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七章:周王与代王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七章:周王与代王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2 来源:笔趣阁

花厅内只剩下了两个人,周王朱恭枵与代王朱传齐对视。

朱传齐恍然大悟:“是周王?”

“而今已然改任宗人府宗正了。”朱恭枵微微一笑:“今日此来,是我任职一来,第一件大事。”

“宗藩改制?”朱传齐一下子想到了此前流传极大的那个传言,但转而,他就被更大的一个感慨所震撼:“真是想不到,我大明朱明子孙,有朝一日还能互相见到。王叔,此番惊变,定有大事,还请直言吧。”

“那我也就不废话了。”朱恭枵弹了弹衣服上的土灰,在朱传齐相迎之下坐了下来,道:“此次前来,第一桩紧要的事情当然是守住大同。但守住大同呢,非得内外一心不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再加上此前圣上念念在兹的宗藩改制,也就顺理成章一道来了。圣上对于宗藩改制的态度很明确:远亲宗藩一律除名恢复寻常百姓待遇。近支宗亲荣可以,养不行!”

“陛下真是好算计……”朱传齐幽幽地说着,也不顾这话有多冒犯,道:“远支宗亲只恨不得不信朱,也好过套了一层宗亲的羁绊,行商不得,科举不得,每年守着那看得见摸不着的俸禄,最后火火逼得连乞丐都不如。更有那嫁女如卖女者……”

朱恭枵缓缓颔首,这朱传齐的确是几个藩王里头少有的不那么蠢笨的。大明的宗室是颇为特殊的,大明的宗室,既不同于汉晋,又不同于唐宋。汉晋宗藩裂土临民,犹如**藩国;唐宋宗室不胙茅土,其贤能者皆策名仕籍、自致功业,而国家亦赖之,其后杂进诸科与寒素等,而宦绩相业亦相望不绝书。

大明以以汉晋唐宋为鉴,对前代宗室政策的内容有扬有弃。于是大明的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最要命的是,大明的宗室不能参合四民之业,士农工商一个都不能做。偏偏,这玩意又是世袭罔替一辈子脱不掉,生生世世更是脱不掉。

算起来,大明一共实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不计算百年来废黜、除封的那些亲王,到朱慈烺登基之后依旧有足足三十四位藩王。而这,还仅仅只是亲王,终大明一世,前后竟是封有624位郡王。就这,还不算那些郡王以下到奉国中尉的。

要说在太祖时候,大明的财政健康,扫平天下后分封的诸王也能养活,能管制,甚至还能让一些藩王在边疆有护军带兵打仗,作为大明边疆的藩篱。可伴随着王朝年岁渐增,都道是马上打天下易,马下治天下难,大明而今已经二百七十六年了,财政之艰难,在朱慈烺登基之前是难以描摹之恐怖的。

故而,纵然各路亲王郡王还能依靠在封地里的特权维持住锦衣玉食的生活,那些在郡王以下如奉国中尉之流已经是生活艰难,两极分化极端严重了。

毕竟,亲王郡王们都有赏赐,大明财政再短缺也能照顾他们一些,但那些数量庞大的远亲宗亲可就真顾不上了。

这可不是一个两个穷亲戚,对于朱慈烺这位高帅富而言,在他登基前五十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三年的时候,朝廷一次统计就赫然发现在玉蝶上的宗室人口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七千余人。到朱慈烺登基的时候,繁衍至此的大明宗室保守估计也有二十万人。

至于这些人的待遇,按照标准,亲王每年禄米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就是最低的奉国中尉一样也要两百石一年。

如此恐怖的压力,纵然朱慈烺想要负担起来一样艰难。

同样的,因为大明法度的原因,这些宗亲这些年穷困下来,早就不指望朝廷还有钱能发禄米了。他们只盼着能够堂堂正正,做一个大明的国民,而不是士农工商,一业不成。

故而,朱慈烺的宗藩改制,这一部分是颇为顺利的。在河南,山东都已经初步推行。其后在江南监国后,也是渐渐推开。而今朱慈烺登临皇帝之位,自然要将这一政策推行到全国各地。

“可是,我等藩王郡王,皆是各地栋梁。而今朝廷,早已不是太祖成祖年间,不是朝廷一封命令就能各地推行的时候了。藩王们有田地,有人手,有本地百年传承下来的牵扯纠葛的各种力量。岂是……说免了这一万石禄米就能面的?”朱传齐冷笑起来:“更别说,这一万禄米还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盯上了天下藩王的土地罢!那福王在洛阳,田地几乎半数归了他,可真肥啊!”

没错,在大明,大号能传承百年的大地主,大多都是大明的藩王。如福王,几乎将河南三分之一以上的良田占据。

朱慈烺要改宗藩改制,解脱了底层的枷锁,自然就要掏出上层的肥油。

“我在京面圣时,有一番话曾与我说过。有多大的权利,就要尽多大的义务。大明的宗藩有如此大的权利,更有如此厚重的赏赐。但义务呢?”周王缓缓道:“用圣上的话,那叫……只出了一根**,只为大明宗室繁衍子孙去了!年年如此,代代轮回。以至于,成了我大明肩头上的重负。偏偏,一点益处都无。与国家社稷,一点贡献都无。这般反差,这般诛心之言,我等能等闲罔顾?良田美宅,说到底都是圣上赐下的。既然是恩赐,收回去,又何复赘言?”

朱传齐张了张口,许久没有说话。尤其是那“只出了一根**”的话说出来以后,更是面色腾地红了起来,站起身,怒视着朱恭枵。但转而,朱传齐忽然冷笑了起来,怒极反笑:“哈哈哈,周王的话就止于此了吗?”

“当然没有!”朱恭枵没有激动,他直视着朱传齐,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更知道,能如我,如楚王朱斐然一样跑下良田万顷的人都是少之又少。强硬要藩王拱手交出天地的,都是轻易之举,极容易祸事。毕竟,这紧要关头要是再来天下各地再来一个宁王之乱。谁都受不了,我更知道,你朱传齐冷笑着什么。但吾皇呢?他一样知道。”

“你们有法子解开这个死局?朝堂的模样,能恢复到万历年间都不如,别说什么赎买,改封!”朱传齐腾地占了起来。

“所以……李自成攻占了洛阳。所以,建奴席卷了山西,死了六个郡王。所以,晋王也死了。”周王幽幽地说着,屋内气氛徒然一凉。

“你……”朱传齐噎住了,久久说不出话来。他顿时明白了,这天下烽烟四起,朝堂当然不能轻易夺藩王的家产。可作为最大的土豪,这乱世里,不打你打谁?

皇帝可以顾虑众多,暂且收手。可李自成呢?

他会收手吗?

两百里外的任继荣带领着的顺军告诉了朱传齐答案。

不会!

当初的建奴没有收手,现在的顺军,一样不会收手!

想到这里,这渐渐大热起来的天里,朱传齐竟是腹心腹背一股子冷透,猛地惊出一身的冷汗。

他看着朱恭枵,久久无言。

“圣上毕竟是君父,纵然动手,好歹会保全体面,更是讲道理的。”朱恭枵又道:“而闯贼,一路将追赃拷掠的本事发扬光大,每到一地就是寻宗藩榨出油水。他们,是不会讲道理的。”

朱传齐颓然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所以,两害取其轻?好歹在皇帝的手里头,还能留一条命?哈哈,真是大方!”

朱恭枵缓缓走过去,按住朱传齐的肩膀,没有在意朱传齐刚刚的冷嘲热讽,而是道:“还记得方才我说的吗?我知道你刚刚说什么,藩王不是不想尽忠,不是不想为贤。而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想做一个理所应当的好人都做不了。因为,只会混吃等死的藩王才是皇帝眼中的好藩王。”

朱恭枵的话又是另外一番意思。他们这些帝国宗室,穷亲戚是人人嫌弃,可富亲戚呢?

皇帝这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穷得叮当响,早就盯上他们手头那些财富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更是盯着每个宗室名下的继承权,生怕自己无后之后再冒出一个嘉靖皇帝。

故而,大明的皇帝们对这些宗室又是看管极严。有人说历次闯贼攻城,那些藩王们没一个捐钱贡献出力气的。可事实上,大多数的藩王其实是没有胆量贡献力量,唯恐被皇帝以为有二心。

如周王,没有朱慈烺横空出世一脚插入,最后的结局也是被崇祯皇帝严惩。

经历了刚刚那惊出的一声冷汗,朱传齐此刻在被这么一说,终于有了一点心动,静心听着。

这时的朱恭枵的腔调徒然一转,变得高亢而嘹亮,中气十足:“但现在一切不一样了!吾皇已经不再视藩王为竞争对手,吾皇找到了一条藩王的出路。一条宗藩改制里,能够完美解决难题的法子!我们的机会,已然来临了!纠缠于过去毫无意义,抓住现在的机会,才是正经!”

“什么机会?”朱传齐几乎下意识的道。

朱恭枵微微一笑,他拿出了一张地图,推开桌子上的杯碟,将地图缓缓铺开。

朱传齐走了过去,只是一看就不由惊愕:“这是大明的地图!如此军国重器……”

地图,历来就是机密数据。但今日,周王朱恭枵毫无吝惜,他拉着朱传齐,将手指头从大明的海岸线一路往东,最终缓缓落到了朝鲜国:平壤。

“平壤!这里,方圆数百里,代王为真正王国之王。如何?”周王朱恭枵静静地看着朱传齐的眼神:“只要此战代王竭力贡献,殿下就将这平壤之城,改为你新的王城。当然……封爵给了你,能不能在朝鲜国、朝鲜民乃至随时可能到来的建奴面前守住这真正基业,那就要看你本事了。但无论如何……一个能掌兵,能牧民,能设官的王国。比在这大同城内做活死人,强过百倍吧?”

朱恭枵悠然说着,他看到,朱传齐缓缓闭上了眼睛。闭上之前,他的眼珠子一阵绽放亮光。

三息过后,朱传齐猛地睁开眼,道:“干了!”

他仿佛看到了这代王府内,富丽堂皇的代王府烟消云散,万顷良田尽归朝廷。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可以随他号令的真正王国!尽管,这还需要他去创业!

……

位于大同巡抚的署衙里,人群济济一堂。

这里既是有本地的文官,大同知府郎敏、附郭知县沈高、兵备道于重华,一样也有武将大同总兵姜瓖、山西总兵周遇吉。

只不过,这处大同巡抚卫景媛的衙署内,众人都是愁眉苦脸。

“兵,城内是有的。”郎敏看着姜瓖,心中不住地摇头,他低声与一旁的沈高道:“可人心散了,谁还知道向着那一边?官军内多久没发饷银了……”

沈高更是头疼:“城内能化缘的地方,都跑了个遍了。谁都想着在新朝面前卖好,真是……真是……”

“这群该死的,不知道吾皇大军就在京师,不日就能剿平这些乱贼吗?”郎敏恨恨地说着,终究归为无奈。

说到底,是钱闹的。

就在这一片沉默压抑的当口,忽然间,一阵笑声传来。

“哈哈哈,这一个好消息,可真是解了我等千般愁苦啊。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啊!”大同巡抚卫景媛大笑着,步入了衙署内。

屋内众人,腾腾腾地走站了起来。

“有好消息?”于重华问道:“到底是什么好消息?等等……代王殿下!”

“正是小王。”代王朱传齐走了进来,与卫景媛一前一后,步入内里:“听闻我大明官军还欠缺钱粮辎重,小王听了,深为内疚啊。身为大明宗藩,是护卫大明之藩篱。而今出了贼寇岂能漠视?特此,小王已经准备了银两十万,米粮三万石!只为此战将士们鼓舞!”

“嘶嘶嘶……”

“嘶嘶嘶……”

“嘶嘶嘶……”

屋内一干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紧接着,屋内所有人都齐刷刷看向了山西总兵周遇吉。

周遇吉昂然挺胸,双目泛着泪光,道:“末将,定不负圣上嘱托,殿下盛情。此战,定守住我大明之宁武关!”(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