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九十一章:产业与利器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九十一章:产业与利器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7 来源:笔趣阁

“得此两处地利,我等便可以在这北疆之地,大展拳脚了。”鹿景逸说着,众人纷纷议论了起来:“其中,海参崴为支援起点。而伯力城,是我所设想,真正能够成就我等封爵之功之处。”

这两个地方,说起来都算是距离颇为遥远,更是十分新鲜。

不过,鹿景逸当然不是毫无准备。他拿出了官方给的地图来。

这是大明朝堂给的支持,是锦衣卫耗费无数心血才绘制完成的地图。但是,朱慈烺尽数发放了出去。也不在乎是不是会被罗刹的细作拿到。

这其中,无论是海参崴还是伯力,都是朱慈烺命名的新城市。

“我知道了,这是喜申卫啊。当年大明打下来的羁縻之地,不知道那些土人而今还认不认了。”一个苍老一些,面色白净的宗族族长放下了眼睛,拿着绸子细致地擦拭着,说:“鹿大东家的本事果然不同凡响,至少能寻到这处地方,的确是眼界卓绝。某家孙正永佩服。”

“能知晓喜申卫这等古名,看来孙老一样也是见识卓绝,本事不凡啊。”鹿景逸听了,却是十分惊讶,也是惊喜。

这里不是后世,搜索一下喜申卫的关键词就能知道,哦,原来历史上大明已经将东北这块地方密密麻麻地设立了诸多卫所,通过封当地酋长为卫所长官来羁縻地方,将东北之地纳入大明版图之中。

但是,在大明这会儿,能知道喜申卫的人是真的太少了。

大多数听了这三个字,也是迷茫得不行,并不知道后世这些已经丢失被俄罗斯人抢去的土地一直以来都是属于大明正儿八经的领土。

当然,伯力的历史并不与喜申卫一致。他的地方,准确的说在希禅屯上,只不过属于喜申卫管辖。当然,到了建奴时期,这里也有三姓副都统﹑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管辖此地。

朱慈烺恢复边疆,却是没有兵力直接管辖而过,只是传檄而定以后,就不再多做动作。

众人了结了这伯力城的地理位置以后,也是纷纷点头起来。

这个后世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一大城市的地方的确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现在居住在伯力的,是达斡尔部落。

虽然东北之地可以耕作的时间很短,但并不意味着在东北会饿死。此地水产丰富,以盛产大马哈鱼、鳇鱼等特产而闻名。

东北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去山野之中打猎一番,就很容易收获众多的粮食。渔猎很能喂饱人,而且营养更加丰富。

伯力这个名字,自然是皇帝御赐的。能够得皇帝陛下重视,自然已经证明这个地方有多重要。此处扼守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向南可由陆路至日本海,向东可由水路抵鄂霍茨克海,控制了此地就控制远东。

“要建城,要封爵。关键就是要能够吸引住户,长治久安。有了住户,才能抵御罗刹鬼的侵扰,扛得住当地土著的敌意。占下此处,在这里建城。方圆千里之地尽可辐射掌控。往南,进扶桑海域,可以得到朝鲜与日本的物资进入。往东,亦是可以直接泛舟而去。进可攻,退可守。握住这里,就是握住了我们所有人的富贵命脉。抢先一步,领先后到的所有人!”卢泽侃侃而谈,军略上的东西讲起来,入木三分,眼光十分精准。

“不愧是军中精英,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啊。”鹿景逸笑着鼓掌。

众人一边鼓掌,一边不由暗自颔首起来。

他们既是觉得卢泽说得很有道理,也是留意起来。这鹿景逸很有本事嘛,手底下竟然还有军中出来的精英之辈。

看卢泽的谈吐与目光,显然不是等闲小兵可以比拟的。

就是同在三楼的朱慈烺,听了那卢泽的分析,也不由微微点头,算是认可。

这时,众人亦是开始说起了海参崴。

显然,这是一个新的港口。

但是,对于这块更加南面的地方,那孙正永却是率先开口,说了起来:“老朽我从前在户房任事,几十年手头看的就是各类卷宗。又有幸在帝都,看了天下各地的卷宗。这一回来东北边疆之地,自然也将那海参崴看了。这地方,应该是个新港口。不过,却也是建奴当年经营的核心范围啊。建州之地,能成一个努尔哈赤,委实祸患。虽然杀戮一阵,渐渐没什么声响。但是,想要长治久安,还是得有我汉家儿郎巩固居住。啊,说偏了。这海参崴附近骑士就有一处大家熟悉的地方,就是那双城卫,西去不远,上溯数十里,就是旧开原。”

听到这里,大家都是了然。

说到底,这些都是建州卫的老地盘啊。

当然,那里除了建州卫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地方。比如牙鲁卫、失里卫、阿真河卫等等林林总总,卫所众多。

但提起这些别扭拗口已经消亡在历史长河里的名字显然不会有人有印象,可要是提起建州卫,提起开原,那就是让人记忆尤甚了。

没错,若非有朱慈烺力挽狂澜,这建州卫真可谓要成了大明永远的痛了。

东北之地,数百年下来未能逐步往北扩张,也显然是建奴肆虐的痛楚太大,到现在依旧还没有缓过来。

而今,朱慈烺显然要加速这巩固东北之地的举措。自然也就成了鹿景逸等人的机会。

“此处,却是朝廷直接的治下了,算不得功勋。”孙正永说着:“在上面建城是可以,不管是采买国内的物资,还是朝鲜日本的人力物力,都是防备得紧。北上若是再拓宽河道,采购小船。联通双城卫到兴凯湖的路上通道,一样可以北上经阿速江到伯力城。”

“阿速江?”鹿景逸却也是被听懵了。

孙正永抚着长须笑说:“便是乌苏里江。陛下对北疆十分关注啊,竟是都有了御赐的名字。不过,史料上却是说这乌苏里江当初还是叫阿速江。听说河流颇为湍急,也不知通航条件现在如何了。”

“看来,孙老也是对鄙人的计划并不反对喽?”鹿景逸没有执着这点小细节,而是目光灼灼地看着孙正永。

“能想到在这海参崴上建立港口,经双城子转运进北疆。别的暂时看不出,但鹿大东家的这份谨慎和准备,委实让人很看好。”孙正永说得谨慎含蓄,实际上却表达了对鹿景逸的支持。

鹿景逸大大颔首,随后又沉吟地说:“既然如此,我也可以正式宣布,这一回我鹿景逸开发北疆的信心源泉,经略北疆的利器!。”

说着,鹿景逸从怀中掏出了一片羽毛。

众人听了鹿景逸所言,便是纷纷好奇凑了过去。这会儿一见鹿景逸掏出一把羽毛,却是都纷纷不解。

这时,朱慈烺已经按捺不住,也是悄悄走了进来。

卢泽发现得早,邀请他走了进来。

不过,大家都没有关注到朱慈烺的加入。毕竟,相比于未来大家发财的关键,一个外人的进来又有什么紧要的。总不能在这朗朗乾坤之下,还会抢劫吧。

也许在城外,是会有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城内的治安是所有人都放心的。陆庆衍对于这一点是严厉要求,他很清楚,哈尔滨的繁荣来之不易。正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入进来,才让这里的经济渐渐发展了起来。若是治安败坏,哈尔滨距离成为一个死掉的城市也不远了。

撇去闲话,众人见了鹿景逸卖了好大关子才说出来的东西竟然是一把羽毛,纷纷摇头起来,一脸的疑惑与不信。

“若是鹿东家的依仗就是这一把毛,那也太让我等失望了吧。”孙正永摇了摇头:“这些东西,便是拿去做鹅毛笔都是次品了。鹅毛笔所用,无不是精挑细选。况且,鹿大东家手中这些,若我料想的不差恐怕并无多少都是鹅毛啊。”

“要是我猜想不差,应该都是些鸭毛。”

“好像还参杂了一些鸡毛?”

“一地鸡毛么?鹿大东家却不必这般浪费大家时间吧。如果是为了让我等养一些什么鸡鸭之类的东西,那却是想岔了。这东北之地,也许粮食是真的缺少。可那各种肉类可真是不缺啊。但凡随便上一回山,都能将一月的肉食都备好。”

……

众人见鹿景逸来回放的就是这点,纷纷质疑了起来。

“怎么,诸位方才还对在下信誓旦旦。这就这么快怀疑起来了?这东西虽然不起眼,可真要用起来,那可是划时代的发明。足以让我们比起任何人,无论是当地的土著、凶悍的罗刹人还是从天南地北各个地方蜂拥而来的冒险者,都能取得最多的优势。而且,最最关键的一点。通过这个东西,我们能够建立起不单单只是提供食物与居住的殖民支撑点。而是成为真正的,这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

“甚至能够超过哈尔滨的经济中心?”朱慈烺好奇地问出来了。

鹿景逸微笑着点头:“而今哈尔滨所依据的,不外乎是安全、食物以及居住。能够提供这三点,让哈尔滨成了所有人北上开疆扩土的大本营。但是,除了这些,哈尔滨就已经没有其他竞争力了。因为,哈尔滨眼下无论是建材、食盐、刀枪兵甲都是依赖于后方的供应。他所承担的,仅仅只是一个倒买倒卖的功能。他并不能生产食盐,也没有最基本的纺织工坊。这意味着,哈尔滨迟早会因为前线更多的城镇建立起来以后而没落。因为,他没有产业。”

“产业……工坊。鹿东家深思远虑啊。”朱慈烺感慨地点头:“能够有产业,才能够支撑边疆不断开拓,不断稳固。最重要是,产业一旦兴起,这北疆之地,就能在经济上形成互相需要,互相支持的供需循环。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让百姓们真正定居下来。只有百姓们定居下来,对于大明而言,这些地方才算是初步掌握在手中啊。没有汉家儿郎,全都是异族的地方。哪怕土著向皇帝宣誓忠诚,也仅仅只是暂时性的蛰伏罢了。”

“这位兄台此番高论,真是精妙啊。不知兄台以为,我手中的这些羽毛,可否能成在下一番事业?更是……可否愿意,一同创业?”鹿景逸目光灼灼。

这时,朱笛与李定国也走了过来。

朱笛就是红娘子,不知从哪里要来了个口罩,穿的衣服也是寻常的男装,让人认不出来。李定国这会儿听了,倒是心底一阵发笑。只不过,他并没有如何嘲笑的意思。只是觉得有些荒谬。一个富商,竟然要招揽皇帝。

虽然说的好听是创业,但谁听谁的?

要一个皇帝听一个商人的?

传出去,不说皇帝陛下会不会怪罪。这鹿景逸知晓以后,恐怕会吓死吧。

不过,朱慈烺出人意料地却是并没有拒绝。当然,也没有说出什么同意的话,只是笑着说:“要说开拓北疆之事,某既然来了这里,自然是一同奋斗,不会落后。倒是那海参崴的事情,可以与鹿东家说一声,某的人已经开始在那干活了。不出意外,往后运入黑龙江左近所有城镇的物价都会迅速下跌。上面,木材工坊、造船工坊、制衣工坊、罐头工坊、皮毛硝制工坊都开始林林总总建立起来。这就是鹿东家说的产业。至于……鹿东家手中这羽毛……自然是有用的。”

“哼,口气倒是挺大。一口气那么多工坊说出来,都不带喘气的。”

“乖乖,就是一个罐头工坊,说出去都吓人了。还有造船工坊,可不是更厉害了?”

“也不知是不是那鹿景逸找出来的托,人倒是人五人六的。”

“反正,我却是不信那一点羽毛有什么用。”

“愿闻其详。”鹿景逸笑了,很是期待,又有些不敢相信。毕竟,他也是很得意自己的发现与发明呢。

“羽绒服啊。”朱慈烺悠然地说:“唐人刘恂任职广州的时候就记载过。南边之酋豪,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布帛,絮而为被,复纵横纳之,其温柔不下于挟纩也。俗云,鹅毛柔暖。将羽毛编入以内,自然可以在严寒之地,依旧保暖。远胜棉衣百倍。战胜了严寒,北疆之地,何处不能任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