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五十八章:掀开底牌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五十八章:掀开底牌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2 来源:笔趣阁

大明二七六年的八月三到来了。

这天似乎注定会成为不平常的一天,遵化西面宽河千户所外平坦的土地上,晴空万里,立秋过了小一个月的今天颇为凉爽。

这是一个没有坏天气的时候,也是一个适合战争的时候。数十万人拥挤在这片土地上,试图用刀剑说服对方率先倒下。

率先出现的是三顺王的八旗汉军。当然,在上一战里溃退的尚可喜已经失去了出场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科尔沁部子巴达礼的蒙古军。他们拿着刚刚上手的鸟铳,骑在马上,不少人偷偷换上了熟悉的弯刀与长弓。

比起蒙古人乱糟糟的模样,耿仲明与孔有德的汉军都颇为安静。列队其后的吴三桂所部关宁军一样静静看着。

在其后,便是阵列更加俨然的满洲八旗军。这里,是汇集了正白旗、镶白旗以及正红、正蓝等部的满洲主力。他们身着八旗军的铠甲,衣甲鲜明,比起前面的汉军显得军纪严明,战斗力更加强大。

当时间到了约莫上午十点的时候,明军这边也已经列阵完毕,等待着战斗的开始。

双方隔着宽河千户所一处废弃的墩台遥遥对望,位于黄土岗与十八里庄的战场一样如此,空气里显得格外静谧。

李定国轻轻呼出一口气,他看向位于后方中军里的高台,等待着命令。他仔细打量着此刻的战场,尽管脑海里已经将左近的地势都死死铭刻在心,闭上眼睛就能想起。

地势没有发生变化,广阔的原野里提供了充足的战场空间。变化的,是敌人。

满清的作战方式悄然改变,他们也一样用上了火铳。鸟铳虽然比起近卫军团配备的中兴一式步枪射速火力都不如。但他们毕竟都是火器。单兵战斗力差,他们却在人数上有极大的优势。

这一点,在上一回险些让飞熊团失败的战斗里得到了体现。满洲八旗军依旧固守骑射,关键时刻的进攻依旧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最关键的是,这一战李定国微微有些迷茫。

他第一回不知道这一回能否获胜,第三团的增援让近卫军团第一回凑齐了大部分的主力。但东西前后夹击的势态没有改变,兵力上的劣势一样没有改变。

第一团、飞熊团以及第二团都是久战疲乏之师,真正能够充当主力的只有第三团。

可第三团要面对足足十倍之敌……这并非是李定国怯弱了,而是他保持着理智,绝不会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运气上。他需要足够周密的计算与预估明白战斗要如何进行。

他仔细打量着明军阵中的景象,士气是得到了恢复。朱慈烺的到来鼓舞了全军,但久战的疲乏也同样在每一个身上得以体现。

飞熊团主将战死,又经历残酷一战,折损众多,战斗力打了个问号。第一团也是如此,就连第三团也因为连日奔波,体力上需要打个问号。

李定国不明白朱慈烺的依仗到底在哪里。

咚咚咚……

前方,清军的鼓点响了起来。

李定国猛地收回思绪,死死打量着眼前敌人的动静。他明白,战斗在这一刻开始了。

清军开始进攻。

孔有德今日的呼吸有些急促,冥冥之中,他有种不太好的预感在心底里萦绕。也许是那日见到了徐彦琦死前扑倒英俄尔岱同归于尽的景象,也许来源于朱慈烺的坚决来援,也许是……他也开始对这一战的的胜败有些忧心。

这个预感,前所未有的浓烈。

自从朱慈烺出现以后,清国对大明的每一轮攻势似乎从来未能达成过。

原本,也许只有一个朱慈烺可以让他感觉难以战胜。但现在,见到徐彦琦的那种决绝,孔有德心慌了。他从来没想到过,大明之中竟然也有这等勇士。而且,还是身为一军之将,绝不需要卖命来晋升之人。

不管孔有德的心理如何去想,他都要率领自己麾下的汉军上前出发了。

一万四千余人排列三处方阵,徐徐上前。他们的前方,陈永福带领着第二团迎了上来。

两军的接近仿佛是战斗的号角被吹响,这一刻,宽河千户所这方圆数千步的土地上,骤然间全都动了。

清军开始进发,明军亦是迎击。

西面,十八里庄上也渐渐响起了密集的马蹄声。虎大威率领第一团沉着应对。

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数十万人的生死决斗开始了。朱慈烺站在用来观察战场的临时高台上,望眼镜里,两军已经贴近到了射程之内。

当朱慈烺放下望眼镜时,轰鸣不断响起。

位于高台后的炮兵阵地里,炮火开始奏响,上百道火光冒出。这是振奋人心的力量,炮火的轰鸣震动了山岗,鼓舞了士兵。

旋即,前线的将士们也开火了。

就连后方**骑兵营的将士也忍不住安抚战马,熟悉战场的战马们也开始被战争的气息所感染,开始不断嘶鸣。

很快他们就能有用武之地了。

在后方,镶白旗的汉岱在炮火声里集结,旋即,一列列战马汉军八旗军的方阵空隙里奔出。马蹄声滚滚,迎面杀来。

刘振得到了朱慈烺进攻的命令。

**骑兵营开始上场,与他们配合的,是扭转的炮火。朱慈烺注视着刘振进攻的势头。

更加紧张的则是多铎。

但当多铎看到了**骑兵营只有区区三千余骑军的时候,他笑了:“还以为明军如何悍勇,却也不过如此。这骑射的功夫,还不是这成军仓促的近卫军团能抵挡的!”

骑军是一个需要时间的兵种,就如同海军一样,不是仓促可以成军的。

刘振格外英勇,配备了三眼铳与震天雷的骑兵营更是如虎添翼,瞬间杀入满洲骑军之中,一个来回下,满洲军阵里不断翻身落马的惨叫声。

但很快,汉岱便笑出了声。

“我镶白旗有足足一万两千人!除了这五千骑军,还有七千步卒!”汉岱大笑。

七千余人镶白旗的满洲步卒列阵杀来,他们战阵严密,悍不畏死,扑上去后,骑兵营的局势顿时急转直下。

这时,倪元璐的军令迅速传了下去。

柳泉紧张地测算着,额头上大汗淋漓:“射击诸元已经预备完毕!开火!”

轰隆炮火声轰去,十数处清军的步卒被犁开一条血路,刘振趁势杀去,转眼便趁着炮火的配合杀透重围。

汉岱脸上露出了可惜的表情。

多铎却沉着自若:“朱慈烺的本事若只是如此,一个时辰后就要见颓势了。子巴达礼,让他们也上。”

吴三桂闻言,有些不太明白多铎的自信。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当时间到了上午十二点的时候,明清两军的主力已经在宽和千户所战斗了一个多时辰。

这一个时辰里,明军的飞熊团、第二团以及第三团超过一半的兵力都投入到了战场上。

到处都是飞舞的弹丸,硝烟重填而起,填充了人的视线。刺鼻的硫磺味以及更加让人作呕的血腥味弥漫整个空间。

战场里铺满了尸体,多数是清军的,但也有许多是明军的。

吴三桂再一次惊叹明军战斗力的强大,比鸟铳射速更快的中兴一式步枪是一具强大的杀人武器。短短一个时辰的时间,地面上已经倒下了超过三千人。

这是一场毫无疑问惨烈的战斗。比起冷兵器时代更加有效率的杀人比试,双方竭力用手中的兵械说服对方倒下,不再需要面对面而是拉长到超过三十步的距离后,懦弱的士兵也拥有了杀死练武十年老兵的力量。

杀人变成了格外严密有素的组织行为,假使哲学家看到这一幕,定然能够加深对生与死的理解。

生命在这样的修罗场里变得格外脆弱、易逝。

李定国喘着粗气,他麾下的步兵营已经冲锋了第三个回合。他一度攻入了位于战场最中央的那处墩台,结果又在丢下了三十余具尸体以后被十倍于自己的满洲人攻了回来。

他的前方,正蓝旗的满洲人仿佛性命不是自己的一样扑杀过来。在豪格失守盛京被圈养失势以后,正蓝旗的满洲人便格外拼命,证明自己的价值。

“备齐**包,将那个墩台直接炸毁!”李定国红了眼珠子。

一刻钟后,李定国亲自带着选拔出来的敢死队走上了战场。借着火炮的助力,李定国冲入了墩台,丢下了冒着青烟的**包。

一百息的时间过后,墩台的轰然一声巨响,墙面碎裂,砖石瓦片洒落一地,内里坚守的百余清军被埋葬其间。

李定国笑了,呼吸却更加急促了。

这时,咕噜咕噜的声音响了起来。

“校尉……该轮换了,让刚刚敢死队的兄弟们回去吃点东西吧!”一名千户摸着肚子,剧烈的运动与紧张的厮杀让所有人感觉到了饥饿。

李定国刚要点头答应,忽然发现地面微微一阵轻轻颤动的声音响了起来。

足足两万余人的正白旗大军缓缓走上战场,随机渐渐加速,变成了一股仿佛无坚不摧的洪流。

李定国明白,他们没有轮换的机会了。这一刻,他预感到了不妙。

“他们来了……”朱慈烺凝望着这一股洪流:“正白旗,多尔衮的心头肉。建奴军中,最强的武力。”

倪元璐听着这个语气,微微笑了一下。

不明就里的傅如圭有些愣住了,心道:“圣上怎么竟是有些期待的样子……可眼下,清军就是上了正白旗,也未尽全力啊。”

“多铎不会添油的。正白旗是一处预兆,他要全力以赴了。”朱慈烺表情渐渐认真了起来。

朱慈烺的预料生效了。

吴三桂得到了命令。

“吴三桂!豫亲王命关宁军准备进攻,与孔有德部一同全歼李定国所部!”传令兵来了又走,留下了一道军令。

军令既出,全军便要开始进发。

这时,明军的阵中也动了起来。傅如圭亲率第三团余部六千余人上了战场。随同的,还有京营李国桢所部六千余人。

明军的主力也动了。

“朱慈烺黔驴技穷!他的依仗,就是这区区一万二的兵吗?我这一回上场的,可是四万人!”多铎傲然大笑:“诸尔甘!也让诸尔甘准备,我可是万分期待,我大清能够第一回捉住一个皇帝做俘虏啊,哈哈哈!”

关宁军是汉军之中最强的一部兵马。诸尔甘是预备在梨河河畔的伏兵。那是距离朱慈烺指挥台最近的清军。

吴三桂整顿全军,开始缓缓上前接战。

他的身后,阿山喘着粗气:“是时候结束了!”

这时,子巴达礼的科尔沁部蒙古八旗军中,一人悄悄将头顶上的皮帽子撤了下来,露出了光秃秃的脑袋。

他的目光落在无数人潮汇聚的战场里,赫然发现一群神情慌乱之人冲入了吴三桂的身边。

吴三桂静静地注视着战场:“已经到了午时,一天里最热的时候,也是体力消耗最大的时候,是明军兵力劣势最显著的时候……这个时候,决战开启,明人的全部兵力都已经投入了。但这……就是朱慈烺的依仗吗?这分明是必死之局啊!”

他从军十数年,强弱如何,一看便知。朱慈烺再强,在这处处被动之下,也要灭亡。

“总兵,总兵!”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夏国相急忙本来,额头上满是大汗:“祖将军的信!”

“舅父?”吴三桂愣了,他猛地回想起了当年祖大寿在盛京却毫发无损的情况。

信很快便拆开了。

“就地反正,临阵倒戈。”

其后,信里便是关于辽西的情况描述。

“毕竟是大明啊……我等眼前看得到的根本不是全部,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宣府军是明军……凤凰山的红娘子部,徐闻部……也都是明军。辽西易手,山海关复了大明帐下。怪不得朱慈烺不肯议和,若是能堂堂正正自己打下来,哪里不必议和来得舒服?”吴三桂明白了。

这一刻,所有的疑惑全都明白了。

“这便是大明皇帝全部的牌了吗?”吴三桂隐隐有些期待。

忽然间,天空里,一道热气球升腾起来,石敢当轻咳一声,准备将手中一封战报念出。

“祖大寿反正,山海关已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