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二百零二章 李处耘的预言

十国千娇 第二百零二章 李处耘的预言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郭绍部渡滹沱河,见军营藩篱、箭楼、茅厕、壕沟已经修建好了,每个大营外还囤积了大量柴禾和石炭(煤)。当下便嘉奖了祁州刺史,更不计较不能进城的事。

进入十月间后,北风一吹天气愈发寒冷,幸好有充足的燃料。诸将把柴禾石炭供给各部,毡顶帐篷内昼夜烧炭,大伙儿都不想出门。郭绍入睡前把自己吃饭的铁盅盛满水放在帐外,第二天一早起来看,一夜便已冻上了厚厚的一层冰。

河北这么冷,朝廷却把军队调到这里来过冬。不两日郭绍便召几个大将商议:“枢密院调兵的用意,可能一是提前开始部署兵力,二是让咱们早作准备攻城。得派些斥候去瓦桥关打探工事、虚实。”

左厢驻扎在现在这个地方,又以步兵为主,郭绍寻思,可能一开战便是打正北面的瓦桥关,当下想起了用火药砸墙。他先问诸将如何准备,欲先听听意见。

“不用攻关。”不料李处耘径直说道。

郭绍忙问何故。

李处耘回顾周围,说道:“今日周端不在哩。前几天他说起辽国,我察他言辞激烈,便未开口争执,但心里实不赞同。”

众将一听纷纷附和,又骂骂咧咧了一番。看这样子那周端还真不讨人喜,武将们看不顺眼也正常。周端说话确实常常夸张不甚靠谱,比如要说一件东西的颜色是白的,一定会极尽所能说得比雪还白。但郭绍并不计较,周端说他的、自己捡着听便是了,正如古人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处耘又道:“以我看,辽国那么多部族拧在一块儿、国主又不得人心,弱点在于内部很散。尤其在幽云之地,绝大部分是汉儿,劝降比攻城来得利索。幽州割出去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契丹人对汉儿不信任,幽云之地汉儿多思归。瓦桥关等地守将都是汉将,必不愿死守,一旦开始北伐、主公打前锋去劝降便是。”

“有点道理。”郭绍点头道,“不过还得两手准备,上书弄些原料来储备;一旦敌军不降便拿火药炸城。就算打瓦桥关等地用不上,届时若能兵临幽州城下,拿火药炸开城墙攻城,也是为收复幽云尽了最大努力。”

李处耘便道:“主公所言极是,准备确是可以。不过我把话撂在座的几位兄弟这儿,等朝廷大军一到,打到幽州必然没有恶战,沿路招降纳叛便是了;北伐胜负,重在辽国的援军。辽国现在的境况,就看他们能不能派出大军援救,援军能不能齐心合力保幽州……不然,幽云之地大部分是汉儿,王师一到收复易如反掌。

李处耘回顾左右道:“明天开春来瞧。若是我没有说对,诸位可以当面讥笑我,我定受得下嘲弄!”

这时左攸开口道:“我也赞同李将军之言。并进一言,主公若是受了降,应一视同仁善待幽州汉儿;素闻这地方民风彪悍、燕赵自古多悲壮之士,主公若得幽州民心,功在长久之势。”

……郭绍又把之前的指挥系统设想给翻了出来。在东京他被束手束脚没法捣鼓,这下带兵出来了只要不离开驻地太远,想干嘛还不是主将一句话?

当下顾不得天气寒冷,便迫不及待开始付诸实行。

(左厢共计六个军三十九指挥(包括董遵训部直属骑兵)。郭绍下令六军、三十九指挥使共四十五名武将,每个武将挑出熟悉的亲兵六人,组成约二百七十人的传令兵指挥;指挥以下,设三个都头、十二名十将、四十五火长。

罗猛子兼领传令兵指挥使,并调亲卫队将士十五人充十将以上|将领。如此一来,罗猛子和诸将能渐渐把这些传令兵认熟。以后传令便不用那么多程序了,认人便是;一般的简单军令口述,重要军令以书面形式。

这二百七十人,进入战场后便一分为二。一半留在中军,另一半分散在各自的主将身边,以互通有无。

郭绍又给这个系统加了一道措施,他和左攸、周端三人的签字笔迹下发各将,书面形式的军令要有三人中的其中一个人签字才算数。另有令旗、主将加盖印信等多重防伪,这些玩意只要一盖印就了事,倒也不复杂。)

左攸和周端这下没以前那么清闲了,他们俩人组建起一个幕僚府,并在军中选拔一些识字的将士作为帮手。先把类似参谋部的幕僚架子搭建起来。

郭绍组建好幕僚府和传令兵组织后,便迫不及待开始演练。

他觉得搞对抗演习操作太复杂、条件不足,当下只让各部进行模拟调动和行军。议定十一月一日左右开始演练,事前他又和诸将一起做了一些军法调整和准备。

那赵匡胤在殿前司选兵实行淘汰制,郭绍这边也在捣鼓,不过他并不淘汰将士,只是进行组织度的演练。

十一月一日雪下得很大,二日正好晴了、风小。各部依令在河边的空地上集结点兵。

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河流已经冻结。郭绍出帐篷时,呼吸之间吐的都是白汽,天气非常冷。一众人前呼后拥及至阵前,只见近两万人已经聚集列阵,白茫茫的雪地上让人马看起来黑压压的一片,左右两翼相距有一里多地,阵列还比较密集。

各部各自点兵,然后武将们上来禀报,如同平日的样子。然后郭绍只道:“依令行事。”

当下中军营寨内擂鼓一通,郭绍拿出一本写得乱七八糟的册子来,下令道:“着令第三军董遵训部马兵向北趋近,草人靶子便是敌军,搜索敌军作战!”

传令兵很快拿了军令携令旗策马而上。不多时,果然见左翼中路马军开始运动,马蹄轰鸣中千骑出动。郭绍见状十分高兴,很快又下令杨彪部五指挥跟进“增援”马兵;邓飞部马队自右翼迂回“合击”。

诸部到达战场后又派传令兵回来禀报状况。

郭绍接着开始下达一两个假军令,派出去的不是传令兵、而且没有加盖中军印信和签名。

后来,命令便越来越复杂;军令大量阐述中军的“意图”,下令各部临时判断形势自行运动……不过情况不容乐观,没到中午各部就开始乱跑了,因为一些模棱两可的军令让武将们感到很困惑;也有别的原因,简陋的条件限制、演练准备也不好,诸将根本想象不出什么形势。

不过总体效果还是不错,传令系统很快,只是大伙儿还不是很适应。

接下来郭绍隔三差五便聚集军队进行演练,并时常召集那五六十个武将商议总结“作战意图”。各次假象的战役都选择熟悉的战斗经过,诸如攻蜀国的数次大战、淮南各次战役,进行模拟调动。

郭绍在中军召集众将时说道:“今后的军令可能也只是描述意图,因为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中军幕府无法及时了解状况……就比如咱们要在某处伏击敌军,我叫你,罗彦环去路上埋伏;结果你发现敌军不从那条路走,难道还要趴在那里傻等?”

众将一听应该都明白了,顿时一阵哄笑。

郭绍道:“所以我只会派人传令,罗彦环你派人去某个地方设伏。咱们的意图就是伏击,怎么伏就得靠罗将军按照形式、临时决断。然后你派斥候发现了敌军动向,只要想办法达成了伏击的意图,那便算遵照军令立功了。”

郭绍又道:“今后我们左厢嘉奖封赏将士,除了斩获,主要看是否完成作战意图。诸部为一体、目的是打赢一场仗;不然某一部斩获再多,但全军溃败,又有何用?”

虎捷军在祁州城外驻扎,短短时间内,郭绍干了不少事,把左厢的军法规矩都改了个七七八八。

他把原来一些小圈子里的规矩扩展到六个军,战后得到朝廷封赏之后,分好处和钱财涵盖死伤的将士,并从军中的军饷赏钱里算出一部分对家眷进行抚恤……禁军原来的规矩,马革裹尸死了就死了,除非那些立了功死的,皇帝和枢密院才会额外进行追封抚恤。

郭绍这种做法稀释了大伙儿能得到的好处,但没什么人反对。毕竟上阵卖命,人人都可能死。他觉得如此做能人性化,加强组织向心力。一切都是摸索着和众人商量着改变,郭绍觉得没必要墨守成规,能有更好的办法只管改规矩便是。

军中还有个客省使昝居润,估摸着把情况都打小报告了,但朝廷没人理会郭绍……郭绍又上书要原料,硝石、硫磺、木炭,进行准备。

他其实很不想攻城,尤其是幽州那种城,但真到了久攻不下时估计自己躲不过去;况且若能收复幽州,他也想帮着柴荣尽力。

有空郭绍就给符二妹写信,一连写了三封了,将在祁州的情况,天气很冷、军务繁多等等告诉她,然后少不得叙述一些思念之情;说一些私密话,军中没有女人偶尔会做梦和她在一起之类的。反正只是私人信件,郭绍没太多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