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一百二十章:钻石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一百二十章:钻石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7 来源:笔趣阁

被伴随着弗兰茨别科夫的被俘,战场的走向与变化仿佛是在这一刻成为定局。

俄罗斯人便是再如何畅想自己可以翻盘也无法了。

主将一死,余下的人士气全无。

战场上到处都是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俄罗斯士兵。他们眼睛眨巴眨巴着,看着围了过去的明军,祈求着明军能够维持文明的风度,不要做出杀俘虏的事情。

朱慈烺十分仁慈,依言没有杀俘。

这些可是上好的优质劳力。

远东地区急需开发基建的重活累活不计其数,一批不需要付工资,不用担心医疗安全等等问题的俘虏收入掌中,他脑子坏了才会把这些俄罗斯人杀了。

“战局,终于定了。”朱慈烺走进了札岭堡,这里已经成了明军的临时指挥部。比起在野外风餐露宿,所有人都更喜欢迎接他们的是温暖的室内。

当然,俘虏们就没这么好运了。

“俄罗斯人的动作还真是隐秘而迅速,本以为这里只是一个寻常的中转据点,没想到内里修的如此扎实。”李定国好生感叹了一些。

“但也依旧被我们打败了。”朱慈烺笑了笑,他上了札岭堡的城墙上。

登高望远,四周的场景尽收眼底。朱慈烺环顾四周,轻轻地露出了笑容:“往后,这片疆域,就是属于我大明的领土了啊。”

一旁,李定国搬来了一张地图。随军枢秘处的军师则是迅速拿出了画笔。

开战之前,远东地区虽然名义上属于大明的疆土。但因为这里处于俄罗斯人入侵以及土著事实独立的形式,是以,地图上是将远东地域花了一个圈,瞄着蓝色的虚线。

现在,代表俄罗斯人的虚线被描成了实线。只不过,这一回描着的不再是代表俄罗斯的蓝色,而是代表着大明的红色。

当朱慈烺于札岭堡大胜俄罗斯主力时,围困伯力城的俄罗斯军也已经被从宁古塔疯狂赶来的明军击溃。

若非是从札岭堡传回的消息表明皇帝陛下迎来了大胜,鹿景逸恨不得不管不顾地把这些俄罗斯人统统砍了。

当然,现在大明获胜,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也不必在意。这些人反倒是顺利活了下来。迎接他们的,将是常达十年的劳动改造。

但是,当叙事的时间线以百年为单位的时候。谁又会想到,远在欧洲的那些俄罗斯人会深深羡慕这些被俘的家伙呢。他们最终捞到了一个大明户籍的身份,无数人指望与他们攀上一点关系,好拿到一张能够在大明定居的红卡。一个大明永久居留权的红卡,足以让一个妙龄俄罗斯少女委身于一个明国的六旬老汉。只因为他有明国户籍,便天然高人一等。

撇去这些遥远未来的小故事,而今的远东可算是平静下来了。

当然,这种平静只维持了稍许,随后便被汹涌的滚滚红尘所掩盖。

明军平定远东,连俄罗斯人在远东地区雅库茨克督军都俘虏,自然让整个远东顺理成章被收入囊中。

没错,东北战区的大军随后又在朱迪的带领之下北上雅库茨克。

朱慈烺放下了宁威,让他带着五千名士兵北上征途。他很高兴自己的老部下已经成了一员悍将。

果不其然,宁威一路北上,不仅征服了沿途一直到北冰洋的所有俄罗斯人据点,也顺利将当地的土著部落拿入进了大明的统治之中。

其后,宁威还一路东去,将旗帜插到了白令海峡的边上。

若非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悄然间滑落到了十月,天寒地冻,后勤越发压力巨大。宁威搞不好还很想跃跃欲试,越过白令海峡,直抵阿拉斯加。

事实上,冬天的白令海峡海海面封冻。若是真的有人不怕死,倒是真的可以试着从海面直接走到阿拉斯加。

只不过,封冻的海面可不是平整如洗的。而是犹如丛林一样,密密麻麻满是隆起的冰棱,仿佛一座座冰山一样。

带着这样的报告,宁威意犹未尽地回国了。

就此,东去太平洋,北至北冰洋,西至外兴安岭西伯利亚一线全部成了大明的疆域。

这个疆域可不是那种有名无实的疆域。而是真正掌握在大明手中的领土。为此,朱慈烺可是严厉要求国务内阁挤出经费,开建北部农垦卫戍兵团。

一个个工农兵结合的官方据点被朱慈烺散落在了漫长的边境线上。超过十万名健儿踏上北疆的征途。

当然,为此大明亦是公布了总额一万万银元,分期十年的北部大开发计划。

没错,到了朱慈烺这里。黑龙江流域一代已经成了彻底的北疆范围。只要扫一眼大明的版图就能发现,长城之外这个曾经不属于大明控制的范围已经被大明牢牢掌控在手。

西到玉门关,东去白令海峡,北至北冰洋以及西伯利亚全然成了大明的疆域。

这样的情况之下,大明开发北疆,岂会还仅仅只局限于东北一线?

借着灭亡清朝的东风,大明实际上已经掌控了漠西蒙古,漠北蒙古虽然还在僵持,却已经表达了臣服的意思。

伴随着黑龙江流域的收复,雅库茨克的攻占。

在这个投资庞大的计划里,大明不仅将修建南起大连,北至庙街的数十个港口,同时还将新增超过十个省份,一百个州府,三百个县的行政规划。这意味着超过三百一十五个新兴城市将在北部被规划起来。

为此配套的,将是无数条官道的修建,河道的疏浚,水利的兴修,学校、医院的批量援建。

海量的机会呈现在了大明全国民众的面前。

民间悄然沸腾起来,他们看到了无数的财富眼前流动。

土地、矿山、水产、林木、皮毛、药材、马匹……

无数的资源成了大明的囊中之物。

借着一万万银元的东风,整个大明开始沸腾起来。

甚至,原本有些萧条的山海关到锦州一线也很快就红火了起来。

大明出关的路不多,从内蒙古绕道费时费力,路上也费劲。可从山海关的马拉铁路东去却是颇为舒坦,就是一票难求,更多的人不得不步行东去。

当然,也有人更有资本。他们越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随后进入海参崴等地。

水陆并进,一场北疆的大开发已经拉开序幕。

……

大明二八二年十二月九日。

朱慈烺已经回到了京师。

乾清宫的寝宫里,皇后依偎着朱慈烺,床上残留着战斗的痕迹。久别胜新婚,皇后心中那些复杂隐忧的情绪悄然消失。

“陛下,臣妾知晓你牵挂心中,已经万分开心了。后来又见你怒火万丈,要为臣妾兴兵北去。臣妾是欢喜极了,心中灌着蜜一样,觉得此生无憾,便是真的让我被刺,也是心甘。唯有担心陛下,却因臣妾而遇上半点伤害,臣妾可真是万死难辞其咎。”赵诗瑶轻声地说着,这个皇后那些天的确是心境难平,可后来回想,又觉得实在不该。

“这些过去的事情,又何必还牵挂心怀。你要是知道我的,如何会舍得你为此忧心。那些贼子,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放过。朕要让全世界的人知晓,伤害朕的亲人,他们承受不起这样的后果。”朱慈烺说着,忽而又是变魔术一样,从怀里缓缓掏出了一条项链:“来,戴上。看看这个东西怎么样?”

“这……这是什么?好美呀,亮晶晶的。”皇后拿起项链,看着上面亮晶晶足足有鸽子蛋大的小石头,双眼迷离。

看着皇后喜欢,朱慈烺也开心了起来。这个东西,当宁威呈上来的时候朱慈烺也是开心得不行。

北疆虽然天寒地冻,除了东北很多地方都不是农耕民族喜欢的地方。但辽阔的新领土可实在是一个宝库。

不提秋明那些还遥远的油田,也不提黑土地的肥力以及丰富的渔猎资源。就说雅库茨克附近的钻石矿,也是让朱慈烺惊喜不已。

这是宁威征服了一个当地土著部落以后的结果。

对方献上了一个大钻石,足足有鸽子蛋那么大。宁威收下以后,还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个钻石矿。

这一条也许是世界上第一条的钻石项链经过宫廷御用匠人的打磨以后,光辉灿烂,哪怕卧室里光芒有些昏暗,也依旧能见到这个钻石在闪闪发光。

女人总是对闪闪发光的东西没有抵抗力。

吧唧……

朱慈烺挨了一个热吻,却见皇后兴致勃勃地戴了上去走到了全身镜面前,左转一圈又转一圈。

“陛下,好看吗?”皇后笑着,完美无瑕。

“你好看,当然带什么都好看。”

“哈哈,那太好了。有这么一个矿,咱们能狠狠大赚一笔了呢!”

……

“京师里的人终于少了一些,只是有些讨厌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孔洛灵感叹了一下,出了门。作为京师里炙手可热的名流,孔洛灵最近深居简出,很少出门了。作为与皇室十分接近的名医,孔洛灵身上有格外多的光环。

救人无数的疫苗让她万家生佛,名望极高。

妇幼保健院让无数孕妇安全生产,生下儿女,又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自然,孔洛灵的能量也就极大。再加上孔洛灵其实是曲阜孔氏女的身份悄然传出,一些麻烦也就不断惹来。如果说前面几个月还算安静,可最近,那些讨厌的人就越来越活跃。

无他,皇帝陛下回来了。

陛下回来,这是举国同庆的好事。

不仅是因为皇帝陛下平安回归,更是因为伴随着皇帝陛下回来以后,一系列胜利的喜讯也越发清晰地显露在了大明国民的眼中。

街头巷尾,书刊报纸,说的都是大明在黑龙江流域取得的一系列胜利。

开疆扩土,这是无上的功业。

如果在国初,大明虽然也有实力一直打到努尔干都司,逼迫哪里的土著臣服。但在国初,连太祖爷都没有那个实力能够稳固边疆的掌控,只能通过缓慢的移民来控制各地。

不过,而今的大明可不一样了。

海外贸易让商业迅速繁荣,已经完善了十数倍的税收体系以及更强的基层控制能力让大明能够动员的资源越来越多。

而今的大明,已经不再是曾经又穷又破的那个大明了。

曾经的大明,豪富国穷民贫。

土豪占据社会绝大部分财富却又不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百姓承担繁重的税收义务却又两手空空。

而今的大明,通过海外贸易、战争获利以及朱慈烺控制下恒信商行的直接收入,都让国库与皇帝陛下的内库充盈万分。

而这样充盈的收入自然又使得大明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掌控基层,完善税收体系以及行政体系,从而为大明收取更多的合理税收。一个良性循环艰难地维持了起来。

而一个强劲可以拓变的大明也就这样悄然间登场。

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出现了一个之前万万想不到的事情。

那就是,跑部钱进。

从前,万万是想不到有朝一日大明朝廷能有那么多银子的。但眼下,一个一万万银元的投资计划传出风声以后,无数人都争抢着涌入京师。

普通百姓是离开了京师,纷纷朝着边疆找机会而去。但更多的有钱有势消息灵通的人士则是潜入了京师,试图分一杯羹。

曲阜孔氏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皇帝陛下似乎看儒家不太习惯,竟然要搞起百家争鸣。这可就大大不妙了,直接动摇了曲阜孔氏的地位。再加上孔氏族长曾经有过与建奴望来的污点,更是让孔氏声实力大减,声名具下。

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忽然间发现孔洛灵是孔氏女,顿时以为抓到一个救命稻草。孔氏迅速派出了一名族老,却又兴高采烈地以施舍的态度愿意让孔洛灵进入孔氏族谱,试图让孔洛灵找皇帝陛下说情。

孔氏族老本以为孔洛灵会如同普通的妇人一样,喜极而泣,不管不顾地应下来。结果,孔洛灵面无表情,直接轰走了孔氏族老,直言想都别想。

见识了孔洛灵的厉害,孔氏终于明白了现实,反过来打起了亲情牌。二姑三姨四舅,一大堆亲戚轮流劝说,态度好得供姑奶奶一样。

这下子孔洛灵不好轰人了,只好躲起来。

不过还好,今天见的他仔细问过了,不是孔氏那帮子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