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一百零九章:御驾亲征复辽东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一百零九章:御驾亲征复辽东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2 来源:笔趣阁

卫苍表情很是复杂,有些听不懂了:“这到底是哪位钱多了没处花的土豪在变相的给朝廷送钱……还是这地,真的值这个价?”

他会选择从辽东土地拍卖这个角度出发干扰这一回大军东征复辽,其实也是觉得这是一个最薄弱的切入点。毕竟,不比关内的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立刻就能见得到摸得到。辽东的地,其价值全都是建立在朝廷的信誉与逾期的胜利上。

“难道……”卫苍忽然间想到一个可能,不寒而栗。

……

这时,猛地一声,一开始在这里办理过户手续的那几个户房公人猛地打开门,哐当的发出巨响,冲了进来。

“孙科长,这来得怎么这么急呀?”田英琦见了来人,当着一众人的面急忙冲过去:“那点过户的事情你让留住这里的几位官人处理就好,何苦孙科还亲自跑一趟,那多受罪不是。今日,我做东,准备些好酒好菜。”

“哎呀,田掌柜,我这一回来的,哪里是那点过户的事情。我这,我这,刚从紫禁城里听的消息,哪里敢耽搁半分时间,一有听闻,就立刻来报给你啊。这紧要的消息,不能耽搁半分啊!”孙科长就是刚刚带头的那位户房公人,此刻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

“什么紧要的事情?这般紧急,还请入内安坐,慢慢说来。”田英琦讶然的说着,唯有一旁不知何时下了大堂的吴巧儿看得仔细,看出了田英琦眼中的期待与快感。

包厢里,李香君算了算时间,点了点头,很是看一场好戏的期待。

“安坐什么啊!我就在这儿告诉你吧!吾皇,吾皇,吾皇宣布亲征辽东了!”

“吾皇,吾皇,吾皇宣布亲征辽东了!”

“吾皇,吾皇,吾皇宣布亲征辽东了!”

……

仿佛有回声一样,孙科长一开口,这一句话便久久回荡在整个天字号拍卖厅里所有人的脑海中,久久萦绕,不绝于声。

田英琦惊呆了,惊喜万分。

吴巧儿恍然大悟,明白了一切的因果。

场上所有人如同被定身了一般,都是被这巨大的信息量冲击的有些反应不过来。

李香君悠然的看着台下所有人表情的边患。

明白了吾皇亲征的影响以后,周二哥一拍大腿:“着啊,我怎么就没想到!”

卫苍一脸如同吃了屎的表情,脸色红绿红绿的。

徐维舜惊呆以后,是痛彻心扉:“真亏了啊!”

唯有七爷是四川人,久居成都少闻边事,不太明白皇帝陛下代表的意义,有点茫然。

但此刻,场上不少商人却是纷纷起身高呼。这里不少人吴巧儿都认得,都是退伍兵。他们当然明白皇帝陛下亲征代表的意义。

“吾皇亲征,大明万胜!”

“吾皇亲征,大明万胜!”

“吾皇亲征,大明万胜!”

……

“陛下都亲证了……这辽东的地,怎么还可能卖不出去……”英哥儿不一样,他是在北地呆过的,那是听惯了皇帝陛下历次大胜,最是明白。此刻的他历数着朱慈烺历次大胜,从章丘大战到盛京突袭最后落脚到辽东辽南的收复,让七爷明白了,皇帝陛下亲征代表的意义。那就是:必胜!

胜利的确还没有得到,但大明是否能在接下来的东征复辽之战中获得胜利,对他们这些打算买地的商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信心的问题。

信则有,不信则无。

信,辽东之地便是值得购买。

不信,那便是一文不值。

如果说在此之前,因为卫苍的干扰,大家都有些倾向对收复辽东信心不大。

那么,眼下,当皇帝陛下亲征的消息传出来以后,信不信已经有了答案。队伍大部分人而言,胜利,似乎已经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情。

毫无意义,皇帝陛下亲征就是一个重磅的利好消息。

而此刻,辽东土地的市场行情自然是会大幅震荡。这样的震荡不是涨跌变化激烈,而是…涨!不断的涨!有价无市的涨!就如同后世股市里有重大利好消息的股票一样,涨停,不断的涨停。

但,这个时代可是没有涨停板的!

“一百公顷的地,就是一千五百亩,就卖两百两银子,怎么可能是亏了?这太便宜了啊!”英哥儿叹气道。

周二哥不住的摇头:“可惜……都卖光了……”

徐维顺听了,嘴巴哆嗦着,看着周围人纷纷望来的目光,脸色腾地红起来,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变绿。一股子格外酸楚与羞愤的心情在此刻他的心中涌现。

他太明白大家在想什么了。

不错,一公顷土地二两银子,这个价钱实在是太便宜了。

但这就是最便宜的价钱了吗?

当然没有。

毕竟,李香君买的这个价钱就已经是翻倍的价格了。

当然就有比李香君买的更加低价的,

比如在恒信拍卖行之前开拍的京南拍卖行。这个京南拍卖行比起恒信拍卖行虽然稍弱,却也是不凡,乃是京师最大的典当行敬宝斋举办的,

这敬宝斋听闻背后甚至还有当朝大佬家人的干股呢,要不然,也不会拿到辽东之地拍卖的权力。

只可惜,比起更早拍卖的京南拍卖行开拍遇冷,要不是根底厚实好歹卖给了一些老顾客,也得来个无人问津,绕是如此,依旧有不少位置偏远的土地流拍。至于价格,几乎就是底价。

这位徐维顺当然就是敬宝斋的老顾客,他路子爷,海上的过江龙认得,地里的地头蛇熟悉,也拜托过敬宝斋发卖了一起下家的家财冲抵货款,这一回,便是半是被忽悠,半是心动的买了辽东的地。

这一回,同样欠了人情的卫苍找上门来时,徐维顺便是将这活儿接了下来,

于是乎,还没捂热乎,辽东的地就被他迅速卖了。

为此,他志得意满,觉得自己实在是他聪明了,一箭双雕解决了大麻烦。不仅还了卫苍的人情,还小小的赚了几百两的银子。

这样的感觉是很好的,

直到…就在刚刚,皇帝陛下亲征的消息传来了。

所有的志得意满都被反转成了最辛辣的嘲讽,让他有苦难言,抑郁得想要一口老血喷出来。

这哪里是什么一箭双雕,眼下看卫苍阴沉得脸色与众人幸灾乐祸得安慰,徐维顺都要憋出内伤了,

“老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老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不用太伤心啊。”

“对对,刚刚人家小姑娘还与你说,不要后悔赖账,你可不能连小姑娘都骗啊。”

“没错,毕竟你还赚了呢,你看我们,都没买到…”

各色话语环绕耳边,徐维顺想要挤出一点笑容虚与委蛇,却有点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怎么努力挤出一点笑容都做不到。

终于,一个熟悉的声音想起,打破了尴尬的场景,让徐维顺感觉到了解脱,

他看到了老熟人,那是京南拍卖行的老朋友,掌柜吴顾尹。

吴顾尹是个见人三分笑的老掌柜了,也是人面宽广,一路见了众人,都是拱手一笑,道:“各位各位,还请卖我吴顾尹一个老脸,委实是有要事来寻徐员外,还请诸位让一让,就将徐员外放过,让给我吧!”

见吴顾尹搭救,徐维顺感激不已,连连拱手行礼,感动非常。

吴顾尹客套了两句,就十分激动的朝着徐维顺恭喜道:“恭喜徐员外,贺喜徐员外。今日这大喜事,真买百年难得一见啊!”

众人一听,倒是都好奇了起来,纷纷道:“徐维顺又做了什么,喜从何来?”

徐维顺即是开心,又有些惴惴不安,心虚着道:“却不知是何事?”

吴顾尹眉头一杨,一张老脸笑得仿佛年轻了十岁,激动道:“你恐怕还不知道今日朝廷传出来的大事吧!皇帝陛下宣布亲征辽东,多盛大的大事啊。也和咱们有关了。你可知道,三日后陛下就将在天坛举行亲征大典,东征复辽。往常,能入内观礼的不是朝廷命官就是有功名之人。现在,我们商贾之辈也有荣幸能参与了。比如我们京南拍卖行里,这一回就会将拍每日拍卖量最大之人写进观礼的邀请函里!”

说到这里,吴顾尹顿了顿,一脸期待的看向徐维顺等着对方欣喜若狂的表情:“这昨日拍卖量最大的,自然就是徐员外啦!也就是说,这观看吾皇举行东征大典的邀请函里,能有你的名字了呢!就是,到时候你可得带上那些地契,也好我等拿出去张扬啊!”

他当然很期待徐维顺的惊喜,毕竟,昨日徐维顺再来找他的时候就千不肯万不愿的觉得自己被坑了,要退货。

但吴顾尹哪里会答应,这是朝廷派下来的差事,做坏了,自己东家都要吃怪罪,他就更逃不了了。眼下这会儿拿到了喜讯,自然要来扭转徐维顺的心意,也证明自己的本事。

这般想着,吴顾尹却见徐维顺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开始变化,先是腾地变红,仿佛发烧了一样,随后便是猛地发白,最后竟然扑通一下,直接倒在地上,翻着白眼,不省人事了。

有初通医道的人见了,惊但:“别乱动,莫不是中风了,快去寻大夫!”

一阵手忙脚乱间,吴顾尹茫然着,一脸十分无辜的表情,无奈地道:“这却是个什么情况,这般惊喜得晕过去了?”

这时,一旁看热闹的周二哥终于忍不住揭开谜底了。他一听完前半截的话就知道会有不对,果然,一听完,就是这个调调。

他忍不住幽幽地道:“吴掌柜,你是有所不知,这邀请函,却是不用写了。因为,就在方才,徐维顺已经将买的辽东天地尽数卖给了别人。你要他拿买的地契去张扬京南拍卖行的名声,那却是比杀了他还要他难受啊!”

大家一听,纷纷了然。

本来么,徐维顺就是丢了面子又丢了里子。这会悔得肠子都快断了。

在大涨之前卖出去,是个正常人都感觉亏得慌。但无论如何,好歹不是自己亏本了,大家怎么奚落,还能忍忍。

可眼下吴顾尹来道喜,却是结结实实让徐维顺的伤疤被生硬撕开,更是狠狠撒了一把盐。

作为商人能受邀参加皇帝陛下的东征大典,那是何等荣耀的事情。

可就这么,在徐维顺自己手中飞走了。

吴顾尹明白了原委,惊得立在当地,连忙道:“可知是哪位英豪买了这些田地?”

“吴掌柜,我看您呀,就别操心了。”田英琦此刻又来,笑着道:“买了地的那位客户,正是我恒信拍卖行的贵客。这个邀请函呢,京南拍卖行能出,我恒信拍卖行如何能少?”

“各位各位,请注意,这邀请函的名单呀,我恒信一样能出。每日拍卖额最高的那位贵客,以及整个拍卖期间拍卖额最高的十位贵客,我恒信拍卖行否邀请您去在东征大典上观礼!”田英琦说罢,全场气氛顿时炽热到极点。

角落里,卫苍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遣人去讲徐维顺送去了医院。

随后,一连三日,各处承揽了辽东之地拍卖的拍卖行都是顾客盈门,李香君几次直接开场报价两百元,却是再也没有得手。如此一来,以至于底价一百元的价格都成了两百元起,最后成交价格更是有高到了上千元的地步,达到了与关内土地齐平的程度。

帝国东征复辽的经费迅速扩充,光是拍卖土地,便得到了五千万元的军费,曾经头疼了大明数十年的顽疾,却是如此轻易就解决了。

大明二七七年,九月一,城南的天坛里,肃穆的大典开始了。

除了大明文武百官,有功士子将士意外,还多了一群颇为特殊之人。

这些人,显然就是那些搬家了拍卖的商人们了,

而最为特殊的,当然就是李香君。李香君并非一人来,她的身边,吴巧儿也跟了过来。

此刻的吴巧儿紧张又激动,李香君想说点什么,却发现吴巧儿低声惊喜道:“快看,陛下出现了。一身戎装,好帅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