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六百六十章 无不散之宴席

十国千娇 第六百六十章 无不散之宴席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 > ,!

郭绍此番西巡不出国境,只沿着大周版图西北各地巡视,终点是灵州(银川平原)。此前魏仁浦等人就已派出官吏去灵州安排迎驾,以及与西北诸部联络。

此时魏仁浦拜别郭绍,提前离开大队,亲自前去灵州主持诸事。

皇帝仪仗大军人马随后缓慢继续北上,静难军节帅折德扆带上一队人随行,一路伴在郭绍身边,相处之下私交愈熟悉了。

不两日,秦州雄武节度使王景父子赶到了军中,请奏面圣。

郭绍立刻在中军大帐接见。

王景已经七十二岁了,郭绍见他时,只见他步履蹒跚,体力明显不如五年前见面的时候。脸上也长了许多灰黑的老年斑,两腮陷进去,目光也有点浑浊。

“王老节帅免礼。”郭绍率先就免了他大礼,又道,“来人,赐坐,给王老节帅垫个软些的垫子。”

“老臣拜谢皇恩。”王景抱拳道,又转头道,“廷训,快叩见陛下,陛下待咱们王家厚恩呐。”

一个身穿戎服甲胄的年轻汉子忙跪在地上磕头,高呼万寿无疆。郭绍好言叫他平身,又赞了一句:“虎父无犬子。”

五年多前秦凤之战,郭绍除了与王景并肩作战,还见过他的长子,当时王景的长子头都花白了。

而今日王景赶来面圣,带的却不是长子,而是幼子廷训。郭绍心里冒出一个心思,老人果然还是喜欢小儿子。

王景家同样是西北军阀,秦州那地方几乎算是大周版图的最西端,所以王景还有个差遣叫“西面都部署”。不过王景算是比较靠得住的军阀,因为和郭绍曾经一起打过仗建立起了情谊;郭绍灭蜀国时,王景在北路也是出力最大,所部十分卖命。

加上王景年纪又大了,所以郭绍语气很好很客气:“王老节帅高寿,不必亲自大老远过来的。”

王景叹道:“东京太远了,官家好不容易到西北来,这次老臣叫人抬也要过来见见官家的……岁数不饶人,这一次,或许便是老臣最后一回见官家了。”

郭绍听到这里,心里忽然竟是一酸。

他的声音也有点走样:“王节帅保重身体才好……”

周围的文武听到皇帝的声音,神情也为之黯然。

王景露出一个笑容,道:“生老病死,谁也免不了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老臣有机会提早来向官家道声别……”

他的笑容很复杂,有些许悲切又有些许无奈。他又说道:“只是有点遗憾,老臣戎马一生,东奔西窜,也没干出什么名堂来。如今官家要建树大业,老臣却跟不上了。”

郭绍听到这里,心里愈难过。突然的悲伤,毫无防备,他不敢出声了……郭绍觉得自己枉为武夫,有时候他的心肠真是硬_不起来。

王景说罢转头看着自己的小儿子。

郭绍把他的眼神看在眼里,明白了王景的意思,其实王景此行最大的目的,是想把后人拜托给皇帝让郭绍以后照看一下。

当着众人的面,郭绍是皇帝,他觉得自己手握的其实是公共权力,不能太顾私情的。他也不明说,只道:“王老节帅对国家的功劳,朕一直都会记在心里。”

他说完这句,便把目光转向王廷训,问王廷训练的什么武艺,读过什么兵书,问的很详细。那王廷训对答如流,口齿清楚,叫郭绍频频点头。

王景没有明说,郭绍也没提起。但是一切都在家常闲话之中。

王景的老脸也露出了欣慰之色。

言语了一番,郭绍又笑道:“此行朕要去灵州,让王廷训随朕一路罢。”

王景高兴道:“能为官家牵马执鞭,是廷训修来的福分,也能跟着官家长长见识哩。”王廷训又跪伏在地,磕头感激。

郭绍忙叫他起来。

……王廷训随驾北上,不多久,又有一些人请旨随驾。

凤翔军彰义军通远军彰武军保大军五镇节度使带着侍卫来到了行营觐见,请旨作为皇帝西巡的护卫。

这些人都是西北节镇,是大周部署在国境线附近纵深的武力准备,相比内地已经被削了大半权力精锐抽调殆尽的节度使,这些节镇是有点真正实力的人,在各自的地盘上权力也比较独立。

郭绍准他们随行,沿途朝夕相处,逐渐熟悉。郭绍在此时算是比较好相处的人,因为很多古人在意的礼节细节他不在乎,也比较好说话;加上他也在军中混过十余年,谈起戎马中的事儿,与武将们很谈得来。

君臣相处甚欢,旅途上也没那么乏味了。

此时的制度和规矩不是很细密,武将们与郭绍建立私交,便能增加信任……就好像经常走动来往的亲戚,和不常走动的亲戚相比,情分会完全不同。

……

西巡还没动身时,魏仁浦和卢多逊早先已经安排了很多使者,在朔方找到当地向导,尝试联络诸部落。包括甘州回鹘阿柴诸部吐蕃脱思麻各部落西面党项各部落;还有归义军曹家,以及西域诸部。

当然,这一片地区势力最大的党项李家不会落下。

枢密院的使者去夏州不太容易,除了夏州中部牧场和北面的草场,进入的沿路地形很多沟壑,极容易迷路。

好在定难军(夏州)各地的官府制度竟然比较完善,使者一行人很快得到了接待,并且由专人护送去夏州定难军中枢……周朝从未对夏州地区任命过官吏,这些官府和官吏,都是他们自己任命的;难怪朝中有人谈起夏州,称“虽未称国,而自其王久矣”。

使者担心记录了见闻遇到什么意外,让定难军产生猜忌,所以把沿途看到的东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卢多逊弄到了西面地图回去,便得到了重用,使者们都明白的,所以干差事时十分上心。

定难军各地,比起亭台楼阁风物秀美的内地都市是完全比不上的,乍一看粗糙贫困,房子很低矮,全是土房子,有的像土洞一样,有的则以动物的皮毛覆盖屋顶,看上去一块块像是破衣服打的补丁一样;只有少量的瓦顶房屋,听随行的党项人说那种住瓦房的人都有身份,惹不起。

但是,只要留心注意,夏州地区的党项人比较殷实,奢侈品少可是牲口粮食铁器工具盐等生活用度一样不缺,比一些内地有灾害的地方要殷实多了。

有的党项人髡,有的和内地人一样束,衣服更短小窄,看上去虽然明显与中原人的习俗不同,但也没相差到迥异的地步,交领等款式和农具都能找到中原的痕迹……据书上记载,党项是三苗之后,与汉人来往的时候很长,习俗还是受了汉家不少影响。

使者还有个感受,这些人明显不如中原百姓恭顺,礼仪也几乎没有,比较生野好斗。

不过带引使者的汉子名赤凌者,却是个开朗和善的人。他会说汉话,也十分健谈,一路上滔滔不绝。使者有时觉得聒噪,但也从他口中了解了不少党项人习俗忌讳什么的,大有裨益。

当然,大部分时候是说废话,使者也只能做出兴致勃勃的样子,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免得节外生枝。

赤凌正在口若悬河,一会儿说到什么山的传说,使者不感兴趣,一会儿又说什么女人……使者心道:老子到夏州来,可不是为了蛮夷女人。

“……她的头乌黑,衣裳好似晚霞,肌肤像缎子。嘿,使者要是和夏州的人谈起她,肯定就能说到一块儿了。”赤凌面露红光,激动地说。

最后一句引起了使者的兴趣,心里琢磨有时能与党项人找到话题也不是不错的。当下便问,“实在抱歉,刚才我没听清楚,你说得是谁?”

赤凌一下子有点不高兴,但他确实是个爽朗的人,很快就释然道:“或许是我的口音不好懂?”

使者陪笑了一下。

赤凌便道:“大王(定难节度使,西平王李彝殷)的千金呐,你没听说过?”

使者心道:老子第一次到夏州来,从哪里知道?

使者嘴上却道:“孤陋寡闻了,让赤凌兄弟见笑。”

赤凌有些失望道:“天仙一样的人,中原的人从没听说过?”

使者:“……”

赤凌道:“那你在夏州牧场上多等等,要是看过一眼,就明白我说的。唉,我嘴笨,说不上来哩。”

使者心道:操,你嘴笨还那么能说,要是不笨会怎样?

使者道:“在下有公务在身,到了夏州,还劳烦赤凌兄弟禀报一下定难军军府,让西平王接见在下。此事若成,定有厚谢。”

赤凌笑道:“中原人就是死板。”

这时使者听到了山坡上一阵歌声,抬头看时,见山坡上一群羊跑下来,却不见那唱歌的儿郎。使者听不懂歌词,却从旋律声音中听出仿若一情歌,有情意绵绵的感觉。

使者有些感触,倒想起诗经里窈窕淑女的歌谣。又想到前途未卜的使命,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