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四十七章:再扩军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四十七章:再扩军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2 来源:笔趣阁

(); 良久,仿佛什么东西在心中豁然开朗了一样。傅如圭回过神,深深吐出一口气:“我明白了!秦益明……你又给我上了一节课,更加明白一些要如何练兵!如何……治军!”

“一支……有灵魂的军队!而不是,只为了钱粮温饱而存在的雇佣军!”傅如圭大步走上前去,看着朱慈烺,目光前所未有的坚定。

坐在马上说完了这一切后,朱慈烺已经感觉到了这支军队的不同。

这是一支成长于京师的京营,很多都是京师子弟,识字率其实是相对蛮高的。就算不识字,理解能力也是不弱。朱慈烺相信自己的一番话已经开始悄悄改变,为自己麾下的军队注入了崭新的东西。

做完了这些,朱慈烺剩下的就是等待了。等待这支军队会绽放出怎样的光华,成长到一个怎样强大的地步。

而其他庶务……朱慈烺显然就要甩给手下了。

只不过,看着快步跟上自己的傅如圭,朱慈烺有些头疼了起来。他想起了一项任务,恐怕扩军的事情还是得自己亲自主抓了。

“元锡,有一项任务,恐怕需要你亲自但当了。这干系到接下来的……天下大变!”朱慈烺沉声道。

元锡是傅如圭的字。听朱慈烺这么郑重,傅如圭一愣,不过还是迅速反应了过来:“是,属下领命。”

朱慈烺缓缓颔首,微微有些发呆地在想着什么。

见朱慈烺不说话,傅如圭也是闷头不言。转而将目光落在了朱慈烺的目的地上。

朱慈烺走去的方向一个个衰败的村落,大多都是泥土随意堆起来的房子,少见几个砖瓦房也是颇为破败,不是窗纸残缺就是屋瓦破陋。

倒是远处有几个窑口燃着青烟,几个衣衫褴褛,动作迅速的男子忙忙碌碌,显然是些匠人。

而这里,显然就是一个匠户村庄。

傅如圭不太明白朱慈烺为何到这里。不过一想到军中事务,他还是担忧地道:“益明,扩军之事又要如何处理?”

傅如圭的声音让朱慈烺缓缓从思绪里反应过来,只听他缓缓出声道:“扩军我会亲自主持。其中紧要的地方,粮饷、名义、器械武备以及兵源我都有安排了。”

粮饷的事情朱慈烺当然不用担心。朱慈烺安排司恩在京师活动不仅让崇祯皇帝答应榷税分司的改革,更给了朱慈烺截留一部分税款的权力。再加上临清实际上是整个北方重要的粮食转运中心,有了银子就更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了。

至于名义,朱慈烺也有办法。

榷税分司是税关,按说是个文职部门。但实际上运河上盗匪无数,地方治安不平。榷税分司在隐性上又拥有自己的武力,也就是一支有总甲、巡捕构成的治安水平的军队。

别看榷税分司只是个六品衙门,但实际上包括巡役,更夫、巡捕和总甲,人数也有数百的规模。

朱慈烺推行的榷税分司的学习考核,不仅是为了强化自己对榷税分司的改革贯彻,加强对榷税分司的彻底掌控,同样也有梳理一遍榷税分司武力的考量。

自然,朱慈烺的一百二十枪兵与四百新军都会进入榷税分司的麾下,成为榷税分司名下的武力。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为了在名义上确立合法的地位,好让朱慈烺可以调用朝廷的力量建立军队。实际上,无论是老十七带着的亲军卫队还是新来的四百新军,朱慈烺操练的规制与每日的宣传口吻,都是一副朱慈烺私兵家丁的模样。

除去名义与粮饷这两项傅如圭猜测朱慈烺应该有办法以外,这器械武备与兵源就让傅如圭心中担心了。

榷税分司建立的武力在朝廷规制上规模只能局限在治安水平上,这就意味着难以将京师拿出来的那些火铳光明正大地拿出来。

至于兵源,声势浩大的募兵显然也让傅如圭吃不准是否会惹起御史弹劾。

这样想着,傅如圭也就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说完了,傅如圭本以为朱慈烺会有什么妙计。

却不料,朱慈烺听了傅如圭担忧声势浩大会惹起什么麻烦的话后,却是失笑道:“鲁密铳只管放心去操练,铁甲长弓劲弩,只要有利于战力形成的,一切不用担心这些所谓非议。这些东西,自有我担着挡着。”

傅如圭定定地看着朱慈烺,良久这才轻声应下:“属下明白。”

听此,朱慈烺点点头,又道:“兵源的事情么,我的确不想大张旗鼓。主要是不想有人这么快就知道新军的存在。所以,工部临清营缮分司就是一个好去处了。”

“营缮分司?”傅如圭回味了一句。他不是寻常的士子书生,而是傅淑训之子,对朝中典故都有熟知,只是微微一想就想起了临清的确有一处营缮分司。这是当初明成祖建都北京的时候所建。为的是烧制建都所用的砖石。

建都完了以后,虽然北京对砖石的需求大为缩减,但临清砖窑也开始成了贡砖,断断续续总有些需求要临清这边烧窑。于是百年下来,这临清依旧有营缮分司负责北运砖石,可以看作是大明时代的国有企业。

当然,大明的国企可不是国家长子,反倒是像一群奴工。

也正式因为营缮分司辛苦又没有油水,以至于这里连营缮分司的主事都没有人愿意担任,一直以来就一个九品经历负责营缮分司的日常庶务。

故而,当朱慈烺向杨川提及要将营缮分司要过来的时候,杨川一口就答应了。在这件事情上,杨川还真没有说谎。

现在是明末,崇祯皇帝十五年下来,每天都忧心国务,就连自己的皇陵都没心思呢,哪里还有什么心思营造宫廷。这样一来,曾经被永乐大帝看重的临清贡砖也就无人问津了。

就这样,营缮分司成了一个负担,每年都要拨付钱款维持运转,但百年下来这里的人口早就翻了不止几倍了,临清营缮分司那么一点钱如何够几万人吃喝?

自然,这里就倍加嫌弃了。可偏偏……朱慈烺当作宝接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