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十四章:八大晋商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十四章:八大晋商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2 来源:笔趣阁

范家大宅里的中年男子一身暗条纹的白罗道袍看不出一丝烟火气息,榻上,半眯着眼睛半带着笑,看起来轻松写意,十分自如。

这里是大明新元二六七年的二月三,太阳初升,空气里还掺杂着好几分的寒意。可此间屋内却是一片温暖,塌下的火坑烧的热力十足,屋内每个五步角落里就摆放着一个火盆。火盆里白炭静静闷烧散发着热力,不见一丝烟火升出。

屋外雕梁画栋,屋内陈设奢华,无一不见主人家的豪富。

此人,就是介休,或者整个山西的首富:范永斗。

“不管如何,这都咱们都算得上好事!”开腔的声音低沉沙哑,微微有些刺耳,仿佛铁片刮着铁砂一样,这是王登库,这一回来到范永斗家中,商议的正是此事。

范永斗与王登库一前一后开了腔,屋内的气氛也活泛了起来,其余六人彼此交头接耳,都纷纷说着自己探听到的消息,以及方才争论不休的观点。

“要我说,这一趟子生意还是得缓一缓。太原城里的损失暂时丢了也就丢了,锦衣卫可不是好相与的。”靳良玉的姓很生僻,但亦是这几大豪商里的排前人物。他说话雄浑有力,鹰钩鼻,枯黄脸上的眼珠子咕噜转着,很是干脆利索:“眼下的第一要务,是将上国来使派下的人物给交代好。范家老大在京师不就是已经布局了吗?”

“没错,牙行里那关系还是我找的。京师里得先找些乱子,那些满人眼珠子毒着,不见兔子不撒鹰!”这一回说话的是白白胖胖的王大宇,这位看起来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十分机灵,倒是个传统印象里的商人。

其余屋内的大商人们,梁嘉宾、田生兰、翟堂以及黄云发都是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他们眼珠子毒,手里头亦是有好货。满人没几个懂行的,都得赖着我们。尤其是现在蒙古境内都是满人的天下了,咱们老西儿往来边贸,不靠着他们,那真是不行!”田生兰顿了顿,又道:“尤其是这一回,我和相熟的贝勒爷问过了,会给咱们一回大买卖!”

“老田,你行啊!可不能吃独食!”黄云发、梁嘉宾等人都是目光一亮。

田兰生笑了笑,还未开口,范永斗轻咳了一声,道:“咱们晋商在外面,哪里不是一体行事。尤其是这一回,这个大买卖哪里是一家一户能坐定的?就是摄政王老人家吩咐了,也是拿咱们八大晋商当作一体看待。大家心底下有自己的小算盘,我范永斗清楚。可落在摄政王眼里,能不能做城事才是关键。做好了,一笔写不出两个晋字。坐坏了,更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晋字!”

范永斗说完,众人都是面色一肃,纷纷称是。

田兰生干笑了一阵子,道:“对,贝勒爷也是得了十王的吩咐,要咱们一行用事。这一回的买卖,也都是分到咱们一块干。”

气氛渐渐轻松,但还是不少人一头雾水。事实上,除了范永斗,这里几乎所有人都哦只是拿到了一部分的消息,看到了一部分的面貌。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往来边贸,做着走私犯禁生意的人都闻到了巨大利润的气息。

王登库沉吟了一下,道:“罢了,我来说说吧。这一回,上国来人,给了咱们一笔大买卖。这一笔,是比起开过初年开中法还要有过之的买卖!”

晋商指就是山西商人,但比起其他的商人,山西商人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色彩。除了地理上的差异,晋商发家的本事也是截然不同,他们最初的发家不依靠市场,不凭借知识,而是依靠彻底的官府、军队。

说起这点,那就要将这开中法说道说道。明白了这一点,才会理解开中法有多重要。

开中法的实行,就是大明朝廷为北方边镇军队筹集军饷,实行由商人提供边镇军队粮、布饷需,换取盐引,到指定盐场支盐和贩运盐斤。明政府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既解决了北方边镇军饷,又收到了盐税,而山西商人也因此而兴起。在盐铁专卖的古代,食盐的暴利不言而喻。

而这,也成了晋商初兴的开端。

王登库如此一说,在场众人除了范永斗都不由呼吸粗重了起来。

就是范永斗,当初明白了消息后,也是提前呼吸粗重,克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王登库看着众人的表情,轻轻一笑,又道:“摄政王要与李自成做一笔买卖!这买卖,就是眼下大明的存亡!是战马,是军器,是暴利!”

众人目光一瞪,没有寻常人以为的怒目圆瞪与破口大骂,有的,只是全神贯注的注视。

王登库将多尔衮的计划娓娓道来,让众人的心情如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平。

多尔衮的计划会很简单,要求八大晋商利用自己的商业能力延缓大明帝国的恢复,并且竭力刺探出大明的军情。为此,已经有不下三波匠人被高价诱卖到了草原,转道盛京。经历盛京一战的惨败后,再无一人质疑明军的强大,每个人都竭力探寻着皇家近卫军团致胜的原因。

这个时候,崇祯十六年式火铳走上了大家的视野。

尽管晋商们花费不下万两的刺探仅仅只换来十数名低级工匠,甚至有没有匠都难说。朱慈烺的体系里,工人是卖苦力的,只掌握细枝末节的部分工艺,只有匠,有技术才会更多一点了解,也唯有八级大匠才能全面掌握整个火铳制造的全部工艺。

而每一个八级大匠,朱慈烺都用保护一品宰辅一样的级别来保护着。锦衣卫门对这一手熟门熟路,自然不会让业余的晋商贩子接近。接近都办不到,更别提诱拐了。

感受到了刺探的难度后,在京的那位满足上使迅速改变了办法,开始全面地搜罗大明的工匠。

这个时候的大明,工匠的待遇悄然间开始转变。

在此乱世,只会种田成了率先饿死的对象。有些手艺的,好歹能够凭借着手中的本事暂时苟活下来。而只要能活下来,就有很大的机会转运,比如等到恒信商行、县衙、州衙、锦衣卫、提刑按察使司、本地各大商户……总之各种衙门机构的探寻。这些人有的是得了朱慈烺的命令,有的是被各大商户们看重。总之,在朱慈烺的带头下,工匠的地位悄然间得到改善。

晋商们亦是通过五花八门的手段收罗商人将他们诱拐到盛京去,有木匠有铁匠有石匠,亦是有会炼铁的,会盖房子的。朱慈烺一手迁徙空了盛京的绝大多数汉人后,满清瞬间就感受到了工匠缺乏对生产带来的极大停滞。

总之,来自清廷林林种种的命令传达出去,最终一部分落到了满清的间谍手中,还有许多则落到了晋商的手中。

当然,范永斗他们是商人,既然是商人,干活就不是凭空做事。

曾经的清廷做出的对价就是真金白银。盛京被搬空以后,大玉儿虽然成功撤离大部分满清王公,还留着一部分的金银。但清廷的支付能力实际上是大降,再也不能随心所欲了。

这个时候,另一个诱人的利好来了。

“摄政王开放了大清国境内所有的贸易!东到白山黑水的皮子、人参甚至历次斩获的珠宝。西到蒙古草原的皮子、虎骨……以及最重要最重要的,战马!这些,摄政王都开放给了咱们!而且,摄政王要与李自成做买卖,扶持顺国攻明。以眼下这一番局势,往后的山西,再也不姓朱了!到时候,光是左右逢源,将顺国境内的工匠北运,从草原里运来北货,就足够咱们发大财了!”李登库说着,有些畅想起了未来,仿佛看到了无数金银在朝着自己招手。

其余人一样是老于此道的老手,哪里不明白这里意味着怎样的巨利。

梁嘉宾谨慎地问道:“战马南运毫无限制?就是要从盛京运兵甲南下,也没有限制?”

“一样也没有!而且,摄政王已经打通了海上的关系了。到时候,从每年都会有数艘海船在复州登陆转运到盛京去。咱们还能做起海货的买卖!”李登库悠然地说着,发现有些扯偏,轻咳一声,道:“不管如何,要卖多少战马给李自成都可以。要卖多少兵甲给李自成……也可以!”

范永斗轻咳一声,道:“摄政王开了腔,要我范家寻的制铳人已经备齐了,鸟铳总归可以先造起来。这一回,我已经打算了,只要李自成要买战马,要多少都卖。只要他将山西的工匠都给我运到塞外去!到时候,他要买铠甲有,要买鸟铳,一样也有!”

众人闻言,不由都是星星眼闪了起来。晋商之首的范永斗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出手就是大买卖,一开工就是大事业。

要知道,李自成席卷天下,不知道掳掠了多少百姓。里头,工匠自然是极多的。不同于大明境内越来越难诱拐的工匠,李自成麾下那些见惯了战乱的工匠定然是认同“宁为太平狗,不为乱世人”之言的,到时候塞点银子,许以关外田地,定是欢喜得什么似的,好骗得很。

一时间,屋内纷纷道起了赞誉之声。

“还是范兄高明啊!”

“范东家这手段,真是绝了!”

“往后还有好生意,可别忘了老弟我啊!”

……

范永斗微微一笑:“诸位也别给我范永斗戴高帽子,方才我范某话亦是搁在那说出来了。这买马的生意,我看云发比我做得好,到时候得拜托你。”

黄云发大笑:“哪里哪里……范兄赏口饭吃罢了。”

“与李自成麾下的人做生意,这事儿,我会亲自出手。但到时候见了李自成麾下各位大将,比如那刘宗敏就是个蠢货,只管放低了架子塞足了大同婆娘与银子,无往不利。这些,王贤弟、翟贤弟还有靳贤弟都可以试试……还有田兄,梁兄……”范永斗一个个点着名字,顿时就叫场内气氛欢快起来,众人都是心中期待。

“当然嘛……说到底,十王那边话也传过来了!”李登库笑着,没有在意范永斗没有提及自己的名字,他比起范永斗也不差,更重要的是,比起范永斗的画大饼他能拿到的赞赏可就实际多了:“还得这山西……不能再姓朱!”

这时,一阵喧嚣的声音传来。

随后,一个老仆入内,轻声道:“闯王大军过境了!”

皆休往北,不远就是太原了!

至于李自成,他身在中军。这意味着顺军先锋距离太原更近!

“我去迎顺皇!”范永斗大笑。

“同去!”

“同去!”

“同去!”

……

其余人七嘴八舌,纷纷走去。

太原城内忽然间平静了许多。

街头上人少了,就连原来策马奔腾,行走各城助力一时名士们也走了。韩霖获悉有锦衣卫护送离开的机会后,第一时间就走了。傅山傅青主看着新朋友草草写就的书信,摇摇头,他决定陪一个人。

这个人,叫蔡懋德。

他到了巡抚府,却不料蔡懋德也并不孤单。布政使赵建极与太原知府孙康周都在。

三位正印官看着傅山到来,都是笑了:“吾道不孤。”

蔡懋德说完,却是缓缓摇头:“青主,你应该走的。”

“巡抚大人不也没走吗?”傅青主轻声道:“至少,我还有剑……能战斗最后一刻!”

“吾等,只有心中……节义罢了。”赵建极苦笑着。

孙康周幽幽一叹:“说实在的,我也并非什么圣人。只是,这一身官皮穿久了,真不愿意辜负它啊。身为太原知府,本官……绝不做那失地罪臣!”

轰……

一声沉闷的炮声响起,蔡懋德朝着众人一笑:“本官上城督促防务去了!”

走到半路,晋王派来了王府长史。

王府长史又带着几个力士,凄切地道:“蔡大人!殿下请大人尽快修筑防务啊!”

里面,是三千两银子。

蔡懋德看了一眼,与另外三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城头上,空空荡荡。(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