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道圣旨的力量

十国千娇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道圣旨的力量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萧思温万万没有料到,最严重的事会发生在涿州!而且突如其来毫无准备。。ybdu。

风已经把他的胡须和鬓发都吹乱了,但他早已顾不得那些,脸色苍白坐在马上一怔一怔的。

先前,城里传来了爆响和惊天动地的呐喊厮杀声时、城门便关闭了。萧思温欲叫未进城的人马去救,但是他手里的骑兵一时间没有攻城器械,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在城下转悠射箭。

城里打得激烈,已过了很长的时间。这时忽然见涿州南城门缓缓地敞开……却没有一个人出来,洞开的城门、一阵薄薄的白烟弥漫,几乎所有的辽军将士都望向那道城门。

现在,还敢进吗?

萧思温的脸青一阵白一阵,已是无言以对。他有种感受,好像有个仇家撕开了胸襟,大声说:来捅我!他却完全不敢出手捅……这完全是一件遭受羞辱的事。

“涿州的周军守将,是谁?”萧思温这时才想起问这事儿。

终于有一员部将道:“名叫郭绍,侍卫司的人。听说以前是个铁匠。他和大名府符彦卿联姻,娶了周朝皇后的妹妹。”

“铁匠?”萧思温几乎要哭出来,自己居然被一个铁匠打得那么惨!

萧思温又道:“确定已经派人禀报可汗了?”

部将道:“夷离亲自带着随从去禀报了。”

萧思温见将士垂头丧气,所剩兵马也很单薄,无可奈何,下令向固安退却。

……

郭绍听说萧思温退走,并不感到意外。

涿水北岸的契丹国主的主力尚无南下的消息,就算要来也不太可能是今天,因为天色黯淡、已近傍晚。

空气里的硝烟散了,但仍旧留着淡淡的硝烟味、以及浓烈的血腥味。那种腥,有点类似站在正在打鱼的船上闻到的味儿,叫人有点反胃。

“人道辽军强悍,俺们杀他还不是杀猪一样!哈哈哈!”

“都是爹生妈养的,老子不信杀不死……”

帐中的部将们疯狂而激动地议论纷纷,很多人身上都是血污。郭绍的身上最干净,他没有亲自上阵。穿的里衬是今早上才换的,白绸一尘不染,环锁甲也是崭新……但他觉得自己手上的血最多,根本没法洗干净。

不过,杀了那么多人,他觉得自己不会被治罪、而会被嘉奖。辽国是周朝的最大敌国,柴荣刚刚登基就被辽国威胁;况且中原王朝照样不把他们认定的蛮夷当人,大家都不是善茬。

下面众人吵吵闹闹,郭绍却一言不发。大伙儿已经习惯这样的相处之道了,实在是次数太多形成了习惯,反正不用理会主将、说什么都完全没事。

“杨彪、王璋。”郭绍忽然抬头道,“还有祁廷训。”

三人听罢忙停止了交谈,上前拜道:“末将在。”

郭绍道:“你们立刻去召集第一军、第二军、第四军的人,集结起来随时待命,除了将帅亲兵乘骑,余下的战马都先交出来……罗彦环,你率第三军接收所有契丹马。”

“得令!”四个人纷纷抱拳。

郭绍又道:“李处耘,你派个手下去,把那些伤兵都弄出来,有车就装车,没车拿门板担架抬。”

他一口气下了许多命令,又对左攸说道:“左先生帮我草拟一份奏疏。先报捷,斩获万人(有夸大成分),缴战马数千匹、首级数千级,其它的你琢磨着写……然后诉苦,虎捷军左厢在城中苦战、伤亡惨重,具体伤亡多少别写数字,就抒情和描述越惨越好。对了,粮草告罄,房屋帐篷损毁无算,伤兵无处安置;欲派兵护送伤兵从岐沟关至拒马河南岸……最后,告诉官家,辽军主力有南下的迹象,涿州守不住,请旨尽快撤退到拒马河南岸,以免全军覆没!”

他又道:“涿州的官员呢?派几个人叫到中军来。怕辽军重新占了涿州后屠城,叫官员明天开始组织涿州城百姓向岐沟关逃离。城里留下的尸体,暂时不用管了。”

……郭绍说了一通话,确认大伙儿都知道自己该干嘛了,他便再次沉默下来。又是一阵理清思路。

其实心里所想的东西,他已经反复琢磨了许多遍,但现在还得重新再理顺一遍,实在是有点繁复、容易出现疏漏。

先是,他判断萧思温追到涿州,多半会上当。(当然万一没上当,只能另寻它法。)

郭绍是个很善于学习的人,这场战役都是靠以前学来的经验。三年前武讫镇的城中围伏小规模战斗,太过顺利……让他真切地认识到:这个时代的攻城战、几乎没有巷战,攻守双方都按照经验不予考虑。所以一旦让萧思温“攻破”了城门,辽军又在此前表现得胆大骄悍,他们不趁机尾随入城贪功的可能性反而比较小。

入城后,先以烟雾、突袭、假消息扰乱敌军建制,造成混乱;然后重兵从侧翼堵城门,利用地形分割合围。这些事儿,他是向南唐国名将柴克宏学的。

若不是柴克宏两次用这种计策,第一次是对付李继勋,第二次在濠州对付郭绍;郭绍很难短时间内从无到有想出具体的措施、和部署之法。柴克宏曾经是他的敌人,但也是郭绍的老师……这场涿州之战,几乎完全照搬柴克宏战法。

果不出所料,突然伏击萧思温部,非常顺利。辽军比南唐军战斗力强得多,但用兵之法倒不一定有淮南战役中的南唐名将高明,或许完全不如。柴克宏如果在世,又如果处在郭绍的位置,也能搞掉萧思温部、说不定做得更好。

……那些都是已经做到的事。现在郭绍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目的:回东京。

回不回东京,完全不以郭绍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皇帝柴荣的一句话;不然郭绍还敢抗旨不成?

但柴荣的意志,并不是一定要郭绍留守河北;而是觉得郭绍部本来就在涿州前线,加上听了赵匡胤的“推荐”,因此觉得郭绍留下是最妥当的选择……但如果让柴荣觉得郭绍不是最妥当的人呢?那么皇帝极可能会另行部署。

所以,郭绍的逻辑、便是想影响柴荣的判断,把自己变成不适合留守的人;还替柴荣想好了更适合的人选,那便是韩令坤。

第一步设想,先渡过拒马河去;让韩令坤在岐沟关守拒马河。韩令坤的龙捷军左厢在岐沟关那位置、又按兵不动没受损失……显然比刚刚经历了大战,“损失惨重”“将士疲乏”已经逃回拒马河的郭绍部更适合留守河北。

怎么回拒马河南岸去?胆小点可以请旨劝说……但郭绍为防夜长梦多,打算直接先斩后奏、跑了再说;一面请旨,一面跑路。

因为有在涿州歼敌“万人”的北伐首功,郭绍有了胆量以功抵过。而且他已经禀奏前线的情况,为了“防止全军覆没”临机决断退兵,到时候最多说他误判战机、有渎职之嫌,至少不是难以饶恕的大罪……会被怎么处罚,也是有经验可循;前年淮南之战,李谷先锋就是从寿州城撤军回到正阳。结果皇帝大怒,斥责他误判战机,但并没拿李谷怎么样;而这回郭绍立了这么大的战功,“误判一下战机”也不会有啥事。

眼下郭绍便是准备先实现自己的第一步设想,迂回与柴荣的旨意周旋。正面冲突是找死,大周朝没人有实力和威望和柴荣正面斗。

……郭绍抬头看向南方,手摸到了腰间那人亲手刺绣的腰饰,心道:皇后谆谆叮嘱的话,时刻不敢忘;但我只能这么做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皇后肯定也希望他用这种妥善的办法,她无数次信任郭绍能把事儿办好。这次也不会例外吧?郭绍觉得自己所作所为能让她满意……不然,现在这种情况,还有更高明的妙计?

“北面辽军主力有动静没有?”郭绍已经一连好多次问这句话了。

李处耘负责派斥候监视北面,忙道:“暂且还没动静,至少现在还没有进入数十里范围内。”

郭绍看了一眼帐外黯淡的光线,轻轻说道:“今天太晚了,辽军应该不会来。”

明天呢?

郭绍再次想起柴荣与辽国主大军决战后,如何退兵的法子。当时周军主力决战不利,是趁旁晚辽军退兵后,出其不意连夜向南撤退,以至于辽军反应过来时已失去追击战机……周军骑兵照样跑得飞快。

柴荣及周军大将是身经百战很有经验的武夫,郭绍相信他们的能耐,觉得自己应该学习他们跑路的法子;虎捷军跑得没骑兵快,但敌军在好几十里、百里之外,距离上比柴荣跑路时更有优势。

他当机立断道:“叫第一军、第二军、第四军步营,‘护送’伤兵今夜就向岐沟关退走。”

部将忙道:“诸部刚经历大战,又连夜退兵,恐怕会造成混乱,建制一乱很久都没法恢复战力。”

郭绍道:“人活着回去就行,我没打算再打仗。东西都丢掉,只带干粮走。左攸,立刻从幕府发军令、下令各部!”

“是,主公。”左攸抱拳道。

郭绍一张脸没啥血色,手按在额头上似乎很紧张。但周围环境早已恢复平静,只有伤兵的呻|吟和虫子的嘈杂。他的左手依旧放在腰饰上,不断地寻思:我这样做是对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