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二十章:攻略安南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二十章:攻略安南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2 来源:笔趣阁

约莫过了一刻钟,最后一名税务主事抵达的时候,昆山县县令华夏出现在了后衙的花厅里。

华夏这个姓名当真是极有特色,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昆山县县令的大名。事实上,历史上的华夏也的确是一个有名的人物。

因为,此人是宁波六狂生之一。

按照原定历史,三年前,清兵南下的时候,宁波知府朱之葵准备剃发降清。消息传到城,六个平时爱议论时局的秀才的董志宁、王家勤、毛聚奎、华夏和张梦锡决定铲除朱之葵,起兵抗清。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落在华夏等人的身上,却又是一个意外。

华夏等人很清楚,以他们的身份,想要抗清无疑是痴心妄想。清谈无用在这里显露得淋漓尽致,想要发动抗清事业,必须以来当地的实权人物为主。

为此,他们找到了当地士绅钱肃乐。钱肃乐是大明忠臣,面对建奴来势汹汹,作为老臣,他本来的打算是绝食殉国。

但华夏等人发动辩才,迅速打消了钱肃乐的想法。最终,钱肃乐与定海总兵王之仁联手抗清。

当然,这都是历史上的故事了。

现在这个时空里,大明早已平定建奴。宁波六狂生的命运也是悄然改变,其中最为幸运的的华夏,他早早加入当时朱慈烺在南京时的留守六部里,并且顺利中举。有了这样一层功名,他顺利放到苏州担任昆山县县令。

至于其余五名秀才,大多也因为华夏的号召,纷纷来到了苏州府,在各地任职,或者是当地镇长,或者是当地的警署亭长。

天下风气已变,东林复社那等夸夸其谈之辈不为陛下所喜,有心于社稷之人,自然要懂得进基层为官,面对庶民,面对胥吏。

华夏今日来到此间,看着一个个年轻朝气蓬勃的士子们,不由大笑:“诸君来此,由让昆山大治多了几分助力了。今日,我于此着急诸君,除了地方政务上的一些宣讲以外,便是另一桩要务,事关我昆山一地福祉,要寻诸位大才一用。”

说完,华夏请着众人进了会议厅。

圆桌会议厅里,摆放好的一份份资料已经准备就绪,众人都是认真仔细地看着。

开头的一份资料颇为平常,是一份《乡镇税务主事工作手册》,上面仔仔细细地写着作为一名乡镇事务主事应该如何工作,如何应对地方政务,甚至如何面对地方豪强为了偷税漏税而进行的威逼利诱。林林总总,十分详细,十分详尽。

众人仔仔细细地看着,都是显得十分认真。

“这一份工作手册,大家各自拿着,往后工作有不明的事情,除了与乡镇班子共同讨论以外,多多参详这份工作手册。除此外,接下来就是要进入正题了。”华夏轻咳一声,表情渐渐变得严肃了起来。

“十日前,莫氏越南求助大明,恳请大明复其属地。言辞谦卑,更喊出举族内附的筹码。此事一出,京师为之生出轩然大波。”华夏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众人的表情。

让他颇为遗憾的是,一共有三人都对此表示出了并不陌生的表情。其余人大多都是茫然四顾,不知道为何县令要说起远在京师的事情。

这在京师虽然是新闻,却因为京师诸多报纸在七日内可以抵达江南而也变成了江南的新闻。特别是朝廷邸报,而今的朝堂邸报除了日常政务的消息传达以外,也多了许多新闻的传扬。

莫氏越南要举族内附,这是一个大事,一个大大的喜事。

要不然,朱慈烺不会贸然地在朝廷还未做出任何决策面前就将这样机密的事情传扬出去。

唯一能解释这一点缘由的就是因为朝廷也的确决心接入越南此事,并不担心越南人能逃出手掌心。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这事太涨士气了。

如果说朝鲜与日本只是打服,让朝廷上下颇为有些扬眉吐气,那么莫氏越南的举族内附则说明中华天朝上国的天威已经真正开始传扬。

大明打一个喷嚏,全天下都要震三震的想象现在逐步化成现实。

蛮夷远邦,举族内附,这对于大明儿郎的士气,民心都是极大的提升。

尤其是越南,这是一个让不少明人感觉黯然神伤的地方。

因为,这里在永乐皇帝时期,就已经是大明的领土。但越南人不断反叛,以至于最终逐渐脱离了中国的控制。事实上成了异国。

虽然越南依旧承认自己是大明的属国,但其中桀骜不驯之处,是让无数天朝上国子民内心感觉失落与无奈的。

失落的是曾经的地盘分裂了出去,无奈的却是大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长到以后都可能没有希望再收回这一块领土。

而现在,这样一个从天而降的机会来了。摆到了所有人的身前,让人感觉惊喜不已。

莫氏越南恳请大明恢复越南领土,并且举族内附。显然,大明有了恢复越南这个失落领土名正言顺的机会。

只可惜,对于天下大势,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基础。华夏当初号称狂生,见闻是不短缺的,对于国外的奇闻异事,也是很有接受能力。

故而,当他走上县级主官岗位的时候,也渐渐从朝廷的邸报之中获取到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其中,赫然就是莫氏越南举族内附,大明有机会重新恢复越南这个曾经安南之地。

华夏虽然有几分本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样的胸襟与目光。

至少,眼前的十来人里,只有约莫三个人能够知晓此事,或者说知道越南是个什么地方。

对于不少士子而言,知道越南曾经是大明的领土就已经是历史知识了不得了。想要明白而今越南的具是如何,非得研究邸报专心才能做到。

华夏默默记住了眼前三人的名字,赫然就是金志达、杨文琪以及董德清。

“可有人知晓而今越南局势?”攒了好久的疑问,眼下华夏终于说出了口。

这下子,就只剩下一群人面面相觑了。就连原本有些跃跃欲试的杨文琪与董德清对视了几眼,最终都是没有开口。

看着众人的表情,华夏有些失望。

当他忍不住直接开口的时候,却见金志达开口了:“若是属下记得没错,而今的安南一地应该已经为三人所据有。一个是靠近大明位于最北边的莫氏,一个是占据升龙府位于安南中部的郑氏,以及最后位于越南南部的阮氏。而今越南,阮氏与郑氏实力不相上下,但都是远远强过靠着大明庇护而存在的莫氏。”

“不错,有时局观念。金志达是吧?保持好这个习惯。我继续说下去,那莫氏虽言辞恳切,要我大明骑兵帮助起恢复安南之地,但生的也不过是浴霸相争渔翁得利之心。所谓举族内附,很可能让大明儿郎陷入安南这个泥潭之中以后成为空影。”华夏说完,冷哼一声,显然对越南人的心思十分鄙夷。

“此等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实在可恨!”

“一个小小安南就分为三部分,互相征伐,可真是精彩。不过,对于我大明而言,却比东方的朝鲜与日本好对付许多。”

“金兄,计将安出?”

众人议论了一阵,最后都将期待的目光落在了金志达的身上。

刚刚金志达的发挥让大家眼前一亮,没有想到这个毛不起眼的年轻书生竟然能知晓万里之外异国的事情。

“若非此番安南人上奏陛下,我机缘巧合备考时政的时候有所了解,也不会看到此事。”金志达说得半真半假。

宣告考试里,时事政治固然是需要考的内容,但难度都很低,大部分人基本上不用怎么准备都能完成。真正的缘由,其实还是因为金志达的老师在苏州市舶司任职罢了。

而这一点,显然不足为外人道也。

“保持好学习上进的心态,这是极重要的。”华夏话头一转,又说:“所以,诸君以为,朝廷对此局面,会做如何应对?”

场面有些冷场。

参政议政,在大家都还只是秀才等普通读书人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得颇为热切。但当真正参与到政治活动里的时候,大家反而多了束缚,不敢随意发挥。

“大人是要上奏朝廷……请我等联名吗?”金志达问。

“自然不是。”华夏摇头:“我岂会做那么蠢的事情。”

县令固然可以上奏朝廷,但这等于是将中间的知府、省三司乃至巡抚都绕开。非极重要的事情,等闲不会做此事。

“要记住,今时不同往日。作为地方官,想要在官场之中有一番作为,仅仅只是埋头实干是不管用的。有的时候,若是能够趁一场东风,却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华夏笑着又说:“所以,能够预判到朝廷的结论,对于昆山接下来的发展,却是大有裨益的。”

“属下以为,朝廷定然会干预此事,只是手段应不复往日那般重大。”杨文琪率先开口。

随后董德清也紧接着跟了上去:“属下也这般以为。”

“缘由呢?”华夏问。

董德清沉吟稍许便说:“一者,以陛下雄才大略,是不会放过安南一地的。往常,只是因为这里是极难之地,大明取之无用。但现在大明从朝鲜、从日本身上证明了海外之地是财富之源。现在冒出来的越南,哪怕皇帝陛下想错过,下面一样会有无数人试图推动。”

“第二点呢?”华夏又问。

“陛下亲自征讨一小国,朝臣恐怕不会干了。”杨文琪说。

华夏缓缓颔首,这是真的没错。

朱慈烺出去的太频繁了,虽然国库可以承受,但老这么跑也不是回事。再者,以皇帝陛下的性情,推动了诸多政务改革,缓急之间不会搞得虎头蛇尾,再临时跑出去打一个越南。

“所以,大明会如何做?”华夏又问。

这下子,大家都有些挠头。

“派遣一大将,出兵征伐?”

“陛下最计较值当与否。仓促出征,应无可能。”

“既然如此,遣一使者,晓谕各国谨遵皇命?”

“几无用处……纵然面前唯唯诺诺背后一样会翻脸不认人,反而突然损耗我国威信。”

“其实,属下倒是想到了一个法子……”金志达缓缓开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华夏带着期许问道:“什么法子?”

“属下是想起来,新考成法里总要求以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为考成要处。那么,想要做到此处,最关键的就是得……有钱。想要有钱,就得发展经济。那如何发展呢……?属下一路看来,发现咱们苏州有大量的炼铁工坊。而安南一地,而今既然三国鼎立,自然是厉兵秣马。若是属下能将大明的铁料卖到安南去……那我昆山一地的炼铁工坊,岂不是能飞黄腾达?”金志达说到这里,已经不是让人眼前一亮,而是所有人都是看怪物一样地看着眼前之人。

这一番话,如果是换一个场合,还只会让人以为这里是某个商人的宅邸。但现在这年月,因为新考成法的压力,官员们对商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工坊主的态度已经大变。

“如此,还不够。”华夏沈着脸,看不出表情。

“自然,自然。铁料乃是要紧物资,朝廷管辖严格。轻易贩卖,那些炼铁工坊既是不敢,也是无能为力。所以,县衙可以上奏南直隶,恳请准许城里有出口越南生铁之权限。如此,自然可以敞开收购昆山一地炼铁工坊,随后售卖越南,其价定然不菲。”

“若是本官以为还不够呢?”

“如此……可以请几家机械制造工坊来,打造一些普通的甲胄、弓箭等军械。当然,这些太敏感了。但如果参照大明强军所用的行军物资,乃至于行军口粮、军服等一切作战会需要的物资贩卖给越南三国,定然是厚利。”

“若是……还不够呢?”

“还不够……?”金志达轻咳一声:“请容属下回去细想。”

“不用想了。够了,够了。我是贪心了,有此三法,何愁我昆山不因此振兴?够了!”华夏目光灼灼,雄心万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