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六百九十章 空着的龙椅

十国千娇 第六百九十章 空着的龙椅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 > ,!

辽国上京对南院出兵的消息也才刚知道没两天。北城上时不时传来“砰砰砰……”的爆炸声,一直没消停过,那是宫帐军在训练战马;辽人找南城工匠调制火药塞在硬竹筒里拿泥巴夯实,一点就炸,营帐那片硝烟弥漫,像是在放火一般。

耶律斜轸在萧思温府上见面就说:“那年萧公为南院大王时,急出兵南下,大汗便多加猜忌。而今耶律休哥大举叩边,却不知是功是过?”

萧思温道:“当初周国境内三李欲反,我自当作出反应策应。”

耶律斜轸听罢点头道:“虽觉大汗有些不公,但耶律休哥攻破周国城池还是很解气,报了年初的一口恶气!南人愈嚣张,北上撩_拨几次,真是没把大辽放在眼里?”

“郭铁匠便不惧大辽。”萧思温不动声色道,“这次大汗狩猎归来,我要上书劝诫他别再出巡,得留在上京应对南边之事。”

耶律斜轸听罢沉吟片刻道:“郭铁匠会北来幽州?”

萧思温道:“谁说得准?不过防着点总没坏处。”

耶律斜轸拜道:“萧公深谋远虑。”

萧思温道:“倒也无须过于忧心,年初郭铁匠打不下幽州,这才过了半年多,情形没什么不同;据说南汉国被周国灭了,周军新增十万大军,不过那些人打南汉那等昏庸小国尚且可用,调上来与大辽作战就是笑话!

这些年大辽也不安生,我不主张无事袭扰招惹周国,但事儿已经出了,咱们也不必惧怕。草原上的规矩照样适用于南人,终究还是要用武力说话!”

耶律斜轸拜服道:“萧公所言极是。尚若大辽不堪战,草原诸部又岂能服咱们?”

萧思温站了起来,来回踱了几步:“咱们暂时别攻讦耶律休哥,万一周军趁机北上,耶律休哥用兵尚可,此人在战场上有些头脑。”

因为当年萧思温率兵南侵,没有攻破过河北重镇,也就是在郊野劫掠一番就回来了。而耶律休哥成功赚开了易州城门,却不是蛮打蛮撞之辈。

萧思温想到这里又道:“一切以大局为重。郭铁匠若要再度北伐,失败一次他的处境就更糟。老夫便等着他先死!”

……

宣仁二年九月初一,昼愈短,夜愈长。

庞大的东京大都市在已早早苏醒。宣德门城楼上,一队将士整齐地走上来,在黯淡泛白的天幕下,只见高矮一致的影子。一员武将上前报上官职姓名,拿上兵符与夜值武将核对,二人面对着抱拳一拜。便听得一声短促的军令:“换防!”

不多时,一声长声幺幺的喊声:“时辰到,开城门……”

鼓声一通响,顿时惊扰了四周大片街坊尚在沉睡中的清梦。女墙边上,衣甲整肃的将士拿着樱枪,跨腿昂站在上面,黄色红色青色的锦旗在半空飘扬,一员武将按剑在上面走动,转头看着外面的光景。

城楼外面,长长的御街上又是另一番光景,一条长长的亮光向远处延伸,仿佛一条庞大的灯龙,分外壮观。今天是大朝的日子,没有特殊的原因,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要进宫朝拜,这些人便是前来上朝的官员,加上随行的侍卫随从,御街上天还没亮就车水马龙,人非常多。

“哗……”厚重的城门磨蹭着砖地,缓缓开启,城内的灯光煞是照射出来。

人们下车下马,整理衣冠,大步向宣德门走去。

文武百官6续来到了金祥殿大殿,依高低秩序站立在殿上,等待着上朝。

但是今天上面的龙椅宝座久久空着,等了很久,殿外的天色已大亮,太阳都快出来了,皇位上依旧没动静。宦官站在台阶的两侧,也没人上来解释或者传旨。

渐渐地有的人终于察觉到了今天的异样,前排好些位置空着,一些重要的大臣没上朝。

不过京官们相当沉得住气,大家察觉气氛不对,反而没有人喧哗交头接耳,只是呆站在那里等着。这些人在某些时候就算不吃不喝站三天三夜都可能扛得住,拼的就是毅力和忍耐力。

……郭绍当然不是睡过了,他已经不在宫廷。

禁军军营校场上,营寨门大开,一身甲胄头戴高冠的郭绍带剑骑着马走进来,左侧是鬓胡须已经花白的枢密使王朴,右侧是一嘴黑_浓胡须的红脸李处耘。后面一队衣甲鲜明的内殿直骑兵。

校场上一大片铁盔,刀枪旗帜如同树林一般。

郭绍拍马冲进军营,众军见到他,纷纷举起刀枪,顿时呐喊起来。郭绍受气氛鼓舞,从腰间拔出剑来,斜指向人群向将士们致意。

气氛更加热闹,万众高呼:“万岁!万岁……”

四下的武将们纷纷骑马聚过来,在郭绍马前单膝跪地拜见。

“诸将平身。”郭绍的声音大声有力中气十足,向人们表现他身体的健康强壮。

众人道:“末将等叩谢皇恩!”

郭绍踢马奔出,众将急忙爬起来翻身上马,追上去。一股马群沿着军队的前方横奔,喊声和马蹄声如同激流一样叫人热血奔涌。

他勒住战马,大声道:“国家百姓有难,唯有朕与大周猛士愿意为天下血战到底!”

董遵诲的声音大声道:“血战到底!”

众军哗然,个个瞪眼呐喊怒吼,军营里比闹市还要热闹。

史彦跳下马来,抱拳径直道:“正当辽人入寇,臣请为前锋!”

诸将见状,纷纷表态:“陛下剑锋所指,纵是刀山火海,末将决不皱一下眉头……”“陛下要用兵,臣等随时准备追随陛下。”“臣受陛下温衣饱食之恩,唯死战报国……”“愿为陛下前驱,性命一条以报皇恩……”

郭绍坐在马上,感受着军中的态度和气息。不管怎样,他至少能确定自己是得到军方支持的。

以大周目前的制度,武夫相当支持战争,有战争他们才能上升和得到封赏,才能被倚重,否则话语权和地位都会下降。还有中低层的武将,谁都知道打仗会死人,但从伍十年不如打一次大仗,十年底层将士都老了!便如前朝高平之战,多少人一战起家。

只有很多文官可能不太支持,他们和武将不同,打仗对他们没好处,要维持朝廷各方面的运转,资源耗费太大加重赋税徭役征民壮等不利于稳定统治,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事。

时机也非常恰当,通常刚通过武力立国这段时间,皇帝亲自带兵取得天下,在军队里威信和熟悉度比较高,更容易亲自调动军队动战_争。若是后代皇帝,没法直接带兵,兵权分化在大臣手里,想要开战就没如此容易了,将是一件非常复杂麻烦的事。

而且郭绍身边的实权大臣如王朴魏仁浦以及王溥李谷等宰相,甚至参政的内阁大臣,都已经拉拢凝聚在他身边,他一定要干某件事,也容易得到心腹大臣的支持。

摆在郭绍面前的情况便是如此,他一句话就能调动整个禁军,掌控力依旧很强。

郭绍带着人马一连巡视了几个禁军军营,军队士气和情况都比较好。经过半年的休整,禁军基本恢复了战斗力。

日上三竿,郭绍才回到皇城。

他先到东殿与二十几个大臣最后商议,魏仁浦挂上地图向诸大臣大将交代朝廷先期拿出的方略。议事一直进行到中午。至于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依旧在那里站着,整整站了半天。

中午时分,皇帝终于一身戎服走上了龙椅。大殿上百官高呼万岁。

郭绍叫宦官颁诏。辽军入寇,河北百姓水深火热盼望王师,皇帝决定率禁军北上巡边;出京期间,西殿(符金盏)监国,枢密院政事堂共掌国政。

皇帝直接下旨,而且明显今天上午缺席的那一帮最有实权的大员都商量好了,下面一众官员没有人反对……照唐末以来的格局,普通官员也无力反对,因为这段时间为了军事目的朝廷格局十分集权。这次与上次北伐不同,上次的结果完全是未知数,但这回有了经验局面比较清晰了,很多人都不太看好近期的北伐。

现在开局得比较低调,名义上并未号称北伐与辽军决战,似乎一开始的意图是把辽军驱逐出易州。

不过,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符金盏到西殿,在后门的石阶见到了等在那里一身盔甲佩剑的郭绍。她抬起头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卫兵的身影。

她轻轻提起裙摆,一步步走上石阶。一尘不染的绣花鞋子,轻轻踏在陈旧的石板上,符金盏的心绪有些起伏。

听到大臣们的言论,连同符金盏也对这次战争信心不足,因为短短半年,周军的实力并未有多少改观。

有些失败,后果很严重,不是轻易能承担得起的。

短短的一段石阶,符金盏仿佛走过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多少次死里逃生的风浪,都是上面的绍哥儿陪着她走过来的。他们能走到今天,并不容易。

“陛下。”符金盏的身子微微一矮,率先款款作礼。她的声音依旧那么舒缓,波澜不惊。

郭绍抱拳道:“朕始终还是一个卫士。”

符金盏抬起头,艳美的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

郭绍沉声道:“朕深知生离死别的感受,天下人也各有其家,让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至亲被劫掠杀戮,是朕无法忍受的事。权衡再三,朕决意再度出征,将士们也愿意为天下人上阵拼杀。”

符金盏露出嫣然一笑:“陛下定能旗开得胜,你从不让我失望。”

郭绍听到这里果然一脸欣慰,抱拳道:“此番出征,端慈皇后只需在东京等朕的捷报!”

符金盏点点头,说道:“我会每日沐浴斋戒,为陛下及前方将士祈福,静待禁军早日携胜归朝。”

她走了上来,伸手握住郭绍的剑柄,轻轻一按,听到“铛”的一声金属轻响,便缓缓抽了出来。剑锋崭新光亮如镜,十分锋利。敢在郭绍拿着出鞘剑的人,恐怕只有符金盏了。郭绍却没有动弹,他那样子,恐怕就算符金盏真要刺他,他也不会躲。

符金盏从容微笑的脸往下看,垂眼看着剑柄,低头的瞬间却露出了一丝温柔羞涩的感觉。

她十分轻柔地从袖子里拽出了一块绣着金线花纹的红绸,如玉的手慢慢将红绸缠绕在郭绍剑柄,然后打了个系扣系住,重新把剑放进郭绍的剑鞘。

符金盏做完这件事,抬头看着他,脸上绯红,十分紧张。

身后还有不少弯着腰的宫人,这是她第一次当众在郭绍面前做这等亲近的事。郭绍默默地看着剑柄上的一抹鲜艳的红色,在古朴厚重的大殿后面,它看起来分外漂亮。

此番在祝愿的言辞中,却不知怎地气息莫名有点悲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