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七百九十四章 日出处天子

十国千娇 第七百九十四章 日出处天子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大海,茫茫之水一望无际。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蛟龙军轻舟一号舰在顺风中风帆饱满,如飞鸟一般轻快,尖船头劈开波澜,白色水花飞溅绽放。“啊……”一个水手站在甲板上双手捧在嘴巴前,对着海面大声喊了一声。“哈哈!”众人哄堂大笑,有人嚷嚷道,“李麻子还没学会识字,就要吟诗哩!”“哈哈……”一个大和商人用生涩的汉语道:“贵使的船太快了,照这个速度很快就能本国陆地啦!”出使曰本国使节枢密院事赵洪面带笑意道:“一帆风顺,事半功倍。”而副使张寅却附耳过去,悄悄对正使说道:“蛟龙军轻舟舰,由大食船改进,船身修长,配备纵帆水轮,载员五十人;适应逆风无风天气航行,顺风时航速一时辰六十里(八节)。江宁京口港至曰本国九州岛,据查约一千七百里,我船中途若全是这样的天气,日夜满帆,不到三天可达曰本国九州岛。”正使点点头。张寅原是枢密使王朴身边的书吏,他在东京没什么关系,所幸与王朴相处于案牍之间,甚是熟悉。后来皇帝出征,他在前营军府当差,在皇帝郭绍身边呆过一阵子……在张寅的见识中,郭绍是个作风十分特别的人,言行极能影响人;出征短短数月,张寅也被影响甚多。郭绍不像大多数上位者开口就是大道理,他反而最关注的是具体的细节。张寅想起那段在皇帝身边的难忘日子,脑海中浮现出的东西,都是很小的事。郭绍在军营里拿起勺子,亲自品尝士卒的膳食的场面;以及有一次发火,对斥候将领说:绥州到这里一百里就是一百里一百五十里就是一百五十里,绝不是“不太远”“快到绥州”这样的词!不清楚就下马步行,一步步给我数!自古蜀地天府之国,但凡出川者,便是为了实现抱负!张寅挺起了胸膛,手边抚摸着舰船栏杆上精细牢固的木工结构,心中情绪莫名激动。皇朝的最高统治者,一言一行的态度,显然会影响很多地方,现在连一艘战船的护栏也能做得如此精致认真。帝国基业,郭绍曾经两次说过这个词。张寅站在船头背着手,翘首迎风,观望着辽阔大海的波浪,遥远的东岛仿佛在天边,但普天之下的王土,没有边际;建功立业的抱负,也在远方!果然数日后,人们便在船上陆地,甲板上又是一阵欢呼雀跃。张寅此行收获良多,他也真切地体验到了在茫茫无边的大海上航行,一下子地的喜悦。不过航行还没结束,照大和商人的向导,船只还要沿着海岸北行,然后从九州本州之间的海峡水路进入曰本国内海,这样才能在靠近平安京的港口停靠。沿途遇到了曰本国的船只询问,使臣让向导翻译,又出示使节印信,被顺利放行。此时风小,航行速度慢下来,人们收了帆,用人力水轮带动船只,慢慢航行……许军的轻船很多不用船桨,直接用水车轮子为动力。又过了好几天,张寅等人到达了淀川河口的渡边津(大阪港),然后遇到了曰本国的官员,正副使及向导翻译换船跟着官员前往平安京。实际上平常张寅等人用不着翻译,曰本国接待的官员会说汉语,他们的史册也是汉语写的,文官多少都会读写。等他们到了平安京时,张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受,眼前的建筑布局,根本就类似图画上的唐朝长安!曰本国的官员百姓服侍礼节,也隐隐有中原的影子。熟悉的感觉让张寅对曰本国的印象非常好,他对正使道:“曰本国是王化之地,以中原的规矩来办,此行应顺利多了。”赵洪却不动声色道:“现在说还为时尚早。”张寅拜道:“赵使君言之有理。”赵洪等人被带着先在一个府苑里递交了大许国书,然后就被安顿下来,没见着曰本国王。张寅发现此国官吏比较缄默谨慎,问的话一般都得不到明确的回答。倒是大和商人向导比较好相处,不过商人了解的东西太少,只能得到一些人皆知道的信息。此时曰本国主的名讳叫成明(村上天皇),在百姓中颇有美名,因为“天历之治”让国内国泰民安;不过实际掌权者并非国王,而是摄关大臣藤原实赖。在等待召见的几日里,张寅常与向导和当地人交谈,将各种事记录下来。他在卷宗里写道,曰本国国主大权旁落,外戚藤原氏长期把持实权。拥有土地的“本家”“领家”及公卿贵族居于平安京遥领封地,平安京歌舞升平,地方实际由庄田官和武士控制。就在这时,曰本国的一个官员到行馆拜访,自称参议小野好古。赵洪和张寅一起在客厅接待了这个参议。小野好古是个身材矮小面目清瘦的老头,不过精神很好,姿态也很端正。随从的一个大和人用汉语道:“小野君是兵家,又善和歌,文武双全,昔日反贼藤原纯友叛乱(承平天庆之乱),全赖小野君出马平息。”赵洪抱拳作揖道:“久仰小野将军盛名。”小野好古的目光在赵洪身上稍作停留,却在张寅脸上顿了好一会儿,鞠躬用口音生涩但流畅的汉语道:“我国官吏若有款待不周之处,还清贵使多多海涵。”赵洪见他客气,笑道:“很好很好,我们居住的地方虽然睡在地上,但很干净;米饭和鱼干也做得很不错。请坐!”几个人便面对面地在屋子里跪坐下来。“那么……”小野好古沉吟片刻道,“二位贵使此番到我国,便是大许皇帝为册封曰本国天皇之事?”听到“曰本国天皇”,赵洪和张寅的脸色都是一变。本来好好的气氛,立刻变了,赵洪正色道:“天无二日,天下只有一个天子,那便是大许皇帝。曰本国称帝便罢了,岂能称天皇?”张寅也不高兴了:“天下法理皆是如此,贵国深受中国(中原)礼法,岂不知?”小野好古皱眉道:“曰本国天皇乃日出之处天子,中原皇帝乃日落之处天子。我国君臣承认大许皇帝为天子,尔等为何不予同等尊敬?”张寅道:“小野将军能说汉话,通礼法,应知断无两个天子之说。”小野好古冷冷道:“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曰本天皇亘万世而不革,岂需受他人之封号?尔等若持此念,便请回罢!”说罢起身拂袖而去。赵洪与张寅面面相觑。赵洪道:“刚才那厮下了逐客令,咱们就这样回去?”张寅毫不犹豫道:“就算无功而返,此事也断不能退让。况无君臣之义,朝廷正式往来以什么名分?曰本国太过狂妄了!我朝对大辽可汗也只称国主,岂能称东岛国主为天皇?若是他们朝见纳贡,在大许称国王,在国内称天皇,一如辽国,事情或许还能商量……像而今这样,曰本国主以天皇名分给朝廷递国书,朝廷诸公岂能接受?”及至下午,又来了一个肥头大耳的人,身体胖得不行,门都进不来,大伙儿只好在院子里说话。他自称藤原朝成,还夸耀了一番自己很能吃,能吃水饭七八盂吃鱼几十条。他先说了一通小野好古的不是,说那厮是武夫见识不行,冒犯了贵使云云。这厮虽然长得又丑又胖,但说话就中听多了。还夸赞了大许皇帝征伐幽州平夏的战绩,表示敬佩。张寅听起来,大致猜测:曰本国内也不是一个态度,政见有分歧。这个藤原朝成虽有酒囊饭袋之嫌(太能吃),至少对许军的战绩有所顾虑。他当下便问:“小野将军无礼逐客,藤原公又以礼待我,我们究竟应该听谁的,如何回禀曰本国的态度?”藤原朝成一本正经道:“当然听我,贵使只用想想当朝摄关大臣姓氏,便知谁说的话管用!”张寅听罢竟不能质疑,太有道理了。张寅又问:“摄关大臣赞同曰本国主受我朝皇帝册封?”“这……”藤原朝成低声道,“你们也知道了,诸事成不成还要大臣的意思。册封之事恐怕不好办。但我国一向仰慕中原,可以摄关大臣的名义朝见纳贡。”此话咋听还是很有诚意的,也是解决争执的一个妥协方法。但实际赵洪等人却不能完成使命,他们的使命是试图商量册封曰本国主之事,建立君臣关系……这样一来,大许在自己的藩属国办事,名义上和方便上都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为了将来进一步在曰本国立足铺好道路。他们到平安京已经快十天了,基本没多少进展。张寅这才感觉立功艰难,而前来的这个国家慕中原文化,实则并不是那么恭顺,他也把自己的到了准备上奏的卷宗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