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七百九十七章 敌国的敌国

十国千娇 第七百九十七章 敌国的敌国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郭绍沉吟片刻道:“南汉旧地海商,主要是梁黄两家对海贸和钱庄有兴趣,但是他们的资金远远不够,朕做东家,提出一个方案,到时候沈夫人问问江南商人是否愿意。『樂『文『小『说|”

陈佳丽道:“请陛下明示。”

“朕确定东岛有大量银矿。”郭绍径直说道,“只要朝廷军队打通海路,在东岛立足,便能获得大量的金银铜矿,这些贵重金属运回国后将铸造成钱币,通过各大钱庄流通。

现在朕想江南南汉二地商家筹集军费三百万贯,要现钱或丝绸等便于运输的财货……”

听到三百万贯,陈佳丽的小嘴都张开了,面露惊讶。

果然这时候的商人号称有钱,却还是远远不能和官府相比。三百万贯对郭绍真不算多,刚打完南方三大国(蜀唐汉)时,郭绍有几千万贯的财富,现在还不是全打了水漂,根本不够花的!

郭绍看了她一眼:“沈夫人先别急。这三百万贯,不是白给国库;加上以后你们投资钱庄的成本,一起算作各家的出资占股。不过诸商家最多不能超过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余下出资为皇室占股,朕会用东岛金银铸钱抵算。”

陈佳丽脱口问道:“既然国库缺军费,为何皇室要占大头?”

郭绍笑道:“钱庄放贷,得兼顾民利。朕信不过商人的自觉,正如沈夫人所言,商人重利。天下各行,谁又不为自家奔忙?那沈夫人觉得,这天下什么人才能为民作想?”

陈佳丽也笑道:“是皇帝?”

郭绍面不改色道:“正是。文官贪财武将贪功商人贪利,而朕坐拥四海,自家什么都不缺,只要江山,当然愿意国强民富,方能江山永固。”

陈佳丽脸上还带着笑意,嘴上却恭维道:“陛下真乃圣明之君,天下幸甚。”

那言语说来轻飘飘的,并不太认真。

这时郭绍缓下一口气,轻轻说道:“朕忽然想起一件小事。”

陈佳丽一副认真听的样子,趁机看着郭绍。

郭绍沉吟片刻道:“朕微末之时,有一个好友。那好友十分贫寒,老|娘去世时,却举债给置办了一副柏木棺材。他说老|娘活时实在没能让她过一天好日子,死时怎么也要一副好棺材……”

陈佳丽听到这里,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

郭绍轻描淡写地说道:“彼时朕也很穷困,不过借钱给他了。因为朕明白他的心意,是遗憾……朕也经历过这样的遗憾。”

郭绍说到这里露出勉强的笑容,“现在这一世,朕已经没有这种遗憾了。但心里不知怎么仍旧不满意,而今能做的,就是想让天下人都少一些这样的遗憾。让天下大多人吃饱穿暖,有志者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说完,宫殿里几个人沉默下来,连沏茶的周宪也微微侧目,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郭绍。

良久后,陈佳丽声音有些异样道:“妾身愿意把自家的财货都拿出来,并且尽力说服别的商人参股。”

这时茶端上

来了,郭绍拿起一只小杯,“沈夫人请,你且信朕,朕一生最重诚信,天下规矩,以诚为本。钱一定会赚回来的。”

陈佳丽轻声道:“雄主并不稀奇,最难得圣人有怜悯之心。”

……

上京山岗上的大殿内,十几岁的年轻少年手持权杖,坐在虎皮猛兽装饰的椅子上,问旁边的萧思温:“消息属实?”

萧思温沉声道:“应不会有错,臣的部下已经在东京商帮立足,使节也验明了这个消息。许国欲对曰本国用兵,是因发现曰本国山阴|道有银矿。从各种迹象看,许国现在国库空虚,连军费也开始向商人筹集,现在或想从曰本国挖矿填补军费。”

他顿了顿又道:“不久前,许国使节派人见曰本国国主,想册封其国主,以结君臣之义,似乎被拒绝了。以东京君臣穷兵黩武的做法,满朝震怒嚷嚷要打仗。可惜曰本国似乎对此毫无察觉。”

耶律斜轸道:“臣等对东岛也不甚知晓,但东海小国必然远非许国对手,所赖东海路远,许国有劲也使不上。当此时,若许**力陷在东岛,或在那里吃大亏,都对大辽有利。反之许国若顺利得手,国力更增,大辽更加危险!”

年轻的大汗皱眉道:“可是大辽向来不善舟船,没法增援东岛。何况大辽前者增援东汉(北汉)平夏,都吃了亏,现在诸部恐怕也不情愿。”

萧思温道:“大汗圣明。大辽心腹大患即许国,帮许国的敌国,便是为大辽谋。眼下大辽必不能出兵东岛,可派使节带国书,向曰本国通风报信,让他们早做准备;也可派通晓兵事者,指点曰本国兵马。”

大汗耶律贤此时对萧思温言听计从,当即点头道:“萧公以为谁可胜任?”

萧思温道:“杨衮。”

……离开大殿,萧思温立刻请杨衮前来商议。

杨衮因为在平夏损兵折将,保住了性命,已被削为庶民,到萧府见萧思温时,他穿着一身兽皮,帽子都没戴,秃着一个头顶。人世起伏难料,杨衮在辽国也曾是有名的大将,也是贵族,多年手握成千上万的兵马叱咤风云,如今被夺了一切,乍看和一个牧民也差不多了。

他虽然惨兮兮的,见了萧思温却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幸得萧公美言,不然吾命休也!”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你虽损兵折将,却非用兵不善,实乃时运不济,老夫觉杨将军仍是大辽之将才,若死惜哉。”

杨衮听罢动容地以手按胸,鞠躬致谢。

萧思温道:“不过平夏之战折损甚大,必得一人顶罪,杨将军被削爵罢官并不冤……近日有一桩戴罪立功的机会,杨将军勿负老夫苦心。”

杨衮忙问:“卑职还能被朝廷启用?”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这桩差事别人肯定不愿意干,毕竟要冒舟覆之险去东岛。但没有将才见识者,老夫又不放心。”

杨衮疑惑道:“萧公要遣卑职去东岛?”

萧思温道:“据东京来的消息,许国

为夺曰本国矿山,意欲对曰本国用兵。大汗与诸臣(主要就是萧思温和耶律斜轸说了算)议定两件事,一是警示曰本国君臣早作准备,二是为他们的军备战阵建议谋划。

百年来中原草原战事连年,战阵战术早已今非昔比;曰本国孤悬海外,不能与时俱进,老夫觉得他们对阵上许军,必吃大亏!故须有人指点虚实,许军火药火炮攻城火铳火炮之术,更是前无仅有,杨将军见识过,正可提醒曰本军将帅。”

杨衮沉吟不已,“东岛上不就是倭人,就算有人指点,他们能打过许军么?”

萧思温道:“辽军未参战,曰本军便是战败,也算不到杨将军头上。你只要被启用,无非是功劳苦劳之别。若是苦劳也无,现在看哪个贵族愿意去?”

杨衮一咬牙,正色道:“卑职这条命是萧公所救,只要您吩咐,刀山火海卑职也要去走一遭!”

萧思温语重心长地道:“许国心腹大患,此事杨将军必得尽力而为。另有一事,杨将军等人到了东岛,见识战阵,更能对许军战术更多了解,将来若辽许再开战端,也是大有裨益。”

杨衮听罢拜道:“萧公所虑者远。”

萧思温叹了一口气:“郭铁匠南征北战野心勃勃,河西到东海幽云到南汉,连年扩张,辽西辽东物产丰美,必被虎视。当此国家存亡之时,不敢不虑也!”

萧思温亲自筹办此事,上京曾经接见过东岛来的使臣,但朝廷从未派人东渡,无法直接调官船。所幸民间贸易一直没有断绝,渤海国旧地的人参药材是曰本国商人最喜购买之物;曰本国的刀具屏风丝织物等在辽国贵族中也有人买。

辽国官吏只能找到两国商人协助办这件事,于是杨衮和几个随从只能假扮成商人,混在商队里,先穿过高丽,再渡海去曰本国。

难怪辽国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不愿意干这差事,一路着实有风险。辽国和高丽还没撕破脸,不过关系实在算不上好,因为争夺渤海国地盘,两国一直貌合神离。如果使节被高丽人发现,结果会怎样便难以预料。

好在商队这条路走得熟,也认识不少高丽人,陆路还算顺利,到了高丽南边,还得换船渡海。这也是契丹人极不愿意的事,他们本来是在草原上骑马的,平素河上的船都很少坐,忽然要乘船渡茫茫大海,根本就是提着脑袋干的活。

大海上不比陆地,因商船不大,造得也不算结实,若运气不好遇到大风浪,海船一倾覆便无计可施,风险极大。

杨衮站在陈旧的甲板上,一时间倍感凄凉,摇晃的孤舟,四面一望无际的海水,他感觉自己也仿佛这艘船一般,如浮萍飘荡,前途未卜。

……

……

(春节将至,祝书友们开开心心,合家欢乐!农历2015年即将过去,这一年,西风仰仗各位书友支持,由衷感谢感恩!同时也要道歉,过年兄弟姐妹们懂的……可能有十天左右更新不太稳定,对不起大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