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上)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上)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2 来源:笔趣阁

朱慈烺在恒信大厦的一幕点燃了朝野的八卦之情。

浪漫的玫瑰花雨与飞天的热气球铸就了史无前例的盛大求婚典礼,伴随着这场盛大的求婚后,是皇帝大婚的序幕得以拉开。

大明得到了一场一扫过去沉郁之气的大胜,更乐见看到一场盛大的婚礼将喜悦之上再增添举国庆祝的理由。

《礼记·哀公问》:“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孔颖达疏:“大昏,谓天子、诸侯之昏也。”

虽然后世各种小报每逢一个明星要举办个婚礼就美其名曰:大婚。但实际上,按照礼记,不管是多火的戏子优伶都是够格不上大婚二字的。能够称得上大婚的唯有天子与诸侯。

大明这会儿自然是不会在有诸侯了,名义上的诸侯没有,实际上的军阀也不会有。

能称得上大婚的,只有朱慈烺。

以大明之正统,自然要过六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这几处前文都都有说过了。尤为比较有意思的,这里头的细节格外细致。还有庚书聘书等文书。

庚书就是男方写:乾造生于丁丑年五月十四日午时健生,恭迎。

女方接到以后,便写:坤造生于庚申年十一月一日丑时赋生,恭复,大德望某老大人双福台前,眷弟某某某,偕室某某某。

而这,才到了第二步。第三步就是纳吉,然后就轮到聘书了。比如:百世姻缘,自古牵于—纸,二姓好合,从今致于此言。

恭维玉讳

乃因月老之言,允结朱陈之好。

右启

大德望某府

亲家大人双福!

这等聘书见了,一看就是言辞讲究,特有格调。

聘书完了,这当然就是求婚。女方收了礼品就要有回应,算作答应。就是允婚,写的东西呢也就是允书。比如……

伏以

红叶值此结朱陈,

一诺千金永不移,

上事宗庙慰先祖,

下继后世福子孙。

右致

大德望某府

亲家大人双福

愚姻家某某某

偕室某某某。

这些文书完了以后,还会有《团书》告知亲友订婚成功,并宴请亲朋好友。比如团书如此:卜

八二十日洁治喜酌

恭迎

一门盛族四境嘉宾

谨具团书用申谢悃

右致

大盛族某府老幼尊亲统鉴

百拜

最后,还得有《请书》派媒人专程送达女方。比如:谨占于某月某日为小儿与令媛完婚千里良缘惟凭月老,二姓合好全赖柯人,仰承玉趾惠顾蚤临。

右致

大冰洋某某某双福台前

愚姻弟某某某

偕室某某某

再拜

若觉得这就完了,那还早。还有《礼书》随彩礼送去呢

比如:家寒礼薄,不堪胪列,叨念朱陈,海函是幸。

大福德某府亲家大人双福阁下

再拜

女方父母在接到男家《请书》后,还有《期书》回复男告知嫁妆备办及有关事宜。

占于

某年某月某日伐木

某月某某日下锯

某月某某日下剪

某月某某日完婚

右申

大德望某府亲家大人双福

愚姻弟某某某

偕室某某某

拜复

以及最后,三书六礼之中的迎书。这是男方迎亲时候用的。

比如:丁卯己巳男女之相,申年辰月结婚吉祥,太岁当令忌妨三相,蛇鸡牛相娶送相妨,上车面南下车北方,坐西向东大利梳妆,路逢桥石花红盖章,择吉良辰午时拜堂,长命富贵儿女满堂,产妇孕妇皆要避之,此日用之大吉大昌,农历丙申年,三月。

到了这一步,文书基本上也就齐全了。

当然,对于朱慈烺而言,这些看着都头大的东西用不着他操心。要不然礼部是干啥吃的?而且,朱慈烺为皇帝,档次自然不能是寻常百姓一般。礼部官员会特地拟定了礼仪程序和规范,然后与一大帮太监、宫女忙前忙后,布置典礼会场。

总的来说,朱慈烺这一回大婚的礼节是六礼的升级版。

除去了恒信大厦的浪漫以后,朱慈烺便会陷入繁文缛节的包围之中。

作为皇帝,他的结婚大礼要经过婚前礼、婚成礼、婚后礼三个礼仪阶段。婚前礼便是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婚成礼则是合卺;以及婚后礼朝见、庙见、颁诏、筵宴。

如此复杂的礼仪弄得各处有司人员都是忙得乱糟糟的。惹得鸿胪寺的官员纷纷兴高采烈,抓住机会刷一波存在感,到处维持秩序,弄得参与的人员纷纷侧目相对。

这一天,大明二七六年八月二十一日。申时,当赵诗瑶出宫的时候,各处人员恭恭敬敬地准备好了龙亭一座,舆请如意在前面行走。最后用八人抬着的孔雀顶轿先一部请入了宫内,这时,太监赶到顺贞门外,负责接待的銮仪卫接在玄武门,从北安门一路到赵诗瑶的娘家府邸。

当赵诗瑶出宫抵达娘家府邸后,娘家的国丈赵广印便率领子弟在大门外等候迎接。原本按照礼仪,这些人都得跪着等候。朱慈烺审阅礼仪的时候,便晓喻各处,不再用跪拜等候之礼。朱慈烺虽然体恤人情让大家松了口气,但所有守卫官员人等还是敬谨地轮流等候着差使。

就这样,赵诗瑶回了娘家府邸内堂,见了亲娘,一阵子抱头痛哭,这是思念之情。当朱慈烺求婚过后,赵诗瑶便只能由宫中派来的太监服侍,由护卫守护,不许与家人接触。这一阵子,赵诗瑶还真是对家人格外思念。

而这一回相见后,赵诗瑶再想出宫就难了。到时候父母想要见一面,也只能按照程序入宫叙旧。

大明二七六年九月十五日,午时之前,正副使来到皇极殿前,钦天监报吉时到,引正副使就位。

正使是首席大臣李邦华,副使则是枢密院枢密使杨文岳。

李邦华与杨文岳得到这个任务显然纷纷与有荣焉,兴高采烈于皇极殿前站立。他们先听宣制官向其宣布皇帝的命令:皇帝钦奉太上皇太后旨意,纳兵部员外郎赵广印之女,命钦等持节以礼纳采。

此刻,立邦元与杨文岳行礼接下任务,收下了代表天子的金节。正使持节,副使杨文岳便捧着问名诏书;仪仗队、鼓乐队在前开路,送礼官员跟在二使后头,自乾清宫出发,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奔向迎娶的府邸。

【读者群号码:15146926。想要催更讨论剧情聊天就来这里吧!我的读者都欢迎来加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