外交格局依旧不受动摇,并非是不能承受的结果。只要郑氏做足姿态,让大明感受不到来自郑氏的威胁,那很可能大明爸爸也不会给莫氏出头。

毕竟,一石生米煮成熟饭,大明派兵进攻郑氏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郑栋、丁文左。你们以为如何呢?”郑梉问下在场的另外两人。

郑栋是郑氏里另外一员本家大将,而丁文左则是郑氏而今的一员后起之秀的小将。也是郑梉认可的军方要员。

虽然是询问的想法,但若是郑梉不认可,岂会有郑氏二人的问及?

两人都没有疑虑,皆是躬身一礼应下:“末将以为此乃上策。”

“末将以为上佳,愿为先锋。

“好!”郑梉抚须大笑:“此战,以郑柞为主将,领郑根、郑栋、丁文左三部兵马,出征莫氏!”

“喏!”

……

现在是大明二八零年的三月,莫敬宇在一个半月前花了重金用了大明邮政的信鸽将国书递去京师。

“也不知道这一策出来,能不能吓退那郑氏贼子……”莫敬宇说着,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两个月前,郑氏忽然间厉兵秣马,也不顾春耕这等对于农业社会而言格外重要的时节就宣布出征莫氏。

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坏事,但郑氏的这一手的确吓坏了莫氏。

整个高平城内都蔓延着一股恐慌的不安。

为了解决郑氏这个宿敌,莫敬宇一方面竭力调集兵马,准备固守。同样,也将另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给拿了出来。

“献安南一地,举国内附!”莫敬宇目光闪烁,这是他这一回送出去的国书主旨。

没错,莫敬宇要将大明拉入场内。

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破安南一地脆弱的平衡。面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哪怕以越南三国合力都未必能抵挡,更何况郑氏只是其中之一?

当然,以明人功赏过罚的态度,应该也不会重蹈覆辙罢。

当年永乐大帝如何雄才大略,可依旧逐渐丢失了交趾。以明国君臣最重得失的心态,定然不会做亏本买卖。到时候,很大可能会以羁縻藩国之策为安南一地之道。作为带路党,那羁縻的本地土官还能是谁?自然是莫敬宇!

这一点,莫敬宇颇有把握。

这年头的云贵许多地区,也是有大量的土司呢。

当然,光是云贵的案例还不足够。莫敬宇已经排前莫静喜连夜前往广州,寻找希望公司与远征公司的主事。他很清楚,这两个殖民公司的巨头深刻影响着大明海外战略的实施。

为此,莫敬宇已经将郑氏的田地大量汇总成册,准备都卖给远征公司与希望公司,当然,也少不了恒信商行一份。

左右是慷他人之慨,莫敬宇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但把握,却是因此大增。

他很清楚,只要与明人的利益捆绑到一起,那安南的事情就能平定了三分。

只是……算盘打得好,却强不过郑氏咄咄逼人。

不过小半月过去,当时间到了大明二八零年的二月二十六时,高平城被围。

莫敬宇再以此走上城墙上时,满目苍凉:“郑柞狗贼!真是不顾安南一地全部子民了吗?这一战打下来,整个春耕都荒废了。今年起,得有多少人饿死……而且,打得这么狠,这么狠!”

真是太狠了,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死尸。城墙上满是搬运不及的尸首,而城墙下,更是铺垫起了一层又一层的尸骸。

郑柞根本不管什么瘟疫的忧虑,竟然硬生生要用尸骸与土堆点起来的小山攻破高平的城防。

这是绝对实力下的差距,莫敬宇再多聪明却依旧发挥不了。

春天正是一年四季粮食最少的时候,郑氏发兵得很急,城内储粮不多,才半个月下来,城内的粮食就被迫全部管制供应军需。

但是,这距离莫静喜出城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啊。

半个月,就打出了狗脑子。

损失之惨重,让莫敬宇心惊胆战。他开始思考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自己能等到明国援军吗?”

哪怕大明迅速做出决断,不在决策之时有一丝一毫的担忧,但明军要出兵,却定然需要准备兵马粮草。更重要的是,一旦发动民壮,大明是绝不会为了区区一个莫氏而耽误国内春耕的。

这也意味着……很可能要一直到五月大明才会出兵,六月才会抵达高平!

四个月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打得好呀……打得好!粮食,他们是没有。可行军干粮,我有啊!银子,白花花的银子……我就不信了,高平城里莫氏百年积蓄,就拿不出?”金志达将船停在了雷州港,望着对岸的高平,痴痴发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